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上高中之后普遍成绩下降,甚至厌学?

LY183331239

初三的学生成绩很好,上了高中之后普遍成绩下降,这种现象应该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

由于目前小升初之后的升学考试是中考和高考,在新高考和新中考没有全面实施 ,目前还是分数为唯一的录取标准。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般学生中考分数的位次和高考分数位次大致相当。例如某考生在某区排名是1200名,高考成绩排名也可能在1200左右。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的学生在高中后由于多种原因,成绩会上涨或下滑,但总体规律是这样的。按照这种规律来推测,高中之后普遍成绩下降是不成立的。

但的确有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成绩出现急剧下滑的现象,应该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尝试分析,第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很优秀,由于中考失常,没有升入理想的高中,进入高中后,心理落差较大,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厌学。 第二,一般升入高中后的学生是青春期逆反期,有的学生开始早恋,早恋不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必然因素,但有些学生会过早陷入情感纠纷中,没有精力学习。 第三,上高中后,排斥一些学科的授课老师,导致学习兴趣锐减,成绩下降。 第四,家庭变故。有些学生升入高中后,父母离异或者病故等原因,会影响学生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大智若

初中成绩好到了高中成绩差的学生为数不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

一、学业层面:学业难度、强度增大好几个量级

以语文为例,中考是有确定范围的,课本就是考试范围。魔都语文中考有30分单纯考课本内容,毫无技术含量。考生只要熟记课本外加一点点应变能力就足以考出不错的成绩。即使有所谓的课外阅读,也只是用课内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课外文本而已,并且题目问地非常直白,毫无理解障碍。

但高考就大不一样的。首先毫无范围,除了默写有几句课内名句,文言文有几题涉及到课内知识点,其他都是课外。而且高考考初高中所有知识,即使你知道有课内名句和课内文言实词,你要穷尽它们也不容易。此外高考阅读的长度、难度、类型都不固定,题目的问法更是千奇百怪”,大多数题目都要绕一两个弯子才能看出考的什么知识点、技能点。

再单独说说作文。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加入一些抒情即可。考的主题就那么几个,很容易事先准备。但高中作文只有议论文,思维模式完全不同,思维量也一下子上去了,同时出题范围根本无法预知。即使所有以往的题型都练过了也可能偏题。

二、自身层面:初中学习靠突击、靠补课、靠死记硬背

魔都的初中教育已经完全背离教育规律,只剩下死记硬背。

我所在的学校是市重点,但是不少考进来的孩子学习习惯都很差,因为他们在初中玩了三年,到初三了拼一把,甚至到了最后半年突击一把,居然也能考进市重点。

靠突击、靠补课、靠死记硬背足以应对中考,但他们如果没有天资、也不懂得改变学习方法, 到了高中就是死路一条。

三、家长层面:家长内心觉得已经尽到义务,孩子成人后应该自己自觉,同时也没有能力再陪读,甚至已经管不住孩子

魔都所有的家长都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愿意在子女的教育上投入金钱、时间和精力。尤其在学前、小学何初中,由于孩子小,不懂事,缺乏主动性和自制力,家长的干预会比较多。一旦孩子进了高中,尤其是突击进了市重点高中,家长会莫名地觉得孩子已经成年了,已经长大了,已经成熟了,应该能自己管好自己,能自觉读书,不需要家长管了。

我只想说:别那么天真。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因为升上高中了就自然变好的。事实上大部分孩子跟不上高中学业与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束有关。

当然,也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事业进入了上升期,而孩子进入了叛逆期,无法再管住孩子。我深表理解。

四、对手层面:你身边都是中考的胜利者,只有比你聪明的和比你努力的。

魔都小升初升学率是百分之九十五,但初中升高中(不包括职高)只有百分之五十几,而高中升一本是百分之十二。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的竞争强度是中考的四倍。中考已经筛掉了大多数智力和努力不够的人,剩下的人都不比你差。

你用初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应付不了高中的。


非著名语文教师王振宁

知识量与知识难度有巨大的提升

高中的知识量与初中的知识量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就拿数学来说,本身初中高中在知识上出现断层现象,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衔接课程,一上高中就蒙圈了,很多知识点没有涉及过或者学得太简单;同时在学习高中课程时,一个知识点可能涉及的题型就有很多,可能上课能听懂,下课题目完全不会做的情况产生;知识难度上也体现非常明显,一个概念从理解上就有难度,如果停留在表面,遇到一个题目可能就是不会动笔,不知道题目的说什么,不知识如何处理.这种现象在学生中非常常见.

学习自主性没有做到位

高中不像初中,自己不学习,老师会关注到,家长更会关注到,而且具体到每天,学生们想不学习都难;到了高中就不一样了,学生通常一周五天都在学校,家长们根本管不到他们,老师们也是业务繁忙,根本无暇顾及所有学生;人本身是有惰性的,在没人看管的状态下,能偷懒就会偷懒,这样学习中的很多问题可能就没有时间去解决了.时间一久,成绩下滑是必然.

心理因素决定

中考考得好,不代表高中能学好;很多学生心理上就有一种优越感,认为中考成绩那么好,高中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到了高中依然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认为这样学习依然可以取得好成绩,孰不知并不适用了.到考试成绩一出,心里上接受不了这么大的落差,一次两次学生还可以接受,但是次数一多,心理上就会受到打击了,时间一久就容易放弃学习.

解决方法:首先要做到自主学习,每天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有问题及时解决,再者在心理上要从0开始,不要停留在中考的成绩的影响下,放平心态重新开始.


学霸数学

1、从初中到高中跨度非常大,部分学生难免无法跨越,出现掉队情况。

由以识记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全面培养能力、由以老师讲学生记转变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的全面思考探究,不少同学无法适应。依然用旧有的方式,效率非常低,课堂收获太少,直接导致课后茫然无措。

在初中,听不懂是很少的,但现在听不懂经常出现,上课如此,问题必然很多。

2、科目多学业重,没有安排好时间顾此失彼。

九门课程,又是作业又是配套练习,还要预习还要复习,可以说学习任务扑面而来,一时间应接不暇。这个时候,有些同学的学习节奏被打乱,乱糟糟理不出头绪,致使学习效率非常低。

高一课程多,这是所有学生都要面对的现实,应该在高一的开始就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在适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

3、缺乏危机感,学习不够投入。

即使是初中学习很优秀的同学,在高一也会出现各种松懈,毕竟好不容易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也该松口气了。于是对学习的认知度就开始下降,心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学习、假学习现象,结果一开始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

高一其实要比中考前还要紧张,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你的高一必然快人一步。


4、学习被动,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是个很重要的方面,由于没有重视没有危机感,所以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够重视。很多同学没有解决问题意识,有了疑惑也不寻求解决,结果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直到严重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而那时候再要去补救,已经是心力不足,那么接下来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在情理之中,因为平时没有解决的问题,都会出现在试卷上。

希望以上分析能帮你解开心中疑惑,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优学优考策略

其实出现这类问题的学生不单是个例,就我身边的例子来讲,已经有好多了。我初中时成绩数一数二的同学有高一的时候读不下去辍学的,有到了高二高三才从立刻转到文科的,有最终考上二本甚至三本大学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环境的适应

高中比起初中环境复杂了许多,就那笔者来讲,从初中的镇里面的农村初中走读,然后一下子到市里面的高中寄宿制读书,操着家乡的方言,听着城里人的普通话,自卑感一下子就有了。加上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学习成绩一下子从入校后的前十五名跌倒了40名左右,尖子班真的是高手如云啊,当年都是各个中学的数一数二的学生。所以这个因素应该是许多农村转到城市去读书的孩子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2.自身的因素

主要有自身的资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比如自身的资质本来不是很好,初中时学习全靠强记,靠考前突击。一些初中的同学有的可以在最后一年从中间水平上升到年级拔尖。但是高中阶段,如果说你一旦是有一段时间放松学习,不认真听讲,那么一下子学起来就很吃力了。还有一些学习习惯问题,如初中不做笔记,不认真预习,高中如果还是这样就会吃亏的啊!

3.高中学科本身的因素

高中学科本身来说,一下子要应对7-8课,科目比较多,课程难度大了,学习强度也大了。对学生的体力、耐力都是考验。而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学科知识,完全靠背诵记忆的孩子在高中阶段很可能会越来越学不下去,会觉得脑子里真的是一团浆糊了,最终会放弃学习。

还有一个就是选文科和理科的问题,似乎现在部分文理科了,当年是要分文理科,那么这个问题就会比较大。如果你一旦因为你家长要求或者老师要求选择你不喜欢的科目,那就决定了你要痛苦地坚持三年,只有极少部分人会最终转到另一科,其他人就是这样过完了三年,然后考上了三本或者出去打工了。


爱晚亭教育王一山

"普遍下降"的说法有点极端,但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反过来,在我们的咨询案例中,也存在初中成绩一般甚至不太好,经过心态调整,高中成绩变好的,考入理想大学的。

内因取决定作用,但外因会引起内因变化

个人觉得这样的现象和初中高中这样的学习阶段没有直接的关系,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学生的个人内在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兴趣、动机、认知能力、学习方法等

其他外在因素比如学习阶段难易程度、环境的变化等通过这些内在因素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一个例子

重要的是要孩子自身愿意学且有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学好

愿意学是一种自主意识,是内在动力。父母从小多鼓励和少功利很重要

。很多孩子从小是有好奇心和兴趣学,但父母一味贪婪的以成绩为导向的行为逐渐减弱孩子的兴趣。

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我的学习经历就是一波三折,很多原因导致高中有些科目还比较差,甚至被班主任认为不能考上高职,把我放在最后一排坐(怕影响前面的好生)。但我的父母从未因为成绩批评过我(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生意忙碌,更重要的是我父母认为,如果我努力了还不行,人生还有其他路可以走)。后来高三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己意识到比别人说一百遍都有用),突然发力学习,研究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那年下的功夫也是很多的),实现了学习生涯的重要转变。

如果因为能力而不愿学习,强求也没用,不如走其他道路。

不过并非每个孩子都擅长学习,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可能更擅长其他方面。就像不是每个人被培养都会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员,并非所有人都能学习好。不要强求,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现擅长,并创造条件培养。



有料家庭教育

好多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上高中之后普遍成绩下降,甚至厌学!

这句话的关键词有: 很好、普遍和下降。請问

成绩很好?好到什么程度?普遍?不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二大概也算不上什么普遍!下降,对比的对象是自己,还是初中成绩不好未考上普高而考上职高的同学?还是考上一般高中的学生?不同类型的试卷,同类型不同难度的试题,怎能以得分的高低论英雄?

很明显的是高考时,职高生多半录取的是大专或二本,一般普高录取985、211高校的学生很少。重点高中录取重点大学的比例是一般普高望尘莫及的。这怎能说明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普遍成绩下降!

有没有初中成绩很好或较好的同学,进入高中之后成绩下降或甚至厌学的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事物是发展的,变化的,每个人学习能力在不同时期是并不相同的。有些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学习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也是有的。身体状况会改变的,思想观念会发生变化的,必然影响到个人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但成绩下降肯定不是普遍现象!請不要那么夸张!

我们还是主张学生们,无论在什么阶段都要刻苦学习,力争上游,搞好自己的学习,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亭亭玉立104648451

首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物质奖励的滥用会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外在的物质奖励的滥用会使学生的内在兴趣减弱,也会改变学生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困难度的选择,即当学生选择简单的学习活动也能得到不少的物质奖励时,学生将不会选择复杂的学习活动。

其次,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基础的不平衡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弱化。大量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接近学习目标时,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动机将得到强化;当学生的学习目标远远高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时,其学习将出现困难,想学而难以学习,这时,其学习动机减弱;当学生的学习目标低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时,学生会感到学习无味无趣,进而会使学习动机弱化。

最后,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指出,学生兴趣多元化将导致其学习动机弱化。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个人正当兴趣越来越被社会所承认并尊重,学生兴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而学生对传统学科出现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此时的情况并不等于学生没有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其实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了迁移。

以上是高中生学习动机弱化的三点原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学习动机弱化还有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老化难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的人格魅力及情感不够等等,这些因素也会导致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弱化。

感觉大致相同,参与意识随着距离教师和同学较远较偏而降低。

由此可以得知,纵观国内外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座位安排与课堂师生互动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们呼吁改变教室的学习空间布局,创造便于师生互动的条件势在必行。


希朴羊

1.这种情况有,但是绝对不是全部。任教高中多年,好的生源(中考分数较高的孩子,极少数中考分数低但是综合能力很强的孩子),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只要不出意外,成绩很少有掉队现象。

2.初中成绩好但是在高中阶段厌学的孩子有(极少数),这部分孩子在初中之前获得的好成绩一般来自于家长的“压迫”,这些孩子很少建立起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家长强迫、看管、辅导班的帮助才累积起来的分数,在进入高中阶段时,当外力因素变弱,再加上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会出现阶梯式甚至断崖式下跌。

3.大部分在初中阶段的“学霸”,在高中阶段依然毫无悬念的在领跑,当然也有意外情况,这些情况包括:

(1)家庭的变故,见过父母离婚、父母有疾病、家人过世这些极端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导致孩子无心学习,老师再怎么引导也无济于事。

(2)早恋。大部分学生的早恋都会导致成绩的下滑,能双双提升的不多见,特别是女孩一旦陷入到懵懂的爱情中,往往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患得患失,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严重下滑,而一旦下滑就很难再追回来。

(3)遭遇实力对手自我放弃型。在很多的“火箭班”,大家实力相当,初中成绩较好的孩子遇上极强的竞争对手时,开始自我放弃,各种患得患失、各种慌张无措、各种无法调整心态,在这种患得患失中失去对自我严格的要求。

(4)和父母关系紧张、不被老师重视、沉迷游戏等等因素也是很多孩子无法迈过去的一道坎。

高中阶段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未来和梦想的重要性,对自己有着极强的规划,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所以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尽量规避一些负能量的出现,尽量从孩子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真的很重要!


九斗学生心理

总结几种常见初升高的学生成绩下滑类型:

1.偷懒型学生

我说的这类学生,主要是那些考上重点中学的!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基础不错,课本的知识只要老师稍微讲解,就能理解!

但是高中知识光理解是不够的。因为课本知识只是基础,实际做题会在书本的基础上延伸,这就需要学生课后去做题巩固,但是有些学生比较懒,不重视课后做题这块,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学到后面的知识点不断增多,而且后面的知识点与刚开始学的内容又有联系,导致知识点断层的情况,自然就跟不上了!!

2.学习方法不当型

我说的这类学生,是那些学习勤奋,但是学习方法不得要领的。这类学生相对理解力那么好,但是好在勤奋,但是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

比如,学习数学,很多学生用文科学习方法处理,把老师讲课的例题吵得工工整整,然后也认真研究老师的题目,但是他们只花功夫在题目,却没有注意到,老师讲的例题只是解题方法的载体,学生并没有去总结解题的方法。高中数学题目变化多,长得都不一样,只从题型入手,不了解核心解题方法,肯定不行!


3.聪明自大型

这类学生比较聪明,可说属于无师自通型,自己看书就能懂,所以上课不爱听老师的,以为自己看懂了就是懂了,做题的时候发现还是有好多难点,这些难点随着所学知识增多不断累积,学习自然就跟不上了!!!

高中知识范围广,有一定深度,要想掌握通透,必须全部学过,且要反复学几次,才会掌握得比较好,所以,需要老师指引,这样学起来才快,而且重难点老师会直接告诉你,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

学习下滑,自然厌学啦,谁会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然,成绩下滑也不是代表没救,及时努力,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