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了报复,束手无策的家长,该怎么应对?


孩子学会了报复,束手无策的家长,该怎么应对?

稍微大点的小孩子就已经学会报复了。虽然轻易不会“表露”,但在与家长发生矛盾后,一旦发作起来,他们就会做出和家长顶嘴、伤害别人、摔坏东西之类的举动。

孩子的这类报复举动,会让家长觉得很受伤,会感到失望、难以置信甚至厌恶。家长会觉得自己那么疼爱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为什么他却说出那么伤人的话,做出那么不顾后果的事情。

之前讲过孩子会不停地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为此,他们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会通过抗拒家长的命令来挑战权利。但如果通过这些方式仍然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就有可能通过报复的手段来补偿这种缺失。

读初中的小跃,跟朋友约好周六上午10点一起出去玩。时间快到了,他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出去玩了啊!”妈妈问:“作业写完了吗?”他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回来再写!”妈妈一把拉住他:“那怎么行,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小林着急地说:“我已经跟同学约好了,不去怎么能行?”妈妈坚决不同意:“必须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

孩子学会了报复,束手无策的家长,该怎么应对?

小跃很生气,他生气地瞪了妈妈一眼,用力关上房门。他越想越觉得生气和委屈,就拿出作业本,当着妈妈的面把作业本撕碎并扔在地上说:“作业,作业,除了作业和学习,你们在乎过我的感受吗?从明天起,我不上学了!”,愤怒的妈妈冲上去就是一耳光...

小跃的举动就是一种报复的方式,因为他觉得妈妈不理解他,没有顾及他的感受,所以他就从妈妈最在乎的学习方面入手,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报复。

稍微大点的孩子已经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本来他跟同学约好出去玩,结果却因为妈妈的阻拦而食言了,这让他觉得很丢脸。于是他用语言进行报复,他知道妈妈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学习,所以说不想上学了。而妈妈因为愤怒而打了孩子,这种做法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于孩子的抗拒和报复,家长不要意气用事,暴力只会催生更多暴力。而要适时地冷静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我是不是做得很不合适,导致他这么生气。

孩子学会了报复,束手无策的家长,该怎么应对?

理解并认同了孩子的感受,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冲突。在上面的例子中,家长在知道孩子作业没写完就要出去玩时,可以这样跟孩子交谈:

你想出去玩,因为你已经跟同学约好了,如果不去你会觉得很没面子...

但你也和妈妈约定好了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的,你现在出去玩,就算自己觉得没事,妈妈也会很生气的哦...

但妈妈理解你的想法,毕竟如果这次不去,你担心下次就不会约你了...

那我们这次破个例,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回来后保证把没写完的作业补上,而且下次再有和同学的约定,一定要在这之前把作业写完好吗?...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不仅感受到了尊重,也会认识到自己作业没写完出去玩是不对的,下次孩子会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