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的爸爸退出了家长群!这届的家长是怎么“内卷”的?

崩溃的爸爸退出了家长群!这届的家长是怎么“内卷”的?

退出家长群的爸爸,为什么造反?【主播:李冇】.mp313:19

来自家庭教育有意思

作者 | 张昕

主播 | 李冇


相信每个家长微信里,除了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亲戚群之外,最热闹的就当数“XX班”的这些家长老师群了,而且这个群一定是和工作群一样是置顶的。

最近,我刚看到有一位爸爸在群里怒斥老师:“有作业能不能在学校里做完?别往家里带!我回家我就想喝两口酒!”

崩溃的爸爸退出了家长群!这届的家长是怎么“内卷”的?


而后,我又看到了一位崩溃的爸爸怒而退出了孩子的班级群。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我那么有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

“说实在的,(老师)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

视频一出,网上对这位家长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有很多家长表示产生共鸣,支持爸爸们造反,因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却一直不敢说的话——身为打工人,本来上班的压力就很大,这边要加班要开会,那边手机上还得看看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实在忙不过来...…

崩溃的爸爸退出了家长群!这届的家长是怎么“内卷”的?

也有人表示,老师并不是要甩锅给家长,而是孩子的教育本来就需要家校配合,家长不付出亲子时间,只想着把孩子都全权扔给老师和学校,是教不出好孩子的。

嗯,乍一听,两边说得都非常有道理!

有关此事的大部分评价,都在呼吁“还家长群原本该有的样子”,要净化“家长群”的环境,使“家长群”成为高效有益的教育工具。

但是家长群本来该是什么样子呢?

家长觉得老师在甩锅,觉得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

老师又觉得家长在推卸责任,觉得家长的投入不够多……

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

崩溃的爸爸退出了家长群!这届的家长是怎么“内卷”的?

家长的付出,太多还是不足?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现在其实家长们还是挺辛苦的,投入的时间、精力应该要比老一辈的更多。但是作为科学家,光说个人感受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就开始搜索有没有关于“家长投入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的调查数据。

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了一篇2018年发表的文章,题目就非常直白《2004至2011年,中国家长陪伴孩子时间的变化》。

文章发现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变化;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大概是母亲陪伴孩子时间的一半左右,但呈现出些许上升的趋势。

这样看来,母亲投入的时间较多,但多年来没有显著变化;父亲投入时间较少,随着时代发展有增加,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为什么家长都觉得越来越不堪重负了呢。

其实,我记得10年前,家长们就在抱怨负担越来越重,我们的00后小助理说,那时候她们用的是发短信的“家校通”;我们小时候,我们的爸妈也是这么说的,那时候我们用的是“家校联系簿”。那时候虽然没有班级群,但是家校矛盾一点都不少。

其实不是“班级群”导致了什么坏影响和坏结果,而是家长们(包括老师们)面临的压力太大,无处安放的焦虑导致的心态很糟糕。

崩溃的爸爸退出了家长群!这届的家长是怎么“内卷”的?

内卷:明知道可能没用,

但还是不得不加大投资

与老一辈的父母相比,这一届年轻父母确实更注重科学育儿、亲密育儿、早教开发等等,所以也更愿意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但由此导致的朋辈压力、育儿资源竞争、信息庞杂等问题也加剧了年轻父母的育儿焦虑。

现在大家都在说内卷内卷的,我以前一直在想,到底是怎么个卷法。直到前几天有位朋友在群里问,如果自己家孩子什么才艺也不学,就这样“裸奔”进小学,不慌吗?

其他群友纷纷应和:“慌!”

我才明白,所谓内卷,就是虽然大家都明知道,也许你苦哈哈学个钢琴、舞蹈,年会都未必排得上表演节目,但还是忍受不住“别人都学我不学”的压力,还是愿意花很多钱逼着孩子去学。

在工作单位上怕被90后00后超越,所以不得不拼命加班,明知道加了也没有加班费,还压榨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甚至亦不能避免被追赶被淘汰的命运,但每天熊熊燃烧的打工魂不允许你退出竞赛。

在孩子教育上怕输在起跑线,所以明知道这样的投入时间金钱可能是无用功,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再加把劲,再加大投资的砝码。

什么是内卷?这就是内卷!卷到最后,耗竭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认知资源,必然是自己的心态先崩了,才会导致一颗小石块都可以让我澎湃。

崩溃的爸爸退出了家长群!这届的家长是怎么“内卷”的?

甩锅容易自省难

我以前在讲归因风格的时候就讲过,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大家都愿意用外归因,而甩锅给另一方——

老师会说:“你们身为父母都不好好花时间教育孩子,不给孩子养成好习惯,老师们打不得骂不得的,还能怎么做呢?”

家长则会反驳:“学校不就是教书的地方吗?否则我交学费给你干嘛?都要我教还要老师做什么?我上班累了一天回家就想躺着不行吗?”

咱们能不能换个归因方式,看看会不会和谐一点:

“哎,都是我的基因不行,孩子太笨了,给老师添麻烦了。”

“对不起家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么好的孩子我们没教好,是我们有责任。”

“这个孩子不爱学习啊,可能就随我小时候,算了不是这块料,不指望了。”

像我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有什么缺点的时候,我和鹿老师都争着认“这是我的锅,字写不好/跳绳学不会/加减法不会做是随了我的基因!”

这样一想,夫妻之间也不会有家庭矛盾,和老师之间也不会有家校矛盾,焦虑感和挫折感也大大降低了,完美。

崩溃的爸爸退出了家长群!这届的家长是怎么“内卷”的?

孩子就是孩子自己,不是我们的脸

最近的班级群“造反”新闻中,很多人都提到了家长在班级群中如果漏掉回复信息,或者孩子哪里没做好,可能就会被艾特出来,很多人觉得很伤自尊。

除了老师艾特出来进行人身攻击的要坚决反击,如果只是艾特出来提醒你孩子书没带,或者哪条信息忘记回复,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儿啊,家长可以学着自我调节,放宽心。

甚至我有一位朋友,她说看到老师在群里点名表扬了班上几位同学,而没有表扬她家孩子,她都觉得自尊很受伤害,恨不得想退群。

我说那这就是你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了。

中国家长长久以来的“互依型自我”的亲密关系,导致他们将更多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不行,不仅仅丢的是孩子的脸,顺便把祖宗三代的脸都丢尽了——这样必然的结果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上的焦虑急速增长。

而班级群,就是这样一个展示优良中差、助长焦虑的修罗场。

如果大家能够认清现实:“孩子就是孩子,我们只是同行一段路,这段路由我扶持着他成长,仅此而已。他与我的关系就这么大,他做错的事也由他自己承担结果。”

比如我家孩子忘记带书了,校徽丢了,鞋子穿错了,老师在群里提醒我们,我们就去送书、重买校徽、找到正主交换鞋子就好了呀,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但是我们两人的父母都会很焦虑,他们觉得在班级群里丢了颜面,觉得心里很过不去这个坎,并且怪我们:“你们怎么都不着急呢!”

我们会说:“啊,不着急啊,因为丢脸的是他自己,我们不觉得丢脸啊。”

焦虑低了,是不是情绪反应也不会这么激烈了?

其实呢,事情压不垮人,眼怕手不怕,一件一件做,总归都能解决。但是焦虑能压垮人,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会放宽心,放宽心,放宽心。


更多有趣文章,欢迎关注Dr.昕理学(ID:PKUPsyXin)微信公众号。

#教育头条##家长群##心理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