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雍獻給母親的禮物至今屹立於這座千年古城

國家重點文物遼陽白塔是北方古塔中的佼佼者,它雄渾古樸,巍然屹立在古城的北隅的白塔公園。建於遼金時期。經歷代補修,仍保持初建時期風貌。

據1922年發現的塔銘和“金史”后妃列傳上記載,為金大定年間(1161~1173)金世宗完顏雍為其母李氏所建。後雖經歷代補修,仍保持原有風貌,為現存遼金時期磚塔中的精品之一。遼陽白塔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垂幔式密簷舍利磚塔,由基座、塔身、塔簷、塔項四部分組成,高70.4米,塔簷逐層內收,簷角懸風鈴,簷間置銅鏡;塔頂仰蓮承覆體,最後以剎杆裝飾火焰、相輪、寶珠結束。


完顏雍獻給母親的禮物至今屹立於這座千年古城


基座是由臺基和須彌座組成,臺基為八角形石築高土臺,臺基總高6.2米,外用石條鑲邊砌成八角形兩層臺基,土臺坡面覆蓋石板護坡,第一層臺基為毛石牆面,無地墁;第二層臺基為青條石牆,條石地墁,並有較大坡度。兩層臺基外面青磚雕有斗拱三鋪作,俯仰蓮瓣,伎樂人,欄板花紋,須彌束腰。臺基上部有須彌座,高8.78米,下部為疊澀上收的磚壁。牆面收分較大,外面青磚雕有跑獅和小佛龕、束腰、再上為磚雕三鋪作斗拱,再上有磚砌蓮瓣兩層。上部為兩層很矮的束腰須彌座,總高1.52米。兩層束腰之上是一道普板枋,上有斗拱承單簷,簷上有瓦壠,瓦有筒瓦當,板瓦當。

遼陽白塔初層塔身在塔座之上,高12.7米,仿木構建築。立在兩層大仰蓮蓮瓣上,平面八角,角部施圓柱,磚雕五鋪作斗拱,承託簷部。每面的壁面中間砌出一道橫格,分塔身為,上下兩個框。白塔塔身的磚雕線刻生動流利、形象莊嚴肅穆。正南斗拱的拱眼壁,橫排嵌著木製匾額四方,上面有“流”、“光”、“碧”、“漢”四個大字,為明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補增。

遼陽白塔初層塔簷以木製方稜出簷、椽上斜鋪瓦壟,挑簷前端皆有卷剎。角梁為木製,前端套獸亦為陶製。簷角下是瓦勾頭,以大青磚作底瓦,上蓋簡瓦。簷角八角稍微外翹,飛橡遠伸,每個塔簷轉角椽下懸掛著銅鑄合鐵風鐸,即風鈴。

遼陽白塔塔簷十三層,高21.9米,由下向上逐層內收:第一層簷下有斗拱。與塔座斗拱相同,角簷的飛椽懸風鐸,第一層簷下排列木簷橡,各橡懸風鐸,上鋪瓦壠。上部屋面做法同第一層簷。從第二層以上各簷均系以七層大青磚疊澀出簷,收度比北鎮雙塔稍大,每兩層簷之間置立壁。第十三簷向上為塔頂,高3.62米。八面坡同由青灰筒瓦鋪瓦,塔頂簷層起脊飛簷較高而突出,脊端築有戧獸和套獸。為加固剎杆,由剎杆底部龍背交叉火焰環頂部與八角垂脊翹簷拉直八根鐵鏈,鏈頭處共嵌著八個鎏金寶瓶(俗稱銅葫蘆),由上下兩個半圓扣合而成。

遼陽白塔塔頂坡至上剎尖為塔剎。塔剎由剎座、剎身、剎頂構成。剎座(也稱小塔由基座和仰蓮組成。銅鏡下有西南剎門,上面為兩層磚砌八角形青灰仰蓮及磚砌覆缽(寶瓶),剎座總高6.44米,蓮瓣和瓣與瓣間都有排水孔。剎身有圓光(火焰環、相輪、寶珠,串於方鐵剎杆之上。方鐵鐵剎杆豎立在剎座之上,高9.24米,起避雷針作用,中穿銅質寶珠5個。

遼陽白塔是遼代風格建築,築塔的槽溝磚滴水的麥葉紋也是遼代特徵體量雄偉、儀態端莊、比例勻稱。欄板、倚柱、斗拱等均為磚雕仿木結構,製作精細而準確,塔身的浮雕、佛像,形象逼真,線條流暢,造型秀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