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有哪些關於客家祖地的歷史傳說?

周智琛

福建龍巖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而又因眾多的客家先民從龍巖返遷贛南,粵東,江浙,並移湖廣填四川,再播遷港澳臺,移居海外,龍巖因此又被稱為客家祖地。(這邊說的龍巖是全龍巖範圍的客家縣,不要個別人給我說龍巖不是客家的,新羅是河洛人閩南系也)。



我的老家上杭縣就客家一世祖就有26個姓氏之多,在上杭縣城的解放路過去被稱為中山路,登俊大街,它是千年古邑中最老的一條街,街的兩旁建有:簡,鍾,範,胡,陳,丘等眾多客家姓氏的世祖宗祠,規模最大最宏偉保存最完好的是我本家的丘氏宗祠。丘氏宗祠奉祀的客家丘氏始祖三五郎於宋代自寧化石壁村遷上杭太拔村定居。丘三五郎生有十子,十子發十房,播遷福建省內31個縣市區,廣東(29個縣市區),江西(26個縣市區),臺灣(19個縣市),浙江,廣西,四川,重慶,湖南,貴州,雲南,安徽,湖北,海南,香港,澳門,韓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緬甸,南非,美國,加拿大等。


在福建上杭太拔湖梓里也是上面介紹丘三五郎的後代,很多外遷丘姓又由湖梓里遷出,這邊就說說丘姓祖地的湖梓里對面有座神山的傳說。這座山叫福圓山,傳說曾在此山上住過一位明代正統王爺,在1635年左右南京被攻陷,唐王朱秉鍵在福州繼位,改元隆武。有個叫李魯的在福圓山設立了“忠義社”,指令百姓搞好生產,屯兵訓練要準備東山再起,1647年中書令何應佑推戴益春王到福圓山投奔李魯,沒想到此時李魯已經殉難。益春王到福圓山準備利用山頂地勢的平坦,肥沃的土地,想來可以一邊耕種一邊練兵,準備死守福圓山。終因力量薄弱,山頂又缺水,最後不得不突圍,與清兵決戰,結果戰士陣亡,將軍被殺,如今福圓山腳下一地名還因此叫“將坑”。另外這邊還是閩西八大幹蘿蔔乾的發源地,當地湖梓里種出的蘿蔔又大有嫩非常適合製作蘿蔔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