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赢得战争胜利,美、英两国的功劳有多大?

白杨树下谈历史


伟大的卫国战争是前苏联军民和英雄无畏的苏联红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划时代贡献,自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发动闪击战,前半个月苏联统帅部举措失利,在乌克兰基補战役中数十万红军将士,被德国的装甲集群分进合击,辗压如困兽犹斗,损失惨重,似无回天之力。步入该年的隆冬岁月,上天倦顾苏联红军,这年的冬天来势汹汹,气温极其恶劣。🇩🇪德国的飞机大炮,装甲集群,成了水中月,圆中花,缺粮少弹,被冻死伤亡者不计其数。苏联红军凭着优秀的民族素养,和对布尔什维克的忠心,英勇顽强,和天寒地冻优势,在冬季与🇩🇪德军毁灭性打击,但步入九四二年初夏,苏联统帅部有犯了打阵地战死拼,最好的进攻就是反击的策略,损失惨重,代价沉重。铁木辛哥元帅也为此负出了毁灭性的伤亡代价。被曼施坦因指挥下的德军打的丢盔懈甲,一退百余里,将领们也风声鹤唳,期望转守。有数百万苏联红军,犹如笼中鸟,水中花,丧失了军人气节民族血性,在万分危机之时,斯大林启用朱可夫元帅,亲临斯大林格勒,精心准备,合理布局,最终在一月中旬,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欧洲蛮牛法西斯德意志帝国,从而甸定了二战的转折点,自此后🇩🇪德国败局以定。有经库尔斯克坦克大战后,🇩🇪德军一溃千里,行同丧家之犬,在也无力大战了。英美二国对苏联的卫国战争也负出了巨大贡献。凭借着租借法案,🇺🇸美国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石油,军火,和飞机大炮以及先坦克装备,从物质道义和公理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的伟大战略,功不可没,摧人奋进。


94310417小云


以往的历史教育告诉我们,苏联能取得二战的胜利,是依靠“冬将军”的辅助以及苏联军民的坚决抵抗。大部分人对西线战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开战初期的“静默战争”。但随着苏联解体,诸多因政治原因无法面向大众的档案,逐渐得到解密,西线盟军的功绩这才得到认可。


来自大洋彼岸的物资援助


1941年6月,希特勒正式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德国用190个师组成的3个集团军群,如洪水般攻入了苏联境内。在随后的半年战争中,299万苏军官兵战死前线,还有多达205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被击毁,17900架飞机战损。原本有550万人的苏联常备军,一开始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德军的占领和轰炸使得苏联工业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也使得苏联一千三百六十余家大型工厂需要搬迁,它们重新开始生产也需要大量时间。这一切都导致苏联在1942年的产能大幅度地缩水,尤其是重工业,多达71%的铁、58%的钢、57%的有色金属、63%的煤以及42%的电力,也都伴随着大量土地沦陷而丧失。

农业方面同样紧迫。苏联大约84%的甜菜产地、45%的牛与68%的存栏猪被德军缴获。工人的口粮配给被降低到只有800克/天,普通职工更是只有500克/天。

  

【赫鲁晓夫曾坦言:“如果没有美国的SPAM罐头,我们真的不知道用什么去养活苏联红军。”】

更为糟糕的是农业,卫国战争初期,苏联食物上的嫉妒短缺。毕竟只要有一杆步枪和几发子弹的基本配置,虽然简陋但是还能保证作为“消耗品”的基层士兵基本的作战,但是一旦开始大面积断粮,对于士兵的身心打击将会是毁灭性的。

1942年1月底,苏联总给养部长帕甫洛夫向斯大林汇报后,最高统帅下令,让列宁格勒方面军就地筹措粮食。动用国家储备只能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当地的粮食已经彻底耗尽,食品工业也已经彻底瘫痪等,这说明苏联此时的储备已经所剩无几了。

【盟国物资援苏路线图】

由于缺煤严重,很多火车都不得不改烧木材和混合燃料,但就算如此在1942年1月火车昼夜工作,依旧达不到战前运输指标的一半,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生产出来的成品无法及时送到,让前线的情况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危机时刻,罗斯福即下令撤销了对苏联资产的冻结,折合约3900万美元,又在7月和8月特批允许苏联在美国购买各种物资。8月正式开始对苏援助,其中包括各种型号的飞机1200架,90毫米口径炮152门,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991门,迫击炮1135门,冲锋枪两万支,轻型坦克729辆,,中型坦克795辆,115,341英里的电缆线,随后又从对英援助中调拨了1200架飞机给苏联。

【苏联损失极为严重,盟国的输血极为重要】

10月1日双方正式签订了《第一次对苏协议书》给了2000辆坦克和1300架飞机。不过由于航道等缘故,一直到1942年6月才算大致完成了运输。吸取了第一次教训后,双方签订了《第二次对苏协议书》。这次的规模和及时程度远远比第一次来得大,仅仅是食品就达到430万吨之多,非常及时地援助了斯大林格勒战局,除此之外还包括180万吨的原材料、机器、工业设备和110万吨陆、海军设备。由于德国人的潜艇战术,使得盟军的物资和护航舰队损失惨重,如PQ-17护航队损失达到了三分之二多,不得不让英国人退出护航。

在这个阶段,苏军开始发动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赫赫有名的天王星行动正好发生于1942年11月19日与12月16日,这显然不能解释为单纯的巧合。

【土星行动中,正在执行作战任务的苏军坦克】

之后双方爆发了东线战场最有名,也是最为关键的坦克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苏军之所以有勇气向此时依旧占据战略主动权的德军发起进攻,在于他们已经利用《租借法案》获得两万辆吉普车,十万部野战电话,3000辆炮车,132000辆卡车以及10000辆无盖货车。斯大林曾因此写感谢信给制造卡车的斯图贝克公司,朱可夫也评价:若没有斯图贝克卡车,苏军大炮将很难运送前线。正是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苏联才能充分动员己方的炮兵资源,以弥补坦克性能的劣势。

【搭载喀秋莎火箭炮的斯图贝克US6卡车】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的闪击战导致苏联的大量工业设备无法撤离,导致后方产能严重不足。为此盟军为他们提供了44605台金属切削机床、13314台锻压设备等大量机械制造设备。其数量不但接近苏联设施总量的40%,而且性能远比苏联的国产货优越,生产能力反而更强。除此之外,盟军还援助超过1000座苏联发电厂,为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来自西方盟友的空中支援


当然,可能有人觉得英美鬼畜就是用钱让苏联士兵给自己人当炮灰。但是,二战中的西线战场只是缺少绞肉机般的陆战,至关重要的空战,比东线有过之无不及。不少苏联的军事专家十分自豪本国装备惊人的性价比,顺便嘲讽后期德军可怜的坦克产量。事实上,德国乃是总体战的鼻祖,其工程师团队的优秀在全世界范围都是首屈一指。之所以会出现后期乏力的现象——盖因他们的工业已经被系统地摧毁。



1942年5月30-31日,皇家空军出动1046架飞机轰炸德国城市科隆,史称“第一次千机轰炸”。皇家空军为此几乎拼尽全力,甚至抽出367架训练和改装的飞机加入此次行动。

  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正式召开。此次会议英美正式达成联合作战计划。该计划包括对德国主要工业区和城市进行战略轰炸,以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英美确定了轰炸的优先序列:1.潜艇制造出和基地;2.飞机制造业;3.交通运输系统;4.石油工业;5.其他军火工业。卡萨布兰卡会议后,美军正式加入对德国本土的轰炸行动。皇家空军的战略行动,也借此良机进入到第三阶段。

  

  【卡萨布兰卡会议合影】

  1943年6月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训令 ,正式开始对德国本土的轰炸。1943年下半年,盟军先后发动7次大规模空袭,平均每月投弹700-800吨。不过,德军也展开反击,击落了30%没有足够战斗机护航的盟军轰炸机。盟军也吃一堑长一智,增强了轰炸机群的护航编队,并将第一轰炸目标改为德国的飞机制造厂。

  1944年2月,盟军研发并装备了P-25远程轰炸机,皇家空军+美第8航空队+美第15航空队已有1600架轰炸机,西线的空中力量大大增强,轰炸计划也因而进入第四阶段。1942年2月20-25日,约4000吨炸弹被投放到德国航空基地中。随后几月,轰炸力度不断加强,并于4月达到高峰。当月盟军轰炸机共投放7758吨炸弹,德国90%以上的航空工业都挨了炸弹。

  

  【盟军的轰炸海报】

在盟军不间断地空袭下,德国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以至于战后连香烟都无法正常生产。反观苏军在《租借法案》的支持下,获得了巨大的加持。以赫赫有名的T-34为例,其发动机需要用到铝,而苏联半数左右的铝来源于盟国的支援。双方一加一减,这才有了后来苏军坦克的性价比优势及其傲人的战绩。


结语


西线盟军的贡献当然远不止于此,为了应对盟军的进攻,大批德国空军被抽去西线。在关键性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大量第4航空队的单位被撤出以应付盟军在北非的登陆,德国空军的力量被分散至整个欧洲及,导致其未能保持在苏德战线的南部其它地区的空战力量,这给后来的苏军反攻提供有力的条件。若无西线的盟友,斯大林就算能打赢希特勒,其代价也必然是耗尽苏联几乎所有的适龄青年。这样一来,苏联只能得到一个纸面上的胜利,本身也会因此亡国。


三桂历史


1945年,历时4年的苏联卫国战争结束,为了战胜不可一世的德国,苏联付出了损失6000多万人的代价,其中军人损失近3000万人。但在战争结束时,苏军的总人数依然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这都与其强大的后备兵员分不开。

然而,战争后期的苏军在装备、兵员人数上都高于德军,伤亡率依然高出德军许多,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惨胜的印象,苏联是依靠地大物博的国土面积和巨大的战争潜力,取得了胜利。但仅靠这些能赢得战争吗?答案是否定的,还有其他的因素。

战前苏联的工业化并不弱。

在人们的印象中,苏联的重工业以“大笨粗”为鲜明的特点,但不容置否的是,在经济大萧条期间,苏联受到的冲击最小,并以最实惠的价格引进了美国当时最先进的工业制造体系,工业生产总值一度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水平。

苏联军工之所以“大笨粗”,与其教育水平落后有关,但不妨碍在其军工生产的发展。有心的是,随着欧洲局势紧张,苏联在工业化布局方面,充分考虑了战争的因素,不但在富庶的地区建立了工业区,而且在乌拉尔也建设了同样的庞大工业。

战争初期,德军攻势迅猛,苏军最高统帅部不断地命令部队进行阻击,在建立纵深梯次防御,以“空间换时间”的同时,也尽量将该地区的工业企业撤往大后方,这部分工业与乌拉尔地区的工业体系,共同支撑了苏军在战争中的需要。

在德国看来,占领了苏联最富庶的地区,势必摧毁其工业生产,致使整个国家垮掉。殊不知,4年间,仅乌拉尔地区就生产了44万门火炮、10万辆坦克和13.6万架飞机,以及不计其数的枪支弹药,并用这些武器组建一个个新的作战部队。

尽管苏军的死亡率始终高于德军,部队成建制地被消灭,但很快就会得到补充。正如德国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最初计算苏军大约有200个师,现在已经查明番号的有360个师。十几个师被消灭,他们就又投入十几个师。”

到了战争结束前的一年,苏联坦克年产量达到近3万辆、飞机4万架、火炮12万门,是德国的几倍,并在不断地消耗中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些工厂的产量并不能完全弥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在战争初期,美、英等国的援助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美、英等国的援助,苏联无法在沉重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1941年的苏联,在德军的猛烈打击下,重工业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尽管从西部紧急撤离的工厂,也迅速在东部投产,但产量和质量依然受到很大的制约,尤其是铝、钢、汽油等战略物资的缺乏,更加需要美、英两国的支援。

尤其是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对苏联的援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其中51%的航空汽油是由美国提供的,可以理解为有一半的苏军战机,烧着美国的汽油与德军作战。更何况,美国提供的汽油质量好,实际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

尽管苏联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但仍有1/3的缺口是美国填补的。战争中至关重要的炸药,是由美、英两国和加拿大提供的援助,占到苏联战时总产量的53%。更由于高射炮的生产技术高,几乎全部由来自美国的高炮,保卫着苏联的大部分领空。

为了提高苏军的机动性,美国还提供了占总量一半的钢轨,以及1.1万节车皮和大量火车头。并为了加快军工生产,美国还援助了3.8万台机床,英国也援助了6500台,由于美、英两国的机床比苏联的更精密,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当然,援助的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各类车辆46万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千多辆,以及包括护卫舰在内的各类舰船574艘;还援建了62座油库和13座桥梁。这些物资总量达到了1750万吨,价值100多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的1万吨黄金。

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括420万吨的粮食,足够600万人吃上4年。也就是说,战争期间,尽管丢掉了盛产粮食的乌克兰,但依靠美国提供的粮食和罐头,苏军始终维持一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部队,这对赢得最后的胜利至关重要。

苏联统帅在柏林投降后不久,在《真理报》上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在整个欧战期间作为租借向苏联提供了武器、战略物资和粮食,大大促进了战争顺利结束”。尽管苏联曾竭力贬低援助的作用,但事实总归事实。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