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名。

中华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

泉州东西塔

在世界航海史和海上贸易史上有一个极其显赫的名字叫做“刺桐城”,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现在在晋江,当地人都管它叫剌桐大桥!她是古代“东方第一 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中华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

刺桐港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时期的吴国,在福建的东南部设置了一座县治,泉州地区正式设立了一级行政区域。唐朝景云二年即公元711年,朝廷在这片土地上设立州治,开辟了市场和建造了城墙。

中华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

古时的泉州城有七个城门:仁风门(东门)、义成门(西门)、德济门(南门)、朝天门(北门)、通淮门(涂门)、临漳门(新门)、通津门(水门),各城门都有水关,有护城河、外濠七条,城内河支沟(今八卦沟)等五条,形成四通八达的排水和交通系统。只不过,随着泉州城区的发展扩建,天摧人毁,壁颓垣断,不少记录着历史的城门已不复存在,而仅存的三个城门的位置也由内及外,时移世易了。

进入新世纪初期,相关领导合力同心倡导修复泉州仅存的三个城门。历时几载,大部分恢复了朝天门、临漳门、泉山门三个城门。这也是现在泉州非常著名的标志。

中华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

泉州临漳门

时至今日,作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城门虽然已失去了曾经拥有的防御功能,但它们似乎更成为这座城的一个文明象征,串联起了历史与现在。

据统计,泉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其中世界级4个、国家级31个、省级96个,大都分布在泉州古城。

在泉州有一片最古老的街区——西街,漫步其间,你可以悠然触摸一个古城千年不变的肌理格局。巍然矗立的开元寺双塔、被熙熙攘攘人流包围的钟楼、默默伫立在井亭巷深处的城心塔、宋代管理皇家子弟的南外宗正司、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董杨大宗祠,以及众多保留古风的闽南民居……

中华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

中华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

古代泉州除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信仰,还有摩尼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景教和犹太教等,都有保留下来的庙宇或墓葬或者石刻。所以,泉州被称作“世界宗教博物馆”。

中华文化的瑰宝——泉州古城

泉州佛教博物馆——泉州大开元寺

虽然城市在不断建设,不断向外扩展,但泉州古城却保留了古老的烟火气息。把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结合,更好地建设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