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国大萧条时,有哪些行业是逆势而上的或至少是可以维持的?

深水蓝矜

1929年,首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逐渐传导至全世界,而美股市场的暴跌,却直接引发了系列的风险,甚至直接影响到社会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最直接受冲击的,莫过于金融业,而股票市场直接受到的冲击影响还是不可小觑的。但是,在人们购买消费能力下降、经济收入骤减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在经济大萧条中受益的,也许是烟草行业、娱乐行业以及博彩业和酒业行业。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当经济萧条风险得以爆发之际,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遣方式却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而这也会促使新的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实际上,无论是经济扩张阶段,还是经济萧条阶段,都会造成新的投资机会以及新的消费理念,而精明的商家,往往也会把握住这个规律变化,而做出经营策略上的选择。实际上,对于一些优秀伟大的企业来说,它的伟大优秀之处,不是在于其扩张时所创造的价值,而是在于经济收缩乃至大萧条背景下,企业依旧可以实现较强的风险防御能力,这也是一些企业的厉害之处。


郭施亮

以下是一些片段式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但是可以提供一些参照。

在看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的时候,两个行业被反复提及,这两个行业在经济萧条时期也是下滑的,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一个是铁路公司,另一个是公用事业公司。

对于铁路公司,当然是因为当时货运铁路优势明显,而全美对于运输的需求是相当稳定的,而另一方面,铁路公司拥有的火车车厢作为抵押获得的债券也很受欢迎,因为当时车厢被当做比较稳定的资产,转手比较方便,流动性高。

公用事业公司当然是另一个逻辑,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增加了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这个行业就逐渐具备了对冲风险的能力,简单的理解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政府购买,拉动内需的同时,也使得这个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加强劲。当然这个行业需要在萧条见底之后发挥能量。

另外崛起的行业,娱乐业开始和电影业分道扬镳,好莱坞的崛起源自于大萧条,电影业成为大萧条期间编织梦想的地方。这里面有卓别林,有《飘》,有《金刚》。电影业是大众娱乐,派对少了,电影多了。

还有萧条之后军火商据说生意也不错,处于萧条附带的安全考虑,各国备战,个人也在用枪支保护家园。

另外还有可口可乐们,之所以加个们,是因为不知道还有什么类似的企业,在大萧条开始他们都面临了资金紧张,但是稳定的需求支撑了他们,可口可乐一度拒绝向银行借款,度过那个难关,但是相应的,那时候可口可乐们体量都不大。但是农业却是非常萧条,必需品和奢侈品开始被区分,价格太低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倾倒。


凯恩斯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1929年的美国股市的大崩盘,导致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在真个30年代都处于一个“大萧条”的状态。在当年的美国大萧条时期中,很多产业都是整个行业陷入了困境,濒临破产,当然了还是有不少的行业是逆势而起的。而且变得非常的繁荣,其中就有以下两个行业:

1、电影业

美国的历史上,关于大萧条时期的电影业的描写是这样的:“困窘的人们一边领着失业救济,一边摸出几枚硬币毫不犹豫地迈入电影院。美国原本多如牛毛的影院数量竟然增至近2万家,甚至超过银行,是旅馆数的两倍、百货公司数的三倍。每星期会有8500万美国人看电影,每家影院一年放映100-400部影片,八大制片厂平均每周生产一部影片,1938年米高梅的老板路易·B· 梅耶的年薪高达120万美元,成为全美最高薪 酬人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主要的原因。

一个是经济上贫困的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一种廉价的、能够在经济上可以承受的生活消费,而唯一适合于全民消遣的廉价消费活动,其中就包括了电影业。

所以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的民众便开始拖家带口,花费些许的金钱,就可以在电影院里渡过一段时间。这种消费方式,不仅仅可以让人们从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而且还可以捱过漫长难熬的贫困时光,是一种大众可以接受的生活。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虽然美国的经济出现了大萧条,但是美国的金融寡头们并没有因此损失惨重。但是存在这些金融寡头们手中的美金不能白白的躺在银行里贬值,必须要投资出去才有利润,所以在电影业开始兴起的时候,美国的金融寡头们也开始把目光转到了电影业。

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华尔街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开始在电影业里疯狂收购,以图自己手中的资本可以保值,我们后世看到的时代华纳、派拉蒙等超级电影放映公司,都产生与那个时代,这些公司通过拥有和合作的方式,控制着全 美3/4以上的影院。

2、女性用品比如唇膏、尼龙丝袜产业

女性天性拥有购物欲望,虽然在经济萧条时期,大多数的女性虽然没有足够的财力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她们花费一点金钱为自己购买一些美容产品。而价格便宜的唇膏、尼龙丝袜等商品,自然就变成了女性购买的首选。

只需要花费一点点的金钱,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美一点,同时还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购物欲望,这不得不说是女性天性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整个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妇女用小商品业反而变得蓬勃兴旺起来,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落下m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有许多人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也有一个行业在大萧条时期崛起,美国电影的繁荣时期分别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还有2000年。这些年份都是美国经济下行的时候,其中的1929年正是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在那时人们精神压抑、失落,失业、无所事事,追求短期快感。好莱坞的电影给那时的人们编织出美好的梦境,来抚慰这些绝望的心灵,有许多知名的电影公司都是在那段期间建立起来的,例如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华纳兄弟、米高梅等。

除了电影行业的崛起以外,当时的娱乐夜总会、酒吧、迪厅、娱乐城也成了最为繁荣的场所。

娱乐行业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能够崛起和发展,背后的逻辑可以从当时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中了解到,这个现象叫“口红效应”。也就是在大萧条时期,口红(当时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的销量不降反升,而背后的原因是由于经济不景气时,满足人们消费欲的就是这些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他们承担不起大额的支出,但手里的散钱却能负担得了这样的廉价的“非必要之物”。有这样一组数据,在当时电影票价格是0.1-0.15美元,每个家庭平均花在看电影上的钱是25美元,美国当时有1.5万家电影院,贡献出7亿美元的票房,而当时美国股市总市值还不到200亿美元。

此外,当时的黑社会也比较盛行,也可以算作对于娱乐的一个延伸。当时有大量的人口失业,政府警力无法完全保持治安,各个群体为了保持自己利益,便会雇佣私人武装,再加上人们消沉时对娱乐、精神麻痹、短暂快感的追求,黄赌毒泛滥,黑社会帮派迎来许多发展机会。比如美国电影《教父》中老教父的原型,美国黑帮五大家族中最核心的吉诺维斯家族的老大查理·卢西安诺(1897~1962),1925年他28岁时,一年可以卖出1200万美金的酒,除去贿赂警察和官员的钱以及酒的成本,他可从中获利400万美元,而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却食不果腹。

(贩酒赚钱涉及到一个背景,美国1920年,美国颁布了禁酒令,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也是依靠贩卖私酒发家的)


中商产业研究院

至少资料上看和这次08危机差不多,高端制造业和当时的设备制造业。除了初期股价跌到谷底,后面苏德日中都开启了爆买模式。其中苏联宁可饿死人也要买,德国是借美国钱买后来抢犹太人还,日本拿下东三省有钱了买,中国黄金十年专买优秀轻工设备。结果战端一开,中国人买的纺织机丢仓库都没人要。


任飞翔88894991

一个是中介,失业找工作的人多;一个是律师,欠钱不还需打官司的人多;一个是典当行,需典当换钱的人多;还一个就是街头流动餐饮车的生意会不错,不过如果失业大军加入这行业就不一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