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離散半世紀的國寶傳奇

“昭陵六駿”家喻戶曉,其中“四駿”現藏陝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館,另外“兩駿”卻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如此珍貴的國寶,為何會流失海外?

昭陵六駿離散半世紀的國寶傳奇

20世紀70年代,一個美國代表團準備訪問中國,想給中國人民送一件禮物,可是送什麼禮物好呢?一位美籍華人建議,將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收藏的“昭陵六駿”中的“兩駿”還給中國,讓“昭陵六駿”在離散半個世紀之後回故鄉團聚!

要說“昭陵六駿”,得先說說昭陵。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去世,唐太宗將她藏在陝西禮泉縣的九嵕(音zōng讀“宗”)山,長孫皇后的墓就被稱作“昭陵”。按照長孫皇后的遺囑,昭陵依山而建,形式非常簡樸。

眼見愛妻的陵墓太簡陋,唐太宗的心中有些過意不去,再說,自己去世之後也要葬在這裡,於是,下旨擴建昭陵。

所謂“六駿”,本來是李世民的六匹坐騎。這象徵著唐太宗戎馬一生的駿馬雕像,在昭陵北麓祭壇旁兩側的廡殿內,靜靜地站立了1300年。

東側第一駿,叫“特勒驃”。此馬是突可汗的某個兒子所贈。“特勒驃”體形健壯,腹小腿長,是著名的“汗血寶馬”。公元617年,李世民曾騎著“特勒驃”一天一夜追擊敵人200多里,共交戰數十次,終於將敵軍徹底擊潰。

東側第二駿,叫“青騅”。“青”不是顏色,而是“秦”的音譯,它來自“大秦”國(指羅馬帝國),“騅”表示“頂級寶馬”。公元620年,李世民騎著“青騅”,率領一支精銳騎兵,衝入竇建德長達20多里的軍陣。“青騅”馱著李世民左突右奔,連中五箭,身負重傷。

李世民換上“什伐赤”繼續作戰。“什伐”是波斯語中的“戰馬”,“什伐赤”就是“紅色戰馬”的意思,它是東側的第三駿。李世民騎著這匹波斯名馬繼續衝鋒陷陣,戰鬥中,“什伐赤”的臀部被射中五箭。經過一福苦戰,終於打垮了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此役勝利,大唐王朝的統一大業基本完成。

西側第一駿,叫“颯露紫”。“颯露”是突厥語,意思是勇健,“颯露紫”就是勇健的紫色馬。公元620年,李世民與盤居洛陽的王世充發生激戰,李世民的坐騎“颯露紫”在此役中中箭身亡。

西側第二駿,叫“拳毛騧(音guā讀瓜)”,“騧”是黑嘴黃馬,這馬長了一身黃色的捲毛,因此被喚作“拳毛騧”。公元621年,李世民與河北的割據勢力劉黑闥作戰,戰鬥打得相當激烈,“拳毛騧”身中九箭陣亡。

西側第三駿,叫“白蹄烏”,“白路”是突厥語的音譯,意思是“少可汗”,“白蹄烏”就是少年可汗的黑色駿馬。李世民曾騎著此馬,平息了薛舉父子在金城都(今甘肅蘭州)的叛亂。

昭陵六駿離散半世紀的國寶傳奇

擴建昭陵時,唐太宗命令著名畫家閻立本繪製“六駿”畫稿,自己親自題詞,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然後選擇能工巧匠,將閻立本的畫稿雕刻在6塊巨大的石塊上。這6件石雕作品,形象栩栩如生,是大唐石刻技藝的絕品。

那位美籍華人向美國代表團建議送給中國人民的禮物,就是“昭陵六駿”中的“兩駿”“颯露紫”和“拳毛騧”。這“兩駿”於20世紀初流失海外,一直收藏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物館內。可是,美國代表團並沒有採納這位美籍華人的建議,這位美籍華人的良好願望落空了。

時光一晃到了1986年夏,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到美國考察,與著名華裔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一起來到賓大博物館。博物館館長與張是好朋友,通過張的斡旋,博物館館長表示,可以考慮將“兩駿”還給中國,但是,得用幾件文物交換。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西安碗林牌物館精心挑選出兩尊唐代佛教石雕造像,準備交換。可是,這個時候,賓大博物館館長接到朋友的一封信。

這位朋友剛剛從中國訪問回國,他在信中說:“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的時候,發現解說牌上寫著“颯露紫”和“拳毛騧”被美帝國主義分子盜走,如果這是真的,我感到羞恥,請您把文物還給中國。如果不是,也請您告訴碑林博物館,希望能停止這樣的譴責。”

賓大博物館館長讀完這封信之後,非常生氣,專門派人著當年購買“兩駿”的票據來到中國要求修改解說詞,碑林博物館只好將解說詞中“被美帝國主義分子盜走”修改成“流失海外”。交換“兩駿”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昭陵六駿離散半世紀的國寶傳奇

那麼,這兩件國寶究竟是怎麼落到美國人手裡的呢?這得從一個名叫盧芹齋的人說起。

盧芹齋原名盧煥文。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被遠房堂叔收養,專門服侍張家大少爺張靜江,1903年張靜江出任法國的商務參贊,將僕人盧煥文帶在身邊,在巴黎大少爺開設了“運通”公司,專門經營瓷器和字畫。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張靜江回國,盧煥文自立門戶,並給自己給換了個新名字盧芹齋。此時,清政府垮臺,北洋政府人心不穩,故宮收藏紛紛被盜並散落民間。盧芹齋在上海、北京收購珍寶,然後回到巴黎轉手出售。盧芹齋從國內走私出境的文物多達8000餘件,而且都是珍品。

就在盧芹齋的公司如日中天的時候,落成不久的賓大博物館需要藏品,於是,館長給盧芹齋寫了一封信,想購買2件石雕。信中說的2件石雕,就是“颯露紫”和“拳毛騧”。

遠在陝西禮泉縣九嵕山上的這“兩駿”,是如何到了盧芹齋手上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叫趙鶴舫的人,他是北京琉璃廠延古齋的老闆。

1915年春的一個黃昏,一個法國文物販子來到延古齋找趙鶴舫,拿出一組照片讓趙鶴舫過目,趙鶴舫一看竟然是“昭陵六駿”。早在三年前,這個法國文物販子就派人悄悄潛入昭陵盜竊“六駿”。可是,這 “六駿”非常巨大,盜賊根本搬不動。可惡的盜賊,居然僱石匠將“兩駿”切割成幾塊。當他們將切割成幾塊的“颯露紫”和“拳毛弱”往山下運的時候,附近村民得知消息,立刻向當地官府報告。

面對人多勢眾、怒氣衝衝的村民,盜賊將”兩駿”推下山崖,落荒而逃。“兩駿”被摔成一堆殘塊。後來,這些殘破的“兩駿”落到了陝西督軍、袁世凱的親信陸建童之手。

盜竊“兩駿”失敗的法國人,來到北京想辦法,因此,找到了趙鶴舫。打發走了法國人之後,趙鶴舫來到袁家二少爺袁克文的府邸。這會兒的袁克文正在為自家的園子沒有鎮園之寶發愁。

趙鶴舫立刻建議袁克文向陸建章要他手上的“兩駿”。袁克文馬上找他父親要手令,當“兩駿”送到袁家花園的時候,袁克文見著名的“兩駿”竟然毀成一堆碎石,非常生氣,拒不接受。趙鶴舫於是將“兩駿”賣給了盧芹齋。

昭陵六駿離散半世紀的國寶傳奇

盧芹齋通過他的渠道將“兩駿”運到了美國,收藏在他的倉庫裡。那麼,美國人又是怎麼盯上這“兩駿”的呢?

賓大博物館館長正是通過畢士博,才知道“兩駿”在盧芹齋手上,於是,就給盧芹齋寫了封親筆信,想動員盧芹齋將“兩駿”拿出來,在賓大博物館免費展出,同時表達了要出資購買“兩駿”的意向。

盧芹齋開出了15萬美元的價格,賓大博物館方面與盧芹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以1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買下了“兩駿”。

就在賓大博物館購買“兩駿”的時候,畢士博再次來到中國,他還惦記著另外“四駿”。他希望中國的“昭陵六駿”能夠在美國賓大博物館團聚。此時,袁世凱已死,陝西的督軍更換為陳樹藩。畢士博再次和趙鶴舫聯手,設法買通了陳樹藩的父親,由他出面打通各種關節,好讓“四駿”走私出境。但最終,這“四駿”被陝西的愛國人士成功截獲,沒有流失海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昭陵六駿”中的“四駿”移交給陝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館永久收藏。1953年,西安碑林博物館對這四件石刻進行了拼合修復。1961年,石刻工藝大師根據照片和拓片,複製了“颯露紫”和“拳毛騧”,連同現有的“四駿”,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