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擁有“逆天”服務的海底撈要在港交所上市了。
文丨 貓妹
來源丨貓財經(maocaijing)
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高盛和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及其太太舒萍合共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62.70%的權益。今日,海底撈火鍋底料的獨家供應商頤海國際早盤一度大漲10%。
據瞭解,海底撈是全球領先、快速增長的中式餐飲品牌,主打火鍋品類。主要業務包括:餐廳經營、外賣業務、銷售調味料及食材。在2018年中國火鍋餐飲集團20強榜單中,海底撈位列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IPO是由招銀國際和高盛聯合保薦,採取的是紅籌模式,上市主體系為開曼群島註冊的有限公司,其經營體系由該開曼公司、57家附屬公司及合共368家分公司組成。
對於本次IPO募集資金用途,海底撈募資額的60%部分擬用於擴充計劃,20%擬用於研發和實施新技術,15%擬用於還貸,5%作為一般營運資金使用。
海底撈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海底撈的餐廳營業收入為103.88億元,外賣業務營收2.19億元,銷售調料及食材營收3031萬元,淨利潤11.94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36.2%。
全球的餐廳數量由2015年的112間增加到2017年的273間。同時,海底撈收益由2015年的57.57億元按35.9%的複合年增長率增至2016年的78.08億元,並增至2017年的106.37億元;年度利潤由2015年的4.12億元增至2017年的11.9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0.5%。
從門店數量分佈來看,2017年海底撈一線城市門店數量為65家,營業收入為29.59億元;二線城市門店數量為120家,營收收入為52.3億元;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量為69家,營收收入為15.18億元。海底撈海外門店營收為7億元。
2018年開店計劃提升到180-220家,並且計劃在海外和中國三線城市開闢新市場。不過,海底撈表示,除了成本和風險外,不能保證這些市場對餐廳有充足需求,因此新餐廳業績未必理想。
不增加的店面數量,同時使得員工人數也不斷增長。截至招股書發佈,海底撈共有員工50299人,其中一線的餐廳員工(含配送人員)為49162人,佔比高達97.74%。
員工數量多,意味著海底撈在員工成本上佔比也頗大。2015年到2017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27.3%、26.2%、29.3%。
海底撈的另一項巨大的成本支出,來自於食材成本。2015年到2017年,海底撈的食材成本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5.2%、40.7%、40.5%。
翻檯率是檢驗餐廳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招股書顯示,海底撈整體翻檯率由2015年的每天4.0次,平穩增加至2016年的每天4.5次,以及2017年的每天5.0次。海底撈的同店銷售額在2016年度同比增長14.1%;2017年度同比增長14.0%。
而在人均消費上,海底撈近三年的人均消費水平變動幅度不算太大,保持在93~98元間。
此外,據瞭解,海底撈的門店一般在1~3個月內實現首次盈虧平衡,2015年及2016年,大部分的海底撈門店在6~13個月內實現現金投資回報。
招股書還披露了海底撈旗下獨立公司的業績數據。其中,2017年,提供倉庫倉儲服務及物流、食材供應的蜀海集團營收為26.04億元;提供裝修材料、裝修項目管理業務的蜀韻東方營收為12.9億元;主要供應海底撈火鍋底料和定製產品的頤海國際營收達9億元;以人力資源管理及諮詢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微海諮詢營收為3600萬元。
在食品安全事故披露上,除了2017年8月25日國內眾媒體報道的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太陽宮店存在老鼠在後廚地上亂竄,打掃衛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顧客使用的火鍋漏勺掏下水道等問題。
另外,海底撈還披露了新加坡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今年2月份,新加坡的一家餐廳因徒手處理食物及銷售不淨食品被扣12分後,被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暫停營業兩週並罰款。
從海底撈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上看,海底撈的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產,營運資本為負,一邊是店鋪的迅速擴張,一邊要負擔較重的運營成本,這說明海底撈在資本擴張戰略上較為激進。這可能也是海底撈多次提出會上市,恰逢此時機尋求融資的原因。
早些年,海底撈創始人、董事長張勇就曾公開表示:不排斥上市,上市讓海底撈有了一層保護,上市公司的地位和社會股東能幫助海底撈解決一些困難,上市還可以促進公司正規化,也能讓海底撈更為“知名”和“成功”。
上市能否讓海底撈變得更“逆天”,不止資本市場有所期待,吃貨們更是期待……
好文再讀:
《如何把一款小零食迅速賣到1個億》
掃描二維碼購買
閱讀更多 商界雜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