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吉利汽車背後的數據分析——IT保障精益生產!

引言

1997年吉利進入汽車行業,2010年全資收購沃爾沃汽車,2018年成為戴姆勒公司第一大股東。經過20年的發展,吉利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翹楚。

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吉利汽車的信息化建設是如何穩步推進的?數據化應用在吉利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本文將以吉利湘潭工廠的數據應用為例,一探究竟。

一、吉利湘潭概況

湖南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吉利集團湘潭製造廠,以下簡稱“吉利湘潭”),是吉利的第五個汽車生產基地,建成了車型的衝壓、塗裝、焊裝、總裝四大工藝中心及DSI變速箱生產線,現擁有30萬臺整車和30萬臺發動機的生產能力。

2015年7月,吉利集團與湘潭市政府簽訂吉利湘潭基地新增新能源SUV平臺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投資35億,2017年4月竣工投產。在新能源SUV項目竣工投產後,湘潭吉利擁有了更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更智能的數據彙總分析、更繼承的物流作業,使生產更加高效。

二、數據平臺建設背景

1.數據分析和應用要求不斷提高

隨著產能的提升和生產要求的不斷提高,生產部門對數據分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這就給IT團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 更多維度的數據分析:汽車生產線的效率提升,必須對物料、工序、質量控制等各個維度進行全方位的數據監控和智能分析;

  • 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工廠內的數據應用,不僅僅是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數據支持,還要在各個生產環節提供數據看板,方便一線工人及時掌握生產動態;

  • 更快速的交付要求:在規模化生產時代,時間就是金錢;而對於汽車生產這種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線管理來說,快速響應需求的數據支撐能力尤為重要。

一輛吉利汽車背後的數據分析——IT保障精益生產!

2.以不變應萬變:帆軟數據決策系統

吉利與帆軟的合作起源於2013年,此後,從總部向各個生產基地不斷推廣使用,已經有8個基地上線了帆軟數據決策系統,湘潭生產基地就是其中之一。從2015年上線至今,吉利湘潭的IT團隊以帆軟數據決策系統為基礎,開發建設了一系列的數據分析和應用場景。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在吉利湘潭IT團隊看來,吉利選擇帆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開發簡單:報表需求完全可以由內部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完成開發,不經過外部供應商和開發者,更貼近真實業務需求;

  • 交付快捷:能夠快速滿足生產部門的報表需求,達到快速交付的目的;

三、數據平臺建設和使用場景

為滿足基地的生產和運營需求,吉利湘潭的IT團隊圍繞數據決策分析、看板應用、移動端報表幾大模塊進行了探索,建設了一系列業務價值突出的數據分析和應用場景。

1、數據決策分析

對基礎的生產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往往能得出一些對生產經營管理甚至決策有價值的信息。吉利湘潭的IT團隊,在充分了解業務的基礎上,也為生產部門的管理者提供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決策報表,比如對生產順序的執行統計、生產環節的時間預警等等。

1)月度生產順序執行統計

汽車生產線是典型的流水線作業模式。按照JIT生產的原則,流水線生產的效率提升,需要每一輛車在每一道生產工序都能及時的完成生產,因此先上線的汽車,理論上就會率先完成裝配直至下線。

然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於物料供應、人員安排、設備故障等等原因,往往會造成部分線上車輛的裝配不能及時完成,裝配的順序也就發生了變化。那麼,發現這些影響生產效率的因素,就成了數據分析系統需要完成的工作。

IT團隊為此開發了生產順序執行統計的分析主題,以生產系統中各個工序節點的過線時間為基礎,按月度分析完工下線的順序遵守率。如果未按順序下線的車輛很多,那麼這段時間生產線是出現了大問題的,管理者就需要進行分析並找出問題,這是提升生產效率的必經之路。

一輛吉利汽車背後的數據分析——IT保障精益生產!

2)單一車輛生產時間分析

通過月度生產順序執行統計,能夠從全局發現整條生產線資源調度的問題,但是無法及時定位單一車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單一車輛的生產時間分析,具體到對每一輛車在單一工序上的時間佔用進行監控。下圖是對面漆生產工序時間進行統計分析的主題模板,通過生產時間分佈圖,能夠迅速分辨出面漆生產時間遠遠超出平均水準的車輛。這些車輛的生產是出現了明顯問題的,管理者就可以迅速定位問題,及時解決,以防影響整條生產線的效率。

一輛吉利汽車背後的數據分析——IT保障精益生產!

2、移動端應用

完成PC端數據報表的開發之後,很多IT人員會陷入另一個難題,移動端的報表怎麼辦?重新設計、重新開發的工作量無疑是很多企業不願意承擔的。

一輛吉利汽車背後的數據分析——IT保障精益生產!

有意思的是,在其他一些生產基地的實踐過程中,吉利的IT團隊圍繞帆軟數據平臺探索出了很多小的應用場景,比如移動端的後勤服務系統、訂餐系統等等。

3、看板應用

車間電子看板系統,是現代化生產車間必備的基礎設施。然而,行業內整體解決方案(硬件+軟件)的採購費用較為昂貴,也缺乏相應的靈活性。

吉利湘潭的IT團隊就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僅僅採購了電子看板的硬件,然後基於帆軟平臺,一週內開發完成了電子看板的數據模板,達到的預期的效果。

一輛吉利汽車背後的數據分析——IT保障精益生產!

除了在生產車間工位上的LED電子看板之外,吉利湘潭還佈置了電視信息發佈系統,將帆軟報表發佈到各個位置的液晶電視機上。

結語

一個好的車手,只有配上一輛好車才能真正賽出好的成績!吉利湘潭的IT團隊,選擇了帆軟平臺,就像是選擇了一輛好車,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數據應用難題,都能開足馬力,保持前行。他們的實踐也是整個吉利集團數據應用的縮影,通過不斷挖掘數據價值,為實現整個集團更宏偉的目標增添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