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术就值得信赖,华为云凭什么认定自己“有未来”?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是牛顿的自谦名言,但事实上,大家都希望有这样的巨人肩膀可以站上去。

有技术就值得信赖,华为云凭什么认定自己“有未来”?

最近几天,出差路过广州新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的人们都仿佛步入了云中漫步,这是一段华为打造的浸入式景观通道,人们也记住了那句slogan “华为云,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

实际上,这段广告场景的背后,是华为云与白云机场合作的智慧机场最新案例。此前,作为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华为通过LTE无线地勤调度、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智慧安防、集成通讯云通信、机场物联网、云&大数据平台等八大解决方案,已经为迪拜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青岛新国际机场等量身定制了“智慧机场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了机场的信息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助力民航行业的科技创新。

2017年3月,华为宣布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五个月后将其升级为一级部门,举全华为公司之力来做云计算,由此掀开了从云计算从Cloud 1.0到Cloud 2.0进化的新篇章。华为云从低调到出镜,在云计算的半路“突然”冲出,除了借助华为这个科技巨人的臂膀,也有其必然的成功因素。

华为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和全球化优势,云计算业务发展有坚强的臂膀支撑

华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科技公司,业务遍布全球。截止目前为止,华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设备提供商以及世界Top3的智能手机企业,同时华为的企业业务也十分强大,云服务的提供由来已久,在整合推出之后的几年来,华为云已经迅速进入国内云服务市场的领先者阵营。

从世界来看,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等在云计算发展方面动手早成果多,而国内主要以阿里巴巴为首,云计算厂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大公司范围内。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基因的作用使然,因为云计算本来最初就是互联网公司在业务需求的推动下将剩余资源分享出来的产物,对于其他非互联网化的传统科技企业来说,不仅不需要云计算,甚至开始阶段成为了云计算发展的对立面,包括IBM、思科等等,没有跟上发展节奏。

但是,如果就此认为云计算已经格局落定,其他公司失去了机会,那一定是大错特错,因为真正的早已经互联网的科技企业其实早就出手,只是低调至此,不仅行业友商,甚至到连自己都可能忘记了自己早就是行业翘楚。直到华为云BU成立,然后喊出“五朵云”,行业才发现,云计算领域早就站立着一位巨人。

云计算要具备互联网基因是毫无疑问的,这是由其业务属性决定,所以,世界上大多数的软硬件企业都在云计算方面折戟,而大多数的电信运营商独立开发的云计算也被局限在了特定领域难以发挥普惠价值,但是,互联网基因却并非是那些被公认的所谓“互联网公司”独有。

华为并非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但却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公司,甚至更是互联网基因集大成者。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认为,华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 “互联网应用”公司。一方面,华为消费者云服务业务在中国体量庞大,用户3亿,图片下载量每天逾8000万张,华为电商业务体量很大,每一款新手机的抢购在1秒钟之内就可以过亿;另一方面,华为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际化企业,全球170多个国家发展业务,全球18万多名员工,每天电话会议超过5万次,业务覆盖广,自身天然需要云计算,也孕育出了非常多的云计算应用。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云计算还有着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优势。即便是亚马逊、谷歌,或者是阿里巴巴、腾讯,都需要在云计算业务上从本土走向世界,然后一个点一个点的开服,为更多的区域和用户提供服务,但是,作为全球电信服务的领军企业,本来就是天然全球化的。

有技术就值得信赖,华为云凭什么认定自己“有未来”?

对于华为来说,根本不需要有海外开服的概念。因为华为本身就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在华为的视野中,北京与巴黎、上海和伦敦,在业务上没有本质区别,差别只是距离远近而已。无论哪个业务,一开始就是考虑全球化的布局。比如,华为很早就与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合作,在拉美和欧洲、亚太等地提供全面服务。

到现在为止,华为已经在提供面向全球的云基础设施服务,这一步走在了所有云服务上的最前列。华为自身的全球化业务使用云服务,开发创新应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云服务,联合全球电信运营商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包括企业与个人的云服务,由此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更加可靠成熟的云应用,这一竞争力在行业中绝无仅有。

深谋远虑,从Cloud 1.0到Cloud 2.0,应用上云和企业赋能成华为云发展重点

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云计算也不例外。在云计算初期的1.0时代,表现为面向互联网的标准化云服务。简单的说,这时候的云计算就是资源上云,云存储是主要表现形势,云服务往往要求业务来适配服务。

在这个阶段,主要优势集中在互联网公司,成为亚马逊谷歌这样公司的天下,但华为也并非没有用武之地。华为拥有在基础设施云化方面(IaaS层面)的优势,以Fusion Cube解决方案为主,在私有云领域收获颇丰,在全球权威的咨询与服务机构IDC最新发布的《IDC中国超融合市场跟踪报告,2017H1》报告中,华为超融合基础设施FusionCube的市场占有率在超融合厂家评估中排名第一。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发展,第二个阶段到来了。据IDC预测,到2021年,中国企业在云计算领域的投资约80%来自多云环境。理想的多云架构将会在资源池层面拉通,并具备四个“统一”:统一架构、统一API、统一服务、统一生态。华为在公有云的发展上,从头开始就采取与私有云统一架构,平滑演进、一致体验的设计模式,企业的业务可以高效且自由的部署在公有云或私有云平台之上,相互之间可以迁移和扩容,软件+服务+芯片+硬件+生态这样的服务模式成为华为云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出看出,不管大家说法有多大的不同,但指向却是相同。一方面,企业更加关注应用上云,期待应用的高效迁移部署和快速迭代开发。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选择将AI技术落地企业应用。在Cloud 2.0 时代,云中应用成为主角,产业赋能成为关键。

有技术就值得信赖,华为云凭什么认定自己“有未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看到,在过去一年中,华为云依托自身的技术积累,发布了多项新方案,包括业界首家推出专属云DeC解决方案,为云上企业客户提供算力专属、数据专属和专属服务,还发布了云容器实例服务CCI,全球首推基于Kubernetes的无服务器容器。华为云发布了微服务引擎CSE,国内首家将Service Mesh技术完美落地,全球首家推出编排和执行多个函数构建应用函数工作流服务FunctionGraph等等。此外,华为云还推出了如EI(企业智能)、FusionBridge等独具特色的云上服务。

华为云在Cloud2.0时代具备多重优势,正在从蓄势待发转为全面爆发

小荷才露尖尖角,云计算企业的竞争就开始加剧。于是,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公司为了云计算开始一波接一波的与各类企业签约,不同的企业为了跑马圈地甚至不顾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将项目落地,低价竞标拿工程与高价挖技术人员同时进行,主要原因就是对市场的焦虑和能力不足的担忧。

与之相对的,在Cloud2.0时代,华为的优势变得一目了然。作为一家深耕ICT基础设施三十年的科技企业,从芯片到硬件投资,以云服务方式开放出来,从原来卖产品到现在卖服务,完全具备平滑的转型的能力。

有技术就值得信赖,华为云凭什么认定自己“有未来”?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华为的成功就在于人才和对人才的投入。华为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服务团队,拥有遍布全球的技术支持中心,研发中心,OpenLabs,解决方案中心和培训中心,提供日不落的在线服务,这一点是任何其他云计算企业所无法企及的资源。

另外,华为多年以来一直根植于To B市场,这对很多习惯 To C服务的新兴互联网云服务商来说反而相对陌生。在中国市场,华为云在中国早就有30+个云数据中心节点,机房规模超过50万平米,基于前店后厂+成本中心的三层架构构建全国资源网络,还有遍布全国的科技人员,随时随地能提供包括云、管、端的全方面企业服务。正是基于数十年的企业用户服务经验,华为云在国内首家提出“三不”承诺:“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确立了云服务商必须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中立的原则,给用户吃下定心丸。

在云计算进入Cloud2.0时代,华为云迎来了最好的机遇。目前,华为云已经拥有400家以上的解决方案伙伴,其开发测试平台上拥有7万活跃的开发者,云服务伙伴已经超过2,000家,全球合作伙伴20+,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低调不等于不作为,也不等于始终默默无闻,更不会是碌碌无为。继腾讯云、阿里云之后,华为云也占领了国内各大机场的大幅海报位,预示着一股洪流势不可挡。华为有技术、有人才、有团队、有服务经验,在Cloud2.0时代大有可为。当然,以华为的固有价值观,我们不必担心这股“洪流”会变成“泥石流”,中国云计算市场迎来的是一位守规矩讲合作的竞争者。云计算市场很大,所有的积极健康的参与者都有机会成为胜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