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生如彩虹 死如皎月

文/清风朗月zgh

徐志摩:生如彩虹 死如皎月


徐志摩,这位大名鼎鼎的天才诗人,离开人世迄今已经87年了。然而,围绕他的有关议论总能时常出现,似乎不会停息,或褒扬,或贬损;褒扬的是其文学成就也,贬损的是其私人生活也。总而言之,人们津津乐道。

笔者向来对那些有关徐志摩的贬损议论不敢苟同。故此,一直有个试图全面客观地写一写徐志摩的执念。联想以前看的纪录片《徐志摩》和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近日又分别看了一遍。这两部皆为20集的影片,前者以纪实的手法主要反映了徐志摩短暂一生的文学创作及文化活动,后者则以艺术的笔调着重再现了徐志摩丰富多彩的爱情生活,可谓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当然,影视作品只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感受,不能简单地仅以此为凭。笔者又查阅了不少有关于徐志摩及其相关人物的历史资料,遂作本文。

徐志摩:生如彩虹 死如皎月


对于徐志摩的评价,笔者认为“老大哥”胡适先生(胡徐二人堪称挚友,徐志摩常称胡适为“老大哥”)的评语比较恰切:“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就是他的‘单纯的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不是吗?正是因了“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徐志摩才写出了瑰丽而别样的诗章与精彩而别致的人生;正是因了“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英年早逝的徐志摩才是不朽的。

徐志摩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34年。一生虽然短暂的他,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弄出了不同凡响的动静,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书写他那不可或缺的一笔。有论者认为,徐志摩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他是一位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如此,是否可以这样说,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与地位,是由他自然的个性与天才的成就而造就的。

徐志摩天资聪慧,才华横溢,诗作《再别康桥》、散文《翡冷翠的一夜》等名篇佳作一直传诵至今,在台湾有不少根据徐志摩的诗而改编的歌曲,经邓丽君等人演唱后而传唱不衰。他率真磊落,交友广泛,与梁启超、鲁迅、胡适、郭沫若、蒋百里、郁达夫、梁实秋、徐悲鸿、刘海粟、林长民、张君劢、陈西滢以及罗素、泰戈尔、狄更生、嘉本特、曼殊斐尔等诸多中外文化大家都有交往,这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影响,也留下了许多美谈。他执著于新诗和散文的创作,成为新月派的主将和灵魂人物。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历时大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徐志摩同庚的现代著名文学家苏雪林对其有如此评价,“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是的,观其一生,真个是“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其做人,其做事,其做诗,无不体现了一个“诗心如玉”、“本真诗人”的真性情。

读徐志摩的诗,包括散文,可以领略到一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整饬华丽,富于变化,感觉到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点篇幅,略略读一读这位天才诗人的一些诗句。

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中的首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和尾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沙扬娜拉十八首》最后一首“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偶然》中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中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温存,我的迷醉...甜美是梦里的光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在梦的悲哀里心碎...黯淡是梦里的光辉”;《残春》中的“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每每读到这些遣词造句别致、表情达意绝美的句子,笔者不免心生感慨:这是一颗怎样的头脑藏着一个怎样的思想一种怎样的才情吟出如此的语句?要知道,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还只是用白话文写作的开始期。难怪冰心说:“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林语堂说:“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苏雪林说:“诗人既禀赋着极高的文才,加之以这样姣姣出尘的外表,不知多少女郎为他倾心,视之为最高的择偶对象。”

徐志摩:生如彩虹 死如皎月

可不是吗?在徐志摩短暂一生里,经历了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与凌叔华的情缘大约是处于半地下状态)等四位民国名媛的感情纠葛。当时,才子佳人的浪漫情事轰轰烈烈,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要知道,这四个女人都非等闲之辈。她们不是名门千金,就是大家闺秀,更皆为才女级美女,可谓才色艺倶全。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发奋图强,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还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林徽因后来成为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陆小曼当时被誉为“风华绝代的北京名媛”,名满京城,擅长绘画和表演,写得一手好诗文;凌叔华后来成为著名的作家和画家,在小说方面颇有成就。

自古才子恋佳人,从来佳人爱才子。一点儿不错,条件太好,不想爱也不成,想爱就轻而易举。徐志摩先天就有女人喜爱的男人几乎所有的条件——出众的外表,高贵的气质,温厚的性情,天生的聪慧,杰出的才华,殷实的家境,世界几个名牌大学的学历文凭,中国几个顶尖大学的教授职位,加之青年大诗人的头衔,还有那似乎永远都在燃烧着的激情,更何况他还是那种为了爱情可以不要性命的人。不过,我们或许不得不遗憾地承认,徐志摩骨子里确有风流孟浪的个性特质,以至有些行为偏激、唐突。比如,明知林徽因已许配梁思成,还公开登报与张幼仪离婚试图娶林徽因;明目张胆地追求有夫之妇陆小曼,还理直气壮地逼人家丈夫退出(陆小曼之夫王赓也非寻常人物),这些事在当时轰动一时,成为抢眼社会新闻。这些不讲方法、不计后果的行为,很容易突破有关利害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底线,招致他们的仇恨,甚至有酿成命案的风险。可我们这位大诗人却浑然不顾(不知是不觉还是不顾),一意孤行。这也成为人们包括今天的人们诟病于他的理由,正可谓多情无错,情多有过。这里,可以粗略看一下这位才子的大致情路:本是已有原配妻子张幼仪的他,不满这门所谓封建包办婚姻,不惜抛妻弃子,不懈追求“灵魂之伴侣”林徽因,当林徽因后来选择嫁给粱启超的儿子粱思成后,他转而又与有夫之妇陆小曼开始了飞蛾扑火般的热恋并最终与之结婚。有据可査,在不得徽因未遇小曼的这段时间里,他与才女凌叔华也有着某种密切的来往。当然,必须说明的是,这三段或四段感情纠葛都是你有情我有意,决不能认为是诗人单方面的死缠活打。并且,这四位名媛似乎一直到诗人不幸遇难都始终与他保持着频繁的联系和某种密切的关系。这些,同样有据可证。

有一则轶闻这里不妨一列。1926年10月3日(注:此前,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已举行了订婚仪式),北京北海公园,徐志摩与陆小曼在此时此地正式举行婚礼。梁启超作为证婚人、胡适作为介绍人出席婚礼。婚礼上,证婚人梁启超霍然站起,发表了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在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不高兴可以离,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让......(据说,梁启超说到这里被徐志摩打断。徐志摩:恩师,请为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梁启超想到面前还有徐陆双方父母,才收住火气刹住讲话收尾)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这篇犹如炮弹一般的别样证婚词,现摆放在海宁徐志摩故居陈列室里。据说游客观之都会忍俊不禁。我在疑惑,这位梁公是应爱徒受父母之命专请而来的,于情理于世故都不可也不必这样做,如此陷爱徒和众人于难堪对自己有何益呢?我在猜想,是不是为徐志摩与自己的儿媳林徽因一直纠葛不清的关系而生气呢?虽然不完全是,但至少有这个因素。而徐志摩呢,他并未因这件事对恩师有什么怨隙,而是始终象孝敬父母一样对待这位恩师。从这件事,我们也可窥见徐志摩可以称道的人品了。

徐志摩:生如彩虹 死如皎月

在这里,应当着重提及这位天才诗人的死。徐志摩的不幸遇难,在当时堪称重磅新闻,也是重大事件。详述诗人之死的有关细节及其死后种种,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徐志摩。

1931年11月19日早晨8时,徐志摩托朋友关系顺道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飞至北平。因为,此前他接到林徽因之邀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的一场为外国使节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在飞机起飞之前,徐志摩曾给梁思成、林徽因发电报,嘱下午3时到北平南苑机场接他。梁思成驱车在南苑机场直等到下午四点半仍无飞机的踪影,只好返回。林徽因预感事情不妙,立即打电话告知胡适,请他设法打听飞机动向。第二天,当胡适看到《晨报》登载了中国航空公司飞机遇难的消息后,断定徐志摩已遇不测,遂立即借中基会任鸿隽的汽车至中国航空公司询问,没有得到死者的姓名。直到中午12点多,打电报给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才得到了确切消息——徐志摩已不幸遇难。噩耗传来,林徽因当场昏倒在地。下午,梁思成、林徽因、张奚若、陈雪屏、钱端升、张慰慈、陶孟和、傅斯年等相聚至胡适家中,众人相对凄楚,林徽因潸然泪下。22日下午,受北平学界同仁委派的梁思成、张奚若、沈从文等人于不同地点赶到济南开山坠机地,收殓徐志摩的遗骸。梁思成带去了他与林徽因专门赶制的小花圈以示哀悼。还有一点须述。其时,徐志摩已接受胡适之邀到北大任教。他多次劝陆小曼随他离开上海迁住北平。一者为了缓解经济窘困,因为陆小曼的挥霍无度着实让他吃不消了。二者也是为了摆脱一桩不便启齿的窘事。那个前清遗少翁瑞午用鸦片治陆小曼胃疼的毛病,结果使她染上了鸦片烟瘾,从此似乎就甘愿受翁瑞午有形无形的控制了,两人经常同卧于隐秘烟榻吞云吐雾,全然不顾男女之别。故此,任凭徐志摩好说歹说,陆小曼就是死活不干。就在此次离沪前几天,两人又为北迁之事发生了激烈争吵,陆小曼还用烟枪打碎了徐志摩的眼镜。俆志摩负气离家出走,从此阴阳两隔。这也是后来人们把徐志摩的死归罪于陆小曼的理由。

在闻知噩耗的第一时间里,与徐志摩关系密切的四位名媛除林徽因的上述反应外,妻子陆小曼顿时泣哭不止,她感到“天垮了,地陷了,世界进入一片黑暗”。前妻张幼仪对儿子徐积锴说:“你爸爸上天了,快随你舅舅去接灵吧!”而凌叔华呢,她在《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一文中说道:“志摩,你真的死了吗?谁会相信像你这样一个有生气的人会死了的?得到这消息时,我就不信,可是问了几处,都答说是真的,回电已证明了。可是我仍然不相信......我就不信,志摩,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撇下我们走了吗?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直像一朵红山棉辞了枝杈,这在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许你会选择这一个。可是,不该是这时候!莫非你(我在骗不过自己时,也曾这样胡想)在云端里真的遇到了上帝,那个我们不肯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你却因为不忍甩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凡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我猜对了吧,志摩?”

诗人驾鹤西去,生者还将生活。在此后的岁月里,有关当事人譬如林、凌二人对与诗人的情事讳莫如深,有关的一部分书信、日记和情诗也不知所踪。林的后人更是矢口否认。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林徽因在徐志摩死后的第二年写过一首悼亡诗《别丢掉》,第三年写过一首著名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对前一首是悼念徐志摩的没争议,但对后一首到底是写给谁的历来争论不休,一说是写给她儿子的,一说是写给徐志摩的。我认为,这是一首写给徐志摩的追忆诗,分明是怀念当年两人的美好爱情。我注意到此诗的落款日期是1934年4月5日,这一天是清明节。如果是写给儿子的,她怎么会单单选在这一天写诗或单单落款在这一天呢?妻子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一个多月写了一篇著名的《哭摩》,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悲伤痛苦跃然纸上,同时也检讨了自己的不是。在海宁硖石召开的徐志摩追悼会,因为公公徐申如的阻止,陆小曼没能参加。作为遗孀,她送了一幅挽联:“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后来,陆小曼在诗人生前一批好友和学生的帮助下终于整理出版了徐志摩的部分诗集。

徐志摩:生如彩虹 死如皎月

前妻张幼仪在徐志摩死后一如先前伺奉孝敬俆志摩的父亲(母亲此前已过世),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纂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岁月苍茫,逝者已矣。百年是非,谁能评说?作为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纯粹的完美主义者,一个“爱,自由,美”的追梦人,一个天才的诗人,徐志摩生前犹如天际那一道亮丽的彩虹,死后犹如夜空那一轮高悬的皎月,诗意地打扮着我们这个世界,诗意地打扮着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徐志摩早已是人世间那一去而不返的绝响。不过,这声绝响将会在历史的时空里永远回荡。而今,“诗意的栖居”何处可寻?故此,徐志摩依然值得人们长久地铭记。

徐志摩:生如彩虹 死如皎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