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著名战将卢象升,亲创天雄军却死后悲凉

历史的车轮转到十七世纪,此时,明王朝已显出末世气象。

国内;宦官,地主,江南财阀,宗室等等各路势力已经将明王朝的蛋糕等瓜分殆尽,小民无立锥之地,更糟糕的是由于数百年一遇的“小冰河”来临,来年天灾导致民变四起,可以说一片糜烂,而外部,一代雄主努尔哈赤带领着女真势力崛起,后来的皇太极更是将清帝国经营得蒸蒸日上。

垂垂老矣,矛盾四起的明帝国要与两股敌人作战!可以说已是死局,然而,死不代表会完全沉沦,在这个王朝的末期,仍有不少仁人志士妄图力挽狂澜,比如,卢象升。

卢象升1600年出生于常州府,虽然是江南水乡,但其确是一位悍将,虽然和很多江南人士一样他看似瘦弱且皮肤白皙,但力气极大,据说能将一百三十六斤的大刀挥舞如风,可谓罕见的猛士!

明末著名战将卢象升,亲创天雄军却死后悲凉

江南文风盛行,卢象升一开始也确实是文官,1622年他考上了进士,任户部主事,后又升迁为大名知府,可此地乃京师周边重镇,卢象升的本领,可不仅仅是官场上。

1629年10月,受尽宁锦防线苦头的清军(后金)在皇太极带领下绕道喜峰口杀向京城,卢象升招募兵马万余人进京协防,次年其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

“天雄军”可以说是明末第一强军,因为其士兵都是家人,老乡,朋友,故非常团结,加上卢象升治军严谨,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这支部队成为明王朝为数不多的强军了。

果然,在随后的数年,卢象升横扫华北平原,之后进军湖广等地,屡次重创农民军,其天雄军曾以两千余人对阵高迎祥部重甲骑兵上万,然后用重弩射杀千余,也因战功,卢象升屡次升迁,到了1635年,他已经是兵部侍郎,管理山西、陕西军务,并被赐予尚方宝剑!

明末著名战将卢象升,亲创天雄军却死后悲凉

可局势越来越糟,剿灭农民军根本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经济社会问题,卢象升只能镇住一时,当然卢象升本人颇具才干,当年在华北他就招募流民屯田,给予其生存权,安定秩序,效果很好,在湖广他也想重用此策,可无奈清军再次入寇,崇祯无奈再次调卢象升回京,卢象升再次被重用并赐予尚方宝剑,可是,卢象升走后,湖广局势再度糜烂。

返回北方卢象升被提拔为提拔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让他去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事,此时辽地局势已非常危险,苦心经营的大凌河防线及其附近的地区已全部丧失,所幸松锦为核心的山海关防线还在,卢象升便在大兴一带整军备战,此外他还领军屯田,积蓄粮米,使得此地明军实力有所恢复。有卢象升坐镇,此带非常安全,后金几次袭扰均被打退。

明末著名战将卢象升,亲创天雄军却死后悲凉

1637年5月,此时卢象升本在丁忧期间,但管不了这么多了,边疆烽火已经很急迫了。而清朝内部不稳,首辅杨嗣昌、宦官高起潜认为国家无力两线作战,需与后金议和,杨嗣昌本人其实颇具才干,在对付农民军方面很有一手,他的策略也不能说是投降,而是有其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此人心胸狭窄……卢象升坚决主战,朝廷让其领三镇总兵,可是,高起潜是监军,有些兵马是他掌握的。

1637年8月,多尔衮带大军入侵,卢象升迎战,可是,手下多将和高起潜等人皆无战心,其处处掣肘,1638年12月,卢象升进军巨鹿,被清军主力包围,其身边多名将领皆逃,向近在咫尺的高起潜等人求援,其竟然不予理会,卢象升无奈领亲兵苦战,重创敌人后,壮烈殉国。

而死后,其竟然还被杨嗣昌刁难,过了八十余日其尸首才得以被收敛,直到杨嗣昌后期心忧国事自杀后,其才有了名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