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孝公一死,秦惠文君便听大臣之言把功臣商鞅杀死并灭族无姓?

2218992768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真正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秦孝公一死,商鞅及被以谋反罪论处,行五马分尸之刑,不能不说有点兔死狗烹的意味,但商鞅的死是必然的,不管他有没有谋反。商鞅原本是卫国公族,后来师从法家,游说列国寻找致仕机会,他先到了魏国,成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在临死时向魏王举荐商鞅,结果魏王兴致缺缺。他又建议魏王将商鞅杀死,魏王同样置之不理。

商鞅看得不到魏国的重用,就开始另谋出路,恰在此时,秦孝公广撒招贤令,然后商鞅就跑去了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

为了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商鞅准备了三套方案:帝道、王道、霸道。秦孝公对帝道和王道不感兴趣,倒是很喜欢霸道。由此也能看出,秦孝公一开始找到就是能施霸道之术的人。

在秦孝公的授意和支持下,商鞅坚持“不法古,不循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目的是为富国强兵。但是,从商鞅决定进行改革的那天起,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他必死的原因:

改革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商鞅的改革改变的是秦国的祖宗之法,那么那些既得利益者就会收到影响,而秦国的贵族就是已有之法的既得利益者,商鞅要打破这个格局,势必会惹怒贵族阶级,但是因为秦孝公的支持,贵族阶级也只能忍着。商鞅一旦失去秦孝公这个掌权人的支持,贵族阶级势必群起而攻之。

商鞅得罪了秦惠文王

商鞅变法,是一种全面彻底的变法,太子犯法,也必须收到处罚,所以在秦惠文王还是太小的时候,有一次到犯了法,商鞅并不通融,只是因为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便亲自受罚,就处罚了他的监管老师公子虔,而以墨刑处罚了他的授课老师公孙贾。何为墨刑,即在脸上刻字,涂上墨碳,一辈子除不掉。

这后面,公子虔又犯了一次法,被处以劓刑,即割掉了鼻子,为此公子虔八年不敢出门。

商鞅刻薄寡恩

刻薄寡恩几乎是改革家的共性,尤其是那种彻底的改革,要求改革家铁面无私,毫不留情,想一台毫无感情的机器。这样的人一旦失势,必然是墙倒众人推。贵族阶级对他恨之入骨,百姓害怕他,而他只是秦王手里的工具,这样一个人,是很难有好结果的。

商鞅迷恋权势不肯急流勇退

改革,在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时候,必然给另一部分人带来利益。商鞅变法的受益者既有秦王又有商鞅,商鞅,一个外来的辩士,成为秦国的左庶长,又成为大良造,权倾一时,如果秦王稍微弱一点,商鞅的势头就盖过了秦王,这样的存在,秦王不可能允许继续存在,而商鞅却不听从赵良的建议,及时隐退。

所以秦孝公一死,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商鞅,而且秦国的变法已经进行了二十年,它已经是成熟品,即便没有商鞅,变法也不会失败。所以商鞅实际上已经成了弃子。公子虔说他造反,他就是造反,秦惠文王乐的杀掉商鞅来取悦贵族们,顺便树立了威信。

商鞅师从法家,自然知道当初吴起在楚国变法的遭遇,然而商鞅却觉得自己比吴起幸运,或许能够有好的结果,然而,他和吴起一样,旧主一死,新主就要杀掉他们,不同的是,商鞅的确比吴起幸运,至少商鞅变法被执行了下去,而吴起变法却失败了。


萧晓四姑娘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就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吧!要想做到几朝元老,那必须是保守派,只有保守的人才能够守得住自己的地位。商鞅本身就是改革派,改革说到底就是得罪有钱人的活,所以反对他的人一直很多,依靠嬴渠梁的庇护,商鞅还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商鞅的遗憾在于秦孝公有点英年早逝啊。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出生,公元前361年继位,公元前338年去世,可以说,20岁登基,在位24年,活了43岁。

纵观战国时期的变法,只要换了领导人,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比如吴起为魏国立下很多功劳,结果后来只能出走到楚国,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得楚国变得强大,然而楚国换届的时候,吴起被射死在先王的尸体上。

商鞅到秦国的时候,应该正是秦孝公雄姿英发的时候,俩人搭伙干一票大的,不是挺正常的事情嘛,而且,商鞅比秦孝公大14岁,怎么看都是商鞅应该先走。正是因为这样,商鞅才无所顾忌,甚至连太子都敢处罚。商鞅始料未及的应该是秦孝公竟然先走他一步。

商鞅与秦惠文王的新仇旧恨

上段已经说了,商鞅没有料到秦孝公会先死,所以还处罚过太子,来为自己立威,使得变法成效大为增加,但是杀鸡给猴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鸡的感受,你把太子当做鸡,你是有多大的胆子。

因为这点事情,秦惠文王吃了不少的苦,以至于后来性格都有点扭曲,当然,心不狠站不稳,正是秦惠文王的这种抓狂变态的心理使得秦国不断扩张。但是他对商鞅的恨应该一直放在心里,选择卧薪尝胆,早晚有一日干死商鞅这丫的!

秦孝公一死,当然有人诬陷其造反,商鞅也带领封地的人进行反抗,也就是实实在在的造反了,结果战败身死,秦惠文王肯定不解恨啊!于是将商鞅的尸体带回咸阳,进行五马分尸。

根基不稳的秦惠文王对保守派的妥协

秦孝公是坚定的改革派君主,在位期间一直打压原来的贵族阶层,现在秦孝公死了,他们当然要群起而攻之,矛头当然直指商鞅,秦惠文王刚刚登基,还没站稳脚跟,即使想保商鞅,也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分量。

而且,商鞅变法对君主来说,也是君主集权之法,君王当然都喜欢,秦惠文王能够大展身手,没有束缚虽然跟秦国历来的传统有关系,商鞅变法的功劳也是离不开的,而变法已经大成,留着商鞅,反而会使保守派将矛头对准自己,干脆杀了商鞅一了百了。

所以,秦惠文王杀商鞅实际上也是对保守派的一种妥协,让他们泄愤而已。

不杀商鞅不足以立秦惠文王的威

当年商鞅杀秦惠文王为自己变法立威,还有城门立木等手法,秦惠文王那是在商鞅变法的影响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秦惠文王深谙此道,杀商鞅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立威啊!

很多人认为商鞅为秦国立下很多功劳,不应该遭受这种结果,在君王权术面前,又哪里容得下你说算。


史论纵横

商鞅变法确实让秦国的国力提高了很多,也为以后秦国东出和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商鞅和秦孝公的关系也很好,之间的信任程度也很高。

那为秦国立下大功的商鞅为什么最后会被赢驷杀了呢?

第一,商鞅变法变得是秦朝的祖宗之法,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虽然变法让秦国百姓得到了利益,但是却损害了秦国贵族的利益!

当时战国时代,各国的贵族势力也是很重要的,当时只是因为秦孝公的存在,所以只能对商鞅忍着!

第二,商鞅变法,就是改变以前的法制,是以法治理,所谓法理无情,刚施行的时候,肯定会有犯法之人!

商鞅为了树立法的存在,只能处罚他们,同时就牵扯到了世子赢驷身上,商鞅不仅处罚了赢驷,还处罚了另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秦国公子赢虔!

如今,商鞅在秦国把世子就是未来的国君得罪了,把赢虔得罪了,把贵族得罪了,怎么会有好的下场!

第三,秦孝公死后,商鞅之法已经大成,在商鞅的治理下,商鞅之法已经能够在秦国顺利的施行。

此时即使没有商鞅,商鞅之法也还是可以运行下去!

在秦孝公死后,秦国的各方势力都开始向商鞅发难于赢驷。那些秦国的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攻击商鞅!所以当时的秦国内部很混乱!


此时赢驷又刚继位不久,为了能尽快的稳固朝廷,能安抚这些贵族,同时商鞅之法已经大成,就进行了舍车保帅,最终杀死了商鞅!

所以,在秦孝公一死,赢驷就听从大臣之言杀死功臣商鞅!


中孚鉴

秦惠文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跟商鞅结下梁子,当时由于秦惠文王犯了一点错,自己的师傅被商鞅处以鼻刑。此后秦惠文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耗死了自己老子,自己当上了大王。


他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处死商鞅。一报往日之仇。

至于为什么不废除商鞅颁布的一些法令?因为秦国历代君王都想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收复河套之地。解决秦国每年向东方六国买粮的局面。

商鞅变法使国家慢慢富强起来,人心往一处聚。


综艺迷少许清水

第一:新帝从小就和商鞅结下梁子了,第二:同时因为变法严重损害了秦国老世族们的利益,一直压着他们使他们无法除掉商鞅的秦孝公一死自然都跳出来使坏,第三:功高盖主的功早已经在秦国扎下根了,新帝不需要商鞅了,盖主加上旧怨在加上很重要的一点~既然不用他就必须杀之,以免他生怨投奔别国,因为秦国的弱点没有人比他还清楚!


紫光阁锄奸队代号黄山

秦孝公时期商鞅达到最大权利顶峰,人望远超秦王,孝公之后秦王是赢驷还是商鞅?惠文王不除商鞅难道留着他跟自己平分天下不成?换成我是秦王我也要杀商鞅,杀商鞅跟变法无关,人杀了照样强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