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這個時代,靠什麼生存?吸引眼球、掌握用戶心理、遵循市場規則。

有人說,做農業太難!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

1、太累。農業經營者或者從業者基本上每天要面朝黃土、背朝天,不付出點汗水,想獲得收成是很難的;

2、賺錢少或不賺錢。靠天吃飯的確很難,種養最害怕遇到天災人禍、更害怕市場滯銷。

因此,很多農業經營者都在抱怨:做農業太難!

但,有些人卻依託新模式、新商業、新營銷把農產品賣出去了,而且還賺到了大錢。

忘記了是哪位營銷大師說過: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不會賣產品的人。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一、社群營銷

社群營銷下,品牌傳播一開始就從核心粉絲群開始,並通過粉絲的力量裂變增長,像金字塔一樣,從一點推向整體目標人群的覆蓋。農企玩轉互聯網,打造自己的社群經濟,要弄懂八大兵法!

一、產品內容化

產品內容化和廣告的最大區別在於,內容化讓產品走出了渠道的限制圈,通過內容將品牌的傳播融入到一般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了以產品為載體的獨特偶像文化,蘋果、小米、褚橙、酣客酒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人判斷,以後每個企業都需要有一個主編。

互聯網只是提供了一個手段,內容則是溝通和拉近的載體。特產是最好的內容源,但是,很多農業企業卻並沒有抓到產品內容化的精髓,有的甚至只是傳統廣告、軟文的變體。究竟內容與產品如何連接?怎樣讓內容為品牌創造附加值?農業企業要從三個維度來把握。

2、重在溝通。溝通的目的不再是灌輸,不是強加給用戶營銷信息,而是服務,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讓用戶感受到你的誠意、文化、價值觀,並藉此形成口碑。

3、還原細節。細節是個性的最直觀體現,是內容生動化的來源。核桃書記李祥的近萬條微博,絕大多數是成縣成縣核桃、櫻桃、野草莓等農產品的歷史文化、耕種收穫,以及政府工作支持的點滴細節。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二、品牌人格化

社群時代的品牌人格化需要更加以人為本,更加的擬人化。信息爆炸帶來了品牌辨識度的降低,品牌必須有更鮮明、更有針對性的“性格”。社交媒體改變了信息交流方式,品牌從高高在上的,點對面的傳播模式,被迫要去適應點對點的傳播模式,從“神與人”的溝通時代進入“人與人”的溝通時代。

品牌性格是一項綜合的系統表達。品牌人格,通常不是企業用言語告訴你的。而是消費者對產品包裝、店面裝修,服務員形象,產品外觀,品牌風格,品牌代言人等的綜合感受。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三、價格價值化

農產品總是陷入價格戰。要避免價格戰的擠壓,只有反其道行之,價格價值化,向價值鏈的上游要空間,要溢價。

這就必須要回到品牌問題上來,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最直接的是能否為客戶創造超過其成本的價值,而品牌就是最大的超額價值。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四、渠道媒體化

充分利用渠道的擺放、陳列、產品包裝等方式,實現媒體化推廣傳播目的。社群模式將極度擴大這種效果,實現渠道和媒體的高度融合和統一。

渠道媒體化並不是一個僵化的概念,其中渠道和媒體屬性的結合和偏重,要根據企業和品牌的優勢,以及社群粉絲的性質來發展。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五、消費場景化

和消費者密切的場景可以通過營銷手段打上專屬的品牌烙印,一旦融入消費者生活方式,就能形成對場景的搶佔甚至是獨佔。食品,尤其是特產天然帶有最容易喚起消費者的消費場景,“怕上火喝王老吉”、“經常用腦,就喝六個核桃”等都是典型的例子。流量批發紅利時代結束,迅速登場的是社交關係,是基於更加鮮活的人格吸引所形成的連接,場景爭奪已經成為今天商業升級和商業創新的必由之路。

社群激活產品從需要到想要,在這種新營銷場景下,營銷和品牌都需要有新的認識和表達。特產如何做到消費場景化?

1、挖掘產品屬性場景。溜溜梅作為休閒食品,天然場景是打發時間的時候,於是“沒事就吃溜溜梅”成了最量身的打造;立頓午後紅茶,也是根據紅茶的產品屬性,緊密融入了下午茶的生活場景

2、創造生活方式場景。同樣是賣果汁,為什麼主張輕斷食的Hey Juice果汁就更勝一籌?因為它不僅是一種排毒果蔬汁,更是打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場景——輕斷食。

3、跨界合作創新場景。滴滴打車、Uber、雕爺牛腩、58到家、百果園、伊利……這些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公司,其本質上都是近乎同樣的消費人群,而圍繞著同樣的人群,這些與生活場景密切相關的公司完全可以合作創新,支付寶和超市、美食城跨界,改變了支付場景。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六、銷售定製化

定製化能夠讓特產快速有效的與同類產品實現明顯差異化,而社群營銷時代,為個性化提供了規模化的市場,並能夠支撐其規模化發展。

基於定製化模式不同,目前的銷售定製化可以分為前端定製和後端定製兩種。

一種模式是,購買在產品之後,即產品具體形態的確定發生於消費者購買之前,品牌根據一部分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推出針對性產品,比如我們常說的小而美。

另一種模式是,購買在產品之前,即產品的具體確定發生在消費者購買之後,消費者全程參與產品的生產過程。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七、體驗極致化

特產是天生的體驗品,極致體驗是互聯網思維的標誌之一,當特產遇到社群,體驗極致化必將引發讓農業企業驚歎的化學反應。

1,身臨其境的粉絲體驗

特產要做出可感可視可證明的差異化,要讓粉絲身臨其境的體驗,併成為證明和代言,繼而形成裂變式傳播。

一方面消費者可以直觀的從產品外表和口感上,體會到產品的差異化。

另一方面,企業能為這種差異化提供可靠的生產和經營上的證明。

2,“產品+”帶來的極致體驗

社群經濟時代,消費者對個性化需求強烈,除了產品本身,在產品周邊、服務,以及產業聯合上下功夫,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移動互聯時代,在傳播中互動,在持續互動中產生新的商業價值,全方位、多層次,挖掘消費者的關注點和參與度。我稱之為“傳播運動化”。

首先,從追趕話題到製造話題,互聯網時代的新品牌主動權。一天沒有話題,就立即失去熱度,媒體受眾分散直接帶來企業話語權的急劇喪失,而傳播運動化為企業帶來了把握主動權的新模式。

其次,動起來的社群才是“活”社群。活躍粉絲才有真正的價值,傳播運動化,讓傳播在互動溝通的過程中進行,這才是社群傳播的本質。

線上茶葉品牌鄉土鄉親發佈了一個“處女檢查團”的活動,找到那些完美主義的處女座,每個人發一萬塊錢獎金,讓他們來參與企業的社會化監管,全年候,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飛行檢查,在這種運動化的傳播中,企業與自己的目標消費者產生了深度溝通和互動,而這些檢查團成員們也會把自己的見聞與粉絲們形成互動分享與充分放大效應。

在運動化傳播過程中,用戶黏性不斷強化,從普通粉絲到忠實粉絲,不但自己主動購買,還會成為傳播者和推薦者,甚至進一步成為品牌形象的維護者。

第三,病毒化的乘級效應。移動互聯網時代,互動分享方式的傳播、擴散和討論,更容易產生病毒化的乘級效應。

本來生活創造性地根據草莓的形狀、大小、口感將其分為紅顏、章姬、彌生姬、櫪乙女燈“四大美莓”。並在微博上推出了選“四小花旦”贏“四大美莓”的活動(以投票選出新生代女星四小花旦為主要載體),活動一推出,在很短的時間內,轉評就是幾十萬,閱讀幾百萬計。這四種草莓也成功引起了眾多粉絲們的注意和喜愛,銷量自然不愁。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二、周邊營銷

第一、提煉優勢,築牢根基。

現在來破解那個關子,請用戶來做什麼。農產品的銷售半徑、產量以及請“用戶來”的營銷方式,屬於典型的周邊營銷。而周邊營銷的成功要素,是讓客戶更多的投入——時間、精力、情感,從而變成“他自己”的產品,至少是一部分。

第二、充分借勢,釐清主次。

還是以淄博市的太河鎮為例。太河鎮位於魯中山區,山清水秀,鄉村遊紅紅火火,央視熱播的《馬向陽下鄉記》就是在這裡拍攝的。那太河鎮的主業是什麼?旅遊?錯了,是環境。

旅遊是什麼?是把人拉過來,來了以後,吃點喝點,收個門票,拍拍屁股回城了。旅遊的真正作用是什麼?是讓人來體驗,體驗你的農副產品,你的居住環境。什麼意思?旅遊是花,走馬觀花;把村裡鄉鎮上的農副產品推出去,才是果。

把環境當作產品來體驗,還可以做什麼?養老啊,慢性病康復啊。什麼是經濟?人啊,沒有人口,你的消費、稅收哪裡來?這幾年是農村人口淨流出,讓這些有錢的城裡老太住下來,針灸、護理、健身,哪樣不需要人?不是能解決一部分人員的就業嗎?圍著淄博最大的水庫——太河水庫搞百花坊,從春到秋,每個週末都有花看,看花有收入吧,果子呢。還能搞環水庫徒步,自行車比賽。沒什麼名山大川,反而是好事,你一輩子準備爬幾次泰山?但你每個週末都可以來這裡放風、放鬆。

伺候好了客戶,從而實現產品走出去,線下向線上的完美轉移。否則,只開旅遊的花,不結產品的果。

第三、保持定力,堅持不懈。

不要搖擺,不要偏離,你問問身邊的人,還在只顧賺錢不顧生活嗎?說到玩,哪一個不是兩樣放光?小到一個公司,大到一方政府,看清了自己的優勢,摸準了用戶的心脈後,就要堅定不移走下去,把內功做紮實。想三相四,最終只能不三不四。

但是,你也要量力而行。咱可以看三步走一步,每一步留有餘富,為將來的業務擴展預留基礎,但這同樣離不開保持定力,創業真的是修行,難的不是獲取,而是放棄那麼多的誘惑。

做農業太難了!做農業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可以這樣玩?

社會發展到現在,滿足了四個條件:

首先是車的普及。過去主要靠公交,這些景點或基地,大多偏僻,公共交通不便,再好的風景,也自然只能待字閨中了。

第三,經濟駛入下行期。慢下來也有好處,讓靈魂沉澱一下,好跟得上自己的腳步。你看看身邊,統計一下,很多資金是不是投向水上世界、歡樂谷等玩的項目,你再看看火爆的電影院線,你該悟道了些什麼。

第四,消費升級。消費升級,不是換大房子,生二胎。而是從過去簡單的實用主義、性價比,逐步轉向審美的、個性的、更人性化的。過去賣飲品,大家鼓吹多少層過濾,什麼搬運工,什麼vc含量,行了別忽悠了,誰還看你的廣告、信你的吆喝?一個完美曲線的包裝瓶,就足以俘獲小女生的心了。


“農業有料兒”是由紫荊傳媒推出的自媒體平臺。紫荊傳媒作為中國農業自媒體第一傳播平臺,依託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體資源,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農業權威智庫、農業視頻欄目,以期推動中國農業事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傳播農業正能量。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