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語境下,如何辨識、闡釋中國文學的“本土化”?

yuan_jian

在全球化語境下,如何辨識、闡釋中國文學的“本土化”?

新時代,新徵程,在全球化的當下,我們的資源、資本、信息、文化、生產、服務等一切相關的 內容,都與世界緊密的連接在一起,不僅是疆土、國家、供應鏈等系列的鏈接,而是在全球化話的當下,一切都發生著巨大的變革,作為在世界格局中的一部分,保持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尤為重要,我們中國的文學,在當前全球化的語境中,應該如何保持創新?如何保持與時俱進?又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土化?如何更好的去甄別?這是一個不能迴避、不能忽視,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1、 全球化的語境,讓大家進入一個更好的時代,要面臨所有的挑戰和革命性的變化,封閉只能倒退,在歷史的節點上,要堅持百花齊放的理念,堅持引領創新的理念。

2、 要在開放、包容的全球環境中,堅守自己的文學創作特色,和百姓喜歡的文學特質和作品,堅守自己的民族特色。

3、 要隨時瞭解中外文學藝術發展的最新狀況,瞭解藝術新知,堅守中國文學的特色與風格。

4、 在全球化的語境下,角逐文學的創新、獨特、繁榮,是應該的,要在傳統的敘述方式和世界的敘述方式有機的結合,世界的未必是最好的,但脫離自己的文學特色和精神追求,失去本土文學的傳承和風貌,那同樣也失去了文學作品魅力。

5、 在保持本土化的文學特色同時,不能失去文學在世界文學表達下的質感,文學的傳播和閱讀者是與時代緊密結合的,作為創作者,不能孤芳自賞。

6、 面對全球化的繁榮,遭遇各種創造、題材、邊緣等的瓶頸都難免發生,所以,在不能做出準確判斷和抉擇的的時候,清晰、謹慎、堅守,本土文學的發展最為穩妥。

在發展、堅守、創新兼併的創作當下,都是中國文學面臨的一個課題和要走的過程,摸索、探討、研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完美的出現,都有短板的經歷或過程,因此,在面對中國文學本土化的討論中,無論你是創新、復原、現代、另類和穿越等的,多元的文學現象是不可逆的,喜歡美好的、愉悅靈魂的、讓精神世界是快樂的,永遠是文學追求的。好的文學作品,世界各地都需要。


鄭彥英

全球化最初是一個經濟概念,而今隨著貿易全球化,必然會隨之帶來的是文化、商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

全球化語境下,我們需要更多的去把握中國文化的內涵。而作為中國文學我們更應該掌握其根植於中國文化土壤中所包含的深層次意義與顯著特徵。

一、中國文學久經考驗

從最初的詩經樂府到唐詩宋詞再到如今的白話文,散文、小說、報告文學等等,可以說中國文學是見證中國文化的輝煌歷程。中國文學有著鮮明的本質特性就是圍繞中國文化,開展創作與進一步繁榮。

二、中國文學“多而繁”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這也意味著中國文學有著廣泛的受眾。這也導致它在文學傳播的進程中會被更多的人瞭解到,當然隨著全球化,中國文學也走出國門,孔子學院等一些國文館,機構等也在不斷擴大與闡述中國文學的魅力,當然因為中國文學歷經變革較多,所以每個朝代文學的更替也很頻繁,所以體裁多,服務對象也多,導致其在思想內涵的表達上各有千秋。

三、中國文學帶有“中國特色”

中國文學講中國,融入中國文化,所以它肯定具備中國元素,這是它的鮮明標誌。

當然,中國文學因為其受眾集中、單一等方面,而且隨著閉關鎖國的影響,中國文學真正“走出去”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相較於拉丁文學以及歐洲文學等相比還是認同感不是太高,最直接的就是語言的使用上。而且文化差異比較明顯,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傳播。


易梓軒

凡是富含民族性的,就是擁有生命力的!

在全球化語境大背景下,中國文學要想以本土化屹立於世界文學之林,唯有打好民族這張牌。

一個民族的發展和振興,離不開本民族的教育、人文、文化、風情等社會習慣和意願的整合和提升。尤其是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學,在長期的發展和昇華中,一方面保持、發揚著本民族的優良習慣、傳統,一方面汲取、同化著外來先進的思潮、意識。這就使中國文學深深地烙上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性之印。

文學即人學。

中國文學唯有而且只有發揚和保持民族、人文國粹,才能自別於其他民族文學。進而達到走向世界、為其他民族文學所辨識、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