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在感情方面,卻是一波三折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是趙默笙第一次見何以琛對自己名字的介紹。此句出自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將徐志摩先生的離愁別緒展現的淋漓盡致。這部作品是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名作,整首詩充分表達了表達了徐先生對林徽因的懷念之情。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先生不僅在詩歌上,在散文也是頗有造詣。他著有4部散文集。例如《落葉》,這篇文章是徐志摩一九二四年的在北京大學的講演稿,後收入《落葉集》,是徐先生第一部散文集。這麼一個才情飽腹的男子在愛情上卻是一波又三折,著實讓人驚訝,今天就來講講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

張幼儀

她是徐志摩先生的前妻。1900年出生江蘇寶山,在四哥張嘉璈的做媒下,於1915年和徐志摩結婚。當時年僅15歲的張幼儀就輟學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1918年生長子徐積鍇(阿歡);1920年,張幼儀前往歐洲與丈夫團聚。但是此時,留洋的徐志摩先生卻與林徽因墜入了愛河。不久便有次子(彼得),徐志摩先生要求其離婚甚至打掉孩子,在哥哥們的鼓勵下,張幼儀小姐生下了次子(彼得),並簽下了離婚協議書。離婚後,張幼儀到巴黎投靠二哥張君勱,並隨其去了德國,張幼儀帶著一顆破碎的心輾轉德國。邊工作邊學習,學得一口流利的德語。張幼儀將自己的一生分為"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去德國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國後,變得一無所懼;之後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1925年痛失3歲的愛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帶長子阿歡去北京讀書,直到張母去世,她攜子回滬。

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在感情方面,卻是一波三折

我認為徐志摩先生對他的前妻是無情的,徐志摩先生對這段婚姻的態度是:"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她不理不睬,對她的漠視,源於對封建禮教的厭惡,甚至直言"鄉下土包子"。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張幼儀小姐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舉止端莊,賢惠有型,將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即使這一切在個性張揚的徐志摩先生那裡顯的那樣的俗不可耐。在那個還是男人為主導地位的封建時代,後來的張幼儀能夠如此獨立和堅強,可見徐先生對他的傷害極深,使得她越挫越勇。

林徽因

林徽因小姐可以說是徐先生的初戀。16歲的林徽因遊歷歐洲,在英倫期間,邂逅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對她評價甚高,為林徽因寫過很多情詩。兩人也都是以書信來往。為了林徽因,徐志摩先生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1922年,歸心似箭的徐先生滿懷期待的回國想要與林徽因有個結果,卻不想林徽因以和梁思成有婚約,並和他最終在加拿大完婚。這段讓人難以理解的初戀也是告下了一個段落。這段感情開始時雙方都知道徐先生是有家室的,奈何愛情是自私的,最終導致的結果也是不近人意,給徐先生之後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在感情方面,卻是一波三折

陸小曼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正值失戀。因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不久便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這兩個人的婚姻可以說在當時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議。但還是戰勝了世俗,並且結婚。在剛結婚的前段日子裡,雖然徐父徐母對陸小曼依然心有不滿,但是兩人也過得浪漫、愜意。只是到了後期,由於陸小曼的病,由於徐申如的拒絕接納,由於鴉片的侵蝕等諸多原因,陸小曼變得越發懶惰、貪玩,沒了當初戀愛時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個有靈性的女人。徐志摩死後,陸小曼不再出去交際。她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

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在感情方面,卻是一波三折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是衝破封建束縛的自由結合,其間雖也曾彼此傷害,但也深深相愛。但我認為徐志摩的心裡一直深愛的是林徽因,這個從陸小曼至死都不肯拿出來的徐先生裡的日記本里就可以體現出來。是因為林徽因的成婚導致了他的心灰意冷,而那時的陸小曼正好像一道陽光一樣,將那片陰暗照亮。填補了他的失望和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