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炒菜用什麼油好?

shaolina

  吃動物油好壞要考慮大環境因素

  潘丹峰認為,要評判吃動物油是否有益,首先應該放在大環境下來看,才有意義。“能量無非是三個來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以前的人吃肉少,食油也不足,在主食和肉類不夠的情況下,吃點油脂可以起到適當補充的作用。油脂除了補充能量外,還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所以,在食物缺乏的年代,吃動物油對健康是有一定幫助的。”

  據廣東省第五次居民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2012年)顯示,我們發現,廣州的成年人中,有6.9%的人肥胖(BMI超過28),超重的達到24.8%的比率。就數據推算,約三成廣州居民的體重不在理想範圍,即能量過剩的人比較多。

  同時,從營養攝入來看,廣東地區每人每天的油脂攝入量是29.9克,也超過了推薦量25-30克,尤其是廣州更高,為31.3克。數據還顯示,有一半家庭的用油量超標……與此同時,近十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發病率也增加了。

  潘丹峰提醒,“在這樣一個體重超標、營養過剩的大環境下,的確不建議再吃動物油。”

  吃動物油對心血管有害

  有人認為,動物油跟山茶油、橄欖油一樣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而其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膽固醇)的水平,從而降低心血管患病風險,有益心臟健康。

  潘丹峰指出,事實上,動物油雖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但作為動物油脂,其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還是要比植物油脂多得多。飽和脂肪酸的特點是在常溫下容易凝成固體,8攝氏度左右時已經是固體狀。過量攝入飽和脂肪酸會引起膽固醇、甘油三脂的增高,從而使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這也和腫瘤(比如結腸癌、乳腺癌)的發生有比較密切的關係。

  潘丹峰解釋,“大量的科學實驗、臨床研究都證明飽和脂肪過量會引起膽固醇和三脂高,會引起心血管問題,這個是早有定論的。而動物油對心血管病有益,也是一個被反覆闢謠的悖論。”

  知多D吃油要多樣化

  有市民提出疑問,“減少食用動物油脂的比例讓飲食更健康,早已成為注重健康人士的共識。然而,大家都說地中海飲食最健康,那平時全改吃橄欖油是不是就最健康呢?”

  另外,市場上常見的植物油選擇也比較多:有些含有更多單不飽和脂肪酸,比如橄欖油和油茶籽油;有些含有更多不飽和脂肪酸,比如玉米油、葵花籽油和亞麻籽油等;有些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更多不飽和脂肪酸兩樣都多,比如花生油、芝麻油等。而不飽和脂肪酸還分ω-3、ω-6等,大多數植物油屬於ω-6,ω-3則來自深海魚油和亞麻籽油。現代研究指出,增加ω-3的攝入比例,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綜合徵都有一定好處,所以除了適當吃點海魚外,也不妨吃點亞麻籽油——植物油裡只有它富含ω-3。

  另外,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各有好處,單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有益;而人體很多代謝物質都需要多不飽和脂肪酸去提供,所以平時廚房最好備兩三支油,輪流交替使用。如果怕麻煩想一支搞定,也可以選擇調和油。

  溫馨提示

  1.看標籤,注意選擇成分比較清晰的產品。如無明確標註成分的話,可把它放進冰箱,如果還不到零攝氏度,油就凝結了,那就說明飽和脂肪的含量比較高。

  2.看品牌,產品的成分配比會合理一些。

  3.一些熱帶植物油富含飽和脂肪酸,不推薦日常食用。


健康養生週刊

建議選用植物油,儘量不用動物油。動物油主要含有飽和脂肪酸,不僅熱量高、易發胖,還容易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植物油種類很多,其中橄欖油與亞麻油、茶油等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更多,因而比動物油更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選擇什麼油,都不要吃太多,即便是橄欖油吃得太多也有害。吃油過多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會引起血脂高,這是顯而易見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害處:1. 吃油太多可以引起肥胖。肥胖是百病之源,可以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腦梗等;還可以增加骨骼負擔,容易發生腰腿疼;兒童肥胖還會影響孩子生長髮育;2. 吃油太多會刺激膽汁和胰液的分泌,容易誘發膽囊炎、胰腺炎等;3. 油脂類物質吃得過多還會促進脂肪在肝臟沉積,形成脂肪肝;4. 有研究發現,吃油太多還可能增加結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所以說,吃油要適可而止,不能吃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