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很多科學家都是單身呢?

dddddddc_

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蘇】高爾基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科學家都單身呢?


叔本華認為那些傑出的天賦異稟的人,更能夠忍受孤獨,甚至於享受孤獨。


所謂曲高和寡,他們寧願自己品味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獲得源源不斷的能量,也不願意付出更多時間獲得一份感情。


即使是最默契的夫妻,也還是需要彼此妥協,在這些科學家的心中,要做科學研究,就要保持獨立人格。



1、諾貝爾(1833—1896)


諾貝爾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


在諾貝爾生前與身後,人們稱他為歐洲“最富有的流浪漢”。他一生沒有娶妻,也沒有固定住所。他曾說過:“我在哪裡工作,哪裡就是我的家。”


諾貝爾的一生曾交往過3位女性。一個早逝,一個無緣,一個無知而負心,這就是諾貝爾的愛情是故事。


諾貝爾對人類的功績不是發明了炸藥,而是設立了“諾貝爾獎”。這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科學家中,獨一無二的貢獻,值得千秋萬代人歌功頌德。


諾貝爾獎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諾貝爾沒有設置數學獎,有人說是因為他的情敵是位數學家,這就無從考證了。


中國人更應該牢記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截止2017年4月,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兩位: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牛頓(1642-1727)

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


有網友說:因為有了牛頓,全世界所有的獨身者,都將不再孤單。信哉斯言!他的出生,毫不誇張地說,改變了整個世界。


牛頓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一談到偉大的牛頓,人們就會想到他一定是個“天才”,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


牛頓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


可見牛頓沒有結婚,與他工作繁忙有關。


他在從事研究工作時非常忘我,甚至廢寢忘食。據說牛頓年輕時,曾去過鄉下舅舅家,在那裡認識了自己的表妹,兩人日久生情。


牛頓離開後,因為專心搞科研,忘了愛情這件事。直到表妹倆人,他才想起來後悔。從此,他不願再在這方面花費時間。


有資料顯示,牛頓大學期間,曾經和他房東的女兒安妮·史託瑞有著深厚的感情。可是牛頓是個只顧學習,後來,他們兩人的戀情就結束了。


雖然牛頓並沒有經歷婚姻生活,但他的私生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至今人們對牛頓是否是同性戀者,以及他與外甥女凱撒琳及蒙太古之間的三角戀情仍有著濃厚的興趣。


3、達芬奇(1452—1519)

達芬奇是意大利學者、藝術家。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生物學家。


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


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


達芬奇名言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說出這麼有哲理的話,一生應該很幸福才對。


但是他終身未娶,據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1)、當時的上流社會有一種風氣,稱作“後背遊戲”。他對男女之事有輕視心理,認為那只是低等肉慾。


(2)、達芬奇十分重視人體健康的秘密,一生都在尋求生命的機理,認為尋求真理大於結婚生活。


(3)、童年陰影。他的母親是僕人,父親是個有錢人。在父親去世後,一分遺產沒有留給他。這對他的心理打擊非常大,他認為婚姻並不美好。


(4)、敬仰自己的叔叔弗郎西斯科,叔叔把遺產留給了達芬奇,叔叔一輩子沒有結婚,喜歡自由的生活,這深深地影響了他。


(5)、他是同性戀者,長期與一位“非常漂亮”的徒弟同居。據說達芬奇的手稿上記錄了他與朋友談論徒弟身體的對話。甚至他還與多人保持“同志”關係。


4、孟爾德(1822—1884)


孟德爾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孟德爾家境貧寒,大學畢業後,他可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到高中教學,靠較高工資過上好日子。


但因與考官在遺傳學本質等問題上觀點相左,沒有通過。為了溫飽,他只好做了貧窮的牧師。


除了工作,他就每天做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但是,他的科學發現,在當時並沒引起人們的重視。他依然默默無聞、籍籍無名,過著貧苦的生活。


孟德爾生曾說:“我的時代會到來。”


孟德爾的時代在他去世16年後到來了,在他去世34後科學理論研究發表,人們才把他稱為“遺傳學之父”。


因為孟德爾從小就家境貧寒,一直到老,也沒有擺脫困境,因此終身沒有娶妻。


5、圖靈(1912—1954)

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35年,時年23歲的圖靈成為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他卻始終單身,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是一個同性戀。


當時的英國社會對這位“國寶級”的科學家不但口誅筆伐,而且定罪公審毫不含糊。


在愛人的背叛和職業生涯盡毀的雙重壓力下,1954年6月7日,圖靈食用浸染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死亡。


大家都熟悉蘋果機上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圖標,這個圖標就是為了紀念圖靈設計。


圖靈獎對獲獎者的要求極高,評獎程序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的獎項,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


從1966年到2013年的48屆圖靈獎,共計有61名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美國學者最多。


截止至2013年,獲此殊榮的華人僅有一位,他是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


圖靈是一位怪才,行為舉止常出人意料。他衣著隨便、不打領帶,他不善言辭,有些木訥、害羞,常咬指甲。


圖靈患有過敏性鼻炎,一遇到花粉就鼻涕、噴嚏不止,所以他常戴著防毒面具上班,招搖過市,構成了劍橋的一大奇觀。


圖靈是著名的同性戀者,他的死也因為同性戀。因為同性戀,所以終身未娶。


6、帕斯卡(1623-1662)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他是一位從小就體弱多病的天才。


他三歲喪母,11歲時,寫出第一篇論文《聲音的本質》,16歲寫出《圓錐曲線論》(曾被笛卡爾懷疑),而後發明了世界(長期以來我一直有一種錯覺:


體弱多病是一種美德,特別是當用來描述男人的時上第一臺數字計算機(有一種電腦語言即以他的名字命名:PASC AL語言),而後是《流體平衡論》和《大氣重力論》兩部著作。


“晚年”(30多歲)寫下哲學著作《思想錄》,而後於39歲病逝。一生沒有戀愛。


7、惠更斯(1629—1695)


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他是介於伽利略與牛頓之間一位重要的物理學先驅,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


惠更斯自幼聰慧,但是身體比較弱,經常生病。他13歲時曾自制一臺車床,表現出很強的動手能力。


他特別好學,1645~1647年在萊頓大學學習法律與數學;1647~1649年轉入佈雷達學院深造。


在阿基米德等人著作,及笛卡爾等人影響下,致力於力學、光學、天文學及數學的研究。

1663年他被聘為英國皇家學會第一 個外國會員,1666年剛成立的法國皇家科學院選 他為院士。


惠更斯除了學習,就是搞創造科研,加上後期身體疾病不頻發,導致他終生未婚。 1695年7月8日在海牙逝世。


8、卡文迪(1731-1810)


卡文迪是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


在十八世紀,卡文迪許繼承了130萬英鎊的遺產,他將自家別墅的大客廳改裝成實驗室(後世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


套145的名言:比他有錢的沒他有學問,比他有學問的沒他有錢。


卡文迪許性情孤僻、沉默寡言,見生人容易羞澀。雖家財萬貫,卻生活儉樸,招呼再尊貴的客人也還是四菜一湯(其實是羊腿一隻)。


他的趣事很多,最有名的一個:有次朋友介紹了個窮老頭兒幫他整理圖書。指望卡文迪許給點兒報酬度日。


結果整理完,幾個月過去了,卡文迪許一點動靜都沒有,朋友急了,找他說:“你要幫幫這個老頭兒。”


卡文迪許說:“怎麼幫?”朋友說:“給人家開點工錢啊。”他才恍然大悟,掏出支票,開出了10000英鎊,問他的朋友:“這些夠嗎?”


1810年,79歲的卡文迪許孤單離世,他把一生的樂趣都獻給了實驗室。


9、特斯拉(1856—1943)

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他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特斯拉以發明交流電著名,他一生貢獻巨大,獨自獲得1000多項發明專利,和發明大王愛迪生是同級別的重量級人物,但他遠沒有愛迪生出名。


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有史以來的兩個曠世奇才,一個是達芬奇,另一個就是特斯拉。


為了科學研究,他捨不得睡覺,每天只睡2個多小時,根本沒有時間浪費在男歡女愛上,所以特斯拉終身未娶。


很多單身的科學家不乏擁有以下特點,他們性格偏於內向、孤僻、不愛與人交談、交際、喜歡獨自思考。


而且在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科學領域上。用在婚戀上的時間太少了,所以科學家單身或者終身未娶也正常。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諾貝爾、牛頓、達芬奇、孟德爾、特斯拉等都是一生未婚,中國也有科學家一生未婚,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林巧稚院士就是一生未婚,我國馬氏體相變研究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原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徐祖耀也是孤身一人。

科學家單身的理由,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科研工作太忙碌,內心只有科學,無暇顧及自己的婚姻。據《大數學家》和《數學史介紹》中的記載:牛頓在格蘭瑟姆的國王中學讀書時,寄宿在當地一位藥劑師家裡,與其女兒安妮·斯托勒訂婚。之後因牛頓過於專注他的研究而“冷落佳人”,導致未婚妻另嫁他人。林巧稚院士當年也是因為醫學事業,沒有時間談戀愛,最終單身一生。

第二是戀愛頻頻失敗,只能單身。比如大科學家諾貝爾。諾貝爾獎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這樣一個以鼓勵科學發明為主的獎項為何沒有設數學獎?流傳甚廣的一個傳聞是:諾貝爾曾向一位小姐求婚,但心上人竟嫁給了一位數學家。諾貝爾為一解心頭之狠,乾脆不設數學獎,並終身未娶。事實上,諾貝爾一生曾有過四次刻骨銘心的戀愛,但都無疾而終。

第三是經濟條件不允許。比如,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家境貧寒,原本大學畢業,他可通過資格考試回修道院所在地擔任高中教師,好日子就在眼前。但因與教師資格考試的考官在遺傳學本質等問題上觀點相左,孟德爾放棄了職位。此後的數十年他都在貧困中與實驗為伴,終身沒有娶妻。他去世後幾十年後,他的偉大成就才被世界所認識。

第四是自己是同性戀,不可能娶妻。1935年,時年23歲的圖靈成為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作為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圖靈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但是他卻始終單身,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是一個同性戀。當時的英國社會對這位“國寶級”的科學家不但口誅筆伐,而且定罪公審毫不含糊。在愛人的背叛和職業生涯盡毀的雙重壓力下,1954年6月7日,圖靈食用浸染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死亡。


科壇春秋精選

首先,這個提問並不準確,“很多科學家”都是“單身”,顯得科學家中單身率非常高,其實並不是這樣——孤例不代表常態——科學家也是普通人,他們擁有和普通人一樣的感情,一樣的喜怒哀樂,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人生追求。不僅僅是古代,現在的科學家也不見得單身率比普通老百姓單身率更高,科學家之中婚姻幸福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和我們大眾是一樣的人。這個提問給人一種錯覺,似乎科學家都是古怪的人,都是不討女孩子喜歡的人。實際上,很多科學家都是和我們一模一樣的人,他們也會看言情劇,喜歡看玄幻,喜歡八卦,還有很多科學家都有女人緣。科學家職業以外的人的單身率未必就很低,職業科學家的單身率未必就很高。我們不能因為記住了幾個科學家單身的例子,就硬要說科學家“很多”都是單身的。要是說“很多”,那些科學家職業以外的人單身就不多嗎?歐洲皇室都可以離婚,更不要說普通人了。

在這裡,有一個著名的例子,愛因斯坦就不是單身。愛因斯坦的情感歷程有三次戀情、兩次婚姻、多位情人,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馬里奇 第二任妻子叫愛麗莎。牛頓雖然沒有結婚,但他一生中也有過兩次戀愛。牛頓23歲正在劍橋大學求學時,由於劍橋發生了瘟疫,學校放假。牛頓回到鄉下,住在舅父家裡。在那裡,他一次愛上了美麗的表妹。後來,牛頓因醉心於科學研究而耽誤了與表妹的愛情。後來,牛頓又向一位年輕姑娘求婚過。之所以牛頓一直 沒有結婚,是因為他太忙了,就不代表他不想脫離單身。現在不是有很多高級白領四十歲沒有結婚嗎?他們忙於事業,顧不上愛情。愛情需要時間的培養,天天忙事業,當然難於收穫愛情,這個不是科學家本身的毛病,而是一種犧牲。不單單是科學家,其他職業的精英就沒有因為事業而耽誤愛情嗎?肯定很多的。所以,單身不是科學家的標籤。

此外,牛頓在38-40歲的時候得了精神分裂症,也耽誤了他的婚姻大事。

並不是科學家在婚姻中“苦大仇深”,現實中就有科學家婚姻幸福的例子,我認識一位女性科學家,叫李汀,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經常上各大媒體做科普。她就有很幸福的婚姻生活。誰說科學家就必須單身的?科學家婚姻幸福的太多了。


懷疑探索者

盤點世界上最偉大的十位單身科學家,你知道是誰麼?


諾貝爾

諾貝爾這個名字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他是世界炸藥工業之父,他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牛頓、愛迪生等人。諾貝爾一生都沒有結婚,據說他並不是不想結婚,而是初戀受到了打擊,他深愛的女人嫁給了別人。因此沒有了愛情的諾貝爾就全心的投入在化學研究,諾貝爾死的時候錢多的棺材都放不下,所以就設下了諾貝爾這個讓人渴望的獎項,至於為什麼沒有設置數學獎,據傳說奪走他愛人的那個人就是一位數學家,不過時間過了這麼久,究竟是什麼原因也不得而知了。

孟德爾

孟德爾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是現代遺傳學的第一人。孟德爾從小家境就不好,以至於孟德爾以後的一生都非常貧窮,他為了能夠有足夠的條件去研究豌豆雜交,只能去通過做牧師來養家餬口,最後也是因為牧師的身份和他自身的條件沒有結婚。

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是科學界的巨人,別人稱他為“科學怪人”,卡文迪許在物理學和化學這些領域上有著不可磨滅的成就,空氣的組成、萬有引力常數、地球質量等等都是由他確定的。雖然卡文迪許在科學上的成就非常高,但是人家實實在在是一個不愛修邊幅的人,他不善於交際,最怕跟女人接觸,連跟自己的女管家都是以紙條來聯繫的。所以卡文迪許終身不娶不是沒有錢,而是他自身不想結婚的原因。

圖靈

圖靈獎,圖靈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都是這位叫做“圖靈”的計算機之父創造出來的。圖靈的一生都奉獻在人工智能領域上,他的行為非常的奇怪,總是不經意間露出奇怪的舉動。圖靈同樣也不善於交際和言辭,並且患有鼻炎,聞到花粉就會咳嗽不止。最重要的圖靈是一名同性戀者,最後也是因為同性戀的事情而死。

特斯拉

特斯拉,這個名字大家聽著是不是有點熟悉?沒錯,你們所知道的特斯拉汽車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主要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物理學家。特斯拉是和愛迪生同一級別的重量級人物,一生當中獲得了1000多項發明,他和愛迪生同在一個時代,他們相愛又相殺,但特斯拉的知名度並沒有愛迪生高。特斯拉曾經有一年因為和愛迪生都在電力研究上面有貢獻,兩人同時獲得了一份諾貝爾物理學獎,但2人都拒絕領獎,原因竟然是不能和對方分享這個獎項。特斯拉的某些研究成果至今都是美國軍方絕密的資料。特斯拉一生都貢獻在研究上面,每天只睡2個小時,所以特斯拉終身未娶。

帕斯卡

帕斯卡是位法國科學家,他的一生充滿著悲情,自幼3歲母親就逝世了。帕斯卡11歲就寫出了“聲音的本質”, 16歲寫出了“圓錐曲線論”,世界上第一臺數字計算機就是他發明的,包括(大氣重力論)和(流體平衡論)都是他寫出來的。這麼一個科學家,在我國也有一位,那就是錢學森,但似乎帕斯卡應該是這方面的老祖宗。但這位科學家39歲就逝世了,有人說,如果他能活到93歲,成就或許比牛頓還高,自然帕斯卡也是沒有結婚,他跟自己的妹妹比較親密,因此後人懷疑他是否有戀妹情結。

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是德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他是一位非常罕見的科學天才,他被譽為17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他和牛頓都獨立發明了微積分,並且兩人共享了微積分的發明權。他一生中涉及力學、光學、法學等幾十個領域,不過這哥們也是挺巧的,牛頓沒有結婚他也沒有。

達芬奇

相信較比前面幾個,達芬奇大家還是比較熟悉一點,他的舉世之作蒙娜麗莎的微笑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達芬奇一生涉及的領域非常的多,他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地理學家等等等等,他研究過飛機,熱氣球、排水系統等,甚至於還搞過人體解剖,是一個全能型的科學家。歷史上或許也有和達芬奇一樣的全能型人才,但是超越達芬奇的肯定沒有。至於為什麼達芬奇終身沒娶是因為據說人家性取向有問題,對帥哥感興趣。

笛卡爾

笛卡爾是幾何的奠基人,是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即使是隻讀過中學的人應該都有聽說過他的大名。笛卡爾最喜歡的就是思考,思考,還是思考,因此,名言“我思故我在”都是出自他口。後來40歲的笛卡爾可能覺得思考的差不多了,就和自己的家傭同居了,但是並沒有結婚,理當屬於未婚之列。

牛頓

牛頓,這個名字大家絕對不會陌生,較比前面幾位,這位可是赫赫有名,他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之一。甚至於到今時,整個人類能與他相比較的只有那麼2、3個人具備條件。可能偉大的人都比較忙,牛頓也終身未娶,據說牛頓年輕的時候暗戀過某位小姐,但是沒有什麼結果。牛頓一個人孤獨的走完了一生,但他是科學的化身,他的影響力一直流傳到在現在,甚至於有人說,因為牛頓,這個世界再沒有孤單的人。PS:如果沒有上面這幾位人,相信大家的教科書都要少一半吧。

最後總結,其實我國古代也出了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猜到。那就是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蔡倫同樣一生未娶,因為他是宦官。


方芝維智能家居

很多單身的科學家不乏擁有以下特點,他們性格偏於內向,孤僻,不愛與人交談,交際,喜歡獨自思考,而且在科學領域上花費的時間比常人多得多得多,所以在結婚或者談戀愛上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單身或者終身未娶也正常。

也許你會因為這個現象目瞪口呆,科學家有學識,有錢(大部分)並且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為什麼還會單身??這和我們一直以來的模式差太遠了,而且他們大部分也不是說特難看,那原因到底在哪?!


首先,我們口中說的很多科學家已經不在人世,知人論世,所以分析原因的時候不要忘記他們所處的歷史背景,有些科學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或者是國家動盪,他並不為社會所認可或者說自身的職業原因。

比如說孟德爾,作為世界上偉大的生物學家,家境不好的他就是一邊做牧師,憑藉著牧師職業的微薄收入維持科研。最後也沒能結婚,要是放在當時的社會,(說得更貼近當時的社會一點就是)他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牧師,卻一直在種花弄草的平常人而已,因為沒有太多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光棍也很正常了。

其次是像我上面說的他們的性格特徵,註定他們不會找到合適的伴侶。其實現在男性單身數量越來越多,所以有時候單身和職業無關,和他們自身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他們屬於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孤僻,那就很難找到另一半。


故禾

我是看歷史的訴說,下面我來談我的觀點,不對請指正,麻煩不要噴。

科學家為什麼成為科學家,就是因為愛好單一,一生只喜歡研究一兩個大問題,其他的,他不重視了,也不感興趣。像牛頓,有一次客人來找他玩,菜做好了,準備吃飯,牛頓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丟下客人就跑去實驗室。等他解決問題後才想起客人還在等,就跑到客廳,可客人早已沒影,桌上的菜也被吃了個精光,他竟然自言自語說,原來我已經吃過飯了。你說這樣的科學家會有多少個朋友呢?

科學家的貢獻是很大的,他們不追求名利,只對科學的執著。對於穿著打扮,人際交往,社會生活,他們的反應就遲鈍了。人的形像靠儀表,可科學家們成天在實驗室裡,從不修邊幅,穿著邋遢,哪個異性會第一眼看上他們呢?每天泡在實驗室,不與人交往,誰認識他們呢?這就是科學家單身的一個方面。

單身的第二個方面是,就算他們結婚了,科學家的興趣是實驗室。生活方面不懂情趣,不懂交流,把對象涼在一邊。說話只談他的科研,其他的沒話說,久而久之,兩口子就漸漸疏遠,感情慢慢地淡了,最終只有分手。嫁給科學家就是嫁給孤獨,很多人就選擇離開。


看歷史的訴說

科學家人不想女人,沒功夫談戀愛,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他們的腦容量巨大,不問凡塵,不像一些凡夫俗子老是談性,對美色有更高的追求。

科學家一般都長的有特色,為了科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不講衛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有些雖然長的醜還特別愛美。所以邋遢不遭女人緣,像愛因斯坦。

科學家又不是哲學家,不需要女人襯托,也不是詩人,需要吟詩頌詞,科學家的心理只有科學,與一般人格格不入,所以科學家是不需要女人的。


會跳舞的魚2008

1思想層次越高就越難找到有共同語言的人,這些科學家都是絕頂聰明的人,恐怕很難找到靈魂伴侶,而肉慾的滿足根本不需要結婚都能辦到,所以結婚不結婚沒太大區別,除非碰到觸動自己靈魂的精神伴侶。

2科學家在科學上必須投入難以想象的精力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分給婚姻的時間精力估計是不夠的,很難保證婚姻美滿,所以還是自己一個人利落,不牽無掛,瀟灑自如。

3對於夢想的追求其實是一個人能夠擁有的最大滿足,婚姻肉慾愛情其實沒有那麼珍貴,有則有沒有也順其自然是很合適的狀態。


霞仔42626630

很多科學家單身情有可原,因為任何專業如果不投入精力是出不了成績的,在某一個領域投入的精力多出的成績就多,就像平時說的那句話,有付出就有回報,如果科學家很多天天談情說愛,就沒工夫搞科研了,想想看,天天買花送禮,捉摸女友心思,照顧老丈人的情緒等,結婚後瑣事一大堆,天天和老婆吵架,再有了孩子之後,哪裡還有熱情做科研,再說一般科學家非常理性,用理性的思維去談情說愛並不讓女人喜歡,所以他不追,女的不倒追,就單身了。


川端康美

這個問題以偏概全,單身的科學家也只是一少部分,歷史上也不乏浪漫多情的科學家。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一個十分討女人歡心的男人。儘管他沒有瀟灑的外表,甚至衣冠不整、蓬頭散發,整天沉迷在物理學研究中,但他一生卻有過兩個妻子和至少十個情人,可見他是一個多情的人。科學巨匠牛頓一生都沒有結過婚,可是他也有過一段浪漫的戀情。那是他在考上劍橋大學前寄宿在藥劑師 克拉克家的時候,他與克拉克的女兒互相喜歡。只是他年紀還小,還沒有上大學,沒有能力組織一個家庭。牛頓將要進入的三一學院規定所有的教師都必需是神職人員,這就意味著他要想在劍橋大學立足,從事他所喜歡的科學研究,就不能結婚。因此,幾番躊躇,他只好委婉的告訴斯托雷小姐,他無法接受她的愛情,他們的關係只能侷限在友誼的範圍內。而提出過“薛定諤的貓”的薛定諤一生把妹不斷,撩的妹子包括蘿莉、演員、藝術家、白領等各行各業的人,一直到差不多60歲,還愛上了一個只有26歲的政府職員,兩個人還生了一個孩子。所以科學家不都是呆板,木訥的,其中也不乏浪漫多情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