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计划是否可行?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内有农民军揭竿而起,外有满清八旗虎视眈眈,作为一国之君的崇祯帝正在焦虑不堪中数日子。不得不说崇祯帝接手的的确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了,从天启七年陕西白水县的王二起义开始,到崇祯继位的时候农民军已经是在全中国遍地开花了,如何解决农民军问题成了崇祯继扳倒魏忠贤之后的第二大问题。

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计划是否可行?

此时对于农民军明朝政府采取的是措施分别是:招抚,围剿,以及抚剿并用的三种方式。在以杨鹤为中心的主招抚和以陈奇瑜为中心的抚剿并用(被动招抚)失败后,明朝政府采取了最为激进的围剿政策,执行围剿政策的分别有: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熊文灿,杨嗣昌等人,其中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计划对抑制农民军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最后又功败垂成,难道真的是杨嗣昌的战略计划不可行吗?

杨嗣昌其人以及他的战略计划

杨嗣昌,字文弱,明朝末崇祯朝大臣,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及第,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曾因魏忠贤排挤和父亲一起罢官回乡归隐,后因崇祯帝扳倒魏忠贤又重新复起,父亲杨鹤招抚农民军失败后,被下狱论死,杨嗣昌三次上书崇祯帝要辞职,并且代父领罪,崇祯帝不但赦免了杨鹤的死罪,还一直让杨嗣昌仕途步步高升,由此可以看出来崇祯帝对杨嗣昌是极为倚重的。

《明史·杨嗣昌传》记载:嗣昌锐意振刷,帝益以为能。每对必移时,所奏请无不听,曰:“恨用卿晚。”

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计划是否可行?

作为回报,杨嗣昌为崇祯帝献上了一份战略计划书,杨嗣昌的战略计划大体可分为两部分:1,对外和清朝和谈,2,对内强力围剿农民军,其中针对第二点又有具体的战略部署,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所谓“四正”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个巡抚以围剿为主防御为辅,是为正面战场。“六隅”则是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个巡抚以防御为主以围剿为辅,是为侧面战场。这十个地方联合起来就是十面张网了。

那么这个战略计划具体是如何实施呢?很简单,以陕西为例,假如流寇在陕西境内,那么陕西、河南、湖广、延绥、山西、四川的巡抚必须共同张网,形成六面合围之势。其他地方以此类推,相邻的地域必须形成六面合围,而总督和总理则在流寇后面追剿,如此一来,流寇的机动性将被大大限制,在杨嗣昌看来,这个战略计划一旦完美实施,消灭流寇就指日可待。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崩盘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杨嗣昌的战略计划也是如此。崇祯十一年,清军绕道蒙古,突破长城要塞,直逼济南,史称“戊寅虏变”,崇祯急调洪承畴和卢象升保卫京师安全。作为杨嗣昌战略计划中的主要执行人,洪承畴和卢象升的调任让农民军有了喘息之机,没多久张献忠和李自成就开始流窜了。

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计划是否可行?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攻破洛阳城和襄阳城,福王朱常洵和襄王朱翊铭被杀,因为久病缠身再加上福王和襄王被杀对他的打击,

杨嗣昌没多久就去世了,他的战略计划也随之流产。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刨其坟,烧其棺,辱其骨。

《明史·杨嗣昌传》记载:嗣昌在夷陵,惊悸,上疏请死,下至荆州之沙市,闻洛阳已于正月被陷,福王遇害,益忧惧,遂不食。以三月朔日卒,年五十四。

虽然“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个战略计划并不能挽救明朝的颓势,相反的,农民军在此后越发猖獗。

杨嗣昌的战略计划是否可行?

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杨嗣昌的战略计划所受之利也止于此了,换句话说,如果杨嗣昌就算不死,他的计划也很难再实行下去。

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计划是否可行?

首先关外的满清八旗就不会给明朝机会,前面说过,在崇祯十一年的时候,崇祯曾把战略的主要实施者洪承畴和卢象升调任京师,从那个时候开始农民军就死灰复燃了。问题是皇太极是经常这样骚扰明朝内地的,总不可能皇太极来了就把主要将领调回来,皇太极走了又把他们调任回去,如此反反复复,农民军是断乎难剿。

其次,要实施这个战略计划,必须要足够的兵力,而太多的兵力则需要太多的军饷,没有军饷士兵都得变成流贼,那么这些军饷从何而来?不可能从见底的国库中掏,更不可能是贪官墨吏捐献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还得以各种赋税的形式来获得,如此一来,百姓们赋税加重,加入造反队伍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按照这个战略计划实施下去,农民军只会越剿越多。

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计划是否可行?

最后,实施战略的将领必须配合默契,精诚团结,而明末的将领中多有矛盾,并且思想不专一,例如左良玉,在围剿农民军的时候小算盘就打的很精明,总是保存自己的实力。

综上所述,杨嗣昌的战略计划要实施下去,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关外满清八旗必须议和。2,士兵军饷必须要足。3,主要将领必须要毫无保留,团结一致。

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这三个条件都不能满足,因此这个战略计划最后只能流产。

结语: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并不能挽救明朝,明朝末年的国内外形势已非人力可挽回,明朝被内外夹击,再加上天灾不断,崇祯帝能撑十七年已实属不易。


我是野谈杂论,一个喜好历史的乡野村夫,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关注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