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築壩截汶泗,攔溪浚百泉。諸湖儲水櫃,眾閘調河川。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長河船舟競,兩岸秀桑田。”這是毛澤東1965年為治水老人白英寫的巜五律.白英治水》詩,高度稱讚了戴村壩和分水龍王廟這一治水工程,也是對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南旺鎮大運河上的分水龍王廟的真實寫照和記錄。清乾隆皇帝在位60年中,凡遍覽全國各地名勝,所到之處,即景生情,抒懷賦詩,伏筆揮毫。而汶上南旺鎮,地處運河南北水路交通中樞。在乾隆六次南巡中,路經南旺分水龍王廟,每次都親筆題詩,然後人們再鐫刻於碑,豎立於分水龍王廟側,稱為御碑。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分水龍王廟所在位置處於汶河與大運河交匯處,因此地地勢太高,被稱為“水脊”,使得運河河水太淺,南北航運無法暢通。

明朝永樂年間,工部尚書宋禮負責治理大運河,濟寧同知潘叔正協助治理。在他們一籌莫展時,民間水利專家白英獻出良策,共同主持修建了南旺水利樞紐。

這項工程的主體是在南旺戴村築壩,使水量豐沛的汶水西行分流。通過水閘調度,既能調節水量,又成功解決了阻礙京杭大運河南北暢通的難題。

多年來,南旺水利樞紐一直被認為是與歷史上的靈渠、都江堰齊名的水利工程。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古建築群,座落在汶上城西南三十八里南旺鎮的汶水入運處,處於京杭大運河畔著名的南旺分水樞紐工程的中心位置,這裡碧水清波、湖光山色、景色迤迤,是汶上的風景勝地。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南旺在古代是大野澤之濱,歷史悠久,素有“水脊”之稱。明朝初期,因黃泛運河淤塞,自濟寧至臨清一段,漕運不通,工部尚書宋禮和汶上農民水利家白英,經過勘察在戴村築壩遏制大汶河水,開挖小汶河,從南旺入運六分北流以濟漳、衛、,四分南下以濟江淮,漕運暢通。後建龍王廟於此,故取名“分水龍王廟”。以後逐步擴建,至清朝形成規模較大宏偉壯觀的建築群。此建築群南北長220米,東西寬255米,其中建築物佔地面積為9338㎡.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建築群基於運河右(西南)岸,滔滔汶水迎面而來,為了避免河水衝擊,沿岸建有寬四米,長220餘米的石砌岸。在正對建築群四個大門的地方修有四處臺階,南來北往的客商可在此下船拾級而上步入龍王廟。在四處臺階的兩側,八個巨石水獸作盤臥狀,有鱗、尾、耳、鼻、口、眼,栩栩如生,虎視眈眈的狼狽猙獰面目使人望而生畏。石砌岸下方豎有十二石柱,以便過往船隻挽攬之用。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建築群包括龍王廟大殿、戲樓、禹王廟、水明樓、宋(禮)尚書祠、白(英)大王祠、關帝廟、觀音閣、莫公祠(嘉慶年間運河司馬莫孟齡祠)、文公祠、螞蚱廟以及和尚禪室等建築共十餘院落。另有工部分司運河衙門。建築群佈局協調院落錯綜迂迴,路轉處柳暗花明,修竹翠綠。廟宇內碑碣林立氣勢巍峨,匠心獨具的的建築使人感到雄偉壯觀,又覺古樸幽雅。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周圍數百米處,聳立著常年挑於堆積的四處土山,均高約60米,向建築群作朝拱之狀。隔河相望,在汶河左岸的土山上,建有望湖亭一座,亭聯石柱上刻有“四山朝拱三湖月,一水綠分兩岸春”和’望湖亭”等字匾。亭中有磯石凳,遊人可以坐亭對弈,納涼歇息,觀賞湖光水色。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每逢春秋佳日(舊曆三月十五日香火會)遊人不斷,登亭遠眺,廟容神韻盡收眼底,三湖景色一覽無餘。南望湖中蜀山之上,隱約可見吳望湖先生(明吏部尚書吳嶽)讀書樓,北瞻馬踏湖和孔子釣魚臺聖蹟,西望南旺湖古闕城春秋魯九公墓之皇林風采。懷古思今,流連忘返。讀書樓內有吳嶽作詩碑刻《邑人吳嶽蜀山即事》:

碧水環山閣,青霞護石林。

草生識客履,鳥下鮮人心。

隱几朝瞰近,揚舲暮靄深。

自便疏拙性,誰復羨華簪。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步入建築群,最招人注目的是龍王廟大殿。殿長21米,進深15米,高13米7楹,歇山式建築,雙層飛簷斗拱,上下簷3鬥4昂,頂復綠瓦脊獸,4挑角各有武士坐像一尊,角下各懸風鈴。20根大紅柱矗立殿內,朱門屏風,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正中神摩兩旁大柱上雕有青火龍護衛對峙盤繞,餘為平雕,工藝精湛,氣勢磅礴。殿內塑有神像22尊,正中是龍王坐像,高約三米,像前左右塑兩尊戰神,一持印璽,一持聖旨,再前有一木刻站神。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左邊靠後牆塑有兩尊坐神,(一為漳漕河督大王、一為金龍四大王),右邊靠後牆也是兩尊坐神,一為宴公、一為蕭公,殿內靠山牆兩側各塑四尊站神,持不同武器,服飾有別,形態各異,其中包括風、雷、雨、雹神等,右前角、右左前角塑有“土地”和“運河指揮”坐神及四尊站神。神像均塑工精巧,栩栩如生。殿內上方懸掛匾額30面,系明清兩代官紳名人所書。一進殿門,便有“劈流神勇”四字匾額高懸,正中上方懸掛“廣濟分流”、“疏流利運”、“廣濟群生”等匾額。前置20片屏門隔扇,外設木柵護欄,門下砌三層青石臺階,並環以大紅圍牆。此殿為分水龍王廟之主體建築。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殿外,左邊建有鍾、鼓樓,右邊建無樑、無簷純磚瓦結構“字紙樓”一座,上書“敬惜字紙”四字,此樓專用焚燒字紙用。殿前方便是戲樓,上懸“大午咸池”四字匾額,匾下方是木製月窗,方楞形,雕刻細微玲瓏。院中偏左有約兩圍粗的古槐一株,長勢高大茂盛鬱鬱蔥蔥,如天然大傘遮蔽大半院落。戲樓底層是大門走道,戲樓外邊是大門門樓,門樓寬十米,留門三處,門板上均飾有圓頭大釘。大門外建有木結構兩層牌坊一座,中間掛“左右逢源”、右掛“海宴”、左掛“河清”三塊匾額,為清朝浙閩總督劉運珂(邑人)所書。碑坊造型美觀,氣勢宏偉。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依次左去便是禹王殿,殿長15米、寬8米、高10米,屋脊蟠龍瓦飾,屋頂綠黃瓦覆蓋,高階月臺,殿內塑有禹王像,神態端莊,穆如清風,殿前方似仿天安門形式建一水明樓,樓臺寬18米,長25米高4米,臺下中間有一城門洞式通道,並裝有圓頭釘大門。從分水口登階而上,步入此門再經過一廳便可達禹王殿。臺上的水明樓寬10米,長20米,高8米,清光緒間知汶上縣事、書法家松年書“水明樓”三字懸於樓上,樓前簷左邊有“四山朝拱”、右邊有“二水分流”,中間是“銀漢分光”三面匾額,配以木欞石案。憑欄四眺,運河逶迤,汶流滔滔,帆船點點,遊人絡繹。樓下西側,有一奇石怪狀假山,假山上有一御碑亭,亭內立清乾隆皇帝六巡江南時,經此賦詩六首御製石碑一尊,字體蒼勁瀟灑(此御碑現存縣博物館內)。


清汶滔滔來大東,自然水脊脈潛洪。

橫川肆注勢非午;濟運分流惠莫窮。

人力本因天地力;河功誠擅古今功。

由於大功原無巧,穿鑿寧知禹德崇。

吾汶挾來二百泉,到斯分注籍天然。

南流水作北流水,上溜船為下溜船。

必有歡呼作順勢,可望籌劃賴前賢。

崇祠像設祈昭佑,濟運功惟萬古宣。

[轉載]南旺分水龍王廟古建築群

流浪汶河各南北,千秋通運籍神權。

水分固在謀楊巧,地基仍因勢自然。

但使萬民資利賴,允宜一己致誠虔。

近年流弱剛浮漕,補救綢繆意更懸。

(chuanshi)僢釃北流原是合,千秋通漕運奇勳。

水資神佑意無射,示籍人謀識不群。

上水船茲為下水,北雲波轉忘南雲。

口口口口姚家泊,優劣殊地傾刻分。

地脊原來南北分,老人能識果超群。

水增斯籍疏宣夥,河復何須議論紛。

天下本無事如此,明神賴有佑誠雲。

御舟由是順流下,登岸應抒瞻拜勤。

原山溯遙本,達兗濟鴻功。

分水南而北,崇祠西向東。

天然因地利,神貺籍人工。

昔弱今流壯,蒙休感莫窮。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再左是宋公祠,祠長19米,寬8米,高10米,灰牆肅穆莊嚴。中肅宋公像,金純、周長左右配享。祠內外碑碣甚多。自宋公祠建成後,明、清兩代官員,慕其治漕功勳專程拜謁者,路過此地趁機瞻仰、作詩賦文者頗多。祠內至今尚有八塊石刻壁碑,祠外有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肆治河時來南旺所賦七絕一首,刻成石碑。

題宋康惠公祠堂

康惠祠堂汶水東,我來覽古識清風。

昔日胼胝老白髮,今時伏臘走村翁。

河湖循軌田疇易,南北分流運道通。

為喜新墩交會處,老臣開濟此心同。


題白老人祠

誰識廬中一老翁,尚書有夢訪飛熊。

若愚大智勞心力。胼胝經營著茂功。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院內兩側,建有配祠兩座,是為潘公祠、白大王祠,祠內是當時輔佐宋禮治河的濟寧州同知潘叔正和汶上農民水利家白英之塑像,其治河業績廣為世人稱頌。

據考察,龍王廟大殿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宋公祠、白大王祠建於明正德七年,禹王殿、水明樓、建於清康熙十八年五月至康熙十九年十月,觀音閣建於清道光十一年,莫公祠建於清嘉慶年間,螞蚱神廟建於清咸豐八年。因南旺扼運河咽喉,事關漕運重責,因此清朝專門在南旺設立了汶上縣南旺分縣,縣衙就設在龍王廟群觀音閣後面,衙門還設文訓、武訓、河標營、操標營,並設置了張公書院和南旺義學等。這些建築與龍王廟群已經渾然一體,更增添了南旺分水龍王廟建築群恢宏氣勢。可見,分水龍王廟是一融匯了多種文化內涵的古建築群體。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目前僅存的建築有:禹王殿、宋公祠、關帝廟、觀音閣、文公祠、螞蚱神廟,正在修復和重建的有:龍王廟、水明樓、戲樓、牌坊、望湖亭及石砌岸。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建築群是京杭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歷盡了千百年來大運河的滄桑歲月,是運河文化的重要標誌,已被評為2011年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該分水樞紐工程及分水龍王廟建築群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建築群周圍數百米處,聳立四座土山,均高達60多米,向廟群作朝拱之勢,稱為“四山拱衛”。昔日的龍王廟建築群氣勢恢宏,四方朝拜、八面威風。龍王廟建築群位居河右岸,四座大門直衝運河。滔滔汶水由東向西迎面而來與大運河呈丁字形交會,為避汶水衝擊,沿岸建造高4米、長約220米的石駁岸,有4處臺階直通大門,臺階兩側,官商船伕可在此下船拾級而上,有8個巨形石雕水獸兀立岸邊,作盤臥狀,石剝岸下豎有12根石樁,用以挽纜船隻。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香火古會,遊人如織,聯袂接踵。迎河而建的廟群大門,巍然壯觀,門樓寬10米,三楹。大門外建木結構牌坊,兩層飛簷,造型美觀,懸匾額3塊,右為“海宴”,左為“河清”,中為“左右逢源”,為清代浙閩總督汶上人劉韻珂所書。

進得廟群大門,院中偏左有古槐一株,粗約兩圍,高大茂盛,蓬蓬然如傘蓋,樹蔭遮得大半個院落。

此路核心建築是龍王廟大殿。大殿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紅牆綠瓦,朱門屏風,飛簷斗拱,斜山站角,風鐸懸墜,四梁八柱,雕樑畫棟。大殿寬15米,長21米,高13米。殿內塑有神像22尊,正中塑龍王坐像,高約3米;龍王像前左右屏立兩尊站像,一持“印璽”,一持“聖旨”;再前塑一木刻站像。左邊靠後牆有漳漕河督大王和金龍四大王泥塑坐像;右邊靠後牆塑宴公、蕭公坐像。靠山牆兩側,各塑站像4尊,有風神、雨神、雷神、閃神、雹神等,各持自家法器,服飾有別,神態各異;右前角和左前角塑有“土地爺”和“運河指揮”坐像及4尊站像,雕工精巧,栩栩如生。一入殿門,便有“劈流神勇”匾額高懸,正中上方懸掛“廣濟分流”、“疏流利運”、“賜被汶泗”3面匾額,兩邊是“總制分流”、“廣濟群生”等匾額,殿內共懸匾額30面,均為明清兩代官紳名家所書。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龍王廟大殿左右兩側有鐘鼓樓,右邊又有字紙樓。字紙樓,無樑無椽,純磚瓦結構,上書“敬惜字紙”四字,此樓專為焚燒字紙用。大殿前方是戲樓,上懸“大舞咸池”匾額,匾下為木製月窗,門楞形,雕刻細膩玲瓏。戲樓底層便是大門走道。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能讓乾隆六次題詞、毛主席揮毫潑墨的北方都江堰:分水龍王廟

南旺分水龍王廟


臺上建水明樓,寬10米,長20米,高8米,歇山式,清人喬松年題寫匾額“水明樓”,樓前簷亦有三匾,左為“四山朝拱”,右為“二水分流”,中間是“銀漢分光”。雕欄石案,朱閣綠柱,憑欄遠眺,運河逶迤,汶水滔滔,帆檣如林,舟楫如梭,令人心曠神怡。

南旺分水龍王廟,是古代水利建設的奇蹟,其價值足可與都江堰相媲美。分水龍王廟建築群現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9月,山東省文物局又將其推薦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