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潯埔村蚵殼厝有什麼歷史來源?

用戶2797101480196

“蚵殼厝”(閩南語中,蚵就是海蠣,厝就是房屋的意思),是福建泉州蟳埔村一帶特有的閩南建築,外牆是用一個又一個手掌般大小的牡蠣殼,混上水泥砌成的,有著冬暖夏涼、防風防潮的功能。

蚵殼厝由成千上萬個牡蠣殼堆砌而成,這些牡蠣殼並不是普通大小的牡蠣殼,而是有手掌般大小的牡蠣殼建成。然而在泉州沿海地區並沒有這麼大的牡蠣殼,那麼這些牡蠣殼又是從哪來的呢?

這得追溯到宋元時期。宋元時期,這裡曾是海上之路的重要港口,人們運輸茶葉、瓷器等貨物到達非洲進行貿易,返航時,由於貨物賣完,船艙過輕,重心不穩,不便於航行,於是將非洲當地不要的牡蠣殼撿來壓艙,最後卸在了蟳埔海邊。蟳埔居民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將它作為建築材料砌成了蚵殼厝。這一場有趣的相遇也正是泉州海絲之路的有力見證。

在蟳埔海邊,常年受到海風侵蝕,空氣潮溼,這蚵殼厝剛好符合海邊多風潮溼的氣候,不僅冬暖夏涼,還能防風防潮。不怕蛀蟲。它牆體堅固,可以抵擋炮火的攻擊,所以當地流傳“千年磚,萬年蚵”的俗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