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第一法則:你要麼對別人有恩,要麼對別人有利

《人性的弱點》作者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是由你的專業能力決定的,85%是由你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決定的。簡單來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大部分有由你的領導力決定的。

那什麼是領導力呢?領導力就是一個人讓別人追隨並讓別人受你影響進行自我調整的能力,衡量一個人的領導力大小,一看有多少人才願意追隨你,二看追隨你的人主動調整、改變自己的程度。領導力的核心是影響力。

領導力不同於領導的權力,假如你被公司任命為高管,作為高管,你有你的職責權力,你的下屬基於你的權力而服從你的安排,這不能說明你有領導力,只有當你能夠影響到你的下屬,他們從內心願意追隨你並願意調整自己,那才說明你有領導力。領導力是一種真實的影響力,有領導力的人不一定從事領導崗位的工作。

領導力的提法源自西方,但中國人自古不都強調領導的藝術嗎?領導力,在西方更側重於科學,在中國更側重於藝術,當然我們也要尊重並且利用科學。西方人重視法則,中國人重視感情,西方人直接,中國人委婉,西方人講能力,中國人講道德。西方有西方的領導力,中國人也應該有適合中國人的領導力,兩者有很多共同點,也應該有所區別。

我們致力於研究中國歷史文化、民族個性,借鑑西方的心理學、管理學等,開發中國版的領導力學問。我們把中國的領導力法則概括為十條,今天先跟大家分享第一條。

領導力強調的是讓別人追隨你的能力,那別人為什麼心甘情願追隨你?我們縱觀中國歷史上及當代的各領域的領袖們的領導藝術,我們總結為一條:別人追隨你,要麼是因為你對別人有恩,要麼是你對別人有利。這就是我們的領導力第一法則:恩利法則。

你對別人有恩或者有利,首先你得要有一個利他之心,是不會有人心甘情願追隨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的,其次,你得把你的利他之心表現在行動上,僅僅埋在心裡是沒有用的。那具體在哪些方面可以對別人有恩或有利呢?

1、安全感

身為領袖,你需要有魄力與智慧讓追隨你的人感到安全,一個人只有心安才能把他的潛力和能力發揮出來,你能帶領他人去做他們不敢做、做不了的事情,激發他們的勇氣,他們才會追隨你。

2、溫暖感

中國人是講感情、重感情的,你對他講感情、真摯地關心他,他才會聽你講道理,中國人講起道理來是世界上最講道理的人,不講道理的時候就會非常不講道理。人和人之間,感情是一座橋樑,隔三差五的問候與關心是少不了的,並積少成多積善成德,否則,再好的感情也會變淡,特別是雪中送炭,你給別人溫暖,你就是別人心中的太陽。

3、財富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別人追隨你,你不能幫別人帶來物質財富是不行的,每一個差錢的人都深知差錢之苦。不笑娼只笑貧,不要把人的道德拔的太高,每個人畢竟都有自己特別是家人要生存。當然,我們不是提倡不擇手段去賺錢,我們強調的是你要大度地去幫追隨你的人賺到錢。

4、機會

中國缺人才嗎?可能某些方面缺,可更重要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真正的人才可能會清高或不通人情世故或沒有背景,導致他們懷才不遇,作為領導者,用師者方為王,你的人才儲備有多厲害你才有多厲害,對人才最好的恩典是知遇之恩,你給他機會與平臺,他就會回報你功成與忠誠。

5、名譽

中國是很注重名節與名聲的國度,甚至有的人會把這些看成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光宗耀祖是中國人內心很大的一種動力,作為領導,不要把所有的名譽都自己佔了,你的下屬有名譽,你才有更大的名譽。唐太宗一個凌煙閣,讓多少文臣武將願意為他甘效死命,一個配享太廟的榮譽,讓多少仁人志士為皇帝肝腦塗地。

6、思想

人通常都容易欣賞、敬佩比自己更有思想、有遠見的人,誰不喜歡能為自己傳道解惑的人呢?當年毛主席一篇《論持久戰》為對抗日戰爭悲觀失落的中國人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抵得上百萬雄兵。所謂領袖,一定在思想上有遠勝他人的地方。

總結:

你讓別人接受你、認可你、追隨你最高效最直接的方法是你能給到他們最需要的東西,當然每個人的具體需求各有不同。你是初來乍到的領導,你該給到你的下屬什麼?你第一次到你男/女朋友家去,你應該給對方父母什麼?你是銷售員,你知道客戶最想要什麼嗎?精準溝通才是有效的溝通,精準的行為才是有效的行為,而我們經常做了很多無效的事情。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二法則:自強是你可以自我掌控的最強資本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自強是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基礎,社會永遠充滿競爭,優勝劣汰,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作為具有領導力的人,自強是你的第二法則。那什麼是自強呢?

一、強健的身體

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試驗,把成年人放在一個特製的房子裡生活,這個房子裡的所有桌椅、家電、床等都是特大號,讓這些成年人體驗幼兒在正常房間裡的感覺,他們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感覺自己變成了幼兒,內心的自信受到了打擊。

儘管身體高大與否對一個內心強大的成年人來說不是很重要,強健的體魄還是會讓人更加自信,長時間堅持身體鍛鍊的人更容易保持樂觀、開朗、陽光的心態,健康的身體是我們革命的本錢,身體垮了,我們還怎麼去領導他人?

在一些團體型的體育運動中,參與者能夠直觀感受團隊配合的重要性,有利於培養人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有利於結交更多的朋友,畢竟有共同愛好的人更容易成為朋友。

二、豐富的知識

中國人經常說“腹有詩書氣才華”,又說“讀千卷書,行萬里路”,知識是人通往智慧的階梯。現代社會是知識爆炸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快,人終其一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學完。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們之前發表的《父母必看!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瞭解一個人要成為領袖,需要學習哪些方面的知識。

現代社會有個傾向,很多人願意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碎片化的知識,學了零星半點的知識的人在職場、社會是不堪大用的。我們需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大家需要什麼樣的知識體系,可以關注我們並留言評論,關注的人越多,我們更有動力為大家源源不斷地提供知識體系、智慧體系!

對於知識學習,現代人有個很大的誤區,那就是二分法。什麼是二分法?把事物分為好的、壞的,YES或NO,衡量事物就只有這兩個標準。其實,衡量事物應該是三分法!好的和壞的中間應該還有不好也不壞的。人也分好壞,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太好也不太壞的。中國人受傳統道德的影響,喜歡給人扣上道德的標籤,這是一個相當不科學的誤區!導致很多領導根本不會用人,不明白這點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個好的領袖的!

劉邦用人,首先看人的長處,他用的人必須是很有才華的,陳平在追隨劉邦前,有欺嫂盜金的惡名,當有人把這件事告訴劉邦後,劉邦把陳平找來,問他:聽說你以前幹過欺嫂盜金的事情?陳平回答:臣無法堵住悠悠眾口,如果您願意相信我,我願意繼續為您謀劃。結果劉邦給了陳平更多的支持,讓他去謀劃並實施對項羽集團的反間計,結果讓范增出走,項羽集團逐漸分裂。可以說,劉邦打敗項羽,陳平的功勞是很大的,後來劉邦去世後,呂后專政,天下差點改姓!是誰力挽狂瀾?陳平和周勃!

中國歷史上類似的事情很多,像千古名相管仲,跟鮑叔牙一起做生意,結果管仲做假賬,分了更多的錢給自己,他們倆一起去參軍,管仲老是當逃兵。最後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姜子牙在輔佐周文王之前,在商紂王那邊也擔任過職務。

馬雲在談用人理念時也說過:我要用的人一定是要有才華的,有才華又有毛病的人,我可以改變他用好他,沒有才華的人,我是無藥可施的。

什麼是領導力?我們上一篇已經談過,衡量一個人領導力大小的一個標準不就是讓追隨你的人受你的影響進行自我改變嗎。很多人把道德標準看得太重,那是因為他們連什麼是道德都不知道,什麼是道德,可以查看我們前面談劉邦的文章。

當然,如果一個追隨你的人是你影響不了的,那隻能說明你的領導力還不夠。從思維角度看,我們一定要堅持三分法而不是兩分法!

我們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老闆問你:你認為某某同事怎麼樣?你該怎麼回答?你是說某某同事好還是不好?這是二分法。你應該回答:他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並先簡單總結下,說些不痛不癢的)。你邊說變看老闆的表情,判斷老闆的意圖,如果老闆是要重用某某,你再重點說說某某同事的優點,在說優點的時候把他的缺點美化或轉化下,比如:他工作非常積極,表現欲很強,的確適合提拔(意思是告訴老闆,他很積極,但太愛表現自己了,要注意他的團隊合作精神,你不要以為老闆傻聽不出你的意思)。說穩妥的的話,做穩妥的人,才能讓你立於不敗之地,先求不敗才有機會勝。而這些都必須堅持三分法。

三、強大的心理資本

每個人成就事業都需要資本,那人有哪些資本呢?物質財富是一種資本,人脈關係是一種資本,這兩點大家都好理解。如果這兩種資本都沒有或欠缺,那該怎麼辦?我們還有心理資本,心理資本是我們可以自我掌控的強大資本。

所謂心理資本,是指可以開發的內心的能量,它跟天賦沒有關係,人人都可以自我開發並幫助他人開發,跟我們平時說的強大的內心類似。那心理資本包括哪些內容,又如何開發呢?

1、自我效能

你想一下你是如何完成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的,假設你想爬上一座海波一千米的高山,你可以一次就成功嗎?有可能,因為你體力很好很有爬山技巧,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平時已經完成過類似的事情,也可能沒成功,因為你連海拔五百米的高山都沒有爬上去過。

人完成一件事情都需要積累經驗,親自體驗過的直接經驗或者是別人體驗過的間接經驗,每完成一次挑戰,就會給你一個心理暗示:我還可以做得更好。一個人樂於去挑戰一件事,一定是之前完成過難度低一點或者類似的事情,否則那不是無知就是莽撞。

所謂自我效能,就是一個人能夠自我激發並樂於去挑戰一些有難度的事情的信心。這種信心跟你擅長的領域有關,跟你過去挑戰成功的經歷有關,跟其他人的鼓勵有關。所謂領袖,一定是具有強大的自我效能的人。

自我效能是可以自我開發的,比如你想挑戰公眾演講能力,你可以先挑一些你擅長的領域的知識在熟悉的人面前演講,你完成得很好,你積攢了演講的信心,然後你再去挑戰難度大一點的演講,直到你可以成功完成公眾演講。作為領導,你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去激發你下屬的信心,先讓他完成簡單點的事情,再慢慢加大難度。

2、希望

作為一種可以開發的心理資本,希望指的是為實現某一目標而持續行動並能找到有效的實現方式的心理狀態。那如何開發呢?首先要設立一個有點難度又有彈性的明確的目標,然後分解目標,一步步去實現,每實現一步目標,可以給自己一些獎勵,在實現過程中碰到困難,可以適當改變方法,直到完成目標。

自我效能強調的是信心與底氣,希望強調的是意志力與方法。作為領導,我們可以幫助開發下屬的希望水平,幫他們設立目標分解目標,建立獎勵機制,調動資源協助他們,讓他們內心一直充滿希望。比如,對於業務團隊,每週的業績冠軍給予一定獎勵,每月的冠軍給予大一些的獎勵,一年內有獲得六次月冠軍的人,進入晉升候選名單。

3、樂觀

你是否因為沒完成某件事或犯了一個錯誤而懊惱不已,從而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懷疑?你是否對下屬“很笨”、“老完不成你認為簡單的事情”而破口大罵?

一件事情完成得好不好,我們可以把原因歸納為內因和外因,內心就是自己或團隊內部的原因,外因就是客觀存在的外部的原因。如果一件事沒完成好,我們把原因歸結為外因,我們內心可能會解脫,如果把原因歸結為內因,可能我們會喪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

按照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合理的解釋是人之常情,不管自己的行為是對的或錯的,這種心理對不對呢?假設你的某個下屬性格內向,不愛主動說話,你能責怪他嗎?責怪是最容易的事情,可是責怪往往不能解決問題,甚至讓事情更加嚴重,這時你不能怪他,因為內向是從小養成的性格,不是他的過錯,內向本來也不應該是一種過錯,你能做的事情把他放在一個他可以勝任的崗位上,不用那麼外向也可以勝任的崗位,或者按照上面說的方法慢慢幫助他積累主動講話的信心,這才說明你是一個有領導力的人。

對自己或者他人,接納不完美或者一些小錯誤是應該的,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人是不犯錯誤的,把暫時的失敗歸結為外因(意思是失敗或錯誤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這就是樂觀。樂觀不是為自己找藉口,而是相信自己不斷努力、調整方法,最終可以實現目標,對未來持積極態度。嚴格要求自己,是對自己的要求,把失敗或錯誤攬在自己身上,目的是為了讓下一次更好。

作為領導,對下屬的失敗或錯誤,需要理性分析,幫他們建立樂觀的心理資本,才能激發下屬的動力。

總結:

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一定要先自強,特別對於沒有資金、人脈的情況下,自強是一個人可以自我掌控的強大資本。凡領導者,一定先自強。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三法則:不要因為一片樹葉失去整個森林

不管人類怎麼發展,不管一個人怎麼左右逢源,不管我們有多少朋友,對他人的分類,永遠都有“自己人”的存在。不僅中國有,其他國家也有這種概念,這是人與人之間自然形成的關係。

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都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班底,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領導者需要對下屬一視同仁,又需要有所區分,一視同仁是給所有人機會,有所區分是挖掘出能堪大任者並重點對待。

那當“自己人”侵犯了“非自己人”利益時,作為領導者該怎麼辦?維護正義!這是領導力的第三法則:正義,不要因為一片樹葉失去整個森林。

什麼是正義?公義就是大家約定俗成的正義,維護的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它表現為法律、道義、契約等。作為領導者,必須維護正義,不因私廢公。正義的核心是處理公和私的關係。

比如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去聚餐,你朋友喝酒喝多了,把隔壁桌的人打了,對方準備還手了,你該怎麼辦?不幫朋友,顯得不義氣,幫朋友一起打,顯得不道義。

你可以做的是,先維護公義,向對方道歉,關心對方有沒有受傷,協商事情怎麼處理,防止事情擴大化。假設你的朋友被對方打了,受傷了,你該怎麼辦?你應該阻止對方繼續出手,並把朋友送到醫院治療,這就變成了你和朋友之間的私事,你應該講義氣。

再比如某個對你有恩的老領導犯事了,被抓起來了,或者被解僱了,這時候你該怎麼辦?在公,你必須維護正義,在私,你要報恩,具體怎麼做?如果老領導確實犯事了,你應該贊同並協助組織對他的處理,甚至主動跟他劃清界限,為什麼?一是維護正義,二是如果不這麼做,老領導豈不是落下個有“小集團”的附加罪名,那豈不是罪上加罪?另外,公事處理完,你就可以處理私事,報私恩,你可以去幫助老領導的家人或在其他方面提供方面,當然你不能因私廢公,你能做的是合法合理的事情。什麼叫會做人,這才叫會做人。

總結:領導力第三法則告訴我們的是要維護正義,不可因私廢公,當公與私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需要先公後私地藝術化處理。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四法則(一):如何找到影響、遊說別人的鑰匙?

你有沒有見過或聽過一些很努力很上進的人最後敗了,一些看上去不緊不慢的人最後勝了?

笑到最後的成功的人一定是明智的,這就是我們的領導力第四法則。所謂明智,就是對人、事、勢有精準判斷,既有對長遠的戰略的準確判斷,又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理。

對於明智,我們將重點分享領導的識人用人之術、溝通藝術、個人戰略規劃。今天先跟大家分享第一部分:領導識人用人之術。

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機器,所謂人心隔肚皮,真正全面、客觀、準確地去認識一個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對於領導者來說,這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有時候誰是最好的伯樂,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那該如何識人呢?

曾經發生過一起某高材生在北京動物園將硫酸潑向黑熊的事情,媒體報道後,大家都很詫異,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怎麼能幹出這種事情?

看看他幼時的經歷才能找到答案。他小時候是奶奶帶大的,奶奶怕他頑皮到處跑,就把他整天鎖在家裡,他幼時的生活是缺少“人”這個概念的,他只能通過窗戶看看外面的鳥或者其它動物,所以他對動物非常感興趣,特別渴望去了解動物,對人沒有什麼興趣,他注意力非常集中,學習成績特別好,後來考上了名牌大學。

假如你是他的領導,你怎麼看待這個人?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每個人一生的行為,都受到他幼時最深刻記憶的影響,這個記憶會形成他終生行動的動機,就像一隻無形之手操控著他的一生。我們可以通過對某人這種記憶的分析,得出他的動機,預測他的行為。這比哪些識人的玄學科學得多,靠譜的多,也精準很多。

回到潑熊事件,這個高材生對人沒有興趣,大概不太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他在實驗室裡,老師肯定不會讓他拿濃硫酸潑向動物去觀察動物的反應,那他只能去動物多的地方,也就是動物園了,當他看到高大雄壯的黑熊,他就特別想知道將濃硫酸潑向這個大傢伙後它有什麼反應。假設你有一個下屬也有類似的幼時經歷,你能做的就是讓他好好鑽研技術,科研方面他是天才,就不要強迫他去改變他的性格,你能讓他做他最感興趣的事情,他才會認可你這個人,你才有機會慢慢去影響他。

一般來說,一個幼時渴望當英雄當領導的人,他長大後渴望的是權力與義氣,一個幼時最深刻記憶是貧窮的人,他長大了最大的動機就是錢,一個幼時記憶是富裕和溫暖的人,他長大後最大的動機是感情與忠誠,一個幼時最深刻記憶是被人瞧不起,那他長大後最大的動機是名聲,一個幼時最深刻記憶是父母經常跟他聊天或他自己的表達很受人歡迎的人,他長大後的動機是強烈的表達欲和很多的聽眾,一個年幼時最深刻記憶是恐懼的人,他長大後最大動機是安全感。

每個人年幼時最深刻記憶不同,他的終生動機不一樣,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某人的終生動機與他的記憶是相反的,比如某人的記憶是貧窮與被人欺負,他長大後可能特別懦弱,也可能是特別彪悍,這是因為在他小時候被人欺負後,他父母經常鼓勵他並幫助他把欺負還回去。

對人終生動機的分析判斷,需要大量地運用,越用越精準。人除了終生動機,還是臨時動機,因為人會根據環境而做出自我調整,我們很容易被人的這種臨時調整所迷惑,認為他就是我們看到的臨時調整後的人,導致我們識人不明。領導要不要鼓勵或引導別人臨時調整?那是肯定的,但我們要能判斷出一個人的終生動機,這才是所謂的看人看本質,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去激發下屬熱情、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跟他溝通、領導他進步才會有的放矢。

很多領導,特別苦惱自己苦口婆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去改變一個人,或者遊說一個人,做了一大堆工作,別人卻為什麼還是無動於衷或者假裝應付一下?那都是因為你沒有找到別人終生動機這把鑰匙。你在領導下屬、遊說他人的過程中,有沒有犯類似的錯誤呢?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四法則(二):巧用探測計檢測別人真偽、虛實,才能做穩領導

中國人喜歡說假話嗎?每一個稍有社會閱歷的中國人都知道,我們要說妥當的話。一個人去朋友家串門,剛好碰到朋友一家人正在吃飯,朋友說:“來來來,坐下一起吃點”。一個很老實的人可能就真的馬上坐下來一起吃,一般人都會說:“謝謝,不用客氣,我已經吃過了”。哪怕他實際上沒吃飯,先這樣說會比較妥當,特別是對不太熟的朋友。如果他朋友繼續堅持叫他坐下來吃,把碗筷都擺好了,那你才可以坐下來吃幾口(不要吃多了,防止朋友家沒準備你的飯菜,這樣大家都照顧面子了,又不尷尬)。

類似的事情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中國人天生就懂得投其所好、隨機應變。很多人說的話,如果我們只聽別人表面上說的,那最後你會發現別人說的話大部分是“假話”。說妥當的“假話”,不一定不好。但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去判斷別人的真偽、虛實?特別是對領導來說,分不清這些,等於被別人蒙上了耳目,可能哪一天被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那作為領導,該怎麼辦?

1、不暴露自己的虛實

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他登上王位後,三年時間不上朝,整天吃喝玩樂,大臣們都奇怪,而他認真觀察每一個大臣的表現,繼續裝作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等他覺得時機成熟了,快刀斬亂麻地提拔了一批忠言敢諫有才能的人,罷免了一批溜鬚拍馬又無能人,並且立即實施新政,最終一鳴驚人。

投其所好是中國人從小就明白的道理,當領導暴露了自己的虛實時,下屬就會迎風拍馬,把自己偽裝成領導喜歡的那種人,那領導就很難判斷下屬的虛實了,從而被下屬操控、架空。特別是新官上任,沒有根基,更要先偽裝自己或聲東擊西或不露聲色,先了解清楚情況,再果斷出擊。

漢文帝在自己的封國當大王時,突然接到宰相陳平等大臣的通知,叫他到首都長安即皇帝位。他接到通知後,又喜又怕,怕是一個陷阱,所以先暗中派人到長安打探虛實,確認無誤後才到長安,即皇帝位。當上皇帝后,他也是小心翼翼,因為他在朝廷沒有根基,等自己掌握實權了,才真正開始自己的工作。

相反的例子更多,像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後,耽於享樂,被奸相李林甫等人玩弄於手掌之中,大臣很瞭解他,他卻不瞭解大臣,等安祿山等人造反時,他還不相信。最終大唐盛世土崩瓦解。

2、真假互測法

商鞅在投奔秦國後,經人介紹,想向秦孝公宣傳自己的治國主張,第一次他向秦孝公宣傳孔孟之道,秦孝公一點興趣都沒有,第二次他向秦孝公宣傳堯舜之道,秦孝公還是沒興趣。引薦的人都急了,商鞅跟他說:能識別劣貨的人才能鑑賞寶物。於是第三次,商鞅終於把自己的真實主張告訴了秦孝公,兩人談了幾天都不睡覺。

當我們不知道別人虛實時,可以先說一個假的,看看別人的反應,比如你想知道別人好不好色,你先假裝自己很好色,跟別人說香豔故事,如果對方聽得眼神放光耳朵豎起,你就知道對方肯定是個好色之徒,如果對方只是應付一下,那你可以繼續測探,找個美女來測試,再看對方的反應,或者表達真的,說男人不該好色,看看對方有什麼反應。當然,我們也可以先說一個真的,再說假的,或者假假真真反覆穿插。

作為領導,當你的下屬向你彙報工作或者提建議的時候,可以把你知道的事情當成不知道,或者你不知道的事情當成知道。比如你的下屬告訴你某個人工作態度消極後,你其實知道這件事,但先假裝不知道,看看下屬有沒有添油加醋詆譭別人,或者你其實不知道這件事,但先假裝知道這件事,等你下屬說完你再告訴他:這事我知道,怎麼跟你說的不一樣?以此來測探下屬說的時候屬實,他能否堅持原則。

3、耳目遍地法

明朝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一天到晚求仙問道,但朝廷大權一直牢牢掌握在他手上,從未旁落,哪怕宰相是奸詐的嚴嵩,為什麼?因為他雖不上朝,卻耳目眾多,朝廷重臣的一舉一動他都瞭然於心,再加上他利用大臣之間相互牽制。

當然,我們不是給嘉靖歌功頌德,作為皇帝不上朝肯定是不對的,禍國殃民的,我們想說的是,作為領導,你需要耳目,需要適當平衡權力。

很多人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但這個無為是建立在大量有為的基礎上,一個領導,你對下屬的真實情況不瞭解,你對組織真實情況不瞭解,你怎麼能制定正確的方針?

領導需要耳目,那應該大張旗鼓地或像明朝設計錦衣衛一樣建立耳目機構嗎?這是不對的。這樣做,只會讓你的下屬認為你不相信他們,適得其反。那沒耳目又不行,那該怎麼辦?

每個組織都必須建立反饋機制,員工有意見,需要有上報的渠道,而且不能阻隔攔截,關鍵是對於員工的反饋,領導首先先測探真偽並且不聲張(如果基層員工向你反饋,你直接回復他,就會把你的中層管理者給廢了),然後交給相應的人去處理。

4、周邊測探法

有句話說:你想知道一個人怎麼樣,看看他身邊的朋友就知道了。這句話不完全正確,但仍然是重要參考,特別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深受父母或其他長輩影響,你想知道一個人的價值觀到底怎麼樣,去了解下他父母的作風,基本錯不了。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四法則(三):領導的溝通藝術,如何練就一張會說話的嘴巴?

人從出生到老,都在學習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與別人溝通,世界上很多問題都需要靠溝通來解決。那對於有領導力的人來說,該如何與別人溝通呢?

1、由情入理

中國人的民族個性是情、理、法,先講感情,再講道理,最後講法律。跟中國人溝通,一定是由情入理。

比如,之前有人在頭條回答中問:老師發現初中生抽菸、曠課,該怎麼跟學生溝通?我當時的回答是:

老師:我發現你們最近幾天沒來上課,是不是家裡出了什麼事,你們說出來,看看有沒有我可以幫上忙的。

學生:XXX

老師:我聽說你們在抽菸,抽菸對你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傷害很大,影響生長髮育,還容易把牙齒弄黃,那樣就不酷了。對於這次的事情,你們覺得該如何處理?

學生:XXX

老師:人都會犯錯,改過來仍然是好學生,我幫你們申請一下,看看能不能從寬處理,但是下不為例,下次再犯,一定會從嚴處理,你們看好不好?(說幫學生申請一下,只是讓學生產生愧疚之心,並非真的不處理)

中國人講道理的時候是最講道理的,不講道理的時候就非常不講道理,經常是各有各的道理,但沒有人會拒絕一份真誠的關心,所以在跟人溝通時,先講感情,別人認可了你這人,才會聽你講道理。

2、有的放矢

我們前面分享瞭如何識人的技巧,有興趣瞭解的朋友可以關注、查看。說服、影響一個人最高效最直接的方式是滿足他內心最深刻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投其所好。

比如,某位女性的公公特別大男子主義,認為男人不應該幹家務,這位女性想教育她的兒子勤勞努力、做家務,那該怎麼辦?

我們分析一下,公公大男子主義的邏輯是:男人是幹大事的,不應該幹家務活這些小事,男人在家裡應該是很有說話權很有分量的。

所以這位女性可以這麼做:讓她的兒子在一家人一起吃飯時,幫爺爺端飯倒水,她在邊上說“果然還是爺爺最有分量,孩子都知道孝敬爺爺了,從小就知道在這些小事上孝敬爺爺的孩子,長大了一定有出息,我們都沒教他,肯定是受了爺爺的影響吧”。

當一個人的觀念根深蒂固時,我們要想說服他改變觀念,不能跟他講道理,只能分析他的內心需求,順著他內心的需求來讓他改變。

3、陰陽互變

《鬼谷子》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最有影響的謀略口才教材了,這部神書的核心思想就是捭闔之道,也就是陰陽互變。什麼是陰陽?一切對立的事情都是陰陽,人的最高智慧就是懂得陰陽互變原理。在溝通的過程中,張嘴說話就是陽,閉嘴傾聽就是陰,說高興的事情就是陽,說悲傷的事情就是陰,凡此種種。

戰國時期,鬼谷子的高徒蘇秦遊說六國合力抗秦,他擔心秦國識破他的計謀破壞合縱,於是他想讓他的同學張儀去秦國任職並說服秦王先不要攻打趙國,這是他的目的,這是陽。

於是蘇秦派人去請張儀,卻對他百般羞辱,張儀一時氣憤難平,同為鬼谷子的高徒,自己卻如此落魄。蘇秦深知張儀的才幹,怕他貪圖小利而喪失大志,所以他才羞辱張儀以激發他的動力,他料到張儀一定會去強大的秦國跟他“對抗”,所以又派人去暗中自助張儀,讓他順利在秦國謀得客卿的職位,然後再把真相告訴張儀,讓張儀感激涕零,敬佩蘇秦的謀略,遊說秦王不攻打趙國。這是陰。

陰陽互變的運用非常廣泛,我們在跟人溝通的過程中,要善於從反方向來思考問題,比如你去追求一個高冷的美女,你直接展開攻勢,美女很可能根本不理你,這時從反方向來思考,你故意裝得和美女身邊的閨蜜很熟,對美女愛理不理,激發美女“我這麼漂亮,你都不追,竟然去追那不如我的閨蜜”的想法和對你的好奇,然後你再回頭來追求美女。

總結:溝通遠遠不只是說話,而是腦、心、眼、耳、嘴等全面利用的過程,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會溝通,溝通必須掌握技巧。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四法則(四):潛龍勿用,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

《易經》是一部神奇的書,也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讀的書,歷史上多少英雄豪傑在人生遇到困境甚至絕境事時,通過讀《易經》才幡然醒悟,從而否極泰來。對每一個有追求的人來說,在人生晉升之路上,如何更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呢?讓我們從《易經》的乾坤兩卦中一探究竟。今天我們先分享乾卦。

1、潛龍勿用

對於每個年輕人來說,在職場上都要記住一句話:在做你想做的事情前,必須先做好必須做的事情,因為世界不會圍繞你轉,你必須先圍繞世界轉。世界上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惡醜,你先遵守規則,才有機會來制定規則。

那你必須做的事情是什麼?首先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修養自己的品行,其次,再好的種子也需要土壤,你得先融入土壤,學習並遵守土壤的規則,哪怕是你不喜歡的規則。

2、見龍在田

在職場晉升路上,我們必須明白:能力是基礎,機遇是你的敲門磚,領導說你有能力,你才算得上有能力,因為有能力的人太多,能把握機會的人卻很少。

能獲得領導的賞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事,前提是你對領導是有價值的,同時又是沒有威脅的,每領導都會認為自己是有胸懷的,但真正有胸懷的卻是鳳毛麟角。多做事,不貪功,能幫領導晉升,自己自然也會晉升。

3、惕龍無咎

人在職場,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在領導面前,留下個好印象需要做一百件事,留下個壞印象只需做一件事,好事不留名,壞事傳千里。

當你獲得領導賞識並做出不錯的貢獻時,更需要如履薄冰,因為你已成為領導重點觀察對象,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你需要跟領導保持適當的距離,讓領導明白你心中有他,你可以貪錢,但絕對不能貪權。

4、躍龍在淵

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可能什麼都不怕,人在有了金錢地位後,可能反而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俗話說赤腳的不怕穿鞋的。躍龍在淵,更進一步可能一躍升天,也可能粉身碎骨。

當一個人已經成為高管或者小老闆後,要不要繼續攀升呢?答案是不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限,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否則迎接你的就是萬丈深淵。如果你覺得還沒到自己的上限,那就不要猶豫了,準備那驚險的一躍吧。

5、飛龍在天

聽說龍在成為龍之前,需要經歷多次進化,只有飛上九霄雲空那才是真龍,飛龍在天象徵著一個人已經到達人生的巔峰,呼風喚雨,叱吒風雲,好不威風!

當人處在人生巔峰時,需要明白,勿忘初衷方得始終,月滿則虧,居大位者需修大德,否則會人神共棄,好好培養接班人是明智之舉。

6、亢龍有悔

物不可終通,沒有人可以一直保持巔峰,人居低位時即使犯錯,那也是小錯,人居大位,一旦犯錯,那就是大錯,最終追悔莫及。

人生終究是有限的,天道忌滿,人道忌全,人生而不有,為而不持,功成身退才會功德圓滿,給自己留點餘地,才會給別人留下餘地。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四法則(五):怎樣做好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與輔佐者

自古以來,中國人經常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辛勤輔佐Ta的人。道理大家都知道,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太少太少。

如果說《易經》的乾卦說的是至剛至陽的領導之道,那麼坤卦說的就是至陰至柔的輔佐之道。每一位賢惠的妻子、賢達的輔助者都可以從坤卦中學到輔佐之道。那該怎麼做呢?

1、履霜,堅冰至

冬天來了,白霜覆蓋大地,預示著大地快要千里冰封了。這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凡事要慎始,開始選擇錯了,後面做什麼可能都是錯。

女人選老公,謀臣選領導,都要謹慎選擇,很多時候我們恨鐵不成鋼,因為我們選擇了扶不起的阿斗。那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追隨?三個最簡單最基本的問題:他有遠大而明確的目標嗎?知道完成目標的路徑與方法嗎?有堅決的行動力與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耐心與韌性嗎?

2、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天圓地方,天是是變化無常的,就像你要追隨的人要懂得根據環境和現實不斷調整策略,而目標一直不變,那作為輔佐的人,要跟得上節奏,無怨無悔,像大地一樣厚德載物,去成全你追隨的人,而這一切都出自你的本心。

現代社會追求人人平等,可人類從來不會將來也不會真的人人平等,哪怕是美國,總統遇襲,保鏢得要以自己的身體去擋子彈。我們說的平等,是指人格和法律面前的平等,是指機會面前的平等。我們經常把成全別人給忘記了,諸葛亮成全劉備,結果諸葛亮自己也名垂青史,周總理輔佐毛主席,結果他自己也成了世紀偉人。很多人想當老大,可老大不是人人都當得好的,當老二老三也可以成就自己。一個家庭裡,女人太強勢,她的兒子基本都懦弱,就是不懂坤卦的道理啊。

3、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乾是龍,坤是馬,合起來就是龍馬精神,馬有什麼特性?它認主人,它不高興的時候會踢人,不像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逆來順受的牛。為什麼把坤卦比喻為馬而不是牛?因為輔佐的人需要有自己的原則,而不是一味順從。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像曹操那樣文韜武略的人,都渴望得到賢良的人來輔佐他,就是希望有人來規勸和彌補他的不足,而不是來拍他馬屁。那當妻子、輔佐者和你追隨的人意見不一時怎麼辦?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方式來規勸他,就像我們前面分享的溝通技巧中說的一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查看。實在勸不動怎麼辦?先順著他,暗地裡把損失降到最低,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4、括囊,無咎無譽

當一個妻子幫助丈夫、一個輔助者幫助大領導取得不錯的成績時,麻煩問題就全來了,平時不上門的七大姑八大姨、下屬、客戶都來找你,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都要等著你處理,怎麼辦?

括囊,能夠容納所有人,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隨機應變,把困難和麻煩事擋在你老公或大領導前面,一定要得罪人的事自己來做,有好名聲有功勞讓你的老公或大領導來做,這就是所謂的你既沒有榮譽也沒有不妥的無咎無譽。

5、黃裳元吉

黃是一種富貴顏色,黃裳代表你自己幫助老公、大領導已經到達頂峰,你自己也功成名就了,但你不要忘了自己的本分,所謂處職而不廢,守義而不歸,

龍到了飛龍在天已經到達巔峰,也開始衰落,馬跑到地的盡頭就是深淵,成全一個人也要知道成全到巔峰時要及時收手。像呂后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在劉邦去世後呂后獨攬大權,野心膨脹,最後諸呂被屠,不要說富貴,連家族的人的命都沒有了。

6、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坤卦前五爻都是馬,到了最後一爻變成了龍,跟乾卦一樣,這說明陰陽已經相互轉化了,從極陰轉化到了極陽,一個人柔順到極端,就變成了剛強,代表一個妻子、一個輔助者,已經和你的老公、大領導已經走向了對立面,結果是天地大亂,其血玄黃。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借丈夫上位,殺兒殺女,都快要把李氏皇族屠戮殆盡,最後自己也落個被逼退位的下場,留下一個無字碑,任後人評說。古代的皇帝,我們經常評價他得位正不正,凡是借他人的權勢而篡位者,往往結局不好,你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去打天下,而不是直接把別人幹掉而取而代之。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六法則:“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人方能當大領導

慾望是洪水猛獸嗎?一個人是應該釋放慾望還是節制慾望,這個問題好像一直沒有標準答案。很多男人都有一個皇帝夢,因為皇帝有後宮三千佳麗可享用。

中國傳統文化偏向於人要節慾,西方文化偏向於釋放人的慾望。我們曾經視慾望為洪水猛獸,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曾國藩為控制性欲,罵自己是禽獸。我們也曾開放開明,《詩經》中青年男女可以直白表露感情,唐朝時女性的低胸裝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女模穿的性感服飾。

縱觀人類歷史,對人的慾望的過度鉗制,會讓社會萬馬齊喑,喪失動力,對人的慾望的過度釋放,會讓社會走向墮落,縱慾敗氣。縱使像國學大師胡適說的,開放民主的國家會自動走向理性,專制獨裁的國家最終無可救藥。我們認為,自動走向理性的過程需要有人主動進行理性思考。

不管人類怎麼發展,人的精神品質永遠都會有層次,我們經常說精神貴族,除了思考自己的利益與慾望,還會思考並推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大概這就是精神貴族吧。對於人的慾望,不管中國還是西方,真正的精英中的精英一定是傾向“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式的慾望觀,利用別人慾望又能控制自己慾望,萬花叢中過,兩腳不沾灰。就像古代哪些英明的皇帝,既有後宮佳麗三千,又能勵精圖治不沉迷於美色。(當然,我們不是鼓勵現代人彩旗飄飄)

這是不是很難做到?比哪些戒欲的聖人還難吧,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成為傑出的領袖,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這就是我們的領導力第六法則:戒定。那作為一個有領導力的人,應該如何戒定呢?

1、心堅如石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有遠大志向的人,不能因為任何事改變自己的志向,只可改變實現目標的方式。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越有大欲望的人,看上去越像沒有慾望的人,守住本心才不會迷失自己。

往往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只能先適應社會適應別人才有機會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特別對於沒有背景起點低的人來說,就像王陽明最後都得去討好他很討厭的一個太監一樣。

出淤泥而不染,前提是你得要有淤泥作為土壤,才能生存,不能生存何來不染?沒有酒肉,你都餓死了,還怎麼佈施?所以,佛在廟堂嗎?不一定,佛也在塵世。你心中有佛,這是前提,吃了酒肉,也不違背佛。

2、控制自己的肢體語言與情緒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不會出賣心靈,但對於一個領導人來說,你必須做到眼睛會出賣心靈,所謂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病、恐、憂、怒、喜等各種情緒在心裡激盪,但仍然面如靜水,不動聲色,這就是所謂的城府,沒有城府的人怎麼當大領導?但也不要濫用城府,該真誠的時候就得真誠。

當一個人小有收穫便欣喜若狂,那隻能說明這個人一輩子的成就也就如此,當一個人喜歡一驚一乍,那說明這個人當不了領導,當一個人被人喊叫還能慢悠悠地回頭看時,那就說明這個人有沉著穩重的領導性格。

3、抵禦誘惑

大千世界,誘惑無處不在,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每個人奮鬥的黃金年齡段更短,若是我們沉迷於花花草草的誘惑,那將註定一事無成。

人生的誘惑大致可以分為錢、色、名,人都需要錢,但當一個人賺到足以保障自己及家人衣食無憂的錢財後,他活著是為了什麼?沉迷於金錢誘惑的人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什麼。

有錢了,就容易陷入桃色陷阱,食色性也,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歷史上多少人因色而身敗名裂甚至國破家亡的,有大志者,娶妻娶賢不娶色,娶一個漂亮而不賢惠的女人,最終坑害的不是你一個人,也不止你一家人,而是你家幾代人。人生不可能什麼都得到,想獲得什麼,必定要犧牲點其他的東西。

一個人可以青史留名,但不可沽名釣譽,但凡有所好者,就容易被人利用,終日忙於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你清楚牆倒眾人推嗎?一個人自己想出名可能反而害了自己,一個自己不想出名別人願意幫你出名,在死後你才能的留點名聲。

總結:戒生定,定生慧,再聰明的人在慾望面前都會變成蠢蛋,一個內心戒定的人,才能“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才能逢水搭橋、逢山開路,還不忘本心,才能成為大領導。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七法則: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的發展證明:法治比德治靠譜。法治被西方人稱為“最不壞的治理方式”,決定了治理的下限,德治是中國人自古以來一直強調的,決定了治理的上限。

法治是用來管理人性中的惡,德治是用來弘揚人性中的善。歷史經驗和現實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有好的法治,惡的人都會表現出善,有壞的法治,善的人都會表現出惡。因為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這就是我們的領導力第七法則:法治,所謂法治就是依法治理。

一、為什麼要法治

法治很壞的組織,會一步步走向死亡,德治阻止不了這種死亡,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就是很好的證明,孔子作為魯國人,都沒有辦法拯救自己的國家,魯國幾大家族把持朝政,不是靠品德能影響他們。

齊桓公貴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去世後,他沉迷於以個人喜好來選人用人,最後被小人所害,死後都沒人替他收屍,蛆蟲滿地爬,一代霸主死的何其悽慘!

趙武靈王同樣一代雄主,胡服騎射的改革,讓趙國實力大增,最後他突發奇想,把王位禪讓給他兒子,自己當太上王,最後被關在宮殿裡活活餓死,同樣沒人給他收屍,一代雄主落得如此悲催!

開創中國封建時代巔峰的唐明皇李隆基,晚年昏聵墮落,讓安祿山不斷僭越,敗壞法治,最終只能倉皇逃跑,自己最心愛的女人被逼處死,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

縱觀中國古代史,為什麼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封建專制是人治(儘管每個朝代都有法律規章),不是真正的依法治國,因法治敗壞而國破家亡的事情不絕於書。

作為領導者,永遠都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要想組織長治久安,一定依靠法治。

二、什麼是法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治就是以強制性的規矩來治理,告訴人們哪些行為會得到獎賞,哪些行為會受到處罰,不以個人喜好和價值判斷為標準。沒有明確的獎懲機制,人們就沒有明確的行動準則。

作為領導人,當你領導的組織規模很小時,你可以依靠個人魅力來影響其他人,可以建立比較鬆散的機制來管理下屬,不給下屬太嚴厲的約束。就像古代各朝代的開國皇帝一樣,打江山時,法律從簡,為的是最大程度激發下屬拼搏的慾望。但當組織規模不斷擴大時,就必須制定較為詳細的法律規章,要不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領導人的個人魅力直接覆蓋面畢竟有限,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章,下層就會亂套。

每個人的動機都是深藏不露的,一個領導人再會識人,你也不可能有精力去識別每個人,我們沒有辦法依靠識別人內心的動機去判斷所有人,我們只能依靠明確的強制的法律規章去約束人的行為。

三、如何實施法治

法治的核心是權力的分配與監督,沒有授權,下屬就沒有辦法去擔當,沒有約束,絕對的權力就會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是亙古不變的鐵律。

1、權力的來源

法治需要具體的規章制度,權力的來源,核心是誰來制定規則,要麼是一個人或少數人來制定,要麼是所有人一起制定,前者偏向專制,後者偏向民主。兩者各有各的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應該說權力應該由這些掌握了真理的少數人來制定,但少數人又容易形成壟斷從而跟多數人的對立。

如果規則的制定由全體人來制定,那又容易陷入永無止境的爭端,所以目前人類找到最好的解決方式是代議制,由全體人的代表來制定規則。在國家層面,有議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在企業層面,有董事會、股東大會、員工大會。

作為領導人,既要站在真理的制高點,又要聽取全體人的意見,綜合考量,這是人類目前能找到的最好解決方式。

2、權力的分配

作為個人,肯定希望把權力都把握在自己手上,這樣既過癮又能快速決策,但這樣對組織來說往往又高度危險,一個人能不能保證自己的所有決策永遠是對的?從歷史來看,從來就沒有這樣的人,一旦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上又做出錯誤決策,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

從中國古代封建史上,我們可以看出,權力高度集中在一個人手上,只會導致組織越來越僵化,一個組織需要有共識,也需要不同的聲音,否則組織會缺少創新的活力。

在唐朝,有個說法叫君臣共治,皇帝願意分享一部分權力給大臣,特別是宰相,既有一槌定音的人,又有共同決策的人,當然在封建時代,不可能真正實現集體決策,因為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在現代西方國家,實行的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我們國家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高的人事任免權、財務審批權、經營決策權、監督權,必須把握在大老闆或董事會手上,這是橫向的權力分配。從縱向來看,每個層級的管理者都要擁有一定的權力,同時採取分權制,比如對於一個分公司來說,分公司總經理在總公司的領導下擁有分公司的經營決策權,同時對分公司的人事任免、財務審批、監督擁有一定的權力,而不是絕對的權力,人事、財務、監督權力需要有總公司的垂直管理,總之是實行雙重管理,達到既分權又集權的效果。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碰到戰爭等特殊時期需要高度集權,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有時為了快速開拓市場,需要高度授權給下級。

3、權力的監督

上面我們說了權力的分配,其中包括監督權,我們再次單獨把監督權列出來,因為監督權非常重要,沒有監督的權力會導致絕對的腐敗。監督權不能是僅僅自己監督自己,那就變成了自律,自律是需要的,但還需要他律,因為自己監督自己容易變成自己忽悠自己,變成了沆瀣一氣,導致蜂窩式的集體腐敗。

監督權必須是相對獨立的,讓“他人”來監督“自己人”,每一級的縱向的監督權必須與每一級其他權力相對獨立,比如對分公司來說,分公司總經理擁有對分公司全體人的監督權,同時分公司的監督機構必須擁有對總經理的獨立監督權。

4、賞罰機制

法治不能只是罰,同樣必須有賞。賞的內容,需要是大家可以做到的事情,把賞的條件定得太高,大家就喪失了追求的動力,當然賞也應該是有層次的,既有高難度的,也有低難度的。罰的內容應該是大家比較容易可以避免的,否則就變成了嚴刑峻法,容易被人唾棄。

在法治社會、組織,一些德治的內容可以適當融入法治內容,比如見義勇為,這本來是德治的內容,但如果一個人見義勇為後自己負傷甚至死亡,沒有適當的法定獎勵,那會不會讓一些本來有見義勇為想法的人打了退堂鼓?就像之前有人攙扶跌倒的老人反而被誣告一樣,攙扶了沒有任何獎勵,被誣告了還要耽誤事,那誰還去攙扶?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我們是應該重賞績效高的人,還是應該重賞品德好、忠誠度高的人?似乎都應該賞,每個企業的選擇不同。當然,對於老闆來說,肯定喜歡德才兼備的人,但問題是有那麼多德才兼備的人嗎?所以對於企業來說,應該實行獎懲的雙軌制,績效是一種考量標準,品德、忠誠度是一種考量標準,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八法則:別人可以欠你情,你不可以欠別人賬

每個人都需要和別人打交道,應付人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在跟他人的情感、利益糾葛中,領導者需要記住一點:別人可以欠你情,你不可以欠別人帳。

曹操一句“我可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讓他貼上了梟雄的標籤,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曹操把理念改成“我不負天下人”會怎麼樣?

那諸葛亮、龐統、張松就很可能投奔他,而不是去幫助無立足之地、一敗再敗的劉備,那曹操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這就是我們的領導力第八法則:公平。一個家庭、一個組織,什麼時候開始不公平,它什麼時候就開始走向分裂,走向枯萎。

有一種說法叫劣幣驅逐良幣,當良幣與劣幣獲得不公平待遇的時候,良幣就開始遭到劣幣的驅逐,從而良幣越來越少,劣幣越來越多,最終劣幣佔據優勢地位的時候,也就是走向共同死亡的時候。

如果你說所在的組織存在這種問題,你要麼只能同流合汙,要麼只能遭到驅逐。

一對情侶,熱戀時卿卿我我,分手時魚死網破、勢同水火,你是否覺得這種現象很熟悉?就是因為他們雙方都計較情感、利益的得失,都是一副“人不可負我”的姿態,然而這又何必呢?

一個家庭,兄弟姐妹之間為了爭奪父母的感情或者財產,鬧得天翻地覆,甚至大打出手,也是一副“人不可負我”的姿態,然而親情沒了,你的人生還剩下多少東西?

請聽我們細細道來。

公平,是一杆秤,核心是利益分配時要公平合理,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因為不管怎麼分配,都會有人覺得自己吃虧了。

對於一個組織來說,我們在上一章中說過,需要依法治理,其中就包括分配原則,先約法三章,申明獎懲原則,先把規矩定在前面,再拿規矩來考核結果,最後進行分配。

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假如你辛辛苦苦地培養了一個人,可這個人卻另投他人了,怎麼辦?你會不會認為這對你來說反而是不公平的?

公平,除了利益分配,還存在感情上是否公平,就像上面說的情侶分手、兄弟姐妹爭奪感情一樣。利益的分配,最好先確定規則。感情付出與收穫之間是否公平,要麼是“人不可負我”,要麼是“我不可負人”,要麼超然物外。

如果你把感情當成利益的紐帶,那你付出感情的對象就只是你的客戶,這時感情就是一種交易。交易嘛,付出和收穫之間,雙方都認可,那交易就成立了。如果這種情況下你覺得你吃虧了,不公平了,那隻能說明你業務水平還不夠或者你找錯了客戶或者本身你自己就太貪心了。我們可以講感情,但不要欺騙別人的感情。

如果你付出的是真摯的感情,付出是你自願的,那這種付出本來就不應該圖回報,所謂無怨無悔。不過,愛人者必先自愛,一個不能自愛的人怎麼能去愛別人呢?溺愛之下,必有反叛,小孩如此,成年人也如此,你太寵愛一個人會把他寵壞,因為很多人都有“犯賤”的劣根性。所以,你真摯地愛別人,既要自愛,也要方法,更要量力而行,詳情可查看我們之前分享的內容。

總之,作為一個有領導力的人,我們要對別人公平。如果你的付出,你覺得沒有得到對方相應的回報,記住一句話:別人可以欠你情,但你不可欠別人帳。這樣你自己才可以成為梧桐樹,不要在意飛走了一隻麻雀,因為你遲早會吸引鳳凰,這是對我們每個人最大的公平。你認同這句話話嗎?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九法則:放下自己,包容世界

,你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就像一臺電腦,你的天賦和先天條件是電腦的硬件,你的思想、觀念是電腦的軟件。人和人之間,硬件的差距其實並沒有那麼大,主要的差距在我們的軟件。

電腦運行出問題了,我們可以重裝系統,我們人生出問題了,是否可以重裝人生系統呢?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當我們放下自己,忘掉那個無處不在的“我”,開放思維,容納這個世界,我們就可以重裝系統,改變命運。

這就是我們的領導力第九法則:包容。

我們是否記得曾經有位八十歲的老大爺,身穿潮流服裝,站上世界頂級走秀場,邁著他自信堅定的步伐?

我們是否認識曾經某個在你眼裡不起眼的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變成了你自己一直想成為的那種人?

當一個人想改變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但我們首先得放下自己,包容世界。

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人或事,都有他存在的合理理由。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如此,我們經常喊著要改變自己,但往往又不斷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去尋找合理的理由,結果在無數的“我認為”、“我合理”中原地踏步,甚至不進則退。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裡的“我合理”,當你的“我合理”和別人的“我合理”發生碰撞甚至矛盾時,你就容易嫌棄、討厭、看不慣別人。

當你一次次在跟外界的交流中,在思想觀念的碰撞中,最終選擇封閉自己,排斥他人,那你就失去了改變自己的機會。

世界那麼大,知識那麼無窮盡,我們每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我們自認為的“我合理”真的是非常合理嗎?如果是,為什麼別人比你成功、比你快樂、比你精彩?

一個人要為自己找藉口,總能找到無數個藉口,因為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藉口。

每一個人的“我合理”都不是世界“合理”的全部,別人的“合理”也不一定真的很“合理”,但別人的“合理”能彌補我們自身的不足。開放思維,見賢思齊,學會容納別人,學習別人的優點,我們自己才會越來越接近世界“合理”,才能不斷進步。

我們可以把人按照九宮格劃分,格物致知告訴我們的就是要把人和物放在各自的格子裡,分門別類,這樣我們才算獲得了知識,如果我們只瞭解自己所在的這一格,那不算獲得了真正的知識。

每一格的人或事,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我們可以根據每一格的特點,選擇不同的交往方式。孔子說“敬君子遠小人”,告訴我們的是你要親近君子,遠離小人,不是叫我們去打擊小人,小人身上的優點,我們一樣可以學習,這就是所謂的不因人廢言,也不因言廢人。這是一種包容,更是一種極高的智慧。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出淤泥而不染,有的人處處樹敵,自命清高而一無所成?

為什麼有的人到死都不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100%純淨的物質,水太純淨了,沒辦法給魚提供營養,人太清了,沒有人願意和你同流,你一個人能成就什麼事?你能不處處被人排擠嗎?

總之,放下自己,包容世界,開放思維,改變自己,就像貪吃蛇的遊戲,你在每個格子裡找到並“吃掉”別人的“合理”,這樣你自己才會越來越“合理”。你認同我們的觀點嗎?歡迎評論交流。

學習領袖智慧:領導力十大法則(全集)

領導力第十法則:天人合一、無為而治是最高的領導指揮

中國古代史上有一個神奇的定律:每當天下大亂時,都是道家學派的人出來拯救天下。為什麼?

道就是自然,自然是辯證的,天生萬物各有所需各有所供,萬物各得其所求,萬物不知其所由。只有道,才可包容萬物,駕馭萬物而不露痕跡。

其他學派的思想,都是道的分支,道是整體,其他學派是部分。人類不管怎麼變,自然不會變,離開了誰,地球還一樣轉。每一種思想都與一定的社會實踐相聯繫。

就像我們看一本書,當下很受用,一百年後就可能一文不值。一種管理思想,現在很好用,十年後就脫離實踐了。

那有什麼是亙古不變的?那就只剩下變了,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斷變化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這就是我們的領導力第十法則:無為。當然,按照陰陽互變原則,我們說到無為,就一定要想到有為,所謂無為而有為。

你說一個領導太勤勞是不是一件好事?是好事,也不是好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去世後,他治國治民治軍一肩挑,凡事親力親為,沒有培養後備人才,結果“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作為一個領導,你得容忍你的下屬和你的差距,並且給他們機會去鍛鍊、去犯錯、去獨當一面,什麼事情都被你做了,你要求別人的永遠是“執行”,那你的下屬還要動腦筋嗎?還能培養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材嗎?

相反,如果一個領導太不勤勞,不以身則作,真的無為到什麼事情都不做,整天荒廢時間,那他怎麼做領導?

你說一個領導提拔重用很有實戰經驗的人才對不對?也對,也不對。飛將軍李廣常年與匈奴作戰,聲名顯赫,實戰經驗很豐富,那漢武帝為什麼不任命他為主帥去與匈奴決戰?反而要任命沒有實戰經驗的衛青、霍去病為主帥呢?因為有些事情需要創新思維,經驗豐富的人只是執行的經驗豐富,不一定思維很創新。

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趙王聽信讒言,把善守的老將廉頗換下,換上兵法爛熟於心的卻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結果趙國四十萬大軍被秦國大將白起給埋了。

你說一個領導善待下屬對不對?也對,也不對。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吳起,可以用嘴巴去吸士兵的毒瘡,結果他訓練出來的魏國兵卒一時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同樣戰國時期,燕王噲行禪讓,讓位給燕相子之,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燕王足夠善待他的下屬了吧,可最終燕國內亂,燕王噲行被殺,子只被擒。

所以,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沒有絕對,所有的事情都在不斷變化。人的最高智慧就是天人合一,天一直在變,黑夜白晝,陰晴雨雪,卻又四季分明,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對於領導者來說,就是該有為何是否積極作為,不該有為時就無為而治。

感謝每一位能讀到最後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學習領導力,一起進步,如果您認同我們的敬請關注、轉發、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