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懂得維護小孩的自尊心,是對孩子最溫暖的愛

教養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是一個人行走天下的“通行證”。

和胡適相處過的人,無論觀念有何差異、是何身份,都對胡適交口稱讚,就連見誰罵誰的李敖對胡適也很是服氣。而這一切,都源於胡適為人處世的良好教養。這與他母親從小對他言傳身教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不在人前責罰孩子,給孩子留足自尊

胡適母親馮順弟23歲就守寡,成了鄉村大家族主母。馮順弟儘管出身農村不會識文斷字,但對唯一兒子胡適悉心教導,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個鄉賢,對胡適管束極嚴,是慈母兼任嚴父。

胡母教子有個原則,就是從來不在別人面前打罵胡適,懂得維護小孩的自尊心。胡適說:“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時才教訓我。”

胡適從小就懂得維護別人尊嚴的重要性。他曾自己掏腰包資助窮困的林語堂留學讀書四年,為了不讓林語堂難堪,說是“北大預支給林的工資”,直到林語堂畢業回國向當時北大校長蔣夢麟道謝時才得知真相,這一故事在文人圈傳為美談。

胡適:懂得維護小孩的自尊心,是對孩子最溫暖的愛

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壞情緒殃及他人

胡適父親去世後,家中財政情況很是窘迫,全靠胡適二哥在上海經營所得度日。而胡適的大哥從小便是敗家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沒了錢就回家拿了香爐、錫茶壺等等出去抵押、變賣,常常欠下一屁股的賭債。

每年除夕胡適家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胡適大哥卻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

胡適母親作為主母,這一天要處理一大家的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許多雜事,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時,胡母走後門出去,央一位鄰居本家到家來,每一家債戶開發一點錢,央求這一群討債的一個個離開。

討債的走後,胡適大哥就回來了。胡母儘管心中萬般不悅,卻從不罵他一句,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和全家一起祥和過年。

無論日子多難,胡適母親總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因此胡適也從小學會了控制情緒。無論事情多麼繁雜,心情多糟糕,從不讓壞情緒波及他人。

待人和顏悅色

胡適的大嫂無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幹而氣量很窄小。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胡適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

她們鬧氣時,只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明的不敢和婆婆挑釁,卻常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

胡適:懂得維護小孩的自尊心,是對孩子最溫暖的愛

胡適的母親只裝做不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到左鄰右舍家去坐一會。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胡適起初年齡小,不懂得嫂子們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他說: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胡適回國後倡導白話文,遭遇無數譏諷和謾罵,但他回擊總是溫文爾雅,從不出惡聲,更不進行人身攻擊。

胡適在《四十自述》裡深情地寫道:“在母親身邊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適不僅學識淵博,開中國新文化運動先河,而且為人善良、懂得感恩,與人相處中處處為他人著想,小心呵護別人的自尊。

跟胡適往來的人,都覺得他讓人舒服、放心。對於這樣的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人們都喜歡他,以成為他的朋友為榮。可以說胡適母親對他的教導是他受益終身的秘密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