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湖茶話——普洱茶是什麼時候名遍天下的,你知道嗎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

燈湖茶話——普洱茶是什麼時候名遍天下的,你知道嗎

福來滇,稽之《雲南通志》,亦未得其詳,但云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蠻磚者味最勝。福考普洱府古為西南夷極邊地,歷代未經內附。檀萃《滇海虞衡志》雲:嘗疑普洱茶不知顯自何時。宋范成大言,南渡後於桂林之靜江以茶易西藩之馬,是謂滇南無茶也。李石《續博物志》稱: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椒姜烹而飲之。普洱古屬銀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宋人不知,尤於桂林以茶易馬,宜滇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本朝順治十六年平雲南,那酋歸附,旋判伏誅,遍歷元江通判。以所屬普洱等處六大茶山,納地設普洱府,並設分防。思茅同知駐思茅,思茅離府治一百二十里。

燈湖茶話——普洱茶是什麼時候名遍天下的,你知道嗎

所謂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內所產,蓋產於府屬之思茅廳界也。廳素有茶山六處,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蠻磚,曰革登,曰易武,與《通志》所載之名互異。福又撿貢茶案冊,知每年進貢之茶,立於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支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去轉發採辦,並置辦收茶錫瓶緞匣木箱等費。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時,須以三四斤鮮茶,方能折成一斤幹茶。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裝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領銀承辦。

燈湖茶話——普洱茶是什麼時候名遍天下的,你知道嗎

《思茅志稿》雲: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樹,較眾茶樹高大,土人當採茶時,先具醴禮祭於此,又云茶產六山,氣味隨土性而異,生於赤土或土中雜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於二月間採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已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賣。採而蒸之,揉為團餅。其葉之少放而猶嫩者,名芽茶,採於三四月者,名小滿茶,採於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圓者,名緊團茶,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採,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團茶也;其入商販之手,而外細內粗者,名改造茶;將揉時預擇其內之勁黃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結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極厚難得,種茶之家,芟鋤備至,旁生草木,則 [1] 味劣難售,或於他物同器,則染其氣而不堪飲亦。

燈湖茶話——普洱茶是什麼時候名遍天下的,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