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崑崙奴”是非洲來的黑奴嗎?

麥子Villa7

應該說唐代“崑崙奴”中有一小部分是非洲來的黑奴。

唐代長安城是國際化大都市,當時長安富豪階層流行“崑崙奴,新羅婢”。新羅即今天朝鮮半島,女子都溫柔勤快,乖巧能幹。崑崙奴身體健壯,性情溫良。都是當時豪門大戶喜歡的侍從人員。

要知道“崑崙奴”來源先需要理解古代的“崑崙”是指什麼地方。

“崑崙”一詞在中國古代除指崑崙山外還指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洋諸島一帶,所以崑崙是一個泛稱,非專指某一地區或國家。東南亞一帶土著人,由於日照等原因皮膚較中國人黑。另外也有少部分是黑人應該是隨阿拉伯商人來唐,但這種黑人崑崙奴較少。另外有人認為崑崙奴中可能還有古印度的達羅毗荼人。

據考證唐代“崑崙奴”來源大體有三種,一種是作為”貢人“或奴隸流入唐朝社會,一種是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沿海或內地,一種是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入華被遺留者。唐代的黑奴大部分是居住在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矮黑人,屬尼格里託人種。也有一部分輾轉來自北非,稱為"僧祇奴"。一般認為"僧祇“是馬來群島和唐人對非洲黑人的稱呼,"僧祇“即”Zangi“,即桑給巴爾人,《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有論述。

考古學家孫機在《唐俑中的崑崙與僧祇》中,即根據近年來出土的唐代崑崙奴俑加以考證,分出了來自南海諸國的崑崙奴和非洲黑人僧祇奴(唐裴行儉的後人裴家小娘子墓出土的黑奴俑就是僧祇奴)。但唐人將一切皮膚黑或者較黑的人都稱為崑崙兒。

有學者指出被稱為“崑崙奴”的南洋黑人不是非洲的尼格羅人種,而應該是尼格利陀人,又叫矮黑人,現在這些類似非洲黑人的部落和種族仍散居在馬來半島以南的海島上。

據《舊唐書·南蠻傳》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三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這些人大多數是被販運到唐朝,或精習樂舞,供人娛樂,或為奴僕,供主人役使,所以時人稱其為崑崙奴。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崑崙奴”主要來源是來自西貢(外海崑崙島)上的亞洲馬來黑人。印度歷史也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而且這種販奴行為一直持續到明代。古人發音不很準確,誤將“柴棍”讀為“崑崙”,這才有了“崑崙奴”的名稱。

另外還有認為崑崙奴來自唐帝國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趙燕雲

這個問題的關鍵的是“非洲的黑人”,注意:這是指那時候的非洲,不是今天的非洲。

如果是這樣那就會帶來三個問題:

1、中國古代(華夏大地上)是不是一直沒有黑人?

2、如果有,這些“崑崙奴”會不會是他們?如果不是他們,那麼有沒有聯繫?

3、如果自古以來從來沒有黑人,那麼又會是哪裡來的??

第1個問題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如果中國古代有黑人的話,那麼說“崑崙奴”是非洲黑人難以判斷了,客觀評價,那時候的非洲黑人是很難很難大批量到達東亞的,如下圖:



依當時非洲遠比歐亞大陸低N多倍的生產力水平來講,它不可能大量北上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這是自然環境所決定的,事實證明,直到近代歐亞大陸的人才開始進入非洲,根據“進出定律”,那麼,既然此前都沒什麼歐洲人與亞洲人能大量到達非洲,則反之亦然。

而走海路就更不可置信了,非洲人如果沒有因歐洲人的大航海時代而被奴役並販賣到世界各地去,那麼他們能不能穿越茫茫大海?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很充分。

所以說,僅此一點就基本上可以斷定,唐代的“崑崙奴”不太可能是非洲黑人。

但是根據正史記載,他們的皮膚確實是黑色的,這也就意味著“崑崙奴”不可能是今天的亞洲人種,那在地理上,在當時來來說,就只剩下一個方向,也就是:西亞/中亞。



但是筆者仍然想擴大核實及考證的範圍以確證,所以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我國的正史中,那些有關黑人的記載……

話說不覺得很“聳人聽聞”嗎???



我華夏大地怎麼會有黑人的???

話說還真有,首先是殷墟第一代挖掘功臣李濟教授曾在他的著述《安陽》裡指出,在殷墟墓葬中他發現裡面不但有蒙古人種,也有古印歐人、還有愛斯基摩人,以及澳大利亞土著與矮黑人:



其中,最後很矮黑人和澳大利亞土著都同屬一類,學名上叫“尼格利陀人種”,又稱為大洋洲黑人或南亞語系人種。



依這兩種人的皮膚來判斷,那絕對是100%的黑色人種——雖然澳大利亞土著的膚色要相對淺一些。

而李濟的這個說法在當年提出來的時候,轟動有餘,但是得到認同的卻極其可數,因為他所使用的是傳統的古遺骨判斷手法——“人體結構學”,也就是看、聽、摸、比(比對),當然這不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因為人種的骨骼的確是有其自帶的特徵,所以李濟從2000多具完整或不完整的遺骨中得到這個結論,其可靠性還是相當高的,因為概率已經很大了。

論殷墟的墓葬遺骨,除了李濟,沒有人有他收藏得多,研究得多。

所以他的言論還是得到了一些肯定,只是因為人體結構學始終缺乏絕對的科學根據,所以沒有被世人所公認。

然而幾十年後,一門新興的生命學科終於解決了這個“懸案”。



那就是最近幾年非常火爆的“分子人類學”——簡單點理解,就是驗基因,即DNA。

解開生命的疑問,確實沒有任何說服力有DNA的結論更強了。

根據分子人類學家的檢測殷墟墓葬的人種中,確實存在有多個人種,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標本數量及類型分別是:

1、蒙古人種30例

2、矮黑人34例

3、愛斯基摩人種50例

4、高加索人種(即古印歐人)2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墓葬人種全部都被判定為戰俘虐殺或是祭祀,即是非常正常死亡的(面部朝下,肢解狀)。

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能通過這些例子就斷定殷商這個朝代的主體人口或是他的統治階級、統治者到底是哪種人屬,按照李濟教授的判斷,是各種人都有,但是蒙古人種是統治階級。

由於這不是題目中的重點,故關於人種的分析就到此為止。接下來繼續探討中國歷史上的黑人。

有了基因學的證明後,那史書上那些關於人的相貌、體型等的奇怪描寫,便很多問題都有了頭緒。中國史籍上,與黑人有關的有多種記載:

第一種叫“僬僥”([jiāo yáo)”,在出土文獻《竹書紀年》的《帝堯陶唐氏》一章節裡,記述了一種叫“僬僥”([jiāo yáo)的上古矮人,文中稱:“二十九年春,僬僥氏來朝,貢沒羽。”

這裡指出“僬僥”是一個邦國,而春秋的傳世文獻《國語》卷十也有:“僬僥,官師所不材也,以實裔土”。


也就是說,在春秋時,這個“僬僥”族是被中原王朝所排斥的種族,但是他卻並不是外來民族,而是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古老民族,只不過是被統治階級驅趕了而已。

矮,是“僬僥”這個族群的最大特徵,類似的記載還有《山海經·大荒南經》:“有小人名曰 焦僥之國 , 幾 姓,嘉穀是食。” 袁珂校注:“周饒、焦僥,並侏儒之聲轉。”《荀子·富國》:“譬之是猶 烏獲 與 焦僥 搏也。” 楊倞注:“ 焦僥 ,短人,長三尺者。”《淮南子·墬形訓》:“西南方曰 焦僥 。” 高誘 注:“ 焦僥 ,短人之國也,長不滿三尺。”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侏儒之手不足以傾 嵩華 , 焦僥之脛不足以測滄海。”

東漢蔡扈有一首《短人賦》,專門詳細地描過此族群:

"侏儒短人,僬僥之後。出自外域,戎狄別種。去俗歸義,慕化企踵。遂在中國,形貌有部。名之侏儒,生則象父。唯有晏子,在齊辨勇。匡景拒崔,加刃不恐。其餘尫么,劣厥僂寠。㗲嘖怒語,與人相距。矇昧嗜酒,喜索罰舉。醉則揚聲,罵詈恣口。眾人患忌,難與竝侶(略)"。

這些史料,都坐實了“僬僥”=侏儒短人,而且,也“僬僥”=俳優。

俳優:是一個宮廷裡的職位,很早以前就存在,如《史記-樂書》:“俳優。短人也”。《韓非子》:“昔周成王近優侏儒,以逞其意”。《管子》:"倡優侏儒在前,而賢士大夫在後。"《史記-孔子世家》:“(齊景公讓他們)優倡侏儒為戲而前”。


與之相關的典故,最有名莫過於與西漢奇人、怪傑、鬼才東方朔的故事,《漢書-東方朔傳》有一則相當生動的記述:


久之,朔紿騶朱儒,曰:“上以若曹無益於縣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臨眾處官不能治民,從軍擊虜不任兵事,無益於國用,徒索衣食,今欲盡殺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過,叩頭請罪。”居有頃,聞上過,朱儒皆號泣頓首。上問:“何為?”對曰:“東方朔言上欲盡誅臣等。”上知朔多端,召問朔:“何恐朱儒為?”對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長三尺餘,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臣朔長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朱儒飽欲死,臣朔飢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詔金馬門,稍得親近。“

這裡講的是東方朔嚇唬這個”俳優“的故事,而東方朔言語中也是極其鄙夷貶損,這些記載通通都符合“僬僥”的特徵。

俳優,其實就是“藝奴”嘛,類似於西方的小丑角色。



所以,“僬僥”與“崑崙奴”顯然是可能存在聯繫的。

現在我們可以肯定“僬僥”的存在時間不會短,而且還有可能可以與華夏族而並肩也不奇怪,例如《山海經》的《山經》篇裡的《大荒北經》章節記載在上古時期,有一個很怪的古國,此國的人很怪,名字也也很國,雲:“有人方食魚,名曰深目民之國,朌姓,食魚。”

漢代郭璞為此族作注:“故類也,伹,眼絕深,黃帝時姓也。”

竟然也是“自古以來”!

所以我說,如果都不先確定中國古代是否原來就有黑人,那麼對於唐代的“崑崙奴”是不能輕易下結論的。

而根據人體結構學,“深目民“、“眼絕深”,這些都顯然不是蒙古人種的特徵,也就是不是今天的亞洲人種的相貌,再加上“食魚”。

那就真的與矮黑人對接上了——典型的魚獵民族習性!


(找不到小黑人打漁照,用我國漁獵民族赫哲族的美眉照片以代替,也。好養眼,韓庚就是這個族的)。

注:但不得不說,矮黑人的漁獵技術實在不咋地~而且他不打河魚,都是海邊漁獵,另外這個人屬已經越來越被證明其智商是比較低的,這也符合他們今天的樣子,據說矮黑人與我們(致人)不同,可能混有另一種人屬: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亦譯弗洛瑞斯人的基因,正像我們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一樣,人類世界也曾經存在雜交。

而弗洛勒斯人即是現實版的“霍比特人”,該支人科動物據推測最晚於18,000年前仍生活於印度尼西亞的弗洛勒斯島地區——恰好就是東南亞,好吧,又離題了,打住。



《山海經-海內經》還有: “又有黑人, 虎首鳥足, 兩手持蛇, 方啖之”。

還有《海外東經》 載: “黑齒國在其北, 為人黑, 食稻啖蛇。”



一者矮、二者黑、又愛跳舞唱歌,是不是一個自帶RAP的“黑人兄弟”的形象已經浮生在你眼前?




這擺明就是矮黑人了,好嗎???

儘管古書中並沒有明確指出這些人種是不是同一種人,但是從地理、文化、當時的社會地位上來說,都擺明是“奴”的身份,而且其統稱皆有“戎狄之後”、“西南蠻夷”等等。

遲至漢末,這種“短人”與“黑人”已漸隱於史冊,只有《梁書》記載諸葛恪在一次討伐中,曾,俘獲“黟歙短人”,其它的也是零星記載。

總而言之,這個族群確實在漢後就基本上消失了在華夏大地上,是什麼原因?

不得而知,反正可以肯定,已經不存在“大批量”的可能。

到此,我們才敢下結論,唐代的“崑崙奴”與“僬僥”、“深目民”、“黑齒”可能基本上沒什麼關係。至少絕對不是那個“自古以來”+“黃帝姓氏”的且可與華夏族相比肩的古老民族的東亞小黑人——因為“崑崙奴”在唐代十分受歡迎,數量非常多。



你都消失了,怎麼可能還有大量奴才呢?

所以,這個時候,才能再來討論“崑崙奴”到底是不是非洲黑人,才有充足的依據。

筆者前面說過,地理上與技術上的制約,決定了非洲黑人不可能大量來到遠在天邊的中華大地,因此,筆者依然不持“非洲說”,雖然我沒有百分百的證據,但是史書上既然沒有相關記載,那麼無論你怎麼考據也都是隻得一個“我認為”,是沒有結果的。

所以還是要找有跡可循環的:“崑崙”一詞,有多種說法,有指山、有指水、還有指國、亦有指國名又有指地名,此處只取一種,那就是顏色。

房玄齡等《晉書》:“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說的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親媽李太后李陵容,年少時曾是會稽王宮的宮女,因長得又高又黑,被稱為“崑崙”。

這就是說,唐人有以“崑崙”而代指黑顏色的傳統。


《舊唐書·南蠻傳》曰:“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三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通過此段基本可以得出:唐代“崑崙奴”說的是東南亞的黑人。儘管唐代的航海技術也空前發達,但是先近後遠的道理,“崑崙奴”的主要構成不可能是非洲黑人,只有少部分是跟隨阿拉伯人或是被遙遠販賣至此的。


所以說,今世所採信的源自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販賣奴隸的歷史,時間上完全與唐宋明等朝代重合,可見,“崑崙奴“100%是以南亞黑人或棕色皮膚的人為主。


(圓肚子,和今天的大洋洲土著一樣)。

最後一個問題:“崑崙奴”有沒有可能是跟我華夏上古三代時即存在的矮黑人是同一種族?或是從我華夏大地上消失而轉移到南亞大地的後裔???

從唐代關於“崑崙奴”的用途來說,幾乎無所不能,再不像漢以前只能充當俳優、倡優,由此可見,就算是同一個人屬,但是也可能是已經融合了南亞矮黑人系的進化版。

真正的非洲黑人,最早可追溯且成批量的,必須是鄭成功的黑人軍團!



說完。


無風即風

我只是聽說過唐朝有崑崙奴,沒聽說過其他朝代也有崑崙奴,我也只是一知半解,雖然有人說崑崙奴是來自印度南部或是馬來半島上的馬來人,也是又黑又矮,與中國又近,甚至在唐朝還被中國征服,所以完全有可能是些征服區的孤兒被上層人家收留,我更以為是從非洲來的,因為在唐朝以前,中國人從來沒有見過黑人,雖然晉朝的李後(李陵容)因黝黑而被稱昆倉,但我認為她就是本國人,我們周圍也經常有人很黑,但都高大,如她是從非洲來的,一定人人皆知,豈能為後?史書定會提及,所以應該不是,再說回來,唐朝廣大興盛,萬國來朝,對外交流極盛,尤其與阿拉伯人交往最密,很多波斯人長年生活在中國,而阿拉伯人佔了北非並通過西非可與黑人交往,那麼在交往中聽說了還有黑種人,出於好奇,唐朝達官貴人一定會引進一些孤兒,一邊養活,一邊為奴,但崑崙奴肯定不好用,所以引進也就很少,為什麼以後就沒有崑崙奴了?一則不好用,二則聽得多了,也就不足為奇了,獅子不也早就引進來了嗎?後來也就不稀罕了,幾十萬裡地轉運而來,不是國家怎能辦到,費力太大,用外不大,是式微之因。


縹緲孤鴻影45

崑崙奴主力來自東南亞,部分來自印度、非洲。


崑崙奴模樣是這樣:


1,東南亞的尼格利陀人(Negrito)又稱矮黑人。

是東南亞的半遊牧民族。零星分佈於菲律賓的呂宋、內格羅斯、巴拉望和棉蘭老島,馬來半島的泰國馬來西亞兩國邊境地區,印度的安達曼群島。印度尼西亞東部新幾內亞


2,非洲部分。

阿拉伯人在唐代就已經跑到泉州、廣州經商。由於阿拉伯人有捕捉黑奴到處賣的傳統,所以有非洲黑人被阿拉伯人賣來也是可能的,不過應該是少數。


首席國士

販賣奴隸在近代以前都是個正常的事情,殖民時代歐洲人販奴,古代阿拉伯人也販奴,我想說,這個事情在古代,咱們也幹過,而且是在大唐盛世的時候,不過咱們沒有販賣,咱們是買和畜養,當然這樣也是不對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唐朝的長安就是紐約,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見怪不怪。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做
“崑崙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而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著要。
下面這段來自吳晗先生的《崑崙奴考》
唐朝極以前把黑色統稱為“崑崙”。所以他們把黑膚色的三哥、馬來人、非洲人都叫做“崑崙奴”——《南史》說:“自林邑以南,皆拳發黑身,通號為崑崙”。《舊唐書:林邑國傳》也說:“自林邑以南,皆拳發黑身,通號為崑崙”。崑崙有軍屯山、軍突弄山、崑崙國、崑山諸異名。

崑崙在中國後來就變成一種黑色的人的形容詞,如:“李太后初為宮人,在織坊中,長而黑,宮人謂之崑崙。”——《晉書》(這是黑人家李太后長得黑)

“真定墨君和,眉目稜岸,肌膚若鐵,年十五六,趙王鎔初即位,曾見之,悅而問曰:此中何得崑崙兒也!即呼為墨崑崙,即以皂衣賜之……當時閭里有生子或顏貌黑醜者,多雲無陋,安知他日不及墨崑崙耶。”——《劉氏耳日記》(這個有可能喜當爹)

“有琵琶康崑崙最熟……先是段和尚善琵琶,自制西涼州,崑崙求之不與,至是以樂之半與之,乃傳焉,今曲調梁州是也。”——《幽間鼓吹》
.“樂有小琴小鼓,崑崙奴蹈曲為樂。”——《文獻通考》(黑人自古音樂好舞蹈好)
  文人學士有時也拿崑崙來玩笑。如:
  “‘狂生崔涯與張祜齊名’。嘲一妓雲:‘雖得蘇方木,猶貪玳瑁皮;懷胎十個月,生下崑崙兒。’”——唐範攄《云溪友議》卷五。
  “崑崙兒,騎白象,時時鎖著獅子項,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宮,……”——唐顧況《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
  “蘇頲初未為父所知,後見頲詠崑崙奴詩:‘指頭十頲墨,耳朵兩張匙’。為客所稱,乃稍親之。”——《開元傳信記》
  
八世紀的時候,已經有人拿崑崙奴來做題材寫詩,有人把崑崙做混名,有人拿崑崙兒來開玩笑。當時唐朝宮廷的達官貴人都以畜養崑崙奴為榮,公子哥兒常常帶著黑奴招搖過市。
下面有些描寫則展現了這些黑奴的來源和獵奴的場面:
  “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遣使貢方物,其從者目深體黑,謂之崑崙奴。”——《大食》。
  “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嶺外代答》卷三《崑崙層期國》。
  .“崑崙層期國西有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蚪發,誘以食而擒之,賣與大食國為奴,獲價至厚。託以管鑰,謂其無親屬之戀也。”——趙汝適《諸蕃志。海上親國》。
  .“沙華公國,其人多出大海劫奪,得人縛而賣之闍婆。”——同上。
看看這張南朝青瓷“崑崙奴”,很典型的非洲人樣子。
敦煌唐代壁畫及流傳下來的一些唐代名畫中都可發現黑人形象,比如閻立本的《職貢圖》,周昉的《蠻夷執貢圖》。
  
一些文史專家認為,唐朝黑人人數可能不少。他們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除了個別人從事商貿外,多數人可能是被阿拉伯商人等販賣給當時的達官貴人為奴,終生留在中國,見證並參與了大唐文明建設。
最為出名的是唐傳奇中有一則《崑崙奴》的小說故事,原文如下,大家欣賞一下:
大曆中有崔生者,其父為顯僚,與蓋代之勳臣一品者熟。生是時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生少年容貌如玉,性稟孤介,舉止安祥,發言清雅。一品命妓軸簾,召生入室,生拜傳父命,一品忻然愛慕,命坐與語。時三妓入,豔皆絕代,居前以金甌貯含桃而擘之,沃以甘酪而進。一品遂命衣紅綃妓者,擎一甌與生食。生少年赧妓輩,終不食。一品命紅綃妓以匙而進之,生不得已而食。妓哂之。遂告辭而去。一品曰:“郎君閒暇,必須一相訪,無間老夫也。”命紅綃送出院,時生回顧,妓立三指,又反三掌者,然後指胸前小鏡子,雲:“記取。”餘更無言。
  生歸達一品意,返學院,神迷意奪,語減容沮,怳然凝思,日不暇食。但吟詩曰:“誤到蓬山頂上游,明璫玉女動星眸。朱扉半掩深宮月,應照瓊芝雪豔愁。”左右莫能究其意。時家中有崑崙奴磨勒,顧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報老奴?”生曰:“汝輩何知,而問我襟懷間事?”磨勒曰:“但言,當為郎君解釋。遠近必能成之。”生駭其言異,遂具告知。磨勒曰:“此小事耳,何不早言之,而自苦耶?”生又白其隱語。勒曰:“有何難會。立三指者,一品宅中有十院歌姬,此乃第三院耳。返掌三者,數十五指,以應十五日之數。胸前小鏡子,十五夜月圓如鏡,令郎來耶?”生大喜,不自勝,謂磨勒曰:“何計而能導達我鬱結?”磨勒笑曰:“後夜乃十五夜,請深青絹兩匹,為郎君制束身之衣。一品宅有猛犬守歌妓院門,非常人不得輒入,入必噬殺之。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曹州孟海-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今夕當為郎君撾殺之。"遂宴犒以酒肉,至三更,攜鏈椎而往,食頃而回曰:"犬已斃訖,固無障塞耳。"
  是夜三更,與生衣青衣,遂負而逾十重垣,乃入歌妓院內,止第三門。繡戶不扃,金缸微明,惟聞妓長嘆而坐,若有所俟。翠環初墜,紅臉才舒,玉恨無妍,珠愁轉瑩猷。但吟詩曰:“深洞鶯啼恨阮郎拜,偷來花下解珠璫-。碧雲飄斷音書絕,空倚玉簫愁風凰。"侍衛皆寢,鄰近闃然。生遂緩搴簾而入。良久,驗是生。姬躍下榻執生手曰:"知郎君穎悟,必能默識,所以手語耳。又不知郎君有何神術,而能至此?"生具告磨勒之謀,負荷而至。姬曰:"磨勒何在?"曰:"簾外耳。"遂召入,以金甌酌酒而飲之。姬白生曰:"某家本富,居在朔方。主人擁旄-,逼為姬僕。不能自死,尚且偷生,臉雖鉛華-,心頗鬱結。縱玉箸舉饌,金爐泛香,雲屏而每進綺羅,繡被而常眠珠翠,皆非所願,如在桎梏-。賢爪牙既有神術,何妨為脫狴牢。所願既申,雖死不悔。請為僕隸,願侍光容。又不知郎君高意如何?"生愀然不語。磨勒曰:"娘子既堅確如是,此亦小事耳。"姬甚喜。磨勒請先為姬負其囊橐妝奩,如此三複焉。然後曰:"恐遲明。"遂負生與姬而飛出峻垣十餘重。一品家之守禦,無有警者。遂歸學院而匿之。及旦,一品家方覺。又見犬已斃。一品大駭曰:"我家門垣,從來邃密,扃鎖甚嚴,勢似飛騰,寂無形跡,此必俠士而掣之。無更聲聞,徒為患禍耳。"
  姬隱崔生家二載,因花時駕小車而遊曲江,為一品家人潛志認。遂白一品。一品異之。召崔生而詰之事。懼而不敢隱。遂細言端由,皆因奴磨勒負荷而去。一品曰:“是姬大罪過。但郎君驅使逾年,即不能問是非。某須為天下人除害。”命甲土五十人,嚴持兵仗,圍崔生院,使擒磨勒。磨勒遂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頃刻之間,不知所向。然崔家大驚愕。後一品悔懼,每夕多以家童持劍戟自衛。如此週歲方止。後十餘年,崔家有人見磨勒賣藥於洛陽市,容顏如舊耳。
——《太平廣記:崑崙奴》
這就是一個黑奴幫助主人一對男女偷情的故事,紅字部分可以看出非洲黑人逆天的彈跳和速度,勒布朗-詹姆斯也不過如此,重情重義,有膽有識,絕技蓋世,不服不行。

平原公子

中國歷史上的確存在過崑崙奴這個特殊群體,他們是一群在中國當奴僕的外國黑人。但他們來自非的可能性很小。



唐朝是歷史上崑崙奴最多的朝代,尤其是大唐長安,很多達官貴人家裡都養著崑崙奴,崑崙奴以忠誠能幹著稱。當時的長安有兩種搶手貨,“崑崙奴,新羅婢”。新羅婢是朝鮮韓國的侍婢,相當於今天的菲傭。

崑崙奴都是黑皮膚,因此大家覺得他們可能是非洲人。其實,那時從非洲到大唐並不容易。崑崙一詞,指黑色或接近黑色的物體,跟玄的意思相近。《舊唐書·南蠻傳》曰:“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林邑是唐朝時越南中部的地方,也就是說唐朝時稱越南以南的地區叫崑崙。看地圖可知,就是今天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只有少部分是來自非洲。



如今這一地區的人,經過千年的雜交同化,皮膚已經不那麼黑了。那時來到大唐做崑崙奴的人,應該是當時的土著,他們有些是心甘情願來的,大部分則是被誘騙,甚至直接捕獲販賣來的。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崑崙奴從來到中國那天起,基本就註定再也回不去了,事實上最後也死在了中國,因此他們對主人是很忠誠的。可以說,大唐的繁榮昌盛,也有崑崙奴的一份苦勞。


凡塵往事

現存關於“崑崙奴”的記載最早始於唐代,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開放的朝代,中外交流非常頻繁,唐朝的大都市比如長安、揚州、洛陽等都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這些人中有一類人是頭髮捲曲、皮膚黝黑的黑人,當時被稱之為“崑崙奴”,久而久之,崑崙奴就成為了一種泛稱,凡是皮膚黝黑的都被稱之為崑崙奴。

史書記載:

史書中有關於“崑崙奴”的清晰的記載,比如《隋書》中記載:“人物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者。悉捲髮黑身,通號為“崑崙”。《新唐書》則記載:“其人黑身,捲髮,裸行。”

專家考證:

有學者考證,“崑崙奴”中“崑崙”一詞的來源與《聖經舊約》中的“古實”有關,古代希伯來人曾經稱非洲的黑人為“古實”,翻譯過來就是黑人之國的意思,印度人受其影響,將本國被征服的黑人稱之為“骨侖”,傳到中國之後,就又被翻譯成了“崑崙”二字。這是其中的一種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說“崑崙奴”與東南亞地區的崑崙國聯繫在一起,崑崙奴就是崑崙國的民眾。實際上在我國先秦時期就有關於所謂“崑崙國”的記載。而根據相關研究,所謂的“崑崙國”就是在現今東南亞、南亞一帶的一個古國。隋朝時期,大將陳稜曾經率兵攻打幾個東南亞小國,最後抓獲了一批“崑崙人”,陳稜於是下令讓這些崑崙奴在軍中從事一些後勤方面的工作,甚至在軍隊衝鋒的時候讓這些人衝在前面做擋箭牌,但是後來陳稜發現這些崑崙人都很有才華,有些還會好幾種語言。


青年史學家

首先解釋一下崑崙奴的意思,“崑崙”在我國古代並不是指崑崙山,而是指現在的馬來西亞一帶。崑崙奴就是從那裡被賣過來的奴役,其中大部分來自東南亞的土著人,雖然皮膚較黑,但其實說到底還是黃種人。,唐南夷列傳一百四十七記載:“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為崑崙。”


另外,我國古代的崑崙奴中,確實有一部分是非洲黑人,這些人大都是跟隨阿拉伯人來華,還有一部分來自印度。唐朝時期,十分開放,市井之中,各種膚色的人都有,長安已經成了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真正的黑人價格要高於普通的崑崙奴,因為其身形高大,力氣也大。唐朝時期,不僅有崑崙奴,還有新羅婢,也就相當於現在的“菲傭”。這些人性情溫順,幹活很實在,因此受到國人喜愛。



如果從崑崙奴的來源分佈來看,大部分是東南亞的矮黑人,只有少部分是阿拉伯人從北非販賣到中國的,印度歷史中記載,從公元三世紀,就往中國販賣奴隸,一直到明朝才結束,當時的中國是最大的市場。


歷史密探

1

時光倒退回1000多年前的盛唐,走在繁華的長安大街上,享受著市井的喧鬧,瞻仰著遠古來往人群的面容與舉止。迎面走來一個身材矮小、頭髮捲曲、面龐扁平、鼻寬嘴厚的黑人,這便是“崑崙奴”。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強盛而開放的唐朝,它同很多國家在外交、文化、人員等方面都有往來和交流。

“崑崙”是人們對東南亞及南亞群島的一種廣泛的稱法,那些被傳是作為年貢送往京城長安,或是作為奴僕被掠賣到中國,或跟隨東南亞、南亞使節入華被遺留的黑人大多是從那裡乘船來到大陸的。



2

而黑人又多被唐人買為奴隸,所以人們便稱他們為“崑崙奴”。“崑崙”在中國便逐漸成為一個形容黑人的專有名詞。

也有說法認為是由於古人發音的不準確,誤將別的詞發音成“崑崙”,才有了“崑崙奴”的稱呼。這種看法遭到了很多學者的質疑。


雖然從古就有寫崑崙奴的傳奇小說《崑崙奴》、京劇《盜紅綃》,可是直至今天,人們還是會為當時黑人兀立在一群黑頭髮、黑眼睛的黃人當中的情景感到驚異。


3
我們不禁要問,他們究竟來自何方?“崑崙奴”不可避免地同“崑崙”聯繫在一起的,“崑崙奴”來自“崑崙”。而“崑崙”又是哪裡呢?前面已提及到“崑崙”是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島嶼的一種稱呼,這種說法已經越來越普遍,只是有說“崑崙”來自馬來,有說“崑崙”來自越南,有說“崑崙”來自緬甸。

在此種說法之前,人們認為“崑崙奴”來自非洲。然而,它卻遭到了後世學者的否定,因為同是黑人的“崑崙奴”與非洲的尼羅格人是有體型上的區別的。

4

他們是尼格里託人,又叫“矮黑人”。一直到現在,馬來半島以南的諸多島嶼上仍舊散居著這些類似非洲黑人的部落和種族。



生活在非洲大陸的黑人們不善水性和攀爬山岩,而文學史料中記載的崑崙奴卻通曉這些技巧。

於是,越來越多學者認為唐朝時期的黑人不可能來自遙遠的非洲,而應該是從這片東南亞的群島而來。



“崑崙奴”的疑惑在我們津津樂道的同時也不斷地糾纏著我們,甚至有人懷疑“崑崙奴”的真實存在,卻終究沒有個確定的頭緒。


將心比心孺子牛

“崑崙奴”的外表與黑人有類似之處,但不是黑人,是一個已經瀕臨滅絕的古老人種,稱為尼格利陀人。他們膚色比較像黑人,但身高非常矮,所以也稱為“矮黑人”。


矮黑人是現代人類走出非洲後,第一批到達亞洲的原始人類。早期曾經分佈於東南亞、東亞海島和沿海地區,以及印度洋的沿海和海島地區。日本的早期居民“繩文人”就是矮黑人。在黃種人抵達東亞、東南亞後,矮黑人的勢力範圍不斷縮小。

到中國南朝時期,史書中第一次出現了“崑崙奴”的記錄。唐宋時期,矮黑人在東南亞各地、印度洋島嶼地區仍有廣泛分佈。

《舊唐書•林邑國傳》記載:“自林邑已南, 皆捲髮黑身, 號為崑崙。”《真臘國傳》:“真臘在林邑西北, 本扶南之屬國, 崑崙之類。”

林邑、真臘之地,在今天的越南南部、柬埔寨等地,現在那裡生存的是黃種人裡的馬來人,而唐朝時期生活的是矮黑人。

唐朝以後,馬來人種不斷髮展壯大, 矮黑人種遭到驅趕和殺戮,分佈區域不斷縮小,瀕臨滅絕。今天世界上矮黑人已經為數不多,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安達曼群島,還有馬來半島及菲律賓的密林深處。

中國古代文獻中,以“崑崙國”泛指東南亞及印度南部等地。當時,矮黑人在東南亞等地多作為奴隸被役使,主要經過廣州為中心的海路貿易進入中國。。

他們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被東南亞或南亞國家作為貢品送往京城長安。一種是東南亞、南亞國家及阿拉伯商人通過中國南方海港進行黑奴買賣。一種是被當時出沒阿拉伯海和波斯灣的海盜直接掠賣到沿海或內地。

唐宋元時期可能也有極少數非洲黑人來到中國,主要是東非桑給巴爾等地的黑人,被阿拉伯商人販入中國。

崑崙奴作為中國的官私奴婢, 主要工作是從事看門、守夜、挑水、送飯和充當隨從等家內雜役。另外,由於這些崑崙奴水性很好,也大量充作船奴,擔任水手、修船一類工作。

元朝以後,東南亞的矮黑人數量已經很少,同時明朝的海禁政策也中止了奴隸貿易。崑崙奴便在中國消失了,只在唐宋時代的古籍中,留下零星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