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竟然工作到这个程度,可惜东林党无用,杨嗣昌不死还有机会

明朝最后的崇祯皇帝竭尽全力,他每天没日没夜的工作,批阅奏章、召见大臣。有一天,崇祯去看望其庶祖母刘太妃,坐下不久就开始打瞌睡,竟然睡着了。一觉醒来感到有失体统,忙向太妃道歉说:“神祖(万历皇帝)时海内少事,而今则多灾多难。连着两昼夜看文书奏章,未尝合下眼。 心里烦闷,不思茶饭。没想到在太妃面前,竟如此不能自持。”

刘太妃听了,忍不住泣下。

明朝的皇帝,一头一尾两个最勤政,也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亡国皇帝崇祯。看要论辛苦的程度,恐怕崇祯还要更胜一头。他生活俭朴,也完全顾不上吃穿,也不好色,时间精力几乎完全用在处理政务上。江南名妓陈圆圆,被权贵(自己的岳父)人家带人北京,想要进献给皇帝。崇祯就说,现在国家这么多困难,文臣武将无不尽心竭力为国辛劳,我还招纳什么美女名妓?因此拒绝。

崇祯这么废寝忘食的工作,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发掘出来了一批比较忠诚能干的文臣武将。崇祯三年六月,他在内阁里面逐步斥退了东林党势力,任用温体仁:担任内阁首辅。温体为官清廉,从不结党营私,上台以后开始有步骤地打击朝中东林势力。

东林党先是诬告温体仁收受贿赂、抢夺他人家产,但是没有找到证据,又改口说温体仁之所以不贪污是因为得罪人太多怕被报复,做样子给皇帝看的,其实人品低劣,说他除了整人外啥都不会干。

其实当时内阁首铺最需要的能力就是要会整人,只有能整人,才能肃清党争乱相,恢复中央权威,让行政体系正常运转,地方上的税负粮食才能征收的起来,让军队有钱有粮去打仗。这方面,温体仁是干得不错的。

随后,崇祯又提拔了杨嗣昌,由他来制定军事战略。而带兵打仗的,陕西有洪承畴和孙传庭、山西有卢象升、中原五省有熊文灿和左良玉,这些都是能征善战的人物,实打实的靠战功升上来的。一时间要钱有钱、 要人才有人才,军事战略也制定得当。所以才有了基本消灭李自成部、迫使张献忠部投降的巨大胜利。国家又显露出转危为安的势头。

但这终究只是表面好转,深层次的问题无一得到解决。很快,东林党设下政治密谋让祟祯对温体仁产生了怀疑,温体仁被迫走人,朝政再度陷入混乱;然后清军人塞,杨嗣昌与卢象升在议和问题上矛盾激化,卢象升战死;剿灭张献忠的机密泄露,熊文灿撤职查问;杨嗣昌亲自督师,与左良玉发生冲突,围剿失利;清军围攻锦州,洪承畴带兵救援,全军覆没;李自成东山再起,轻取洛阳;张献忠千里奇袭,失陷宗藩。杨嗣昌死、洪承畴降。大好局面瞬间灰飞烟灭。

参见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