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蔡天龍

我是“紅雨說歷史”,西漢和東漢為我國曆史上兩個封建王朝。我國前四史中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陳壽《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基本都和兩漢有著密切的聯繫。東漢和西漢國號都為“漢”,他們區分主要是後人根據兩漢都城位置來加以區別。西漢都城長安(今西安),東漢都城在洛陽,在西安以東,所以叫東漢。因為有《後漢書》存在所以,西漢和東漢又稱“前漢”和“後漢”。我們就來說說兩漢的主要事件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開始了西漢王朝216年的統治。西漢共傳12帝,公元8年滅亡。

楚漢爭霸

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任用蕭何、張良、韓信等才華橫溢之輩。項羽剛愎自用逼走亞父范增。兵力強於劉邦的項羽在“四面楚歌”聲中兵困垓下,虞姬自盡。最後,項羽突出重圍自刎於烏江。 西漢疆域遠大於秦國。東至東海,西至巴爾喀什湖,南至越南,北至大漠。 漢高祖劉邦繼承秦朝制度,政治上實行“郡縣制”同時“分封諸侯”稱“郡國並行”。但是這造成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文景之治與七王之亂

文景時期,民生凋敝,漢文帝和漢景帝提出休養生息策略,要求地方官吏鼓勵農業,獎勵耕織。文景時期多次減少徭役和納稅。他們還取消了秦以來的很多嚴酷刑罰。人民辛勤勞作,皇帝官員節儉行事,創造了“文景之治”。

後來漢景帝採取晁錯來建議廢除分封制,方式不當造成“七王之亂”,晁錯在前線被當眾斬首。最後周亞夫平定這樣一場吳、楚七國之亂。


漢武帝雄才大略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此基礎上新鑄“五銖錢”,鑄幣權力收回中央,鹽鐵官營,國家收入猛增,經濟實力強盛。從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上林賦》《子虛賦》)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磅礴闊大盛世氣派。他採用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思想正統地位。 面對匈奴侵擾,漢武帝先後派遣李廣、衛青、霍去病等鎮壓匈奴。西漢的大軍直破匈奴王廷,給匈奴王慘痛的教訓,熄滅的匈奴的氣焰,多年不敢再犯。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打開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瓷器遠銷中亞,歐洲。據說凱撒大帝曾穿著中國絲綢的衣服驚豔了全羅馬。


昭君出塞

傳到第八位皇帝漢元帝時期。這位皇帝用了一招史上“最肉疼”的“美人計”昭君出塞。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朝求親。昭君因為久在深宮得不到寵幸,自願入匈奴。據說漢元帝看到有“平沙落雁”之貌的王昭君,後悔的要死。但是昭君入匈奴,為漢朝和匈奴帶來50年的和平。據說昭君入宮不被寵幸的原因是堅貞不屈,不去賄賂畫工毛延壽,被毛延壽故意畫醜。最後毛延壽被漢元帝殺死。後來歷代文人墨客寫詩作曲讚美紀念這位有落雁美人。杜甫、李商隱、王安石等都有詩作傳世,還有馬致遠的《漢宮秋》(《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漢末動亂與王莽新政

西漢末年,土地兼併頻發,農民破產,貴族享樂,社會混亂,矛盾尖銳。外戚王莽趁機奪取政權,建立“新”。王莽不看實際情況實行改革觸動了地主豪強和平民利益,加上天災水旱不斷,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各地起義不斷,公元25年,王莽兵敗,被殺。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奪取了政權建立“漢”,就是東漢,又稱後漢,傳13帝,196年,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建立魏。

昆陽之戰:

公元23年,王莽集結40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鎮壓“綠林軍”。當時裡三層,外三層的把綠林軍鎮守的昆陽(今河南葉縣)圍了個水洩不通。城內僅僅不到一萬的將士堅守。當時,年輕有位的起義軍將領劉秀趁著夜色,帶著12人逃了出去搬救兵。最後王莽40萬大軍,被劉秀領來的軍隊和城裡軍隊裡應外合打敗。昆陽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劉秀建漢:戰後,不久王莽死去,新朝滅亡。


光武中興

劉秀作為漢室宗親於公元25年在洛陽繼位,成為東漢(也稱後漢)第一個皇帝光武帝。劉秀當皇帝以後加強皇權,獎勵功臣,釋放奴婢,降低賦稅,興修水利鐵製農具得到了推廣,牛耕得到發展。史稱“光武中興”。後來班超通西域使得民族關係進一步發展。

黨錮之禍:

東漢中期以後朝中連續發生外戚為首的官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政治鬥爭。桓帝時期,政權主導基本落入宦官手中,一些正直官員反對黑暗的宦官統治,被捲入官場鬥爭中,被殺,被囚禁。他們被稱為“黨人”,歷史上稱東漢這期間的黨人災禍為“黨錮之禍”。


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地主豪強吞併土地嚴重,東漢政權動盪,農民起義不斷。公元184年釀成大規模黃巾起義。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東漢名存實亡。 名存實亡的東漢政權下,取而代之的是軍閥割據。漢獻帝成為軍閥手中的傀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行屯田制,廣積糧食,官渡戰勝袁紹,統一黃河中下游,成為最大軍事集團。公元220年曹操兒子曹丕廢帝建立魏國。


這就是西漢和東漢的歷史。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西漢時代

秦朝末年,農民出身的劉邦消滅了項羽以及他所分封的諸侯王國們,繼秦朝以後再度統一中國。漢高祖劉邦去世後,惠帝劉盈即位,發生了呂后專權。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諸臣平定諸呂之亂,擁立劉邦與薄姬所生的代王劉恆為帝,這就是漢文帝。文景時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趨於安定,但是依然對匈奴採取懷柔政策。

漢武帝時期,南平百越,北克匈奴,西通大宛,東滅朝鮮。“寇可往,我亦可往”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強音。武帝后期,國力有所衰微,但“昭宣中興”挽救了局面。宣帝劉洵在位時期,西漢國力達到極盛,進一步擊潰匈奴,並且在神爵2年設置西了域都護府

(歷史教科書所選用的西漢最大版圖即是漢宣帝時期)。



宣帝以後,國家終於日漸衰落,不復當初強盛。元、成、哀、平四代帝王個個紙醉金迷、放任外戚專權,埋下了滅亡的隱患。公元9年,權勢滔天的外臣王莽篡位,廢除孺子嬰,建立了新朝。

東漢時代

西漢舀陵侯劉買的後裔,南陽人劉秀、劉演兄弟聚兵反抗王莽,逐漸形成氣候。

在新朝末年的亂局中,劉秀掃滅群雄,克定禍亂,復興了大漢王朝。歷史上將劉秀所建立的漢朝稱為“東漢”,他就是東漢光武帝。光武帝劉秀雖然結束了國內的亂局,但是他無力對外用兵,只能維持百廢待興的現狀。一直到他去世後,明帝劉莊和章帝劉炟勵精圖治,並收復西域,北擊匈奴,開啟了“明章之治”的時代。漢和帝永元年間,憑藉著前代的良好根基,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漢和帝以後,東漢王朝陷入內外交困、一蹶不振。首先是長達13年的西羌之亂,導致關中地區荼毒深遠,民生凋敝。其次,自漢順帝以後,鄧氏、宋氏、閻氏、梁氏等外戚家族先後專權亂上,創下了中國歷史上外戚干政的巔峰。桓、靈時期,外戚的勢力雖然瓦解,但是宦官干政又步入前臺,造成了更加慘烈的結果。漢靈帝時期,在黃巾之亂和諸侯割據的衝擊下,東漢已經日落西山。公元220年,權臣曹丕篡位,結束了名存實亡的東漢王朝。

東漢與西漢的聯繫與分別

西漢是農民階級建立的政權,漢高祖劉邦本人出身於布衣草莽,他的幕僚武將集團也大多來自於民間。這些開國顯貴大多不是世襲階層,背後沒有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東漢是士族與地主階級所建立的政權,對後世影響深遠。這些大士族可以主導國家政治,小士族則形成地方割據。

劉秀這一支南陽劉氏距離漢高祖劉邦的直系血脈已經比較遙遠了。劉秀屬於沒落的貴族階層,他的出身遠高於當初白手起家的劉邦,本人在南陽當地頗有威望。光武帝劉秀建國時,過於優待士族,雖然他本人能夠壓制士族集團,但到了後來,外戚、士族逐漸坐大、盤根錯節,成為了拖垮東漢的原因。東漢時期,許多龐大的封建士族集團正式形成。三國時代的袁紹家族,司馬家族;西晉時代的楊氏家族;東晉時代的王、謝家族都是在東漢時期才逐漸發跡的。
因此,劉秀建立的東漢雖然是西漢的延續,但其實也可以說是另一個嶄新的政權,因為無論是開國過程、統治階級的成份都與西漢時代相去甚遠。


中外歷史

秦末亂世,英雄盡起,後天下稍定,楚漢爭雄,劉邦勝出,定都長安。

王莽亂政,趁亂起勢,劉秀脫穎而出,招內撫外,定都洛陽。

是為兩漢。

劉邦出身是一亭長,而劉秀則是劉邦旁支,總之政治上都沒有很大的先天優勢。可以說是英雄不問出處。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經歷由盛轉衰的過程也是值得深思。

劉邦建立西漢後,實行“郡國制”,後來他的封王又遭到大幅度的削弱,劉邦死後,呂后專權,長達8年的呂家漢朝。劉秀奪取天下後,對大臣也是很有猜忌,大臣被逼死者,大有人在,和劉邦時期如出一轍。

劉邦後,便是著名的文景之治;劉秀之後則是明章之治;

文景之治之後是漢武帝軍事上的鼎盛時期,湧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明章之治後則是漢和帝誅滅權臣,派班超平定西域的軍事作為。

漢武帝后出現了昭宣中興,之後漢元帝完成暫時結束和匈奴戰爭的成就,但同時,隨著統治時間增長,土地兼併也嚴重,為後來的王莽之亂埋下禍患;漢和帝死後,外戚專權屢次發生,東漢也由盛轉衰。

王莽之後,天下大亂;漢靈帝后,軍閥割據。自此西漢、東漢亡矣!

西漢顧名思義,建立在長安,東漢為洛陽。西漢有呂后之亂,七王之亂,但都趨於穩定,到後來大亂則是歷史的必然,東漢時期則是宦官、外戚的時期,較比西漢要嚴重的多,其外戚竇氏、鄧氏、閻氏、梁氏、何氏都是東漢大廈的傾覆者,看起來是人禍,但是它也繼承了西漢腐朽的一部分。東漢沿用了西漢的政治制度,又有些許不同,尚書檯作用逐漸體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察舉制的弊端開始顯現,在東漢末年十分嚴重,東晉時期則達到巔峰,察舉制導致了士族壟斷知識,壟斷官僚。大族根深蒂固,最後司馬氏顛覆了魏國,權力太大就導致過於腐朽,以至於有魏晉南北朝長達400年的亂世。


大眼大世界

一般來說,漢朝四百年基本上是連貫的。但是因為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於是漢朝就被斬為兩段,即一段為西漢,一段為東漢。

西漢創立者為劉邦,首都長安。東漢創立者為劉秀,首都為洛陽。相對來說,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於是就稱之西漢和東漢。如果從時間來算,歷史上卻稱他們為前漢和後漢。

西漢大約經歷二百一十年,即從公元前202年劉邦即皇帝位起,到公元8年王莽篡漢。

就歷史地位和貢獻來說,西漢諸帝中,高帝劉邦、文帝劉恆,武帝劉徹三人功績最為顯著。西漢末劉歆說:“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武世宗。”可見,劉邦、劉恆、劉徹作為西漢歷史三位功德顯著的皇帝,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普遍看法。除此之外,漢昭帝和漢宣帝也是西漢時期較為作為的兩位帝王,在他們的統治時期西漢歷史持續繁榮,在文景之治之後,他們再度創立了一個盛世,即昭宣中興之治。但是從漢元帝之後,西漢歷史就逐漸開始衰弱,並最終被王莽所取代。

王莽是橫亙在東西漢中的一個厲害角色。他本是外戚,但是西漢末期,皇帝權位越來越弱,外戚於是作威作福,最終外戚王莽才搶走了劉氏政權,建立新朝。可惜的是,王莽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他也無法掌握失控的歷史,新朝建立短短十五年就被劉邦的後裔劉秀等人給掀翻了。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劉邦九世孫,出自景帝之子長安定王劉發這一脈。王莽奪權不過十五年,因為時間相隔較短,劉秀為劉邦之後應該是靠譜的,也正如此,劉秀將自己建立的東漢認是承接西漢劉氏政權的正統地位。

劉秀建立的東漢王朝一共一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三位皇帝。就皇帝的數量來說,東漢和西漢都差不多,但是就皇帝的能力來說,東漢遠遠趕不上西漢。

當時,劉秀認為,西漢亂於外戚,所以他上臺以後非常警惕外戚,不允許任何外戚來干政。這種警惕性一直保留到漢明帝劉莊,但是在漢章帝以後,他們便漸漸遺忘劉秀祖訓,於是外戚重新上臺,從此東漢就陷入了強外戚弱皇帝的混亂局面。

東漢後期皇帝權力為什麼弱? 主要是無論哪一家外戚上臺從來都只是選年幼的可以控制的人來當皇帝。後來,幼小的皇帝長大以後,認為這些外戚都不可靠,於是就依靠提拔宦官掌權,於是東漢的政治江湖中,就出現了四派勢力互相打來打去以至最後鬥亡了國家。

這四派勢力就是以皇帝為主的皇族;以丞相為主的文官集團,也叫士大夫集團,另外兩個就是著名的外戚集團及宦官集團。這四派勢力因為利益關係,互相拆臺又互相聯合,最後終於毀於內鬥之中。


月望看歷史

傳統意義上是屬於一個朝代,都是漢朝,可實際上卻是兩個朝代,因為中間出了個新莽政權,好比一個家族被外人給滅亡了,這個家族的後人又重新奪了回來。劉秀的東漢確實是自己一步步打下來的,當時完全可以用其他字來命名,但是劉秀知道自己能登上皇位很大原因就是在於是漢室後裔,認祖歸宗,乾脆繼續使用“漢”來命名這個新的朝代。這也無可厚非,同根連枝嘛!

(劉邦)

後人為了區分開來,就以新莽政權為界,前面是西漢,後面就是東漢,但是前面我也說到是兩個朝代,這是為什麼?其實這也就是題主所問的,東西漢有什麼分別?

其一:王莽篡權後無論是社會結構還是權利的分佈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制度上也有了創新,這個是西漢所沒有的,退一萬步來說,西漢從王莽上位以後就已經宣告滅亡了。

其二:劉秀是憑自己的實力得到皇位的,並不是繼承來的,說的不好聽點,保留漢的國號已經對得起劉邦了,真要重新取一個,還能拿我怎麼辦?劉秀也夠意思,諡號是漢光武帝,並沒有把自己當成是開國皇帝,只認為是自己奪回了自己家的東西,所以我才說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個朝代。

但是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確實是兩個朝代無疑,西漢和東漢,讀書時老師也說過,就是讓我們好劃分才這樣稱的,說白了就是中間有個王莽穿越過去了。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羽評歷史

一、前2O2一一公元8年為西漢。劉邦平定各路王侯建立西漢,經過分裂戰亂而走回統一,功雖不及秦始皇,但也是應稱道的。整個西漢由窮變富、變強、再變亂而亡。漢初國家很窮,天子儀杖隊配不齊一樣顏色的馬,大臣上朝坐牛車並不寒酸。經過文景之治國力逐步回恢。漢武帝在此基礎上,推∵行馬政等強軍措施,起同衛霍等良將,北上嚴厲打擊了匈奴勢力,消耗了外敵,也消耗了剛積累的國力。昭、宣時期穩定了幾十年才又回恢。元、成、哀、平時代多為平庸之君,帝權漸衰而公卿日隆,直至王莽奪位。王莽在舊史書裡一直被視為篡位者,有失公允。王莽很想改革局面,提出一系列國有化的強杆弱枝舉措,想削弱地主豪強,扶助平民百姓,加強中央權力。以王莽一人之力反抗龐大豪強必然要失敗。總之西漢在制度建設、富民強軍、發展農業生產、開拓邊貿等方面很不錯,特別是樹立大漢國威功不可沒,標榜千秋,使人們至今享大漢崇譽。特別重要是形成大漢文化這一點,是在秦始皇之後的大貢獻。另外,以漢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融合也始功於西漢。


二、公元25一一220年為東漢。綠林、赤眉起義之後,地方豪強群起反王莽,劉寅、劉秀兄弟經昆陽之戰後,劉秀北上平定河北等地,即位皇帝,重新統一。劉秀是不可多得的明君。解放奴婢、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開辦礦產治煉、發展商業等,使全國農商手工業迅速得到恢復和繁榮。東漢最顯著弊端在於黨爭和宦官、外戚專制。最致命的在於豪強勢力危脅中央。積累日久導致亡國。

東漢在燕然滅匈奴、發展文化科技、漢樂府、漢賦等方面貢獻很大。地動儀、造紙等技術領先於世界若干年。


左說春秋

西漢和東漢只是後人對漢朝的史稱,二者雖合稱為漢朝,但因為處於不同的時期,因此有明顯的區別。


僅從成就來說,西漢主要成就是開疆擴土和抵禦外敵,最終開拓了北絕大漠、南到大海、西愈蔥嶺、東並朝鮮的遼闊疆域,奠定了現代中國的最基本版圖。


西漢稱得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經濟方面發展也很迅速,特別是絲綢之路的打通,大大提升了“外交”方面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文化的交流。


如果說西漢是對外,那麼東漢就是計較注重內部經濟、文化的發展了。東漢時期四大發明出現了一半,蔡倫發明並逐漸完善了造紙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和渾天儀。而在中國流傳了千年的佛教也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所以說,東漢時期是比較注重內部發展的。

當然這裡不是說西漢就沒有注重發展,東漢沒有注重外交和疆土,對於任何一個帝國,疆土和經濟都是帝國發展評價的重要因素,我們在這裡著選擇性的析了一點。


詁韻奇談

最大的區別是,政治中心的不同。歷史上之所以將兩漢分為西漢和東漢,主要是根據兩者的都城來分的。西漢的都城是長安,而東漢的都城則是在洛陽。根據兩者都城的位置,我們就將之分為西漢和東漢。

開國性質不同,西漢是漢高祖劉邦率領的底層起義軍,自下而上的推翻秦王朝後,建立的新政權。而東漢則是西漢的延續,是宗室劉秀對漢朝的中興。因此也稱東漢的開國為“光武中興”。

除了政治中心和開國性質的不同外,西漢與東漢還有一個顯著的區別的,那就是皇權的進一步削弱。由於東漢皇帝普遍短命,以至於出現很多任皇帝都是幼年登基,這就使東漢成為外戚專權最嚴重的朝代。

自漢和帝以後,就先後出現竇氏干政、鄧氏干政、閻氏干政、梁氏干政和何氏干政等局面,皇權被嚴重削弱。


文創聯廣州

題主問東漢和西漢的不同之處,東漢和西漢是兩個獨立的王朝。西漢是劉邦創立,東漢是劉秀創立。有什麼分別呢?

一,東漢開國將帥皆善終。政權平穩移至有才能的文吏之手。功臣也得到應有的獎賞,國泰民安,沒有殘暴的殺戮功臣行為。而西漢建立之初,由於沒有很好的策略實行導致,功臣叛亂頻發,許多功臣良將被誅殺怡盡。國力也因此更加衰弱!

二,西漢的文治和武功勝於東漢。漢武帝時的強盛的王朝使四夷賓服。到了東漢時己無力達到威攝周邊的能力。疆域面積小於西漢的盛期!


三農耕技術和科技,及文化等方面東漢比西漢有了顯著進步。主要方面有造紙術的發明,為文化的傳播能夠更加廣泛。南方地區己有一年二熟的種植模式,能夠生產出更多的淼糧食。來滿足人們的食物需求。火藥技術也漸漸運用到軍事上面。總之東漢先進於西漢。

東漢皇權總體體現一個柔字,而西漢皇權處處顯出一個剛字。是不是呢?


坐看雨收雲散

東漢和西漢為了區分劉邦和劉秀兩個人建立的朝代,根據國都的地理位置來進行稱呼的,劉邦建立的漢代建都西安被稱為西漢。劉秀建立的漢代建都洛陽,相對於西安來說,在東面,被稱為東漢。因為東漢也是劉邦的後人劉秀建立的,所以東漢和西漢又可以合稱為漢代。

西漢是由漢高祖劉邦經過楚漢爭霸勝利後,建立的朝代。劉邦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無賴,通過手底下的人才,戰勝了楚國的貴族項羽。

東漢是由劉秀建立的,劉秀是劉邦的後裔,不管怎麼說,也算得上是一個沒落的貴族,經過自己的辛苦打拼,終於奪得天下,為了證明自己是皇室正統,仍然沿用了漢的國號,建都洛陽,開創光武中興時代。

兩漢的都城西安、洛陽地理位置分處一西一東,就被稱為西漢和東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