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为什么要入侵苏联?

滴血微笑

笔者认为,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有两个根源,一是传统的民族仇恨,二是政党矛盾,这两个矛盾同时激化,也就爆发了血腥的战争。

先说民族仇恨。

从13世纪起,德意志民族的先辈条顿骑士团就同俄罗斯人为首的斯拉夫民族联军为争夺波罗的海沿岸的控制权杀伐不休。到了近代的普鲁士,更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与沙皇俄国展开血腥战争。纳粹德军的军官团多数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军骨干,有着极强的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因此很多人都有着普遍的仇俄心理。希特勒上台之前就抓住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优秀民族”应征服“劣等民族”的强盗逻辑大肆鼓吹“德国未来开拓领土只有用牺牲苏联才能实现”。这样一来,希特勒得到了有强烈复仇情绪的德国军官团的集体拥护。

再说政党矛盾

1929年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以苏联布尔什维克党为首的共产国际曾试图发动德国共产党夺取德国政权。但是德国大财团感到“赤色革命”的威胁转而支持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加上纳粹党利用人民大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鼓吹认“德国在一战的失败是因为国内革命在背后捅了一刀,而革命的首脑就是德国共产党”,取得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从而取得德国政权的执政权。

纳粹党一上台就大肆叫嚣反对布尔什维克,同意大利、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条约》。后来因为避免两线作战而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双方都知道这不过是最后摊牌前的一丝冷笑。纳粹德军在消灭和打垮西欧各国后,看准了苏联的虚弱和威胁,于是回身一枪,迅速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


世纪战争大揭秘

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历史根源

德国由于在一战中战败,其民族自尊心受到重创。于是,在德意志人中弥漫着强烈的复仇情绪。希特勒正是利用了德意志人这种狂热的民族主义情愫,从而得到了德意志人的狂热拥戴。进而逼宫老态龙钟的兴登堡,坐上了德国元首的宝座。德国一九三五年拍摄的记录片《意志的胜利》就记录了德意志人狂热拥戴希特勒的历史盛况。

‘’生存空间‘’说:

希特勒吞并欧洲挑战苏联的历史成因

德国入侵苏联的野心冰冻三尺、由来已久:早在希特勒一九二六代出版的《我的奋斗》第二卷中即可找到源头:‘’优秀的日耳曼民族必须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必须把肮脏的斯拉夫人(即苏俄)从地球上抹去,我们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此书从头至尾充斥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狂热,以及对犹太人和对美英民主并苏维埃国家的强烈仇恨。一九三八年希特勒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德语)地区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苏联为了获得战略缓冲地带,从而与德国签订了旨在秘密瓜分波兰的所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入侵波兰西部一周后,苏联即占领了波兰东部。希特勒从此胃口大开:一九四零年突破法国马奇诺防线,乃至在贡比涅森林与法国政府签订了巴黎的城下之盟。踌躇满志的希特勒留影埃菲尔铁塔后,遂占领了法兰西的邻国比利时、挪威、丹麦。对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大不列颠,希特勒则以大轰炸和V-1导弹空袭伦敦来营造其进攻英国的战争气氛,即煞有介事的以所谓‘’海狮行动‘’来迷惑苏联。

一九四零年的‘’海狮行动‘’迷惑了苏联

其实德国在一九四零年六月占领法国后,希特勒即于七月在巴黎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宣布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争取速战速决,以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时间击溃苏联即先以闪电突袭的办法歼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然后以坦克集群作为先导,在航空兵掩护下分北中南三路向苏联腹地推进:北方集团军群占领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占领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占领乌克兰(基辅)。为了稳住苏联暨掩盖“巴巴罗萨”行动,德国又开始大造舆论,试图让苏联相信德国要实施“海狮行动”。德国先是制造假象:大量地印发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大量英语翻译,并在法国加莱海滩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船只及登陆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许多假火箭,并派部队频繁地进行登陆作战演习,故意制造德军进攻英国的假象。而与此同时,大批德军机械摩托化部队却在悄悄向德波边境的奥得河畔集结

。为了进一步迷惑忽悠苏联,德国取消了往常对苏联的意识形态攻击,而把攻击矛头转向了英国。由于“海狮行动”成功地骗过了苏联,从而掩盖了德国进攻苏联的作战意图。希特勒狂热的种族意识,以及拓展‘’生存空间‘’的侵略扩张思维,从而构成了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原因。


Mrttlzz99

要理解为什么希特勒会有这么“疯狂”的举动,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希特勒当时的情报和我们今天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同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希特勒他们是怎么想的。

1. 苏联的工业化程度不高。二战前确实如此,但德国人却没有意识到苏联在二战过程中的蜕变。德国入侵苏联时,苏联拥有大约23000辆坦克,经济现代化水平也较原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 苏联军队领导层经验不足、实习薄弱。这一点确实是真的。斯大林在1939年之前的肃反运动中杀害了大约30000名苏联士兵。大批优秀将领和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被迫下台。1939年,苏联在人力物力均占优的情况上甚至不敌芬兰!

3. 这次入侵是苏联始料未及的。1939年8月苏德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没有做好与德国开战的准备。

4. 德意志军队所向披靡。法国沦陷速度之快举世震惊。人们认为马其诺防线无比坚固,德国的进攻根本不值一提。但尽管法国拥有十分精良的军队和装备,还是在德国的闪电战攻势下溃不成军。

5. 德军可以在几个月内结束苏联战场的战争。因此,完全不必担心冬季天气和军需补给的问题。

6. 根据苏军在拿破仑战争中的做法,他们不可能会撤退。苏联不会放弃波罗的海诸国、莫斯科、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的领土。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是苏联重要城市,乌克兰农业潜力巨大。因此,苏联肯定会投入到这些地区的战斗中。

所以,我们不妨从希特勒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德意志军队刚在六周内打败了欧洲大陆实力最为强劲的法国。而苏联军队经验不足、士气低落、对德军入侵缺乏必要准备。苏联还只有列宁格勒一个港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非工业化内陆国家。此外,苏联的农业和基础设计建设也很薄弱。再者,德国的目的并不是吞并整个苏联,而是从苏联这里攫取乌克兰的部分农业资源、石油资源和工业劳动力。如果德国能攻陷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他们就能利用这一筹码与苏联进行和平投降谈判,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抗英国上。

这样看来,德国入侵苏联的举动似乎也不是那么疯狂了。当然,希特勒和德国人的算盘打错了——几次失利过后,苏联抵抗时间之长大大超乎德国预料。这就意味着,德国要开始考虑冬季寒冷的天气和军需补给的问题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也没有沦陷,反而造成了德军大量人员伤亡。不仅如此,第二战场的开辟给德国惹来了大麻烦,他们为入侵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小鸽子看世界

在希特勒的海狮计划不了了之后,德国的战略选择已经没有多少了,只能向苏联发动进攻。

海狮计划摧毁英国的抵抗意志,最好是占领英国本土,逼其退往加拿大;其次以战促和,与英国平分海陆。

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成,在丘吉尔的带领下,英国人砸锅卖铁跟德国人玩命。这个时候德国面临的问题就严峻了。

德国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所有的战略指导思想都是速胜理论。而英国是个有“日不落帝国”的余晖的国家,战争潜力巨大,相持是英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当海狮计划失败,德国看到了这样的现实:

在大西洋,英国的海军有绝对制海权。

在地中海,英国的海军控制着马耳他、直布罗陀、苏伊士运河。

这等于,德国被关死在欧洲了。

而德国占据了大半个欧洲的资源,能支持德国的长期战争吗?

不能。

欧洲有煤、有铁矿石,但是没有石油。

与英国相持,还有一个更不利的因素,东边的苏联,也在虎视眈眈。德国在欧洲忙活的时候,苏联可没闲着,他北上、他南下,把能吃的,能占的都给吞下去了,已经直接与德国接壤了。

希特勒熟读历史,深知苏联对于土地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还有美国的原因,德国知道,美英是穿一条裤子的,他们之间早晚会联合打自己。

这时,虽然德国取得了西欧战役的胜利,但是德国的战略地缘环境一点也没有改善。其实,希特勒只要继续消耗英国的战斗机,以英国本土的战争潜力,也已经见底了。只要能逼迫英国讲和,美国也没有理由再进攻德国。希特勒就能够专心东向,或者重新融入欧洲,作为一个统一的欧洲大陆的领导国。

在最后的关头,德国放弃了消耗英国的战斗机,而改为了战术轰炸,虽然造成了英国平民的损失,却失去了取得制空权的关键时间窗口。

现在,摆在希特勒面前,是这样的一个看似美妙,实则暗藏杀机的危局:与美英海洋势力的决战,不可避免。

希特勒有几个选择:

第一,通过土耳其进攻中东,沿巴勒斯坦地带进攻埃及,打通苏伊士运河,并且向亚洲腹地进攻,与日本在印度或者伊朗会师,打造世界岛,对抗美英海洋势力。

第二,进攻苏联,获得苏联的煤炭、石油、粮食、工业生产能力,增强战争相持阶段的资源能力,并且与日本在西伯利亚会师,打造世界岛,对抗美英海洋势力。

当世界岛具有强大的实力,海洋势力也将无可奈何,这是德国求生的一步险棋。

土耳其,在二战中,虽然亲德,但是中立国,经过他的国土,多少有点不方便。而且,经过土耳其打亚洲,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苏联。

所以,就只剩下了一种选择:进攻苏联,获取战争资源。

以上,是从战略地缘角度来说的。

从现实意义上看,德国也有进攻苏联的理由。

苏联在芬兰的损兵折将,让德国军人产生了轻视苏联人的心理;

德国在西线的辉煌胜利,让德国人对自己的军力估计过高;

德国对美英势力纵容自己东进的态度,估计错误,实际上美国和英国在苏德开战后,立刻开始给苏联输血。

苏联的大清洗,让德国人对苏联人对苏共中央的效忠程度估计过低;

事实上,战争一开始,摧枯拉朽,好像一切都与德意志第三帝国战前预计的一样,可他没有想到遇到了与自己一样是赌徒的斯大林,在战争中签署了很多战争法案,杀德国人凶,杀起自己人来也够狠,终于稳住了阵脚。

当德国人忙活了一阵,回过头看时,悲催的发现,自己又开始两线作战。从那时起,德国的高层们就已经意识到,战争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了。

只是他们还在幻想着奇迹,希望用黑科技来改变不利的态势,所以拼命的坚持着。

然而,原子弹最先研发出来的,却是美国,而研发的科学家,大多是德国人——这可能是希特勒们没有预料得到的。


而知而行

德国入侵苏联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

第一,希特勒仇视共产主义,虽然纳粹党号称德国工人党,要实现国家社会主义,但是此社会主义非彼社会主义,希特勒对共产主义是没有半点好感的,欲除之而后快。

第二,希特勒认为英国之所以不愿意投降,就是对美苏抱有幻想,特别是天天期待着苏联能从东边牵制德国。所以只有打垮苏联,英国才能彻底臣服,或者最起码愿意与德国讲和,划清势力范围,把战争中夺得的利益合法化。

第三,德国历史上和俄国就关系不太好,一战中双方也是敌对国。德国起源于东欧,自然对东欧情有独钟。而俄国人一直以来被西欧人视为亚洲人,都希望把他赶回老家。苏联虽然自称是社会主义,但是在东欧没少扩张,和沙俄时代相比,苏联的扩张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联也并非真心与德国保持和平,东方战线的建立就是为了瓜分东欧,为将来与德国一较高下做好准备。之所以德国先动手一方面是德国蓄谋已久,先发制人。另一方面也是苏联高层领导对各种烟雾弹判断失误,误认为德国占领英国前不会与苏联动手。德国就算不先动手,苏联也迟早会在德国背后下刀子,当然了,这一点很多学者可能未必认可,特别是那些对俄国充满好感的人,坚信苏联是为了捍卫和平才卷入了二战。

第四,德国和苏联都不是民主国家,都是个人崇拜极盛的国家,希特勒和斯大林这两巨头必然水火不容,必有一战。

最后,德国与苏联都对海权相对忽视,重视陆上称霸,德国海军发展就比较差,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而俄国一直以来海军都不咋样,两个国家都不怎么重视海上的霸权,更多的精力都放在陆上的逐鹿。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主宰心脏地带(欧亚大陆内部),谁就能主宰世界岛(欧亚大陆),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两国都对此理论非常看重。俄国就不用说了,自始至终都在欧亚大陆上玩转。德国虽无此力,但是从二战中德意日的计划可以看出,德国对控制欧亚大陆就能称霸世界深信不疑。苏联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控制苏联的广阔国土,德国称霸世界将不会再有任何障碍。

苏联与德国,不客气的讲,一个是野兽,一个是豺狼,都不是什么善茬,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为了维护五大国的合法地位,当然要秉持公正,发对法西斯主义,但是一码归一码,修正主义的苏联根本代表不了正义,因而也不用反复老调常谈,一谈到苏德战争就谩骂什么德国法西斯,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今天的人们,要牢记历史。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耗尽繁华

谢谢相邀。

斯大林在大清洗里杀害和囚禁数百万计的人民,再加上大量具备经验的红军军官和指挥官在大清洗(1935-1938)期间被斯大林杀害,三分之一的红军军官和几乎全部的高级将领都被处死或流放至西伯利亚,改以大批具备毫无作战经验的军官替代。五名元帅就有三名被处决,三分之二的军团和师指挥官也遭遇相同下场。总共加起来,被处决的红军领导人高达了30,000人。德国纳粹不断的宣传苏联政权的残暴,并且瞄准斯拉夫民族作为主要宣传对象。斯大林的名声使得纳粹德国在发动这场战争上获得了某些正当性,而且也让希特勒对德军的胜利有相当信心。

巴巴罗萨作战主要是希特勒自己所构思的。一些军事和外交人员曾劝告希特勒,应该先解决大英帝国后再开辟对苏战场较为妥当,但大多数德军的参谋幕僚都同意这场侵略应该在某个必要的时间点发起。希特勒的决策通常与德军将领的建议相反,德军在希特勒的战略下已经达成了一连串原本被认为不可能达成的辉煌胜利,希特勒自认为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天才。在那段时间里,希特勒的骄傲和大胆,加上德军的精良训练,在不费多少功夫下便赢得了莱茵河、奥地利、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接着又攻下波兰、丹麦和挪威,每场战役几乎都是畅通无阻。接着他又迅速经由马奇诺防线北方的卢森堡进攻法国,以包围战术歼灭了大规模的同盟国部队,并继续向南进攻直到瑞士边界。北边遭受包围的同盟国部队最后经由敦刻尔克撤离,英军被彻底逐出法国,但英国依靠其海军和空军的优势保存下来。在无法迫使英国投降,同时也缺乏海军和战略轰炸部队的情况下,希特勒决定将目标转向东方。他相信只要苏联被击垮了,英国也不可能再支撑下去。希特勒对他在西欧的惊人胜利感到自负,同时红军在1939-1940年间侵占芬兰未遂的冬季战争向全世界显现了当时红军内部的腐化和战斗力低落。希特勒认为苏联内部已经腐败,只要数个月便能取得胜利,因此不需准备冬季的配备,这在后来成为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1940年的春季,德国战争机器的资源缺乏问题开始越来越严重,而德国与苏联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冲突也开始显现,这使得侵略苏联成为希特勒唯一的未来途径,尽管德军将领们也曾跟希特勒说过,占领整个俄罗斯西半部对于德国战争机器运作来说是利大于弊。

为了准备发起攻击,希特勒将320万人调遣至德苏边界,多次派遣侦察飞机潜入苏联领空勘查,同时也在东线储备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到了1941年2月德军已在罗马尼亚-苏联边界部曙了680,000人。即使进行了如此庞大的准备过程,苏联依然没有预料到德军的意图,在战争爆发时完全措手不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坚信第三帝国不可能在《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内便发起攻击,他也坚信德国会等到拿下英国后才会开辟新的战场。尽管苏联情报部门已经多次发出战争逼近的警告,斯大林依然拒绝改变心意,认为这是英国故意设计要让苏联和德国开战的假情报。德国政府也助长了这种骗局,向斯大林透露德军的调动只是为了远离英国轰炸机的航程。德国甚至向苏联解释他们故意要让英国以为他们正准备进攻苏联,而事实上他们正在准备进攻苏联的军队和物资。因此,直到战争爆发前斯大林都没有认真准备应付德军的可能入侵。应该注意到的是,潜伏德国的共产主义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在战争爆发前便已向斯大林透露准确的进攻发起日期,但这项情报也没有获得重视。德国还在1941年4月发起了一连串佯装进攻英国的作战,假装正在挪威聚集部队。这些行动配合了大张旗鼓的海军舰只聚集、飞行勘测、和演习行动,并且还故意透露虚构的入侵计划细节。

1941年初,德军总兵力为330万人(本土和外驻兵力),而1941年6月22日,集结在苏联边境的德军居然达到将近600万人。

1941——1944年,总共有15个国家的军队参加入侵苏联的战争:意大利一共提供了80万部队(包括第八集团军)、罗马尼亚50多万、西班牙5百人、匈牙利30多万(一个军的兵力)、芬兰30万左右、捷克斯洛伐克20万、还有奥地利、保加利亚、卢森堡等国提供数十万的兵力 。此外,德军还缴获了79个法国师(大约75万人)、荷兰25万人、挪威10万人、丹麦数千、比利时20多万人、4万英国人,希特勒逼迫他们去攻打苏联,谁不服从就拉去毙了。

巴巴罗萨作战的结果对苏联和德国都同样不利。虽然德国无法成功的拿下莫斯科,但他们在半年时间内便夺下了苏联西部的庞大领土,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以及一大片莫斯科西部的土地在内。这相当于500,000平方英里的土地,以及7500万的人民,事实上德国在之后的1.2年内又继续夺取了250,000平方英哩的土地,一直要到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战役后才被击退。在这些占领区域里,反抗德国统治的游击队迅速增长,而德国也毫不留情的加以镇压。德国也继续坚守这些土地,在接下来的许多战役里双方又蒙受了更多的损失。

苏联军队的总阵亡人数大约为870万,而平民的死亡是2,000万人。德军阵亡430万名和900,000名其他轴心国部队,这个数字包括了在作战中阵亡的人数以及遭苏联俘虏期间死去的人数在内。

直到1941年12月便有超过240万的红军人员被德军俘虏,德国对红军俘虏的处置使得到战争结束时总计数百万会死于寒冷、饥饿、疾病等等。斯大林则将德国战俘以及曾经被德国俘虏的苏联士兵都流放至劳动营。少数族群也都被流放至东部的集中营。例子包括:1941年9月有439,000名居住于窝瓦河的德裔人民(以及300,000名来自其他各地区的德裔人民)被集体驱逐至哈萨克;在1944年5月,182,000名克里米亚鞑靼人被驱逐至乌兹别克斯坦;车臣人(393,000)和印古什人(91,000)也在1944年被彻底驱逐至哈萨克。


铁男春秋

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当时的苏联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632136912967843879, "vid": "3b3f4d2243fe466989e511e6639046be\

勾勒历史的世界

根本原因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

很多大牛分析了经济原因、军事原因,这些领域我的水平不敢乱说,所以我只谈谈政zhi原因。

纳粹德国入侵苏联,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后人有很多误读的成分,比如说,很多人以为Hilter下令入侵苏联是一个蓄谋已久的决定,其实不然,纳粹对苏联进行军事入侵,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这个变量来自法国的不争气,英国的死不投降,还有美国的观望,这就让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陷入极其尴尬的局面。

出于“政治正确”的考量,纳粹德国要践行纳粹的所谓政策和政治口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其极端的反gong产zhu义,所谓轴心国,代表性的文件是德国、意大利和X本签的那个国际反gong XX条约,这种明目张胆的对于苏联的威胁,自然是让苏联人非常恐惧的。

更要命的在于,苏联的行为,使得其处境非常的尴尬,苏联自成立后,资本主义世界将其视为巨大的威胁,政治被孤立,国际声望并不高,也没有多少话语权,同时又被德国、日本两个强国视为头等敌人。

作为苏联这一方,最好的策略是坐山观虎斗,纳粹跟别的资本主义国家狗咬狗吧,X本,你就深陷某个战场不能自拔吧,总之别惹我就好。

可问题就出在,苏联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本身,并不是出于俄罗斯民族利益的考量,此时纳粹和本子明目张胆的针对你,你必须要表态呀,必须要坚定不移的维护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呀。

可苏联领袖斯大林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被英法卖了队友后,斯大林选择与纳粹暂时性的结盟,原本这个算盘没啥问题,只要你纳粹和法国死磕就行了,重蹈X本的覆辙,我苏联不就很安全吗?

可戏剧性的是,法国的战斗力实在坑爹,法国一投降,欧陆战争在西线就结束了,纳粹的力量就进一步扩大,可是英国不投降,美国在观望,这让纳粹的战争机器和政治机器陷入尴尬的境地。

纳粹的政权来路有问题,Hitler给予了德意志人民太多不切实际的许诺,可是战争达成了持久战,英国不投降呀,这就让纳粹党陷入了困局:

如果一鼓作气跟大英帝国PK,海军实力弱不说,不计任何成本的打击英国,纳粹的政治资本就会输光,因为满足不了国民的渴望呀,你不是战无不胜吗?你不是要扫荡一切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吗?可现在英国打不下来呀,德国还被孤立和封锁了。

那咋办?只能根据第二个政治正确的原则,纳粹虚构了太多的敌人,其实纳粹党的敌人都是自己编的,苏联的敌人才是真真正正存在的。你纳粹不是叫嚣自己是反X吗?那你现在与苏联和好是怎么回事?

军队这一方也很尴尬,纳粹许诺的东西没给呀,没捞着好,现在战争这么快结束了?那就更不干了。

所以,纳粹是被自己的政治忽悠给绑架了,你纳粹再牛逼,也是牛逼吹破了天,这个政治谎言不能被戳破,可是也快了!

只要英国不投降,你这战争就得耗下去,民众也不容易呀,最要命的是军队不愿意。你的竞选承诺呢?哪去了?

可是被戳破了,纳粹政权自己就垮了呀,这可咋办?

也就只能再找事做。

这就好比如说,一个骗子开了家公司,他忽悠大家只要拼命的买他的产品,就能回扣是现在的好几倍。这就是传xiao呀!

可是事情发展的太不顺利了,骗局要被识破了,那怎么办?

只能推出新产品,接着忽悠,拆东墙补西墙了。

而这个骗局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德国老百姓。

纳粹党的传xiao公司,绑架了德国人民,绑架了德国国防军,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一去不复返了。

而苏联的反扑推塔,美帝的西线登陆,也只是时间问题,与战术还真没多大关系,与黑科技更是没多大关系。


图维坦

二战三个阵营其实很有意思有点三国鼎立的味道,每个阵营都看另外两个不顺眼。

英美法等盟国觉得纳粹和苏联都是集权国家,一个输出纳粹主义,一个输出共产主义都是民主世界的敌人。所以二战前期英法才会卖队友(波兰、捷克)希望纳粹去打苏联来个祸水东引。

苏联看英美和纳粹也不顺眼,因为你们都是资本主义政权。我苏维埃终有一天红旗要插满全世界,解放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这是意识形态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双方的分歧几乎无法调和。

而纳粹德国二战是宣扬种族主义的,他们觉得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他们的理论就是既然我们日耳曼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所以我们要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一些劣等民族就应该灭绝。

基于这种思想纳粹德国展开了一系列暴行,从东方总计划到万湖会议德国有计划地对其他民族开展了种族灭绝(犹太人、斯拉夫人)。

而苏联从民族构成来讲都属于斯拉夫人,在纳粹德国的认知中就是要把土地(生存空间)从劣等民族手中夺过来。一边要输出革命,一边要从“劣等民族”手中取得生存空间,苏德两国是意识形态上的最大敌人。

除了意识形态上的原因,还有就是当时希特勒判断苏联不堪一击。他觉得进攻苏联就像“在一栋老房子上踹一脚,房子就会塌了”。因为大清洗等原因苏联在二战前期的战斗力确实很差,就拿苏芬战争来说,整个国家只有700万人,军队只有三十万的芬兰居然可以抗住苏联百万大军三个多月。而纳粹德国只用了六个星期就打败了欧洲传统陆军强国法国,自身伤亡只有十五万。

所以纳粹德国当时打苏联时连冬装都没准备,觉得六月开打冬季前战争就会结束了。而苏联在承受了卫国战争前期极其惨重的伤亡后并没有倒下,反而越来越多的苏联人加入到了红军中与法西斯作战,经过四年的厮杀红旗终于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魔鬼希特勒也在国会大厦的地下室自杀,迎来了他的屈辱结局。


文史野狐禅

德国为什么会入侵苏联,在德国看来,不入侵苏联实在是太可笑了。处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中,德国的选择并没有什么错误,至少希特勒以及他领导的绝大多数德国人是这么认为的。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发动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是一场为民族生存而不得不作出的伟大行动,是全体德国人民赋予希特勒政府的拯救德国的战争权利。

希特勒在演讲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自从一战战败,所有人都骑在德国人的脖子上作威作福,连最弱小的民族也敢来践踏德国。只要阿尔萨斯和洛林上空还飘扬这法国的旗帜,德国就没有尊严;只要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德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横行无忌,德国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德国四分五裂,只要他国人在提起德国这个字眼发出不屑一顾的轻蔑笑声,德国的尊严就不存在。

这就是希特勒面临的处境,这也是德国人面临的现状,更是德国这个国家的尊严无处可寻的无奈。

如果德国不是德国,那么忍气吞声,吞咽苦果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德国毕竟是德国,他有着八千万日耳曼人,有着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先进技术,有着强劲的工业基础和工业实力,更有着一颗不敢受辱的心。当时的德国人成为了下等人,成为了欧洲列强严重的羔羊,正如希特勒所说:那些只知道抗议的人,是没有骨头的,那些只知道抗议的人,是低贱的。希特勒并非能量巨大,希特勒绑架不了所有的德国人,他所能做的只是划了一根火柴,发出了一点亮光,然后就燃起了熊熊大火,燎原整个日耳曼人的土地。

貌似跑题了,但其实没有跑题。希特勒宣扬为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而战斗,但在他的梦想中,这生存空间应当是向东方扩张的,德国的剑应该指向东方。所谓希特勒拿下全部欧洲,那是事实,但不是目标。

在希特勒写《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已经清楚明白的指出了德国的目标就是消灭共产主义苏联,就是夺取苏联的欧洲部分为德国民族开出一片生存的土地。希特勒之所以如此痛恨苏联,原因是很多的。个中原因,也很简单,只要看看希特勒在他的演讲中屡次提起的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因素就可一窥究竟。

在演讲宣传中,希特勒多次强调魏玛政府是怎样的无能,犹太奸商是何其贪婪,德共拿着大把的卢布是怎样从内部击破德国这个国家中。希特勒发动战争的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赢得民族生存空间为核心,以推翻魏玛,扫除犹太奸商,覆灭德共卢布党为三个基本点。

很强的情绪感染和崇高的目标,太清晰的斗争路线。如希特勒所宣传,万事俱备,只欠大伙拿起武器去战斗了。胜利是如此之近,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容易获得。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希特勒作为领袖,是多么的功不可没。

如此,德国进攻苏联也就不值得稀奇,更何况,希特勒一直敌视苏联,斯大林也是心知肚明,斯大林也是一直在为苏德战争做着准备。

战争爆发是不言而喻的,欧洲是跳板,是基地,苏联才是目的。希特勒和斯大林都看的很明白,只有英国和法国一直都是真糊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