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歷史上的蘇峻之亂?

勇敢堅強ygjq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蘇峻,字子高,山東人,文官出身。蘇峻和祖狄一樣都是塢主練兵出身,屢立戰功,為朝廷所嘉獎。王敦起兵造反的時候,蘇峻起兵入建康,討伐叛逆大獲全勝。由於平叛有功,東晉加封蘇俊為冠軍將軍,歷陽內史。蘇峻由於威望日增,野心也膨脹起來。不向朝廷納稅。但可以肯定的是,蘇俊絕無造反的意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個刺頭。是個軍閥。值得一提的是,蘇峻文武雙全。一介文官有如此軍事才能實屬難得。

由於個人的實力的增加,蘇峻的個人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東晉成帝召蘇峻入朝為官。蘇峻得知要受詔入朝,當即言辭拒絕。東晉宰相庾亮得知以後,一方面命軍隊加強戒備,令一方面加封蘇峻為大司馬,蘇峻則說,只要讓自己帶兵去哪裡都可以。庾亮再次不許,蘇峻也是撕下臉皮了,就是不去。因為蘇峻知道,到了建康不死也差不多。雙方現在都是騎虎難下了,蘇峻此時不反也得反了。蘇峻起事之前,立即聯絡祖狄的弟弟祖約,祖約死看不上庾亮的倒黴樣,認為庾亮依靠外戚才當的宰相,見蘇峻的聯絡信。立即讓親信輔佐蘇峻加強聯繫,祖約與大英雄祖狄同父同母,但人品,才能,都差的太遠。真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庾亮見蘇峻有造反跡象。立即讓溫嶠和陶侃( 陶淵明的五世祖)領兵平叛。陶侃得知蘇峻抗命,想帶兵入建康護駕,。庾亮怕陶侃趁機造反,因此不允陶侃入京,說自有退兵之策。在當時陶侃是荊州刺史,掌控荊,揚二州,是東晉核心區,一旦有失後果不可想象。而且陶侃居於建康上游,率軍順流直下,建康就會失手。王導的謀士建議,在蘇峻現在還沒有起兵之際。我們掐斷阜陵,只要守住阜陵,蘇峻就無法進兵,但如果蘇峻佔領阜陵,就人心大亂,再也控制不住了。王導向庾亮點出此點,但他不聽。不出所料,蘇峻派兵攻佔阜陵,東晉囤積在當地的錢糧淄重都落入蘇峻之手。庾亮大驚,建康震動,京師人心晃晃,東晉立即命趙胤為歷陽太守,左將軍司馬流屯兵慈湖防止蘇峻繼續進兵。此時溫橋也帶兵入建康,屯兵尋陽。隨即,皇帝讓宗室死馬流帶兵討伐蘇峻。

司馬流不過是靠宗室才執掌兵權,實際草包一個,蘇峻一戰誅殺司馬流,隨即,蘇峻與祖約的合兵一處總計兩萬大軍進攻陵口。蘇峻三戰三捷。到了公元328年3月,已經打到建康附近了,陶侃再次建議庾亮。叛軍必走小路丹陽,我們可以在丹陽設伏兵擒拿蘇峻,庾亮還是不聽。我就納悶,自己啥注意沒有,為何別人的意見也不聽。事情果然如陶侃所料,蘇峻果然走丹陽,庾亮後悔不已。馬後炮—早幹哈去了。

在種情況下。庾亮只好自己掛帥,庾亮還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當然也是怕死。下令讓卞壺(就從這名也贏不了)帶兵抵抗蘇俊,雙方一交手,又是大敗而回。但卞壺父子三人都戰死。蘇峻這時候已經殺到雲龍門了,這時候庾亮只有硬著頭皮上戰場了。但這位居然帶著家屬投奔溫嶠,棄外甥皇帝和滿朝文武而不顧。蘇峻殺進皇宮,王導與幾個大臣把皇帝圍在皇宮正殿,臨危不懼。等候叛軍到來。蘇峻此時卻沒有對皇帝咋樣,帶兵縱掠,皇宮,國庫為之一空,連太后寢宮也被搶,這些士兵也許窮瘋了,把百姓衣服都扒光了,逼迫大臣去做苦力,小皇帝都吃不上飯,內使太監大街上撿糧食做飯給皇帝吃。

庾亮與溫嶠經過商量只得去求荊州刺史陶侃,陶侃是一肚子氣,自己屢次三番提醒,他們不僅不聽,而且還防範自己。現在有求於自己,早幹哈去了。於是陶侃回書,我〃吾疆場外將,不敢越局〃說白了,就是爺我不去。陶侃與庾亮苦苦哀求,陶侃就是不去。但此時有人一句話,陶侃立即起兵討伐蘇峻。但有人提醒陶侃:"蘇峻,豺狼秉性,一旦成事,焉有你的存身之地"。

陶侃一聽有理,馬上起兵平叛。而且傳檄天下,公佈蘇峻,祖約謀逆天下,天下共伐之。說實在的,在當時的東晉,要說打仗,陶侃如果自稱第二,還真沒有誰敢稱第一。公元328,陶侃領兵五萬直抵旬陽,皇帝親舅舅庾亮為了活命真是豁出去了,親自去見陶侃下跪請罪。陶侃大驚失色,喃喃自語,他庾元歸居然給我陶世行下跪請罪。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一番談話,雙方冰釋前嫌,立即兵合一處,陶侃世之名將。庾亮法統合理,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建康。

蘇峻得知陶侃率兵前來,馬上帶著7歲的小皇帝遷往石頭城,小皇帝以為要殺自己。大哭不止。溫橋這時候也沒閒著,排兵截獲蘇峻給祖約的軍糧,然後與陶侃分別屯兵於蔡州與沙門浦,庾亮見形式有利。親自帶兵進攻蘇峻,被殺的大敗。溫橋不聽陶侃勸阻,數次出兵攻擊蘇峻,但屢攻不克,被蘇俊殺的大敗。陶侃雖然兵臨城下,但卻堅守不戰。以逸待勞。

蘇峻能攻善守,不僅守住建康,而且數次反攻,打的溫橋幾乎要逃跑。正當溫橋,陶侃等人無可奈何之際,上天保佑,蘇峻在視察陣地的時候,突然陣亡。真是太離奇了。起因很簡單,溫橋被蘇峻打的一點脾氣也沒有,但仍然繼續出兵攻擊蘇峻,頗有屢敗屢戰的意識。帶領1萬多人出兵攻擊石頭城。蘇峻只帶8千人迎敵,蘇峻兩個兒子藝高人膽大,帶著幾百敢死隊把溫橋打的大敗,蘇峻見兒子英勇,十分高興,喝點小酒帶著護衛也衝向戰場,哪裡成想,幾個晉軍士兵亂放箭,無意中居然一箭射死了蘇峻,這時候,幾個手疾眼快的士兵一刀砍下蘇峻的人頭,然後將屍體燒燬。真是太突然了,雙方將士眼睜睜地看完全過程的。

蘇峻的意外死亡,也導致叛軍群龍無首,而蘇峻的盟友祖約得知蘇俊陣亡,大驚失色,立即投奔了敵國石勒。石勒也算對得起祖約,把祖約全族聚在一起,全部誅殺,一個不留。蘇峻的盟友也跑了。溫嶠和陶侃立即開始全面進攻。公元329年3月,東晉數路大軍發起總攻,蘇俊已死,叛軍已經無心戀戰,四散奔逃。蘇毅等人死於亂軍之中。溫橋救出小皇帝以後,安定建康。溫橋,陶侃等人開始清算朝堂,宗室西陽王司馬羕附逆,被全族斬首。其他附逆這之人紛紛處死。而引發兵變的庾亮貶為豫州刺史,以觀後效。




清水空流

蘇峻之亂是東晉內亂的一個縮影。東晉皇權衰微,地方諸侯坐大,朝廷與地方的矛盾往往會激變為內亂,而蘇峻之亂,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蘇峻原本是個好同志。在王敦之亂時,叛軍殺到京城,時任臨淮太守的蘇峻抱著精忠之心,率部馳援首都,成為拯救朝廷的英雄。戰後,他被擢升為冠軍將軍,任歷陽內史,封邵陵公,擁有一萬精兵,武器精良。朝廷對蘇峻寄予厚望,把江北防務託付予他。蘇峻深知槍桿子的重要性,他私自招收許多亡命之徒,兵眾日益增多,供養全靠政府。剛開始,朝廷視他為拱衛帝國的長城,大量糧草源源不斷地通過船隻送到歷陽。蘇峻擁兵自重,氣焰囂張,漸漸地不把朝廷放在眼裡,稍不如意,就口沫橫飛,大罵朝廷。

公元325年,晉明帝病死,年僅五歲晉成帝登基,大權落入外戚庾亮手中。庾亮心胸較狹隘,對手握重兵的地方將領有嚴重的提防心,滿腦子是鬥爭哲學,處心積慮要打壓、制約地方將領,其中飛揚跋扈的歷陽內史蘇峻更成他的眼中釘。

當時蘇峻與南頓王司馬宗往來甚密,庾亮先下手為強,誣告司馬宗謀反。司馬宗被殺,親信卞闡逃往歷陽,投奔蘇峻。庾亮以朝廷名義發佈命令,要蘇峻交出卞闡。遭到蘇峻拒絕後,庾亮想出明升暗降的招數,徵蘇峻入朝為官,實則奪其兵權。

在瘐亮的步步緊逼下,已無任何迴旋的餘地了。公元327年,蘇峻終於被逼反。叛軍大舉出兵,渡過長江,攻陷姑孰,節節進逼,摧枯拉朽,攻下首都建康。當初威風凜凜的庾亮如喪家之犬,落荒而逃。

蘇峻控制朝廷後,自任驃騎將軍,錄尚書事。不過,蘇峻可以控制朝廷,卻控制不了地方的州牧、刺史。為討伐蘇峻,在江州刺史溫嶠的建議下,各路討逆軍推舉荊州刺史陶侃為總司令。討逆軍總兵力超過四萬人,從尋陽出發,殺向建康。

然而叛軍依然強大,蘇峻大量收羅亡命之徒,軍隊相當悍勇。討逆軍在建康外圍與叛軍展開拉鋸戰,整整打了四個月。倘若不是一次意外的事情,討逆軍要贏得勝利還真不容易。這件事非常奇葩,當時蘇峻的兒子蘇碩大破討逆軍的先鋒,喝得醉薰薰的蘇峻說:我兒子都能擊破敵人,難道我還不如他麼?

糊里糊塗地帶著幾名騎兵,拋下大部隊親自進攻討逆軍。俗話說,酒能壯膽,喝醉了更是天不怕地不怕。蘇峻只帶著區區幾個人前去踏營,結果可想而知,就是雞蛋碰石頭罷了。醉酒的人本來就搖搖晃晃的,不能很好控制馬匹,馬兒失足跌倒。討逆軍將士見狀,衝上去結果他的性命。這個梟雄就這麼稀裡糊塗死了。

蘇峻死後,群龍無首,這場大叛亂終於被鎮壓下去。

蘇峻之亂是東晉內部一次重大危機,充分暴露東晉二元政治的不穩定。皇帝是空架子,以庾亮為首的朝廷想通過壓制地方諸侯的手段,重樹朝廷的權威。然而,庾亮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那簡單、粗暴的方式非但沒能控制地方諸侯,反而引來一場大災難。平心而論,蘇峻雖然跋扈囂張,卻沒想過要背叛朝廷。在平定王敦之亂中,他是拯救朝廷的英雄人物。倘若他有心要反朝廷,當初早就跟王敦沆瀣一氣了,還用得著等到現在麼?人們常說東晉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偏是對的,安就未必了。在蘇峻之前有王敦之亂,在蘇峻之後,還有王恭之變、桓玄之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