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在感情方面,却是一波三折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是赵默笙第一次见何以琛对自己名字的介绍。此句出自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将徐志摩先生的离愁别绪展现的淋漓尽致。这部作品是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名作,整首诗充分表达了表达了徐先生对林徽因的怀念之情。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先生不仅在诗歌上,在散文也是颇有造诣。他著有4部散文集。例如《落叶》,这篇文章是徐志摩一九二四年的在北京大学的讲演稿,后收入《落叶集》,是徐先生第一部散文集。这么一个才情饱腹的男子在爱情上却是一波又三折,着实让人惊讶,今天就来讲讲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张幼仪

她是徐志摩先生的前妻。1900年出生江苏宝山,在四哥张嘉璈的做媒下,于1915年和徐志摩结婚。当时年仅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但是此时,留洋的徐志摩先生却与林徽因坠入了爱河。不久便有次子(彼得),徐志摩先生要求其离婚甚至打掉孩子,在哥哥们的鼓励下,张幼仪小姐生下了次子(彼得),并签下了离婚协议书。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之后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1925年痛失3岁的爱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

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在感情方面,却是一波三折

我认为徐志摩先生对他的前妻是无情的,徐志摩先生对这段婚姻的态度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甚至直言"乡下土包子"。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张幼仪小姐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举止端庄,贤惠有型,将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即使这一切在个性张扬的徐志摩先生那里显的那样的俗不可耐。在那个还是男人为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后来的张幼仪能够如此独立和坚强,可见徐先生对他的伤害极深,使得她越挫越勇。

林徽因

林徽因小姐可以说是徐先生的初恋。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邂逅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为了林徽因,徐志摩先生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1922年,归心似箭的徐先生满怀期待的回国想要与林徽因有个结果,却不想林徽因以和梁思成有婚约,并和他最终在加拿大完婚。这段让人难以理解的初恋也是告下了一个段落。这段感情开始时双方都知道徐先生是有家室的,奈何爱情是自私的,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是不近人意,给徐先生之后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在感情方面,却是一波三折

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正值失恋。因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不久便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这两个人的婚姻可以说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但还是战胜了世俗,并且结婚。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懒惰、贪玩,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

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在感情方面,却是一波三折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但我认为徐志摩的心里一直深爱的是林徽因,这个从陆小曼至死都不肯拿出来的徐先生里的日记本里就可以体现出来。是因为林徽因的成婚导致了他的心灰意冷,而那时的陆小曼正好像一道阳光一样,将那片阴暗照亮。填补了他的失望和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