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卢象升的结局我才明白原来崇祯就是大明的气数

一直以来都很同情崇祯皇帝,历代亡国之君有酒色亡之、有暴虐亡之、有奢侈亡之、有穷兵黩武亡之。唯独崇祯勤于政事、一心求治,颇有明君英主之风。每每想起崇祯自缢殉国,江山破碎,都感到特别的惋惜。所以一直我将大明之亡归咎为气数,纵使崇祯英明神武,奈何积重难返,无力回天。直到,我知道了卢象升的结局,我才明白,原来崇祯就是大明的气数。

卢象升,生于公元1600年,字建斗,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史》记载卢象升‘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公元1639年在巨鹿贾庄被清兵包围。高起潜坐视不救,终因炮尽矢绝,力战而亡,阵亡时年仅三十九岁。

知道了卢象升的结局我才明白原来崇祯就是大明的气数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皇太极大军包围大明京师,崇祯下诏令天下勤王。卢象升以大名知府,募军一万,应诏勤王。要知道,自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在关外连战连败,丧师失地。关外成了狼窝虎穴,大明各级官员闻之色变,杨镐、熊廷弼、王化贞、袁应泰。。。。。。凡是经略关外的大明重臣,没有一个得以善终,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可卢象升依然自募军队,前往京师,非要碰碰这个传说中难以战胜的敌人。此举让崇祯深深的记住了这个忠职任事,勇于担当的大名知府。随后便将卢象升升为右参政,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卢象升练得精兵两万,号‘天雄军’。卢象升招兵大多都是兄弟、朋友、同族,往往一人战死就能激发众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被天雄军粘住,任何敌人不死也得脱层皮。后世的曾国藩采用此种方法练兵,终于平灭洪、杨之乱。在此后的近十年时间,所有的敌人都将深深的畏惧这个名字。

卢象升不仅武功强悍,文治方面在明末诸臣中也属顶尖。为了保证大军作战的粮饷供应又不至于累民,卢象升于崇祯六年特上‘因粮法’。就是规定加征税赋只从全国纳粮在五两银子之上的户中征收,这是个从根本上解决崇祯朝财政难题,又不给百姓加重负担的绝妙之策。如果崇祯能一直坚持下去,逆军定难以做大。后又在总督宣、大期间,积极屯田、重整军务。连败北方草原骑兵入侵,防备森严,军势甚盛,使得皇太极不敢再打宣、大的主意。崇祯号令九边都要向卢象升学习。

在明末乱世之中,卢象升无异是个另类。乱世之时,天下崩坏,将领吃空饷,官军杀良冒功,抢掠地方想当普遍。特别是高迎祥、李自成,动辄佣兵数十万,官军前去围剿往往只是远远的看着,而不敢与之作战。而卢象升善治军,不吃空饷,爱惜士卒,号令严明,所过之处不扰民、不掳掠。有一次卢象升军缺粮,卢象升就也跟普通军士一样,三天滴水未进,直到情况缓解,所以士卒乐于尽力。

知道了卢象升的结局我才明白原来崇祯就是大明的气数

崇祯六年卢象升开始督军平乱,虽然是以文臣掌兵,但卢象升却是文武双全。既善射,又能使一把大刀,臂力过人,战力强悍,寻常武将几个也不是对手。与敌战,往往身先士卒,勇猛难挡。一次与逆军作战,被射中额头,可卢象升仍死战不退,逆军惊惧,遂败走,其后更是相传‘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至崇祯八年,逆军军势大盛,大帅曹文诏、艾万年皆战没,大将尤世威屡遭大败。高迎祥拥兵三十万,李自成精骑五万,纵横东、西、南、北,无人能挡。就连洪承畴这个曾经逆军的克星,此时也只是小心着不让逆军进入自己的防区,而不敢主动与逆军作战。在这样一个危难的时刻,卢象升临危受命,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与洪承畴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联合作战。其实逆军之所以难以对付,一是因为骑兵强悍;二是因为有大量九边精锐因各种原因哗变从贼;三是因为军阵布置合适,史载贼阵五重,饥民处外,次步卒,次马军,又次骁骑,老营家口处内。官军与之战,往往击破其两重、三重便以精疲力尽,而后马军、骁骑、老营中百战精锐尽出,官军便难以抵挡。而卢象升仅以两万步卒外加祖宽所统领的两千关宁骑兵,便先败高迎祥、李自成于汝州、后又大破之于确山、再于滁州斩贼首摇天动,贼连营俱溃,逐北五十里,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复又大破之七顶山,歼自成精骑殆尽、最后又将之围于秦、楚、蜀之交万山中。后来之所以孙传庭能以两万新募之秦军,而将高迎祥部全歼于陕西黑水峪全赖卢象升之功。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统左翼军,贝勒岳托右翼军,两路进攻大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破边墙入,斩杀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于京郊通州会师。崇祯诏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的卢象升,携宣、大、山西三边精锐入卫京师。卢象升积极谋划抵抗入侵请兵,在一次夜袭请兵营寨前更是发出了‘人必带伤、刀必见血、马必喘汗,违者斩’这一震古烁今,名垂青史的动员令。如果不是在激战的关键时刻,高起潜暗中调走了卢象升的后军,这必定会是一场载入史册的经典战例。如果此战成功必将给入侵的皇太极大军以重大打击,也同样将大大鼓舞屡战屡败的明军士气。

知道了卢象升的结局我才明白原来崇祯就是大明的气数

只可惜,这时的崇祯已经接受杨嗣昌先定国内后御外敌的战略,想同皇太极议和。但是由于两宋靖康之耻和忽必烈问鼎中原,致神州陆沉达百年之久。幸得太祖北伐成功,恢复中华,使得大明士子皆以文天祥为偶像,皆以两宋之教训惊醒自己,皆以屈从异族为耻、为大忌。所以尽管萨尔浒损兵十几万、尽管王化贞损兵十六万、尽管袁应泰损兵十四万,也依然要向敌人发起进攻,否则便有失天朝威严。我也十分赞同在当时两线作战的情况,应该集中全力应对一线。但我们一起看看,崇祯君臣是如何做的。

定下了与皇太极议和的战略后,崇祯与杨嗣昌就急切的想要实施,但如何能堵住朝中的悠悠众口就成了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于是卢象升这个以能战、敢战闻名天下的不世出之大才便进入了崇祯君臣的眼中。首先得防着卢象升不能让他取得胜利,因为取得胜利马上就会给人希望,众人便会以此为借口坚决主战。而如果卢象升能消极作战,最好是能有个大败,崇祯君臣便能借机跟众人说‘看,连卢象升这样战力强悍的大将都难以抵挡皇太极的进攻,试问这天下还有谁能挡住敌人。既然如此,面对两线作战,帝国早已不堪重负,我们先喘口气先平定内乱,然后养精蓄锐、励精图治,再一举解决辽东之事。’。我呸,你们的智商真是喂狗了。

首先,你想利用议和,集中精力平定内乱,然后再解决关外问题,难道皇太极就看不出来?要知道皇太极不止一次,在崇祯快要消灭国内逆军的时候破关而入,牵制朝廷力量,致使平乱之事一再功亏一篑;

其次,卢象升一语中的。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听说谁能从城下之盟重获利,即使要和,也要先立足于能击退敌人,让敌人感到获胜无望,才能实现崇祯君臣想要的那种议和效果。

最后,好不容易有个卢象升,武能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文能安邦定国,解决崇祯朝的财政难题,又不加重百姓负担,从根本上杜绝逆军的发展壮大。就这样一个人,就这样一个忠臣良将,崇祯不思善加利用,反而要白白送给敌人去杀?

知道了卢象升的结局我才明白原来崇祯就是大明的气数

就因为卢象升明确表态,主战。崇祯害怕他坏了议和大事,竟一度将卢象升解职。随后迫于无人有能力与威望总督天下勤王之师,才又起用卢象升。再度起用卢象升的崇祯君臣,此次更甚。不仅将卢象升的大部分兵权剥夺,还断了卢象升部的粮饷。这一点连京师郊外的百姓都看不下去,‘畿南三郡父老闻之,咸叩军门请曰: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父老乡亲不忍忠勇之士未亡于战阵,反死于饥饿,纷纷‘众号泣雷动,各携床头斗粟饷军,或贻枣一升,曰:公煮为粮。’。绝望的卢象升,扔抱有忠义必死之心,率军前至巨鹿,与皇太极大军交战。史载‘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卢象升战死后,杨嗣昌愤怒他非得出战,竟然污蔑卢象升未死。由于卢象升部下和尚有良心之士,皆据实所言‘卢象升已战死’。杨嗣昌便派遣自己的手下去核实,其中一人名叫俞振龙,坚持说卢象升已为国尽忠。气恼的杨嗣昌命人鞭之三日夜,临死前,俞振龙大呼‘天道神明,无枉忠良’。在卢象升战死八十天后,才得以入殓。在杨嗣昌剿贼失败而死后,卢象升家属才得到抚恤。

每每看至于此,我便气愤不已,忠良得此遭遇,崇祯安能不败?联系到后来孙传庭战死,崇祯竟然以为是诈死逃脱。再看看洪承畴松锦战败,崇祯立即就荫子、追赠荣誉、筑坛亲祭,我就呵呵了。无怪乎卢象升战死后,天下震动,除了震动卢象升以兵部尚书总督天下勤王之师而战死。更震动的是,以卢象升之忠勇竟落得如此结局。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天下人,忠职任事就是死路一条;畏敌避战、保存实力才有生机。

长此以往,勇于担当、忠于朝廷的文臣武将,都被杀光、杀尽了,那这天下可不就剩下了亡国之臣。以崇祯如此行事,这天下安能不亡?所以说知道了卢象升的结局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崇祯就是大明的气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