申論熱點話題:傳統節日遇冷

【導讀】

山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為各位考生提供申論熱點話題《傳統節日遇冷》,幫助考生豐富熱點話題知識,剖析答題技巧。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材料:

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近年來,一些洋節在國內不斷流行,特別是在年輕群體中受到熱捧。 比如,近日萬聖節在朋友圈就很火。年輕人穿著鬼怪,合影拍照;幼兒園組織孩子製作南瓜燈;網上也出現各種過節攻略,過節氣氛可謂濃厚。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此表示出擔憂,對過洋節“口誅筆伐”。有家長擔心,這樣的風氣會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也有人發朋友圈表示,當你在刻南瓜燈、化鬼怪妝、準備萬聖節狂歡時,你可能忘了今天還是緬懷先人的節日——寒衣節。它標誌著嚴冬到來,給先人燒紙送衣,給家人準備禦寒衣物。

筆者認為,過洋節與發揚傳統文化並不矛盾。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斷加深,西方的節日在中國的流行是必然趨勢。這也正是我國“開放發展”理念的展現。當前全球化浪潮不斷推進,如今的世界就是一個地球村,我們眼界沒有必要那麼狹隘,要多接觸多元的文化。

另外,萬聖節之類的洋節在年輕群體中更為流行,儼然已演變成一場瘋狂的聚會party。所以,單從消費和娛樂的角度講,過“洋節”絕非壞事,它不僅可以引入異域文化,更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更何況,這些洋節受追捧並不意味著傳統節日遇冷,這兩個絕非單選題。舉例來說,時逢中秋、春節,夫妻免不了為了在誰家過節進行一番商榷。單位、學校還專門放假,尤其是春運的盛況,更能說明我們對這些節日的重視。前文提到的萬聖節碰到寒衣節,發朋友圈的人做的很好,在社交媒體上提醒了大家,說明這個節日並沒有被遺忘。不過,也反映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宣傳還不夠。

所以,弘揚傳統節日文化,不能僅側重宣傳說教,或者開展過於“高大上”的活動,我們既要還原傳統節日的美好內涵和寓意,還應提升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不斷融入新的文化元素,開發多樣化、低門檻、接地氣、有意思的載體活動,增強活動趣味性與親和力,使之易於為年輕群體接受和喜愛,讓傳統節日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知名閱讀推廣人、小學語文教育專家袁曉峰表示,“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繼承精神,而不是‘作秀’。”他說,如果我們自身真的更強大,又哪裡會怕那些外來文化,“多接觸點多元文化沒什麼不好,眼界不要太狹隘,否則反而會限制孩子成長”。

沒有交流,就沒有發展。我們既應繼承傳統文化精髓,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也應吸收外來文化優點,增強文化的時代性。取人之長、西為中用,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節日才會更加瑰麗多姿。

“這些洋節受追捧並不意味著傳統節日遇冷,這兩個絕非單選題。”請結合“給定材料”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要求:(1)要點明確;(2)思路清晰;(3)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這句話的涵義是過洋節與發揚傳統文化並不矛盾。這是我國“開放發展”理念的展現。如今的世界就是一個地球村,我們眼界沒有必要那麼狹隘,要多接觸多元的文化。從消費和娛樂的角度講,過“洋節”絕非壞事,它不僅可以引入異域文化,更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時逢中秋、春節的盛況,更能說明我們對這些節日的重視。發朋友圈的人在社交媒體上提醒萬聖節碰到寒衣節,說明這個節日並沒有被遺忘。但也反映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宣傳還不夠。因此,應提升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不斷融入新的文化元素,開發多樣化的載體活動,既應繼承傳文化精髓,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也應吸收外來文化優點,增強文化的時代性。(279字)

更多申論熱點話題內容,請訪問山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申論熱點話題:傳統節日遇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