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吃了十几年的火锅,我却说你不一定吃的对!

火锅,它的出现无论对于食客还是厨子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因为只有火锅,能完美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

但对于饭桌上的老饕来说,吃火锅大概是最让人难受的事情了,因为总有些小伙伴会 “不守规矩”,让人看着心里别扭,比如— —吃什么都蘸麻酱。

“吃重庆火锅蘸麻酱?”

“吃港式火锅蘸麻酱?”

“吃潮汕火锅蘸麻酱?”

“寿喜烧也...你打住!”

其实并不是在饭桌上犯了强迫症,老司机们只是希望你能尝尝这些火锅最为传统而地道的味道。其实小料的选择只是冰山一角,这沸锅边上的讲究可大有说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简单的推荐几家火锅店,还不如给大家讲讲:火锅到底要怎么吃。

拿好筷子我们准备开始烫重庆火锅

去问每一个出国留学的海归,问他们回国最想吃什么,答案十有八九是重庆火锅。自川菜一统天下以来,川渝人民凭借重庆火锅又一次将万里江山染成一片红!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四川和重庆是互相不爽的,“重庆”火锅这个名字甚至都还要争一下。不过对于只负责动嘴的我们来说,叫什么就随你们啦反正我们吃着开心哇哈哈。

重庆火锅全名叫重庆牛油火锅,名字上清清楚楚地写了,正宗的重庆火锅一定要用牛油、牛油和牛油熬出锅底。

开始制作锅底时的油水比例将近7:3,熬油的同时会加入醪糟和白酒,吃着更爽口,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牛油的腥味。

重庆火锅的锅底都是越熬越香,随着水汽蒸发只剩一锅红辣的滚油,所有的食材都在其中翻腾。

重庆火锅又名毛肚火锅,所以涮锅的时候毛肚必须要有,同时不可少了另外两样灵魂食材:鸭/鹅肠和黄喉。

想当年贵州盛产黄牛,沿水陆两路成群运往重庆,宰杀后的牛肉和牛皮贩售出去,牛下水却无人问津。

这些“毫无价值”的附属品,很快就被吃不起牛肉的马帮、纤夫所发现并善加利用,在放满辣椒的滚油一涮便吃,就成了火锅的雏形,还不快跪谢劳动人民的智慧!

作为灵魂食材,这三样食材从取材到涮法都不能含糊。首先说说毛肚,现在的火锅店里一般都会在鲜毛肚前加上“屠场”二字,屠场就是屠宰场啦,意在体现毛肚的新鲜程度。

鲜毛肚比起水发毛肚,无论口感还是味道都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涮毛肚千万不能久涮,筷子都不要撒开,提着毛肚在锅里“一提三晃悠”,见其稍稍变硬就赶紧出锅下嘴,爽口到爆炸。

...

而鸭肠、鹅肠作为食物,在川渝地区之外可并不常见,大概只有火锅才是它最美味的做法。一般来说鹅肠因为更厚更宽,口感比鸭肠更好(更贵)。

新鲜的鹅肠或者鸭肠涮锅时一如毛肚,不要放筷子,夹肠入锅“七上八下”,见其微微卷曲就可以下嘴了,脆爽程度甚至超过毛肚,过口不忘。更有甚者点上数份鸭肠,下锅如下面,直接当面条吃。

...

黄喉相比之下就不用那么讲究了,直接扔锅里,但时间也不宜太久,依旧是卷曲变硬即可捞出。

除了灵魂三菜之外:辣牛肉、鸭胗、耗儿鱼、脑花、鲜鸭血,都是极好的。至于鲜牛羊肉切片嘛......其实可以另寻他处==有更对味的吃法。

除了锅里涮的,锅外不要忘记来一盘炸酥肉!毕竟重庆火锅里有半锅牛油,口味太重 ,吃久了口腔里会充斥着火辣辣的油腻感,这个时候一盘酥烂鲜香的酥肉就很有必要了。

一口下去肥而不腻,酥脆爽口,权当中场休息小零食。以炸肉解油腻,也算重庆特色了......

说完锅底和食材只剩下至关重要的细节— —小料。老湿是个讲理的人,所以先讲讲重庆火锅为什么要蘸蒜泥香油:

首先是易于降温,油类导热速度十分快,所以将刚出锅的烫嘴食物浸入香油中可以快速降温。而且,凉得快=吃得快=吃得多,当大家在一个锅里抢吃的的时候,这重要性还用我说?

其次是味道加成。蒜泥和香油虽然闻着味道大,但是在嘴里对味道的影响并没有太明显。重庆火锅的味道在于锅底而非小料,因此油碟在味道上的加成是细微而恰到好处的(不像某酱)。

...

看我这么苦口婆心的摆事实讲道理

下次尝试一下油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