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了報復,束手無策的家長,該怎麼應對?


孩子學會了報復,束手無策的家長,該怎麼應對?

稍微大點的小孩子就已經學會報復了。雖然輕易不會“表露”,但在與家長髮生矛盾後,一旦發作起來,他們就會做出和家長頂嘴、傷害別人、摔壞東西之類的舉動。

孩子的這類報復舉動,會讓家長覺得很受傷,會感到失望、難以置信甚至厭惡。家長會覺得自己那麼疼愛孩子,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為什麼他卻說出那麼傷人的話,做出那麼不顧後果的事情。

之前講過孩子會不停地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為此,他們會過度尋求別人的關注,會通過抗拒家長的命令來挑戰權利。但如果通過這些方式仍然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們就有可能通過報復的手段來補償這種缺失。

讀初中的小躍,跟朋友約好週六上午10點一起出去玩。時間快到了,他走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我出去玩了啊!”媽媽問:“作業寫完了嗎?”他一邊往外走,一邊說:“回來再寫!”媽媽一把拉住他:“那怎麼行,寫完作業才能出去玩。”小林著急地說:“我已經跟同學約好了,不去怎麼能行?”媽媽堅決不同意:“必須寫完作業才能出去玩!”

孩子學會了報復,束手無策的家長,該怎麼應對?

小躍很生氣,他生氣地瞪了媽媽一眼,用力關上房門。他越想越覺得生氣和委屈,就拿出作業本,當著媽媽的面把作業本撕碎並扔在地上說:“作業,作業,除了作業和學習,你們在乎過我的感受嗎?從明天起,我不上學了!”,憤怒的媽媽衝上去就是一耳光...

小躍的舉動就是一種報復的方式,因為他覺得媽媽不理解他,沒有顧及他的感受,所以他就從媽媽最在乎的學習方面入手,用自己的方式給予了報復。

稍微大點的孩子已經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本來他跟同學約好出去玩,結果卻因為媽媽的阻攔而食言了,這讓他覺得很丟臉。於是他用語言進行報復,他知道媽媽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學習,所以說不想上學了。而媽媽因為憤怒而打了孩子,這種做法無疑是雪上加霜。

對於孩子的抗拒和報復,家長不要意氣用事,暴力只會催生更多暴力。而要適時地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我是不是做得很不合適,導致他這麼生氣。

孩子學會了報復,束手無策的家長,該怎麼應對?

理解並認同了孩子的感受,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衝突。在上面的例子中,家長在知道孩子作業沒寫完就要出去玩時,可以這樣跟孩子交談:

你想出去玩,因為你已經跟同學約好了,如果不去你會覺得很沒面子...

但你也和媽媽約定好了寫完作業才能出去玩的,你現在出去玩,就算自己覺得沒事,媽媽也會很生氣的哦...

但媽媽理解你的想法,畢竟如果這次不去,你擔心下次就不會約你了...

那我們這次破個例,你看這樣好不好,你回來後保證把沒寫完的作業補上,而且下次再有和同學的約定,一定要在這之前把作業寫完好嗎?...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不僅感受到了尊重,也會認識到自己作業沒寫完出去玩是不對的,下次孩子會更好地進行時間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