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芹齋:大發國難財,建國之前流失的文物有一半都是經過他手

盧芹齋,出生於一八八O年,浙江湖州盧家渡。初名“煥文”;後改名“芹齋”。盧幼年失怙,初寄養於遠房的堂叔家,後入南潯張家做僕人。張家大少爺,就是日後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張靜江。從2000年開始,中國人進入了藝術品市場,尤其樂於回購流失在海外的藝術品。有人說這種局面要拜盧芹齋所賜,因為據說1949年之前流失出去的中國文物,有一半是經盧芹齋之手的。

盧芹齋:大發國難財,建國之前流失的文物有一半都是經過他手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結束。隨後是軍閥混戰,各省出現割據局面。孫中山對復辟皇權的袁世凱宣戰聲討,中國陷入一片混亂。

但對盧芹齋來說,好戲才剛剛開始。他不等中華民國宣告成立,盧芹齋的中國公司“盧吳”就先開張了。“盧吳”設有兩個分號。一個在北京,另一個分號在上海。如果自己看中的東西在市面上找不到或已經出手,盧芹齋就會走地下路線,花錢盜墓,甚至不惜掘地三尺。

盧芹齋:大發國難財,建國之前流失的文物有一半都是經過他手

北齊石雕

盧芹齋:大發國難財,建國之前流失的文物有一半都是經過他手

商代青銅方罍

盧芹齋:大發國難財,建國之前流失的文物有一半都是經過他手

五代壁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