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魏相争,孙权秉承一计成为最大的赢家,致使东吴政权最长久

在三国时期,前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后有刘备作为汉朝的宗室在蜀地建汉,而孙权,虽为三国一大势主,可论势力不及曹操大,论地位刘备是正统的汉室后裔,却不仅建立起了自己的东吴政权,还使得东吴成为三国中历时最长久的国家,可见其能力。

三国蜀魏相争,孙权秉承一计成为最大的赢家,致使东吴政权最长久

曹操都曾赞叹孙权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其过人之处。而孙权之所以能在三国相争中脱颖而出,在于他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孙权可谓是少年英才,十五岁就担任县长,十九岁就被任命为讨虏将军,统一并管理江东,当然,这也离不开其父与兄为他打下的基础。

公元208年,曹操权势更胜,不仅打败时为豫州牧的刘备,还写信给孙权,直意扬言要取下东吴。孙权本想全力抗击曹操,后诸葛亮前来说明刘备联孙抗曹的决心,孙权便果断决定与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操的侵袭,史称赤壁之战。果然,在这正确的决定下,孙权成功守住自己的政权,与曹操隔江对峙。

三国蜀魏相争,孙权秉承一计成为最大的赢家,致使东吴政权最长久

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大举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曹魏受到重创,曹操因此以江南封地为条件让孙权出兵,孙权审时度势,立即从背后出兵袭击关羽,并夺取荆州。蜀汉不仅失了荆州,还折了关羽这一员大将,刘备震怒,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因此破裂,而孙权,则转向曹操阵营。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次年,刘备也在蜀地称帝。而孙权则于公元222年被封吴王。之后,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率兵讨伐,双方胜负难分,退守一方,孙权因与曹魏断绝往来关系,接着又向刘备抛出橄榄枝,重修蜀吴之好。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后于公元229年称帝,建国号为吴。

三国蜀魏相争,孙权秉承一计成为最大的赢家,致使东吴政权最长久

后来,蜀汉于263年被司马氏掌权的曹魏所灭,享国42年;而曹魏,逐渐被司马氏建立的西晋所取代,享国45年。但东吴政权自建立之后,一直延续了58年,于西晋建国十五年后才被灭,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