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上)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上)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战斗。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涿鹿上下河战斗,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上)

上下河战斗

19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华北打响。“百团大战”部署在涿鹿地区的上、下河战斗是晋察冀边区涞(源)灵(丘)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战斗的部队有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9团,宣涿怀联合县大队及模范队。任务是袭击或歼灭涿鹿南部的石门、倒拉嘴及蔚县东部吉家庄、桃花之敌(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控制地区),阻击涿鹿、宣化、张家口之日军增援西南的涞源和灵丘地区,保证涞灵战役的胜利。

1940年9月中旬,正在涞水县沈家庵村助民抢收的9团3营,驻防在宣涿怀地区孔涧和虸妨口一线的9团1、2营及团直属队,根据挺进军司令部的命令,立即向团部驻地李家堡靠拢。3营日夜兼程,三昼夜行军280里,赶到涿鹿县杨家坪一带集结待命。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上)

上下河战斗

9团配置在“百团大战”的最北线。按部署,9月22日凌晨,从河北村出发,经大庙翻过上河岭,到达岭北的上下洗马村和上河村。宣涿怀县大队、模范队和担架队也随军前往。然后兵分三路,1、2营留部分人员钳制倒拉嘴据点之敌,其余兵力在团长黄光明和政委王季龙的率领下,直奔大荆寺、石门、岔道敌据点;3营由刘光弟参谋长率领沿蔚涿公路攻打桃花堡、吉家庄及洪桥据点。宣涿怀大队配置在斜阳一带,负责警戒阻击矾山之敌。22日夜晚,各部队同时向敌据点发起攻击,经过一夜的激战,除石门、倒拉嘴据点外,其余据点均被攻克,俘虏了一股伪军,缴获了部分武器。

第二天拂晓,9团撤出战斗,集结在上下河及上下洗马村,准备阻击增援涞源灵丘的涿鹿、宣化、张家口之日军。上下河和上下洗马地处上河岭下,居高临下,扼守着涿鹿通往涞源灵丘的交通要道——蔚涿公路,上河村与下河村相隔2里地,上河村高,下河村低,两村之间是一条开阔的沙河,沙河左边有“永安堡”,堡子周围有2米的土墙,是较为理想的作战地形,部队落脚后,团首长便和驻扎在上河村的2营干部一起观察地形,做战斗部署。9团2营配置在上下河之间“永安堡”一线,拦击敌人;1营和3营隐蔽在上下洗马河。待战斗打响后,1营迅速迂回到下河村断敌退路,形成合围,并决定团长黄光明到二营指挥,政委王季龙到一营指挥。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上)

上下河战斗

第二天早晨,部队刚进入阵地。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和百余名伪军,乘汽车从涿鹿方向开了过来。日军发现了上、下河之间的八路军后,便在公路上下车。

二营进入阵地后,营长詹大南把战斗力较强的武器装备七连配置在土围内。待敌人靠近时,以猛烈的火力予以杀伤,六连配置在永安堡东侧沙河对面的土坎上,与七连形成一个犄角之势。五连作为突击队,配置在上河村下的河湾里。八连作为预备队。并规定:将敌人放近,命令一起开火攻击。以免打早了敌人退入下河村。为加强七连的力量,二营特派员张风飞前往七连指挥。

张风飞与七连连长刘瑞兵针对日寇骄横轻敌的情况,将新兵排放在了第二道土墙做预备队。老兵排配置于第一道土墙的正面,迎击敌人。另一个老兵排准备从堡子南迂回,分割敌人,断其后路。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涿鹿县志》《河北抗日战争简志》《张家口事典》《细说张家口》《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中共张家口地方史》《近代察哈尔军事问题研究》《张家口革命遗址》《黄光明:挺进军9团的第一任团长》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