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威懾力極強的空中平臺,轟炸機一直是大國重點發展的裝備。

當前美國與俄羅斯都在積極發展各自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是什麼促使美俄兩國在這個節點發展遠程轟炸機?他們的轟炸機又有何相似與不同?

前,美俄正在發展各自的下一代轟炸機:美國空軍的B-21和俄空天軍的PAK DA。2030年前,隨著兩型轟炸機各自形成戰鬥力,美俄的空基戰略威懾和打擊能力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機隊老化、國家安全的雙重壓力

美軍的現役轟炸機老化問題嚴重,面對大國衝突時的生存力和打擊強度可能不足

截至2017年9月,美空軍現役159架轟炸機的平均機齡已高達41年。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三型現役遠程轟炸機中的B-1B(左圖)、B-52H(右圖)已被禁止穿透高威脅空域,只有B-2A尚可突防,但美國防部認為該機到2020年左右也將面臨生存力挑戰

如今,B-2A僅有20架,按80%的出動率一次僅能出動16架,與大國作戰時的打擊強度不足。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俄羅斯遠轟裝備規模小且老化,與中小國家作戰也有風險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俄羅斯目前僅列裝了約16架圖-160(左上圖)和50架左右的圖-95MS(左下圖),另有約69架圖-22M3中程轟炸機(右圖)

俄羅斯目前列裝的遠程轟炸機數量僅為美軍的三分之一,平均機齡均已達30年左右,而且均無隱身能力,航電和武器設備也相對落後,生存力堪憂。因此,俄軍也需對本國的遠程轟炸機進行換代。

在確保國防安全和軍事霸權方面,美國將中國與俄羅斯列為首要威脅,認為需增強遠程打擊能力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美國國防部早在2011年就將遠程打擊與導彈防禦列為擊敗“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兩大關鍵,以遠程轟炸機為核心的空基遠程打擊能力一直是美軍的關鍵非對稱優勢,新型隱身轟炸機(B-21)也正是其2012年版《國防戰略指南》文件(該文件正式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唯一具體提及要發展的裝備

俄羅斯近幾年與歐美國家的關係越發緊張,也急需以遠程轟炸機威懾美國及北約組織,展現並維持自身的大國地位。俄軍自2007年8月恢復了因蘇聯解體而中斷15年之久的遠程轟炸機遠航巡邏訓練,使俄空天軍的遠程航空兵飛行時間從此前的每年30~40h增至2014年以來的每年不低於130h。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新型隱身PKA-DA將增強俄羅斯戰略巡邏的威懾和展示作用。按最初的計劃,該機將不晚於2021年首飛,2023年左右投產,2025年左右列裝,發展進度安排來看,它試圖“掐住”美軍LRS-B/B-21的同類節點,對美競爭、構建對等威懾的意圖非常明顯。但可能是由於這是俄羅斯首次研製飛翼佈局隱身轟炸機,技術儲備不足,其進度安排已推遲,其中服役節點現已推遲到2028年前後

B-21和PAK DA的相似與不同

B-21、PAK DA的相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生存力、網絡化協同作戰和獨立作戰、武器配置能力、經濟性要求。

生存力方面,兩型轟炸機都強調隱身性能,均為採用飛翼佈局的亞聲速轟炸機。美國空軍在2015年9月透露,B-21 (當時還是LRS-B )的隱身能力“比B-2A好很多”。B-21還將配裝一體化電子偵察與對抗系統,並與隱身偵察無人機和空中電子攻擊裝備等組成遠程打擊“系統簇”,能儘量“靜默”並穿透先進防空系統。與此同時很可能還為配裝攔截來襲導彈的自衛激光武器預留了空間、重量和功率,以進一步提高生存力。俄羅斯雖未按“系統簇”的思路設計PAK DA,但該機將是其首型隱身轟炸機,還將配裝基於蘇-57戰鬥機的航電系統,其中很可能包括後者“喜馬拉雅”綜合電子戰系統的改型;俄媒體還曾披露該機將可攜帶超視距空空導彈以進一步提高生存力。

網絡化協同作戰和獨立作戰能力方面,美國空軍為B-21設定了“

網絡就緒度”關鍵性能參數(NR-KPP),且按遠程打擊“系統簇”的核心組成設計,直接考慮了與隱身偵察無人機、空中電子攻擊裝備等成員裝備協同作戰,具有強大的網絡化協同作戰能力。另一方面,該機確定將配裝先進的雷達、光電、電子偵察、導航定位設備,能在強對抗環境下獨立導航、定位、探測和攻擊,故也具備所謂“射頻拒止”環境中的獨立作戰能力。俄轟炸機長期以來強調同型機獨立運用, PAK DA預計仍將具備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同時,俄軍近年來在蘇-57、蘇-35S等作戰飛機研製中,也開始重視依託通用數據鏈的多機協同作戰,PAK DA預計也會具備網絡化協同作戰能力。

武器配置靈活性方面,美國國會、美國空軍在2015年10月透露B-21將“配備一個大型且靈活的有效載荷艙,能搭載當前和未來的各種機載武器”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根據目前已透露的情況和美軍機載武器發展安排,該機預計將配備“遠程防區外”核巡航導彈及其可能的常規改型、B61-12核航彈,以及AGM-158B輕型隱身巡航導彈,AGM-158A和AGM-154等防區外空地彈,和GBU-28或更輕小的鑽地制導炸彈,“傑達姆”和“小口徑炸彈”系列制導炸彈等,並可混合掛裝

俄PAK DA將能攜帶Kh-102和Kh-55核巡航導彈及兩者各自的常規改型Kh-101和Kh-555,以及新型超遠程巡航導彈等武器。由於俄羅斯近年來的轟炸機升級改造和運用均重視常規精確打擊,該機必然還能配裝俄軍的各種常規空地導彈和制導炸彈。

經濟性方面,美國重視對B-21採購成本控制,並將通過競爭實施升級改造。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美軍將100架生產型機的採購單價上限設定為5.5億(2010財年美元值)。為此,美國空軍在確保滿足作戰要求的前提下,為B-21選擇了適當的指標,並採用較成熟的技術(但該項目實施過程中並未應用美國防部常用的技術成熟度等級評價)。還將升級改造費用識別為該機全生命週期成本的一項重要組成,通過採用開放式任務系統統等措施,為未來的升級改造預留了空間。利用這一特點,美國國防部已在2015年4月宣佈將通過競爭實施B-21的升級改造(即該合同未必授予諾格公司),這將進一步提高其經濟性

俄羅斯同樣提出了PAK DA的成本應比圖-160“低很多”的要求,以便列裝足夠的數量。

B-21與PAK DA的差異主要有兩點:

首先,PAK DA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將明顯大於B-21。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PAK DA和B-21關鍵數據對比表格。PAK DA數據主要根據俄媒在2016年10月披露的信息並結合俄羅斯的潛在需求; B-21數據主要根據美國《航空週刊》在2015年8月的估計

PAK DA的這一特點與俄羅斯因自身領土廣袤、缺乏海外基地、空中加油支援能力有限,從而一貫突出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的發展思路有關。而美空軍經過分析,認為3900~4600km的作戰半徑已可滿足“將全球範圍內的各種目標置於險境”的要求;至於載彈量,美空軍著重考慮通過控制飛機總重來控制成本,保證至少100架的採購數量,通過數量優勢仍可顯著增加每天可打擊的瞄準點數量。

其次,PAK DA更重視防區外打擊,而B-21更強調臨空打擊。

從俄羅斯近年來對於轟炸機的升級改造和運用,以及透露PAK DA將配備超遠程巡航導彈、高超聲速空地彈來看,俄軍仍將延續以往和當前的思路,更強調PAK DA的防區外打擊能力。

絕對的空中威懾力:美、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新發展分析

B-2彈艙可以滿載80枚GBU-38炸彈,對目標實行臨空打擊。美國空軍的觀點是,既然隱身轟炸機已進入敵軍防區、穿透了防空網,那麼不論是採用導彈還是炸彈攻擊對於轟炸機來說都差不多,因此採用炸彈攻擊的成本更低,而且精確度也更高。所以B-21雖然載彈量不大,但可以裝載大量小直徑炸彈臨空攻擊,對目標的威懾力並不小

從美國空軍委託蘭德公司等智庫開展的論證來看,B-21在運用上則將更突出臨空打擊能力,其原因有二:第一,從作戰博弈上看,如果僅依靠防區外導彈進行打擊,對手會考慮美軍有限的導彈數量,形成承受打擊的企圖和信心,降低美軍遠程打擊的懾戰實效。第二,從成本上看,定量分析顯示,在稍持久(不低於20天)的作戰中,臨空打擊的總成本將顯著低於防區外打擊

趙潔 張洋 / 國際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