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得知曹操的陰謀後膽戰心驚,最終害死他的卻是他那死了的舅舅

楊修得知曹操的陰謀後膽戰心驚,最終害死他的卻是他那死了的舅舅

三國裡楊修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他博學多才,智慧超群,連曹操都自愧不如,但他同樣恃才傲物,放蕩不羈,最終死於太過聰明。《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頗帶一些戲劇的意味,但實際上楊修是因曹操的大陰謀而死。

演義中所說的“雞肋”事件是真實存在的,不過結果卻大相徑庭。曹操發佈了一個夜間口令,號曰“雞肋”,眾人皆不得解唯有楊修看穿曹操的退兵心思,於是下令讓人開始收拾行李了。

羅貫中說曹操正是抓住了楊修禍聽軍心之罪而將其處死,其實並沒有,楊修不僅順利回到許昌,而且還幹了其他不少事。反過來說,足智多謀的曹操會這麼耐不住性子,這麼容易犯錯被人落下口實嗎?當然不會。

楊修得知曹操的陰謀後膽戰心驚,最終害死他的卻是他那死了的舅舅

正史中的曹操遠比演義中的要開明大度,他從來沒有嫉妒過楊修之才,有絕佳聰慧的下屬只會讓他更高興而不會吃醋。正相反,曹操還很欽佩楊修呢,讓楊修做了曹植的老師,還賞賜行軍主簿官職,讓他管理魏國的公關協調工作。

楊修是大文學家,在他的薰陶下,曹植的詩詞歌賦本領也很強,在曹操的兒子中,曹植的文學才能獨樹一幟。那麼為什麼對曹操幫助這麼大的楊修,曹操還必須殺他呢?因為有不得不殺得理由。

曹植的“七步成詩”神話大家都清楚,但故事的背後原因恐怕少有人明白。試想如果曹植沒有可威脅曹丕的資本,那麼曹丕斷然不會難為自己的親兄弟,曹丕如此做的原因就是找個藉口消滅曹植而已。

其實曹操在世時,就對曹丕和曹植誰為繼承人一事猶豫不已,大傷腦筋。

楊修得知曹操的陰謀後膽戰心驚,最終害死他的卻是他那死了的舅舅

曹植,才華橫溢,行文可觀,即使放眼歷史也是數得著的文學家,曹丕雖也為“三曹”之一,但其文學功底在曹植之下;曹丕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略勝曹植一籌,而且他的智囊團隊成員又比曹植的更勝一籌。

曹操思索再三,治理國家當然還是政治軍事才能更為重要,外加司馬懿是站在曹丕這一隊的,所以他選擇了曹丕為繼承者。選擇了司馬懿,那麼另一方的楊修就不能存世了。曹丕一立,必然要強化權威,穩固皇位,曹操不想兒子們互相殘殺,因此他要做的就是提前安排好一切。

曹植逐漸詩性放浪,行事不拘謹,逐漸引起了曹操的反感,而楊修雖然看穿此事,卻不能一下子遠離曹植,只能繼續與之廝混。更關鍵的是,楊修順水推舟地加入曹植一方參與了殘酷的奪嫡之爭。

楊修得知曹操的陰謀後膽戰心驚,最終害死他的卻是他那死了的舅舅

曹操自己家的敏感事物,楊修一個外人卻從中施法受惠,他犯了古代皇室權力之爭的大忌。既然曹操心中已有人選,楊修再去支持落選的人,豈不是自找苦吃?

曹操最害怕的就是家門革命,他害怕死後,曹植不服,發兵搶班奪權,進而毀了一手創下的國家。並且一旦此事發生,楊修作為曹植的心腹,必定順勢成為幕後的操控者。楊修還有一個神秘身份,就是袁紹的外甥,曹植奪權成功後,楊修甚至可能懷有二心,那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楊修必須死。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以楊修教唆曹植圖謀不軌之罪將其處死,僅僅一百多天後,曹操病亡,曹丕登基。

參考書目:《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