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易經》已經失傳,如果在古墓中能找回,歷史會改寫嗎?

木語雜談

說易經已經失傳,僅僅只是過時了的連山易和歸藏易,即使能從古墓中找出來,也無濟於事,怎麼會改變歷史呢,這兩本易經本就是過時之書,淘汰是必然,它已經不適合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了,即使找到也僅此是文物了,還能怎樣???

只要易經的來源還在,其實那兩部易經也不會失傳,更不會影響世界。只要河圖,洛書還在,有這來源,知什麼叫歸藏,什麼叫連山那這兩部過時之易一樣可用易理把它演化或叫把它復原出來。只是今人不明白古人之變卦之法。如真明天玉經文中內容,這也不是難事。

那什麼叫連山易呢?這是一部對應大洪水時代,天通了,地下幾乎都是水,只有山連山的山頂上可以住人,才有山頂洞人之傳說,那時年青人能上山,下海,所以那時是年青人的天下,對應的就是伏羲女禍媧時代,才有女媧煉五彩石補天,而伏義則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根據河圖演化先天易,再由先天易濱演化出連山歸藏卦,這是適合當時天象的,現在天象繼續向向前演進,那過了時的易經已是擺設,根本影響不了世界變化!!!!






天玉心宗1492541848

首先必須認清,周易包括兩部分,一是易經,二是易傳,易經是流傳的最早的原始部分,是文王撰寫的部分;易傳是後來孔子等人撰寫的部分,是對易經的研究與詮釋部分。實際上易經最早的原著已經失傳了,已經不可得了, 現在流傳的易經部分實際已經不是原著了,但沒有辦法,只好將流傳的易經部分認為是原著了。

現在流傳的易經中存在一些人為的、明顯的錯誤,而人們認識與糾正這些錯誤是極其困難的,這些錯誤誤導了易經研究者數千年,也使得易經的研究難以深入,難以得到一致的認可。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易經的內容,這個內容與流傳的易經有很大差別,卦序也不同,從而使人們認識到易經還有不同的版本,而卦序也不是唯一的,這些認識打破了人們流傳本是唯一版本的傳統觀念。

如果在古墓中能夠找到易經的原始版本,歷史一定會改寫!對易經內容的理解一定會很容易,對卦序等內容一定會一目瞭然,對哲學等內涵一定會更加清晰,而近現代的一些解釋、猜測會立顯荒謬的本色,所謂的名人也將黯然失色。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古墓中不管發現什麼,都不會改變歷史 哪怕是發現了周文王寫下的所有東西以及連山,歸藏的全部文字,歷史也絲毫不會改變什麼,頂多算是又出入了一件研究古代文獻的重要資料,其意義不會比睡虎地秦簡的出土更重大。

無論如何易經都是好幾千年前人寫的東西,那個時候的人不管多麼有智慧,都不可能有希格斯玻色子的記載,人類的文明是向前的,現在的文明已肯定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的文明,以後還回繼續發展。至於古墓裡出土什麼,不能說不重要,頂到天也只不過算是對過去的文明又多了一個瞭解的渠道。

易經是古代巫術算卦的產物,裡面占卜的形式和文字,現代人已經很難搞懂,就算搞懂了,也意義不是很大。要正確認識周易,不能過度神秘化。


昭烈名臣

易經從發明到現在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不但國人對它非常痴迷,就連韓國日本新加坡英美等國,都在不斷的學習研究易經。縱觀易經的發展史,它從伏羲氏發明創造一來,不光是用它來卜噬,它還廣泛的被應用於中醫軍事學,就連我們現在用的電腦也是和易經中的二進制原理相同。

自從易經被秦朝劃入醫卜種植類書籍,雖然逃過了一劫,卻因為它其中含有卜筮成分沒有從根本引起人們對它足夠的重視,使它差點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古代易經一直是在帝王將相士大夫,及卜噬官員等上流社會極少數人群中流傳。由於歷史種種原因,直到現在一提起易經二字,人們就會不假思索的從嘴巴中蹦出來迷信的話語和嘲諷的眼神,而他們卻忽視了易經中的易醫本是一體,就連易經中獨有的哲學思想也一起被埋沒。

直到上世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又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也僅僅是科研人員和學者等少數。

易經從古至今流傳了幾千年,經歷了由戰亂到人為的影響已經不是最初的易經,連山易和歸藏易的失傳就是很好的證明。

可喜可賀的是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周易。它的出土使我們得以窺見漢朝時候的易經面目,而夏朝的連山易和商朝的歸藏易,與現在我們看到的易經到底有什麼不同。還有待於學者和易學愛好者共同研究與探討,如果考古工作者能從古墓中找回,那將是易學界的一大盛世,我真誠的期待這一天儘快到來。


歲月易學堂

易經,是中華先民千百年的智慧積累。是在不斷的發展演變。也就是說一門學問,會因為歷史的變遷而發生改進。所以易學是集大成之作。從連山,到歸藏,到周易都是一個演變漸進的過程。所以我認為沒有失傳,只是改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