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無處不在就是我!

來源:抗癌雜誌 作者:劉曉健 教授 漫畫:彭曼


淋巴瘤在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前15位內,並且發病率正在逐年增長。淋巴瘤可能在任意年齡段發病,在兒童和青壯年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進入所有腫瘤的前10位。淋巴瘤常常累犯全身,加上淋巴系統遍佈全身的特點,淋巴瘤可以在很多部位發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淋巴瘤的自述

“淋巴瘤”這個稱呼是我和我們幫派的兄弟們的統稱,我們有很多種類型,你也可以叫我們為“淋巴瘤家族”,而我們的家就在主人的淋巴系統上。淋巴系統對於主人來說,可是至關重要的。它是循環系統的組成部分,由淋巴管道、淋巴組織(淋巴細胞等)和淋巴器官組成。主人抵抗外來侵犯需要的“部隊”,淋巴系統就是這些部隊的培訓機構,能製造各種細胞、細胞因子和抗體,濾出病原體,參與免疫反應,對於液體和養分在體內的分配也有重要作用。


淋巴瘤:無處不在就是我!


我本來是淋巴細胞,也是這個部隊的一員,但是我學壞了,變成了無組織無紀律的一員,自己複製自己,開始我的瘋漲過程,破壞部隊正規化建設,建立我自己的“淋巴瘤王國”。淋巴系統遍佈主人的全身,而我也就隨之“無處不在”。渾身上下,你都可能發現我。

哪些因素助我誕生

我的誕生和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免疫功能失調、感染、家族易感性、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活方式等。

1.免疫功能失調和我的誕生密切相關。器官移植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發生淋巴瘤的風險增加2-15倍。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干燥綜合徵、類風溼關節炎、橋本甲狀腺炎、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的患者惡性淋巴瘤發病率也高於普通人群。

2.感染因素。發生感染的人,也是適合我的主人。感染包括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EB病毒(EBV)、I型人類T細胞淋巴瘤病毒(HTLV-I)、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幽門螺旋桿菌、鸚鵡熱支原體和丙肝病毒等病毒和細菌,是我們淋巴瘤家族裡兄弟姐妹們各自的小夥伴和排頭兵,深受我們的歡迎。

淋巴瘤:無處不在就是我!

3.遺傳因素。主人的家人(有血緣關係)也是我們喜愛的目標,有惡性淋巴瘤家族史的人群患惡性淋巴瘤的概率高。有研究發現,一級親屬(一個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有惡性淋巴瘤的人群發生惡性血液病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1.8倍。

4.化學因素。可能和我相關的化學物質包括有溶劑、殺蟲劑、除草劑和燃料等。甚至苯妥英鈉、麻黃鹼以及有些抗癌藥也可能與我有關。日本廣島和長崎在遭遇原子彈爆炸後的數年後淋巴瘤的發病率明顯增加。有研究報道,過度暴露於紫外線下也增加患惡性淋巴瘤的機會。

5.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遠離我的小幫手,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就是適宜我發芽生長的土壤。譬如,有研究發現,抽菸和染髮都可能增加我出現的風險。

我是怎麼“無處不在”的

如果你過去聽說過我,你也許知道“淋巴瘤累犯全身”的情況。我的家族裡,有些只會在局部生長,但有的就會累犯範圍較廣,侵犯人體的更多位置。這通常是由於人體淋巴系統的網狀結構密集分佈、淋巴循環的生理條件和淋巴瘤細胞的歸巢現象造成的。

淋巴瘤:無處不在就是我!


而在我的家族裡,可以分成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部分。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結>90%為連續侵犯,起病為單發部位,然後沿淋巴道至鄰近淋巴結區域。例如先為頸部淋巴結腫大,依次為腋下或縱隔淋巴結受侵。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受侵的淋巴結為跳躍式的侵犯,沒有固定規律。


怎麼做,可以發現我和遠離我?

淋巴結腫大一般是我的首發症狀,以淺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症狀的約佔70%。發生在不同組織器官的淋巴瘤有其相應的臨床症狀,一些特殊亞型的淋巴瘤有其特殊的症狀和體徵。

淋巴瘤:無處不在就是我!

一般通過問診、體格檢查、常規的血液生化和初步的影像學檢查等常規體檢可以發現我的徵兆,包括乏力、發熱、夜間大量出汗、體重快速明顯減輕、全身或局部淺表淋巴結腫大,化驗血液時,發現貧血、白細胞下降或血小板下降。出現這些徵兆,也不要恐慌,大多數不是淋巴瘤,但是需要引起重視併到淋巴瘤專科醫生處就診,進行相關的專科檢查,能做到早發現,才能早診斷和早治療。

淋巴瘤:無處不在就是我!

總的來說,我在中青年人群中更容易發生。我與很多惡性腫瘤相似,可歸為生活方式病。生活中很多小細節都可能促進我的發生,例如不規律的生活習慣、長期的勞累及壓力過大,都會使患癌風險大大增加。因此長期壓力大、勞累、作息和飲食不規律、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應注意防範,同時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進一步遠離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