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高管“前任”翻牌速度加快,究竟是誰在暗中“撬動”?

房企高管“前任”翻牌速度加快,究竟是誰在暗中“撬動”?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這句話用在如今的地產圈,再貼切不過。

據地產人言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末,2018年一季度已經有超過30名房企高管離職,約60名高管職務發生變動,涉及房企近40家。也就是說,平均每1.5天就有一位高管另謀新位。

這個頻繁程度確實超乎想象。

在雪片般的人事變動背後,豔姐發現,房企高管“前任”的翻牌速度也在加快,無論是杭州萬科9年五度換帥,還是復地集團7年走馬上任5位董事長,每一輪節奏都看的人心惶惶。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房企高管任職時間不足兩年,有些甚至在跳到新東家、新崗位後只幹了幾個月就選擇再次跳出。

高管任職週期越來越短,司齡越來越短,讓人不禁感慨,這個行業怎麼了?又究竟是誰在暗中“撬動前任翻牌”?為此,豔姐整理了幾家房企的職位更替,大家一起來感受下地產圈的“跳一跳”速度。

1房企高管“前任”翻牌速度加快

先來看萬科。

從2006年首次入杭到2015年李嵬走馬上任,杭州萬科9年換了5任主帥。而僅僅2008年一年就三易其帥,速度驚人。

房企高管“前任”翻牌速度加快,究竟是誰在暗中“撬動”?

單獨來看,每一任的任職時間也不算長。5任主帥中,司齡最長的是周俊庭,三年4個月;時間最短的是傅明磊,僅在這個職位上待了8個月。

豔姐諮詢了一些業內人士,大家表示萬科各地高管的“換防”很普遍,不僅僅杭州如此。一位杭州萬科中層人員也曾透露說,在過去十年的萬科生涯中,他已經被調換了11次崗位。

儘管人員調動頻繁,但從業績來看,杭州萬科的發展還是顯而易見的。2006年萬科杭州的銷售額在10億左右,到2013年就上升到103億,成為了杭州市場上第一個年銷售額破百億的外來房企;而克而瑞數據顯示,2017年杭州萬科的權益金額已經達到387.51億元。

雖然不能確認杭州萬科的業績增長是否得益於高管的變更,但豔姐覺得,人事變動多多少少對公司的發展還是有影響的。至少在杭州萬科來看,“前任”更換的效果是正面的、積極的。

相較於杭州萬科的“前任”翻牌速度,復地集團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房企高管“前任”翻牌速度加快,究竟是誰在暗中“撬動”?

從2009年到2016年的7年裡,復地集團五次換帥。不管是雄心勃勃的範偉,還是臨危受命的張華、汪群斌以及陳志華,在董事長的寶座上都成了匆匆過客。而管理層如此頻繁地更迭,在地產圈也是比較罕見的。

如果說以上是整體翻牌年限變短,還有一種情況則是:個人任職年限越來越短。

比如,旭輝上海區域總。

房企高管“前任”翻牌速度加快,究竟是誰在暗中“撬動”?

在2016年之前,傅明磊擔任旭輝上海區域事業部總經理4年,但是到了2016年以後,“第二任”蔣達強的任期僅維持了不到兩年,在傅明磊的司齡上直接腰斬。如今,正式接過接力棒的方軼群,不知道會不會待久一點。

2高管頻繁變動暴露行業困局

大家都清楚,高管職位變動對一家公司的影響遠比一名普通員工要大的多。

一旦高管發生職位調整或者離職,公司不僅要緊急公關,回覆外界的各種傳言和揣測,對內還要迅速調兵遣將、穩定人心,以期將各種負面影響和不穩定因素降到最低。因此,任何一家公司都會希望高管層能夠穩定。

而對於在行業裡摸爬滾打了多年的高管來說,他們也看得很明白,每家企業都存在問題,只要問題不是致命的,看在職位不錯、收入也高的份上,一般也不會輕易選擇離職。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公司和高管雙方都傾向於穩定,為什麼近年來,尤其是2016年以後,房企高管層人事變動卻越來越頻繁呢?

最顯而易見的原因在於,房地產行業的轉型和洗盤的加速。

如今的房地產行業和前些年真的不一樣了,以往靠拿地、開發、賣房就能輕鬆賺錢的傳統開發模式,利潤正在攤薄。尤其是2016年以來,樓市經歷了史上最嚴的政策調控,各種融資渠道壓力及資金鍊的風險也在逐漸積累。

總而言之,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都大不如以前。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得益於過去兩年樓市的狂飆突進,2017年不少大型房企和Top30房企都在業績上實現了大幅增長,多家房企還上調了年度銷售目標。

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

一方面,層層調控導致銷售壓力加大,房企利潤率下降,樓市面臨非常明顯的降溫風險;另一方面,在亮麗成績的表象和燙手“地王”的壓力下,房企對規模的需求以及未來房價上漲的預期非常高。

夾在這個矛盾當中,最痛苦、最難受的就是房企高管。

不少高管在老闆的高指標和市場的低熱度中,承受著超負荷的業績壓力,而由此引發的企業轉型、策略調整等,又有可能導致高管和老闆在理念上產生分歧,使得他們不得不選擇主動或被動換崗或離職。

當然,不僅是高管群體面臨選擇,在越來越嚴峻的市場行情之下,房企也希望通過高管的更換,帶出更加強大的團隊,形成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和運營戰略,以應對新的挑戰,最便捷、最靠譜的方式自然是“挖角”。

正是如此,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陷入了一個循環的怪圈:高薪從其他房企挖人,做了沒多久,業績突出的又被其他公司挖走;業績不理想的則被迫離職,如此反覆。

除了市場的原因,豔姐認為,房企高管“前任”翻牌速度加快還與互聯網的發展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互聯網催生了很多新行業以及新商業模式,比如肖莉離開萬科後去的房多多,蔡雪梅的創業平臺Elab,都是很不錯的全新嘗試。

一方面,這些新模式帶讓高管們在傳統房地產開發之外,看到了新的機遇,燃起了他們再次實現自我價值的激情;另一方面,互聯網也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試錯成本和轉換成本,使得高管在選擇職位變動或離職時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更小。

另外,高管出現高頻變動還與房企內部的架構改變相關。

相較於以前層層冗繁的等級式架構,現在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偏向於扁平化、項目化管理,高管由此獲得了相對獨立的項目,相對優質的客戶以及具有實踐能力的合作伙伴,這些要素為高管自主創業或參與創業項目提供了很好的人力、物力和經驗基礎,成功的幾率大大增加。

在高管職位不斷翻牌的同時,豔姐還發現一個趨勢,很多高管開始逃離大公司,轉而選擇千億或衝千億的Top30房企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下一站,比如泰禾、俊發、弘陽、大發、寶能等,最近都非常火。

對於這些高管來說,大公司的發展相對比較穩定,但這種穩定也束縛了他們創造更多價值。因為在一家公司、一個崗位乾的時間太長,眼界和做事方式都容易收到限制。

通過職位變動,可以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發揮才能的平臺,而加盟TOP30房企,可能是又一次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