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寫作示例從哪裡來

 一、選取材料中的事例

申論給定資料中案例型材料較多,佔整個申論材料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如果能選擇恰當的事例,同樣能使申論文章具有一定的說服力與可信度,達到相應的論證效果。那麼,怎樣從6000-8000字的給定材料中選擇合適的事例來論證與支撐自己的觀點呢?這需要考生對自己所選取的分論點與材料中的事例進行一定的權衡。如果分論點來自給定材料,可以用簡潔而精煉的語言來對材料中的事例進行概括,避免大段抄襲材料的誤區。

比如2012年421省考要求結合對“我們只有認真瞭解了天空才能紮根大地。我們只有認真瞭解了地球才能使生命紮根於地球,我們只有認真瞭解了生命才能紮根生命”的體悟寫一篇文章。回到這段話所在的材料,我們可以得出文章是以“保護動物福利”為主題。材料中大量談到了虐貓、虐狗等社會事件,我們可以直接拿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可以直接引用,既緊扣主題又能舉出相關的事例來加以支撐,從而能由小見大的展開與深入,達到寫作申論文章的目的。

當然,申論材料中的事例儘可能少用,因為當大家都用材料中共同的事例來寫作時,這也就使得事例過於俗套,沒有一點新穎之處,不會獲得考官的青睞。這種方式是最簡單的拿來主義,只是保證考生在無話可說時的對策而已。

二、引用典型事例

在申論寫作中可以舉些典型事例(名人故事、文學作品故事、神話寓言故事等)來對論點進行論證和支撐,從而使得論點更具說服力,也使得申論文章更加豐滿、鮮活。在舉典型事例的過程中,切忌對人物進行長篇大論,不要過於冗長、囉唆,用盡可能精煉、簡潔的語言來對其進行敘述和概括。比如談到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則可舉韓信的胯下之辱、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海倫·凱勒的身殘志堅、貝多芬的雙耳失聰等故事,也可結合考生自身的所學與積累舉些相對來說並不是眾所周知的名人事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比如2011年國考要求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在寫作過程中則可舉一些歷史上著名的關於治河的事例,比如大禹治水、東漢王景修渠築堤、清代河道總督朱之錫築堤疏渠等等。大禹治水相對來說盡人皆知,東漢王景是材料中提到的,而朱之錫則對許多人來說不是很熟悉。這樣舉例既讓人信服,又避免俗套,容易獲得考官的好感和親睞。當然這些事例需要大家平時不斷積累。

考生在申論備考的過程中可以多積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事例,和自身所學的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名人故事,這樣在申論文章的寫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從容不迫,同時獲得高分。

三、結合自身經驗或體會

近些年申論作文發生了新變化,在寫作要求上特別注意考生結合自身體會和社會實際來命題,從而使得申論作文更加貼近現實和生活,更加具有時代氣息;相應地,對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再單純停留在一般議論文的範疇,而更多加入了申論作為公務員考試的一些新的元素和特點,體現了申論作文命題的新趨勢。這種新趨勢要求申論文章的寫作不再單純停留在思想深刻、論證充分方面,而且對考生關注社會熱點、瞭解社會最新動態以及解決當下我國面臨的問題的能力考察有所提升。作為一名未來的公務員,不關注社會是不能真正做好公務工作的,必須要求考生關注社會、生活和現實,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申論作為一種運用政府思維與政府角度來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目的特殊性。

在申論文章的寫作過程中,如果我們自身有親身經歷,則可以談自己的經驗;如果沒有親歷,則可以談自身的體會。比如2012年國考副省級,要求針對塞內加的一句話,聯繫自己的經驗或感受寫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要求的是聯繫自己的經驗或感受,如果有經驗則可談經驗;如果沒有親身經驗,則可結合材料談自身的體會和感受。再比如,2012年國考地市,要求針對劉女士和李老太之間的感人故事,聯繫當前社會實際和自身體會寫一篇文章。同樣的,這篇文章你可以根據劉女士和李老太之間反映的精神品質,結合社會上的一些事件來談談自身的感受和體會,比如反面案例彭宇案,正面案例好人郭明義,或者社會上湧現的一些人情冷漠或人情溫暖的現象。當然,這種結合自身經驗或體會,也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見、所聞、所感,或者他人的故事。又比如2012年下半年四川省考考的《認真負責應該成為工作的底線——學習“最牛校長”有感》,要求結合給定資料和社會生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從考官的命題意圖與傾向來說,對考生結合未來機關工作的情況有一定要求,使得申論的作文開始更多關注考生結合自身的感受和體會,來解決公務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申論:寫作示例從哪裡來

歡迎轉發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