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楊貴妃真的沒有死嗎?那麼她又是如何逃生的?

文藝青年學文藝

楊玉環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因容貌出眾,能歌善舞,被後世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由於她的關注度太高,是是非非發散出很多,今天就楊貴妃的死,悅史君來做一個剖析。

唐朝開元七年(719年),楊玉環生於一個官宦家庭,父親楊玄琰曾任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則擔任過河南府土曹。

唐朝開元十七年(729年),楊玉環的父親楊玄琰去世,她被寄養在洛陽的叔父楊玄珪家,逐漸成長為一個傾國傾城、能歌善舞的妙人。

唐朝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的同母弟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李瑁母親武惠妃的要求下,唐玄宗很快就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

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武惠妃去世,鬱鬱寡歡的唐玄宗李隆基聽說兒媳婦壽王妃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後,不顧廉恥將楊玉環召入後宮。

唐朝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李隆基以給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命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來掩人耳目,道號“太真”。

唐朝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冊立左衛勳二府右郎將軍韋昭訓的女兒韋氏為壽王妃後,便冊立楊玉環為貴妃,從此肆無忌憚地成了神仙眷侶。

唐玄宗李隆基還愛屋及烏,冊封楊貴妃的大姐為韓國夫人,三姐為虢國夫人,八姐為秦國夫人,她的兄弟都贈予高官,原為市井無賴的遠房兄弟楊釗也被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楊氏一族雞犬升天。

唐朝天寶五年(746年),由於楊貴妃恃寵驕縱,還對唐玄宗李隆基召幸其他宮人指手畫腳,唐玄宗一怒之下將她攆回了孃家,但唐玄宗很快就後悔了,沒幾天就派禁軍將楊貴妃接了回來,兩人的感情也越來越好。

唐朝天寶九年(750年),唐玄宗李隆基鑑於楊氏一族權勢太大,以“忤旨”為名將楊貴妃再次趕回家,後在與楊家關係密切的御史中丞吉溫入奏曰:“

婦人智識不遠,有忤聖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於外哉!

緊接著楊貴妃又剪了一縷頭髮,交給唐玄宗派來的中使張韜光,唐玄宗這才派大太監高力士將楊貴妃接回宮。然而,楊氏一族更為驕縱,“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奉密詔討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唐玄宗李隆基大驚,唐軍潰不成兵,根本無力抵抗。

唐朝天寶十五年(756年),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帶著楊貴妃、楊國忠等人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以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禁軍將領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到這裡,悅史君可以給出明確的答案:

楊貴妃就是在唐朝天寶十五年(756年)被公公兼丈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帝不獲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

這一記載出自《舊唐書》,明確記載楊貴妃死於佛室。

第二,“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裹屍以紫茵,瘞道側,年三十八。”

這一記載出自《新唐書》,與《舊唐書》的記載大同小異,同樣認為楊貴妃被縊死。

第三,唐詩中的說法。

杜甫《哀江頭》:“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

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血埋妃子豔。

溫庭筠《馬嵬驛》:“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劉禹錫《馬嵬行》:“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裡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雖然詩人們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認定一點,那就是楊貴妃在唐朝天寶十五年(756年)死於馬嵬驛。

有人說,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平定後,曾派人找尋楊貴妃屍體卻沒找到,甚至還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認為“無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等詩句,也說明楊貴妃沒死,而是去了日本。

悅史君只有一句話:開什麼玩笑啊!

《舊唐書》中記載: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悽惋,乃令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之。

《新唐書》中記載:帝至自蜀,道過其所,使祭之,且詔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以國忠負上速亂,為天下殺之。今葬妃,恐反仄自疑。”帝乃止。密遣中使者具棺槨它葬焉。啟瘞,故香囊猶在。

有沒有看出什麼道道呢?只是屍體壞了而已,畢竟時間長了。

至於白居易的詩句,悅史君同樣從《長恨歌》中找一句“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一樣是死於那一年啊。

當然有人會不服氣,楊貴妃有可能會被人護送逃生啊!是啊,唐玄宗李隆基大權在握的時候還好,可那時候禁軍要求楊貴妃死,而且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等人是看著楊貴妃被縊死,確認她死了之後才平息兵變的,她怎麼可能逃生啊?!

至於日本女星山口百惠說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悅史君覺得,大家就當個笑話看吧。


歷史這樣說

楊貴妃死沒死在馬嵬坡這真的不好說,因為沒有確切證據證明楊貴妃沒死,但是要說她如何談生我想這很容易。

我也認為唐玄宗不可能那麼狠心賜死楊貴妃,事實是很可能找了個替罪羊,這很容易矇混過關。因為當時不像現在有相片,在當時見過楊貴妃的也就是皇宮裡的人,至於皇宮外對楊貴妃的美都只是猜想,普通百姓是無緣得見的,所以當時唐玄宗要是找不宮女代替楊貴妃受死是沒問題的。

至於說楊貴妃逃出以後會怎樣那都不重要了,就是楊貴妃站在大街上,老百姓也認不出來,而且也想不到,如果楊貴妃嫁給了普通人為妻或者像傳說中東渡日本都很可能。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馬嵬兵變,眾將士流血磕頭,要求唐玄宗殺了楊貴妃及楊國忠,最終楊貴妃在一處佛堂的梨花樹上自縊身亡。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正史所記載。當然,後世人不忍梨花帶雨的楊玉環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所以編撰一些故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如同人們杜撰出李白採石磯捉月而死的故事一樣。



歷史小卒

這個問題一直很有爭議,大部分人是站在楊貴妃自縊馬嵬坡的這個說法上,畢竟另一個逃亡日本的說法太過荒唐,沒什麼實際依據,還有人猜測楊貴妃去了蓬萊,其實人類總對這種美到近妖的女人有一些神奇的猜想,就跟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一樣的道理,其實我們也知道這些只是形容詞,但是也只有這種不可思議的神奇之事才配得上絕世美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