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周倉和廖化都是黃巾軍出身,為什麼關羽收周倉不收廖化?

桅子花香

一、環境不同

1、廖化相投是在過五關之前,周倉來投是在過五關之後。相遇廖化時,關羽對黃巾軍是有看法的,這一點在原著中也有明說:



關公尋思此人終是黃巾餘黨,未可作伴,乃謝卻之。

2、到了周倉投奔時,關羽對黃巾的看法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在周倉投奔之前,關羽見到了孫乾。孫乾帶來了劉備最新的消息,那就是脫離袁紹,往汝南發展。汝南是誰佔領著?汝南是黃巾頭子劉闢、龔都佔據,這二人投靠了劉備了,大家以後就是同事了,就是同袍,再帶著有色眼鏡看黃巾餘黨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戒備之心也就沒有遇到廖化時那麼大了。

二、心境不同

1、關羽認為曹操已經放行,那麼剩下的只是單純的趕路,人越少速度越快。如果接受廖化部眾。必須先收拾山寨,所謂““窮家值萬貫”收拾山寨必然耽誤不少工夫,數百(可能是數千)大隊人馬,再加上一些糧草輜重出行,會拖慢行程。

2、碰到周倉一夥時,關羽已經知道了劉備的下落,也打算收編裴元紹和周倉的隊伍的。只是兩位嫂夫人沒同意,才只收了周倉。

此時的關羽不需要再趕路了,要做的只是等待劉備的到了。

往汝南發展,也需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最後雖然只帶走了周倉,也沒把裴元紹放棄,讓他暫時在山寨駐紮等候消息。如果廖化的隊伍不是在五關之前,廖化的隊伍也會被收編!

三、積極性不同

1、廖化在關羽拒絕後,沒有繼續堅持,直接帶領隊伍回去了。在廖化看來,投奔關羽,換個官方身份固然重要,但還遠沒到非換不可的地步。現在天下大亂,諸侯之間都忙著征戰,只要不是鬧的太離譜,諸侯們根本顧不上他們這種小股的山賊。而且競爭對手杜遠已經被殺死,山寨以後是廖化說了算。大塊吃肉、大碗吃酒的日子不要太滋潤。這也就是為什麼時隔12年,廖化才去投奔劉備。


2、再看周倉,他的積極性非常高,可以說到了狂熱的地步。周倉是關羽的鐵粉,寧可自己辛苦創建的隊伍不要,也要跟著關羽。這種狂熱不僅感動了關羽,連兩位皇嫂都破例點頭同意。

這就是為什麼同是黃巾出身,關羽只收了周倉而沒收廖化的原因了!


虹貓大俠

既然是在演義之中,則關羽絕對是忠義的化身。而其中最為出名的,則是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追尋劉備的故事!

在這期間,有兩個人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之中,那就是廖化與周倉,這二人都想要追隨他,可關羽只是允許了周倉,卻拒絕了廖化,這是為什麼?

我們可以看一下,演藝之中,如何描寫,首先,廖化和周倉二人,都算是黃巾餘黨:

廖化:因亂世流落江湖,聚眾五百餘人,劫掠為生,其頭上繫著一方黃巾

周倉:曾是黃巾軍首領張寶的部將,在張寶死後,嘯聚山林。

甚至原文中甘夫人也曾問過這個問題,關羽卻沒有回答,其實答案就在他們二人的對比之中。

首先原文提到,廖化出場是一個少年,而周倉則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

不管二人能耐如何,恐怕第一眼,周倉就佔了優勢,關羽乃是猛將,自然更希望自己的追隨者也要是一個猛將才行。

其次,書中明確提到,廖化聚眾500人,而周倉只是嘯聚山林,恐怕最多也不會超過30號人,而這時候,雖然都是跟隨護送,但是一旦有了二心,人數少的關羽還有周旋的餘地,真是500人,縱然是演義中的關羽恐怕也沒辦法全身而退。

更重要的是,廖化兩次被拒絕就放棄了,而周倉沒有,甚至主動提出,可以自己獨身追隨關羽,算是徹底打消了關羽的顧慮

再有一點就是,廖化見關羽的時候,殺死了自己的同伴杜遠。不管理由是什麼,想來以重兄弟情義著稱的關羽,又怎麼可能會對他有好的印象呢?

當然,這些都是根據演義之中的情形來分析的,若有不同看法,也歡迎大家評論分析。


井字頭



《三國演義》中關羽在過五關斬六將期間,先後遇到了廖化和周倉,兩人同時都希望跟隨關羽,但是關羽卻收下了周倉,放棄了廖化。而且廖化還是在周倉之前先遇到的關羽。

不收廖化的原因

第一;廖化是在過五關斬六將之前遇到的。此時關羽尚不知前路異常危險。認為自己一人就可以帶二位嫂夫人前去河北尋找劉備。

第二;遇到廖化的時候,關羽因為丟了二位嫂嫂,正在著急。幸虧廖化救了下來。這個很多人說是因為廖化知道關羽失職,而不收下廖化。難道劉備的二位夫人就不跟劉備說嗎?所以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因為廖化手下有很多山賊。而廖化沒有說到孤身一人跟隨。此時廖化剛剛殺了另一個統領杜遠。保不齊山賊之中有杜遠親信。為了以防萬一,廖化不被收留。



收下週倉的原因

周倉的誠意相當大而且還會拍馬屁。

首先;周倉見到關羽時,先是對關羽大加誇讚一番,關羽頓時心花怒放。然後說明來意,願意為將軍執鞭墜鐙,侍奉左右。而且此時關羽經過了過五關斬六將的事情,深知前路危險。多一人便多一份力。

其次;當二位嫂夫人不同意時,周倉願意放棄部下,孑然一身跟隨關羽。如此誠意,終於打動了二位嫂夫人和關羽。於是周倉興沖沖的扛著刀,拽著馬。放棄了山大王的生活。過起了豬八戒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