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 世茂 萬達——地產商們的“酒店夢”

4月20日,碧桂園發佈最新消息稱,核心聯盟企業鳳悅酒店及度假村正式宣佈成立,組織管理全球逾500億元酒店資產。近年來,地產商由於自身的物業、財力等優勢,一直都有一個酒店夢,從萬達到世茂,再到現在的碧桂園,它們的酒店投資邏輯是什麼?在後疫情時代,如何做好佈局和運營,做出心心念唸的“超級酒店”品牌?

碧桂園500億的酒店夢

背後是一步什麼棋?

據碧桂園公佈的資料顯示,鳳悅酒店及度假村定位為高品質酒店資產運營商,目前管理全球逾500億元酒店資產,為超過100家高品質酒店提供運營和資產管理服務。

這家新成立企業旗下運營管理著碧桂園鳳凰、碧桂園假日、鳳悅、鳳頤、鳳悅輕尚、碧熙、碧嵐、鳳祺等八大各具特色的酒店和公寓品牌,擁有客房總數達30000餘間,覆蓋中國及海外50多個城市。

據瞭解,鳳悅酒店及度假村公司未來計劃立足核心城市,並挖掘新興城市市場潛力,覆蓋“投、融、建、管、退”酒店全生命週期的管理體系和服務模式,將全面進軍中高端酒店市場,為酒店提供投資定位、融資策略、設計建造、運營管理、資產交易等全方位資產管理服務。不過,該平臺更多是獨立於碧桂園之外的第三方機構,由原碧桂園酒店集團核心管理團隊成員創立,雖目前接手的多是碧桂園酒店,但之後會探索更多的市場化運營。

也就是說,該公司更多是想借碧桂園母品牌的力量,去做輕資產的酒店運營。

碧桂園為什麼要這樣做?

事實上,以住宅開發為主業的碧桂園在上市前便開始了酒店業務發展。2000年元旦,隨著“順德碧桂園度假村”正式對外試業,碧桂園酒店集團開始探索自己的酒店品牌和產品線。

不過,經過20年的發展,碧桂園酒店業務其實並沒有做出影響力,基本只是擴闊了非住宅項目業務的經常性收入來源,使得物業收入組合更加多元化。

當然,碧桂園也積累了不少經營酒店的經驗,經歷過重資產經營模式的壓力,2017年,碧桂園開始賣掉一些經營效果不好的酒店,成功“瘦身”,2019年酒店收益達到42.65億元,為20年最高。

隨著疫情對旅遊業和酒店業的重創,以另一個房產大佬金茂來說,2020年一季度3437間運營房間累計入住率為25.1%,去年同期為75.6%,同比下降66.9%;累計平均房價為1408元,同比下降7.5%;累計每間房收益為353元,去年同期為990元,同比下降64.4%。而當年從萬達接盤的富力地產,199億“接盤”萬達77家酒店,如今已經負債3千億!

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加上外部環境所迫,促使碧桂園開始真正用心的打酒店牌,實行輕資產輸出戰略。 #02

地產商的酒店夢,搞輕搞重都是學問

當然,有夢想是對的,能不能做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一位大型酒店集團CEO曾跟我交流過地產商玩酒店,他毫不客氣的說:地產商玩酒店,不改變地產思維的話,一定是昂著頭進去,屙著屁出來!

——思維沒有對錯,地產商是地產思維,運營相對短板。他們玩酒店的邏輯,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他們有房子(物業),有資金實力,所以一般情況下,都喜歡自己搞酒店;

第二階段:搞著搞著發現情況不對,他們開始聯合國際國內高端酒店集團品牌,聯手搞;

第三階段:搞著搞著就以為已經學習到了別人的精髓,於是就開始鬧矛盾,覺得自己可以做品牌矩陣,然後開始輕資產品牌輸出。或者自持一部分,輕資產輸入一部分,輕重並舉。

在地產大鱷搞酒店的軍團裡,世茂的搞法,目前看來還是比較成功的,世茂涉足酒店業務,主要分兩個階段,以下針對這兩個階段作簡要分析。

第一階段:2004-2014年。2004年起,世茂開始佈局酒店業務,2005年在上海佘山開業了第一家酒店。在隨後10年的時間裡,酒店業務跟隨地產主業陸續進入多個二線城市,以作為房地產開發的“加分”業務。2004-2014年,這10年間開的酒店主要簽約的都是國際酒店品牌進行管理。世茂比較清楚自己作為地產方,缺乏管理酒店的經驗和運營,所以更多酒店項目還是聯合國際酒店品牌。

當然,在地產“黃金十年”的發展期,引入國際大牌酒店,也成為一些地方政府對企業拿地的要求設定,世茂酒店產業這樣佈局,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第二階段:2015年以後。累積了一定酒店管理經驗後,世茂在2015年開始成立企業自管酒店,國際大牌管理的酒店在一二線城市,特別是優勢地段的溢價率很高,但是跟隨房地產進入三四線城市,它們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了。所以世茂開始創立自己的品牌。

2015年,世茂成立了創立6個酒店品牌,其中包括4個全服務系列——奢華度假酒店御榕莊、豪華五星酒店茂御、到標準五星酒店世御,再到酒店世公寓茂御居。與此同時,酒店業務也開始嘗試輕資產投入,並在當年在上海租賃投資了幾家酒店,並初步建立了2個輕資產酒店的品牌,睿選和睿選尚品。

2017年,世茂集團和和喜達屋資本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雙方各出資1億美元成立合資酒店公司,用於以國內一二三線市場為重點的拓展輕資產酒店業務。其中世茂持股51%,喜達屋資本持股49%。世茂在酒店業務上的定位也逐漸清晰,輕重資產並行,作為未來的策略方向。

當然,在輕重資產佈局上,世茂儘管也走了不少彎路,特別是造成了資金鍊上的“流動性隱憂”,世茂在持有物業上沉澱了大量資金,運營壓力加大。數據顯示,特別是2017、2018兩年,世茂在深圳、上海等地自持了不少酒店、高樓資產,企業負債率一度較高。

不過,世茂酒店發展之路,總體還算平穩。世茂的多元化被定義為“大飛機戰略”——地產開發是核心“主體”,酒店管理、物業服務、商業辦公、文化娛樂為堅實“雙翼”,高科技、醫療、教育、養老、金融等投資,則成為世茂平衡發展的關鍵“尾翼”。主體先行、雙翼輔助、尾翼後備,三大方面構築了由“城市運營”向“為城市賦能”轉化的通道。

事實上,2019年,世茂的多元化戰略已頗有成效。數據顯示,世茂物業、商娛、酒店三大業務2019年營業額分別為25億元、18億元以及22億元,營收合計65億元,同比上升46%。

當然,並不能因此說世茂在酒店之路上已經成功,只能說剛剛起步,後疫情時代,像世茂這樣的地產商做酒店,輕也好,重也好,輕重並舉也好,不確定因素過多,風險一直在。

住宿業投資新浪潮,

單獨上市“盤活”資產包

那麼碧桂園、世茂這樣的巨頭房企,為何花如此心力,熱衷做酒店?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投資價值”——酒店業作為住宿業中最傳統的業態,在投資體量和成熟度方面都最為領先,因為其具備較為穩定的投資價值。

從國際大背景來看,疫情前,根據仲量聯行中國區酒店的相關調研報告,近兩年來,儘管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仍然繼續,但中國還是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酒店流動市場。在亞太區2019年上半年的酒店投資總額中,中國貢獻了25%,絕大部分的酒店交易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對於地產商來說,進入多元經營時代,酒店作為優質投資項目,能夠充分盤活地產商的“資產包”,充分賦能母公司品牌。以碧桂園為例,碧桂園大多數酒店均位於旗下物業發展項目內,建立初衷主要是對房產銷售起到促進作用,為提升地產項目附加值和影響力而存在。

但同時,資產包如果盤不好,容易砸在自己手上,也是一把雙刃劍。以碧桂園為例,經過10多年的酒店發展,過大的酒店資產包也給碧桂園帶來一些壓力。2017年,碧桂園酒店數量首次呈現下滑,從2016年底的62個酒店儲備項目銳減到了48個,同時收益下跌了2%至16.74億元。對此,碧桂園表示是由於處置了部分酒店。

2017年開始,正是碧桂園規模高速擴張的時候,從1000億到3000億到5500億,直至坐上銷冠。這一時期,碧桂園選擇將酒店業務進行了瘦身。而後在2018年,酒店業務開始淡出碧桂園的年報,不再顯而易見地獨立呈現,而是並在了“包括物業投資、分拆上市前的物業管理、酒店經驗及其他其他分部”裡面,在營及籌備開業的酒店明細也被去掉。(是不是似曾相識?長租公寓效率不好,房企也喜歡把其財報從中去除。)

所以,世茂酒店總裁唐鳴也坦言,包括世茂、碧桂園、綠地等企業在內,過去10多年的時間裡,伴隨著開發業務開了不少酒店,走過不少彎路,也不了不少冤枉錢。

走的彎路,花的冤枉錢只要能夠成為教訓,倒不失為一筆財富。目前看來,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世茂的酒店計劃到2021年酒店數量達到300家。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就曾表示,希望2021年能夠和拆分世茂酒店和物業的單獨上市。

酒店拆分單獨上市,其實也是不少地產商“盤活”資產包的一個重要手段。不過,無論是萬達、金茂,還是綠地、碧桂園,在過去的多重努力下,並沒有取得成功。以老牌地產商萬達為例,酒店資產包甩售給富力後,富力不帶沒有爬起來,這兩年對酒店產業又試圖“東山再起”的萬達,依然還差一口氣,做的並不理想,作為中高端酒店知名品牌,去年,萬達擁有已開業酒店85家,籌建及待開業酒店100餘家,覆蓋全球100餘座城市。但根據今年3月底公佈的財報,2019年,萬達酒店沒有掙到大錢,全年還淨虧損1.5億港元。

新品牌時代下

地產商如何打造“超級酒店”

碧桂園酒店能不能成功?現在不好下定論。和世茂酒店佈局如出一轍,碧桂園酒店正計劃開始做輕資產輸出。過去20年,碧桂園酒店大多數時間是用於服務地產業務,沒有想過對外輸出酒店品牌。從去年5月開始,碧桂園對旗下整體酒店品牌做了梳理,在原有品牌進行升級同時,還建立了幾個新品牌,並且通過成立新公司試圖在酒店業務上打造品牌矩陣。

目前我國住宿業從高速度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住宿業與房地產的關係也在發生著變化,從地產配套住宿到住宿賦能地產,尤其是文旅地產的崛起,見證著消費升級的到來。

在此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標誌在於業主方對於酒店投資逐漸趨向理性,業主方在建造酒店時更多關注到酒店的資產運營價值,而不單單是配套。

同時,住宿業早已不止最初單一的酒店住宿,已經向更加多元化的住宿發展,除了酒店的投資價值需要重新發現,更多存量非標住宿資產的價值也等待被挖掘。

正是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酒店品牌是酒店極其重要的無形資產,精心打造的品牌可以在市場中帶來持久的競爭力,帶來直接可觀的品牌收益。

所以,對於地產商們來說,在新品牌時代,迫在眉睫的是打造屬於自己強烈IP的“超級酒店”品牌。不過,即使像世茂這樣酒店品牌,儘管有“全球首個深坑酒店”這樣的旗艦項目,幾乎每一家世茂酒店,都成為了城市地標,但是行業品牌影響力也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

個人認為,對於投資者,除了關心旅遊和住宿行業的發展前景,住宿業作為他們的資產配置項目,最實際的莫過於眼前投資標的的成長性和資產增值空間。所以,進入新品牌時代,更多業主從資產管理的角度出發進行酒店品牌的選擇,傳統意義上的國際大牌已經不再是唯一選項,發掘自主品牌價值應成為一個努力方向。

所以,越來越多的地產商開始做自己的品牌,挑戰傳統的國際酒店和本土傳統酒店品牌方。當然,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地產商做酒店存在天然的優劣勢,他們的真正的品牌打造實力,還得時間去印證。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國際知名酒店品牌,還是本土酒店業各大巨頭,抑或是地產商酒店巨頭這樣的“門外野蠻人”,擴大市場佈局的同時,仍必須通過跨界合作、資本運作、強強聯合、精細運營等多種方式,才有可能打造新時代的超級酒店品牌。

誰執牛耳?且看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