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凶”?

1 病例簡介

患者,女,40歲,因“反覆心包積液,胸悶,頭頸部、顏面部水腫”多次就診入院。

查體:體溫38°,心率138次/分,血壓116/85 mmHg,聽診心律齊,無病理性雜音,未聞及明顯心音遙遠。

2 診治經過

第一次住院,行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左室後壁44 mm液性暗區,右室前壁30 mm液性暗區,提示大量心包積液;二尖瓣、主動脈瓣輕度關閉不全(圖1)。

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兇”?

圖1. 第一次入院超聲示大量心包積液。

隨後行CT檢查,示左室後壁約40 mm液性暗區,與超聲心動圖結果一致(圖2)。

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兇”?

圖2. CT顯示左室後壁約40 mm液性暗區。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輕度降低,血紅蛋白降低;腺苷脫氨酶73.4 U/L,李凡他試驗(+),結核抗體(+)(表1)。

表1. 實驗室檢查結果

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兇”?

基於實驗室、影像學檢查結果和臨床症狀,診斷為“結核性心包積液”。遂予以患者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強的松抗結核治療,3天后患者發熱、胸悶、心包積液症狀緩解,安排出院。

3個月後患者又出現“顏面部水腫、胸悶”症狀,再次入院。超聲心動圖顯示,舒張早期可見右室前壁塌陷,左室後壁厚約51 mm,右室前壁厚約27 mm,大量心包積液(圖3)。

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兇”?

圖3. 第二次入院超聲示大量心包積液。

隨後行心包穿刺引流術,示心包積液顏色呈黃色,透明,白細胞計數2×109/ L,紅細胞計數3.9×1012/L;李凡他試驗(+);特定蛋白電泳

:免疫球蛋白G 26.20 g/L,免疫球蛋白E 132 IU/mL,免疫球蛋白K輕鏈 6.6 g/L,免疫球蛋白λ輕鏈 3.13 g/L。

抗核抗體(ANA)(-),骨穿僅見少量漿細胞。

經檢查排除多種疾病後,仍然無法明確診斷,此時患者家屬告知“患者在4年前有過鼻咽癌史,並已治癒”,於是考慮腫瘤轉移,多次查心包穿刺液並未發現腫瘤細胞。

PET-CT影像顯示,鼻咽癌治療後,鼻咽部、咽喉部、咽喉軟組織稍增厚,氟代脫氧葡萄糖-18(F-18FDG)代謝未見明顯增高,考慮腫瘤已滅活;雙側頸部、頜下、左鎖骨上區多枚淋巴結腫大,縱膈及兩肺門淋巴結炎性增生(圖4)。

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兇”?

圖4. PET-CT影像。

隨後行頸部、鎖骨上淋巴結B超,顯示雙側頸部 Ia、Ib、II、III、IV區多發淋巴結腫大,左側Ⅳ區近鎖骨上處淋巴結大小為16×10 mm,邊界清,呈橢圓形,皮質增厚,均勻呈低迴聲,皮髓質分界清,淋巴門存在。

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顯示上述淋巴結可見淋巴門血流信號,右側鎖骨上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回聲。

腹股溝淋巴結超聲顯示,雙側腹股溝內見多枚淋巴結,左側最大約28×7 mm,右側最大約23×8 mm,邊界清,皮質局部增厚。

腋窩淋巴結超聲顯示,雙側腋窩內見多枚淋巴結,左側最大約26×5 mm,右側最大約29×6 mm,邊界清,皮質局部增厚。

經過多學科會診,血液科診斷疑似“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行頸部淋巴結活檢可見大量EB病毒感染,淋巴組織活躍增生(圖5)。

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兇”?

圖5. 淋巴結活檢。

進一步檢查,外周血EBV-DNA(+),複製>10³/mL;EBV抗體(+),IgM 71.7 U/L;TCR基因克隆重排陽性(表2)。

表2. TCR基因克隆重排

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兇”?

免疫組化顯示:CD56(+),人顆粒酶B融合蛋白(GranzmeB)陽性(+),CK(-),EBER(+,>50/HFP)。

3 診斷及診斷依據

病理診斷為慢性活動型EB病毒感染(CAEBV),NK/T細胞型、免疫組化A2型、非系統型。診斷依據如表3所示。

表3. 診斷依據

病例丨中年女性反覆心包積液,誰是“真兇”?

查閱文獻發現,CAEBV與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有明確關聯。鑑於患者4年前有“鼻咽癌”史,腫瘤病理切片顯示為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最終診斷為CAEBV,NK/T細胞淋巴瘤。

4 治療及預後

該患者在血液科接受化療,顏面部水腫基本消退,精神狀態較前好轉。予以SMILE化療方案(甲氨蝶呤、異環磷酰胺、地塞米松、依託泊苷和培門冬酶)治療。化療後隨訪,複查超聲心動圖示少量心包積液。

5 有關CAEBV

慢性活動型EB病毒感染(CAEBV)是一類慢性活動型EB病毒相關的NK/T細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以持續反覆的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臨床特徵、EBV感染細胞的克隆性增殖為主要特徵,在臨床較少見,致死率較高。

CAEBV在亞洲發病率高,可在任何年齡發病,沒有性別差異。病理學改變可以涉及全身各系統,臨床表現異質性,可見反覆或持續發熱,常見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皮膚可表現為口腔潰瘍、皮疹等;血常規可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貧血。CAEBV病程處於不斷進展中,可以轉變為NK/T細胞淋巴瘤、急性白血病。

多數抗病毒治療對CAEBV患者無效。免疫抑制治療(激素或環孢素)可暫時緩解症狀。化療可能有效,但有極高的復發及病情進展風險,預後不良;唯一證實有效的治療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日本最近報道一例NK/T細胞淋巴瘤也是以心包積液為典型表現,通過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最終治癒。

來源

呂玲春. 反覆心包積液背後的原因. 長城會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