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揭人不揭短,歷史上有何教訓?

梅軒畫舫

教訓就是揭短的都死了。。。

這個話題頭條號以史為鑑之前寫過《說話前請三思!那些因嘴欠而喪命的國君!》大家有興趣可以搜索看看。

一,宋閔公

宋閔公和南宮長萬的故事我已經寫過好幾回了,再拿他舉個例子。


南宮長萬是宋國數一數二的武將,和宋閔公也關係很好,但是在一次對外作戰中寡不敵眾被俘虜。關了幾年又給放回來了。

結果宋閔公就說:長萬吶,以前我尊重你,是因為你厲害。現在你都被人俘虜了,我覺得不應該尊重你了。

又有一次宋閔公開宴會,長萬想好好表現,於是一個著名武將跟雜技演員一般表演拋戟,吸引的妃子們哈哈大笑。

結果宋閔公吃醋了,要和長萬比下五子棋,連贏五盤。長萬想你都贏這麼多了,能不能讓我一次,就要求再來一盤。結果宋閔公說:你一個長敗將軍,又是囚徒,有啥臉再來一盤。

有大臣看著長萬臉色不對,趕緊打圓場說:周天子前一段時間去世了,要不派長萬去弔喪吧。

長萬也借坡下驢,主動申請出差散心。結果宋閔公繼續揭短:“我宋國沒人了嗎?要派個囚徒去弔喪?”

結果南宮長萬一下子大怒,兩拳就打死了老揭人短的宋閔公。


二,令支國君密盧和孤竹國大將黃花


令支國是春秋時期遊牧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經常在燕國、魯國邊界打秋風。但是好死不死的惹到了巔峰時期的齊桓公和管仲。

於是在齊國尊王攘夷的旗號下被打的抱頭鼠竄,逃到了孤竹國借兵。

孤竹國君派遣大將黃花領兵助陣,密盧很感激,趕緊跟黃花說:我知道齊軍的一些情況,我來跟您做嚮導。

誰知道一番好意黃花看都不看,張嘴就揭短:“屢敗屢戰之人,還是別和我說話了。

於是密盧就只能留在後面接應。

黃花這個自大狂於是齊桓公大軍剛剛好就是一盤黃花菜,被齊軍大力摩擦一頓後,黃花又是化妝成樵夫,又是拋盔棄甲的孤身逃回接應點。

密盧一看,好麼,叫你揭我短,報應來的好快!於是密盧笑眯眯的說:“哎吆,這不是咱們的常勝將軍麼,怎麼一個人到這兒來了?”

黃花跑的又累又餓,嘴再欠也說不動了。於是跟密盧說自己還沒吃飯,密盧笑眯眯的說好啊!派士兵給黃花送了一袋雜兵吃的炒麥。

黃花很生氣,於是說,給我一匹馬我要見我家國君去。密盧還是笑眯眯的說好啊!派士兵給黃花送來了一匹瘸腿馬。


黃花心中大恨,但暫時還沒辦法,只能帶著炒麥和瘸馬奔孤竹國彙報去了。

黃花到了孤竹國,見到國君答裡呵就打小報告說:“齊國太厲害,根本打不過。齊國就是為了令支國密盧來的,我們乾脆殺了密盧,把頭送給齊國,齊國自然就退兵了!”

國君還有點不好意思,有大臣出主意說,乾脆假投降,把齊軍領到沙漠中,他們肯定出不來。

於是孤竹國國君派黃花假投降,黃花一尋思:我這空口白牙的說投降,齊軍不一定能信啊,還是按照我之前的想法來,拿密盧的頭去說話,這樣更能讓齊國人信任吧!我才不是故意要報私仇!黃花就借勢殺了密盧。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有管仲在的齊桓公雖然上了黃花假投降的當,但憑藉“老馬識途”,齊軍硬是從以前無人生還的“旱海沙漠”完完整整的殺了回來,讓黃花和答裡呵也付出了身死國滅的代價。

密盧和黃花的故事告訴我們,平時嘴欠也就罷了,對一個嘴欠的人比嘴欠,只會死得更慘


以史為鑑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這句流傳很廣的諺語大概是中國人特有的,因為中國人特別重視自己的臉面。好像外國人沒有這句諺語,且以西方人發明的拳擊比賽為證。比賽一開始,雙方專找敵手的臉部打,打得對方鼻青臉腫、口鼻流血、趴下不動為止。比賽結束,失敗者還要戴著厚厚的手套與對方擁抱,而不是因為被打得滿臉傷痕而扭頭就走。如果西方人格外看重臉部,那麼比賽規則就會規定:“打人不打臉,只准打肩膀以下的部位。”當然這只是我的臆測,恐怕會被行家見笑。   中國人的臉,輕易是不讓人打的。夫妻吵架,一方捱了巴掌,就覺得蒙受了極大恥辱,於是吵架升級,被打者要記恨好多年。如果在打架中被打破了臉或抓破了臉,更覺臉上無光,當朋友問到此事,臉破者絕不會說“昨晚打架給老婆抓破的”,而會用“給貓抓破了”之類的謊言來搪塞。因為夫妻打架是丟臉的,而打得抓破臉皮則更加丟臉,故“不足為外人道也”。   因之,有的夫妻感情早已破裂,同床異夢多年,但礙於面子等多種原因,在親朋面前,還要裝出一副親親密密、和諧美滿的樣子。因為被人知道夫妻感情不和是沒有面子的。這真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再說“揭人不揭短”為何不揭短?因為揭人之短,在國人來看就是打人的臉、丟人的臉。幾個朋友聊天,有人無意間開玩笑,揭了一朋友學生時代的短,被揭者頓時就會臉漲得通紅,竭力申辯,因為他覺得別人開玩笑損害了他的面子。又如,有個敢想敢說的工人,在眾人面前或在會場上向廠長提了一些意見,廠長頓覺工人當眾讓他下不了臺,表面上也許還裝作虛心接受的樣子,骨子裡卻對那工人恨之入骨,不定什麼時間會做一雙擠腳的小鞋給他穿,讓他今後別當“刺頭”。   報刊上時有披露的鄉村幹部迫害農民的事件,也與面子大有關係。一個農民到處告狀,揭村幹部亂收費、強牽自己耕牛之短,使村幹部在上級面前丟了臉,而丟了臉會影響到官位的升降,非同小可,於是下毒手除掉這個“刺頭”。請看,這個農民“揭了人的短”,竟然丟了自己的命,可見面子對某些人何等重要。   “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此話源出何處,始於何代,我不知道;但它無疑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有的人深得其精髓,深知“愛吹不愛批”是人性的弱點,在是非曲直面前,不點頭,不搖頭,不接觸任何一方的面子,做“照顧”雙方面子的和串佬,打只接觸空氣的“太極拳”。而在領導者面前,則大吹特吹“輕氣球”,尤其在大庭廣眾之下,在上級來人之際,他誇大領導者的政績,美化領導者的形象,開脫領導者的短處,說得領導者滿臉放光彩,滿心喜洋洋。他這樣賣力地為領導者爭面子,領導者豈有不回報之理?其實這種馬屁精雖然給領導塗脂抹粉,卻同時給自己臉上抹了黑,在群眾面前大丟面子。   我們自然不必去學這種“人精”,但說話做事還是要顧及人們愛面子的特點。你如果要給上級幹部提意見,要牢牢記住“園地制宜”,不要當著眾人的面,不要當著你上級的上級的面,這樣他也許會高興地聽取你的批評或建議,甚至把你引為知己。對於你的下級,你也不要不分場合想批就批,你要想到下級(尤其是下級中的女士)也是很重視面子的。用個別交談的方式遠比公開批評的效果好。   寫到這裡,也許有人會指責我:這不是教人別當“刺頭”當“滑頭”嗎?好像是的,這叫沒有辦法的辦法。當黨的三大作風之一被一部分人改為“表揚與自我表揚”作風的葉候,當民主生活會、鑑定會被認真地走過場的時候,你鼓勵別人當敢於批評的“刺頭”,無異於慫恿別人往深淵裡跳,罪過罪過! ......


liudej520

利刀割體傷猶合,惡語傷人恨不消。---增廣賢文。歷史上揭人短的基本上都掛了!

曹共公看公子重耳洗澡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期間,路過各國的時候。受到各個國君的禮遇,但是也有例外。

公子重耳胼肋,就是胸口肋骨長的畸形了。在路過曹國的時候,受到曹共公的接待。安排了好吃好喝,公子重耳本來十分感激。可是,在公子重耳洗澡的時候,曹共公突然帶人闖了進來,他看到重耳胼肋,哈哈大笑,和一群大臣指指點點,評頭論腳,絲毫不以為意。

公子重耳回國後,成為國君,就是大名鼎鼎的晉文公。晉文公繼位後,迅速以當年在曹國受辱為藉口滅掉了曹國。


嘟嘟讀讀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在歷史上可謂是比比皆是。



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開始坐鎮中央,這個時候難免一些老朋友就會來拜訪,結果還真有一個從千里外的老家趕過來的人。

到了大殿上上來就說:重八,還記得我嗎?咱倆個小時候天天去偷豆子,後來你吃豆子卡住嗓子眼了,結果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



在大殿上喋喋不休,一直說著當年和朱元璋的事情,朱元璋心想這人一直在大臣面前打他的臉,揭他的短,盛怒之下殺了他。

每個人都有自己避諱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缺點,如果一旦在公共場合說出來,那麼有的人會盛怒之下鬧出一些悲劇發生。

所以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不要觸碰別人的底線就可以了。

你們有更好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吧!

文/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